初中语文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野望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e7d195523061f1c029d8a470330beef7eecbf578a74c67be34E755975358C32C42B60046E65E5AB2B817CFACDA70963A03272FA99D31C85E250EFEC4061BFB07F05F931B289192FCB8E0285A555C1F230118F7F8770BE109B2676611934EA86AC2D03B65383DD318276871DDE9DBE51199E69F149C7C2068234BB0689BE838DC9E28E2A40D721A6F423B9C3716E24784
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诗人讲究声律、对仗,开创了新体诗的风气。至初唐时期,宋之问等诗人进一步发展并定型了律诗,使其盛行于唐宋两代。律诗句数固定: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字数整齐: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严格押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而且必须按韵书中的字押韵。讲究平仄:律诗对平仄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平仄相间,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要求对仗:律诗的对仗要求非常严格,通常颔联和颈联需要对仗工整,包括词性相对、平仄相对、意义相对等方面。代表作五言律诗如杜甫的《春望》,七言律诗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等。这些作品都以其精严的格律、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而著称于世。
王绩 (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性情旷达,嗜酒如命。其《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诗文,均被誉为“酒家之南董”。其最大成就在于诗歌,有《王无功文集》行世,被后世公认为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重要贡献。《野望》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
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shì)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太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这首诗作于唐代初年,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置身于东皋野外,诗中流露出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充溢着诗人孤独落寞的感受。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东皋: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全诗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我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回归家园。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交代了地点、时间和动作,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彷徨。“徙倚”即徘徊,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呼应尾联,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颔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营造出萧瑟的氛围。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颈联转而写人,描写了傍晚时分牧人和猎人的活动,进一步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写动态、写近景:画面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尾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只好放声高歌,追怀古代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
1. 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以平平淡淡的叙述,首先推出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明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由此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两联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在夕阳的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牧人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3.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引用典故。“采薇”借伯夷、叔齐归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4.王绩的《野望》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有何异同?
王绩的《野望》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是田园诗。但其风格是有着细微的差别的。《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而《归园田居》(共五首)则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回归自然的自由与欣喜。两首诗在艺术上总体都是一种质朴自然的风格,但在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上却是不同的。王绩是“出走者”,落寞于曲高和寡,高蹈孤立;陶渊明是“归来者”,欣喜于无拘无束,自由自然。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惆怅的心绪。。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野望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0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野望说课课件ppt</a>,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律诗结构,交代点题,写景叙事,转折变换,议论抒情,梳理诗意,赏析诗歌,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倚,哀伤感情基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野望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a href="/yw/tb_c13320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野望课文内容课件ppt</a>,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小牛这里指牛群,泛指猎获的鸟兽,比喻隐居不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野望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野望示范课ppt课件,共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疏通诗歌意思,傍晚薄接近,落日的余光,小牛这里指牛群,泛指猎获的鸟兽,分析讨论,远景静近景动,山静态,猎马动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