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词阅读鉴赏客观题》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词阅读鉴赏客观题》教学设计第1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词阅读鉴赏客观题》教学设计第2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词阅读鉴赏客观题》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词阅读鉴赏客观题》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词阅读鉴赏客观题》教学设计,共2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巩固练习1,巩固练习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分析】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运用合作的方式,课堂上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且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5.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诗歌,但大多比较浅显,虽已具备对诗歌的基本理解能力和常见题型的解题能力,但并没有形成对诗歌鉴赏这一专题的系统性学习。
    学生在解析诗歌时,无法细致深入地解读和品析字词,从而解读诗人形象和诗歌情感内涵。对诗句重点字词、诗人形象、思想内涵等认识和理解需要进一步学习。学生在面对问法较新的题目时,仍然无法通过对诗歌抽丝剥茧进行深层次的解读,需要帮助学生归类整理相关题型的解题方法,不被错误选项迷惑。
    【教学目标】
    1.归纳中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命题角度和设误角度。
    2.探究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3.提高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得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中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题角度。(考什么?)
    2.归纳中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题陷阱。(怎么考?)
    3.探寻中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策略。(怎么解?)
    【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姘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文学,而后世莫能继者焉也。 --王国维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试锋芒,指点江山——明确考点分类整理
    (出示并完成近三年济南市诗歌鉴赏选择题真题,归类整理设题角度)
    真题演练1:(2023·济南)阅读下面宋诗,完成问题。(共7分)
    霁 夜
    孔平仲
    寂历①帘栊②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③。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释】①寂历:寂静。②帘栊:窗帘和窗户。③戍墙铃:一种铃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这首诗写秋夜雨霁的清静景色,给人以清爽之感,表达诗人喜悦之情。
    B.首联从寂静的夜色写起,接着以戍墙铃的铃声与之映衬,更显得清寂。
    C.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月亮被云笼罩的朦胧景色。
    D.颈联调动多种感官来写夜景,如秋声堕叶是听觉,月夜飞萤是视觉。
    真题演练2:(2022·济南)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问题。(共7分)
    春中田园作
    王 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①,荷锄觇②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注释】①远扬:桑枝。②觇(chān):察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这是一首春天的颂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田园图。
    B.首联通过写斑鸠鸣叫、满树白色杏花开放,侧面展现了浓浓的春意。
    C.颔联描写了农民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通路的画面。
    D.尾联中“忽”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杯又停住的样子。
    真题演练3:(2021·济南)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完成问题。(共7分)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②,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释】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时所建。②画角:乐器名,发声高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景自然流畅,于景物描绘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精神面貌。
    B.“野菊开时酒正浓”描绘了深秋时节野菊竞相开放、诗人与郡僚举杯畅饮的画面。
    C.颈联中“青松”意象耐人寻味,在斜日映照下,给人苍翠挺拔之感。
    D.本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抑郁悲愤之情。
    (一)知晓变化,心中有数
    1.考查形式:2015-2020年,在设题形式上,以主观题形式呈现;自2021年,题型调整为1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分值改为3+4分。
    2.考查范围:教材之外的浅易的古代诗歌。诗歌体裁主要由绝句向词延伸。
    3.考查内容:把握诗歌内容、描绘画面、赏析语言、赏析手法、情感主旨
    4.命题实质: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课标规定的四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态度观点),只不过从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变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二)了解考情,把握方向
    诗歌鉴赏选择题的题干一般表述为“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不恰当的一项”,设题点有两方面:
    1. 考查对诗中关键词句、 内容和情感主旨的理解;
    2. 考查对诗中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
    从近年中考的命题点看,其考查重心放在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上,尤其是对诗中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准确理解。
    (三)研读课标,明确考点
    课标要求: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中考考点:
    1.鉴赏形象—人物、景物、事物
    2.赏析语言—炼字、炼句、诗眼、风格
    3.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
    4.理解思想内容—背景、题材、主旨
    5.把握情感态度—作者及其情感
    (四)依据课标,识破陷阱
    常见的五大设误角度:
    1.意象意境概括不准
    2.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3.手法分析有失精准
    4.情感主旨分析不当
    5.基础知识运用错误
    【设计意图】活动一达成教学目标一归纳中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命题角度和设误角度。
    三、合作探究
    【活动二】待从头,重整山河——循题探求解题技巧
    一、意象意境概况不准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广泛的意象可以包括人物形象及景物形象。
    命题人对全诗或是某一联、某一句所表现的形象(人物、景物、事物)或意境作出描述,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常见的设错类型:形象身份理解错误、形象(意象)特点概括不当、形象作用分析不当、画面(意境)描绘不当、意境概括有误等。
    对应练习1: 还 山 宅
    【唐】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首联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芳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C.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前行的小舟。
    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
    如何概括形象特点:
    ①深入体味写景句本身(或仔细揣摩人物形象),敏锐感知并精确概括其特点或氛围;
    ②联系语境,着眼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切忌孤立理解。
    ③把握意境特点、特定意象,重点关注描写意象空间、色彩、声响、冷暖等特点的词。
    知识点链接:
    二、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命题人故意曲解某个词语或诗句的意思,特别是在写景状物的诗句解说中歪曲季节、时间、地点等。
    常见的设错类型:一词多义;词语内容的解释,违背语境义;词语使用手法(修辞、词类活用、表现手法等)的解释错误;词语情感体现解析错误;语言特点错误;语体风格错误等。
    对应练习2: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对应练习3: 蝶恋花
    [宋]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词的下阕写到农事,视野更加开阔,既与上阕紧密相连,又避免了重复。
    B.“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两句写船行,也带出了沿途风光,更带出了自己的盎然兴趣。全词的欢快气氛也由此而兴。
    C.“看看尝面收新茧”中的“看看”二字透着津津乐道、喜迎丰收的神情。
    D.本词笔调清新愉悦,语言含蓄,充分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如何理解词语:
    ①联系已学,准确判断。
    ②结合情境,不能孤立地猜测。
    ③读清题干,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点。
    ④逐字逐句理解,关注景物描写的时节、地点、特点,关注事件、人物、动作或评价。
    知识点链接:
    三、手法分析有失精准
    命题者故意在艺术手法上设置错误,如本该是“拟人”说成“比喻”,本该是“借喻”的说成“借代”,把“实写” 说成“虚写”,把“正衬”说成“反衬”;在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设置错误,把没有这种效果硬说成有这种效果等。
    常见的设错类型:表达技巧判断错误、表达技巧的作用分析不当、相关内容联系错误等。
    对应练习4: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如何判断表达技巧:
    ①凡是有表达技巧的地方都要关注,慢读细读,找到切实的根据,才能放过,缺乏依据的说法,就是错项。
    ②考表达技巧选项也是考对内容的理解,所以切不可脱离诗句,只看选项,以他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理解。
    ③平时训练的时候要抓名句,名句抓炼字,炼字抓技巧,这是我们诗词鉴赏的关键法宝,不可掉以轻心。
    知识点链接:
    四、情感主旨分析不当
    命题者故意在某些诗句、某个典故中的情感上设误,要么弄错情感基调,如把乐观说成悲观,要么在情感内涵上过度解读,任意拔高,把貌似正确的情感放进去,要么弄错情感表达的方式,把间接表达说成直接表达,把“明显” 说成“含蓄”,哀乐颠倒等。
    常见的设错类型:望文生义、以今律古、对象错误、哀乐颠倒、情感风格判断错误等。

    对应练习5: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如何准确分析情感主旨:
    ①明确抓手(意象词、情感词、修饰词),整体把握。不要只关注答题点的选项,脱离文本的跳读,断章取义,理解偏差。
    ②寻找诗眼,把握感情总基调。
    ③探究典故,分析典故背后的深层用意。
    ④关注注释,看注释有什么样的提示信息。
    知识点链接:
    (1)送别抒情诗
    送别抒情诗是诗歌中比较常见的类型,这一类型的诗歌最常见的送别方式有以下几个特征:
    1.折柳送别;2.饮酒送别;3.唱歌送别。
    送别诗抒发的主旨情感往往是对亲人或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或坦诚心智的告白。
    (2)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大多描绘的是漂泊异乡的游子,表达的是游子内心的情感。这类诗大多都有以下特点:
    1.秋季、春季、早晨或傍晚;2.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3.杨柳、酒、鸿雁等。
    羁旅思乡的诗大多都抒发的是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的情感,这类诗歌在表达上往往采用的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梦寄情等手法。
    (3)思妇闺情诗
    这类诗歌往往描绘的是丈夫远行,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或深闺少女对青春易逝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这类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主要有以下几种:
    1.妇女对丈夫的思念;2.对易逝青春的哀怨;3.对自由生活的向往;4.歌颂真挚爱情。
    (4)山水田园诗
    这类诗大多描绘的都是山水田园的秀丽风景,其特征为:
    1.山水草木;2.鸟语花香;3.田园风光;4.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山水田园诗人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仕途上不得志而隐居山林者,另一类就是纯粹的喜爱大自然的秀丽风景。
    这类诗词表达的情感有:1.对现实不满;2.对安静平和生活的向往;3.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4.向往美好自由。
    (5)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往往都是吊古伤今,抒发的情感有以下几种:
    1.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2.将史实和现实扭合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3.感慨个人遭遇。
    (6)边塞诗
    边塞诗大多描绘的是边塞地区环境恶劣或战争残酷激烈的场面,抒发的情感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2.状写戍边将士们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愁;3.边塞地区环境的恶劣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与艰辛;4.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情。
    五、基础知识运用错误
    命题人设置选项时,可能会在体裁、题材、文化常识(背景)、诗眼等方面设置错误信息。
    该设误点在近几年中考中出现较少,复习时稍加关注。
    对应练习6: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首联写相送,“江城”点明送别的地点,“新秋”点明送别的时间。
    B.首联中的“阻”既指相送之人视线为烟波所阻,又指行舟被烟波所阻。
    C.颔联“闻道”“更言”两词语言含糊,表明这些消息都是来自传闻。
    D.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通常是四联八句,也可以是四句,也可以多于八句。
    如何准确运用基础知识:
    ①准确记忆各类古诗题材特点,写作风格,朝代背景。
    ②抓住关键词准确判断。
    知识点链接:
    (1)诗
    1.古体诗。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亦称“古诗”“古风”。
    2.近体诗。亦称“今体诗”,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由于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作“格律诗”。
    律诗的格律十分严密,其要求主要有:
    (1)诗的每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
    (2)诗句的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即在10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3)有特定的对仗要求,八句者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依次通常称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每首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4)声韵格律的要求严格,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二、四、六、八句押韵,而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五律首句多数不押韵,七律首句多数押韵。
    绝句。也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仅有四句,每句五字的,简称五绝;每句七字的,简称七绝 。绝句的声律要求与律诗相同。具体说来有四种:
    (1)首尾两联,完全不用对仗,这是常式。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
    (2)同于律诗的前半两联,即首联和颔联,要求后一联对仗。
    (3)同于律诗的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都必须对仗;
    (4)同于律诗的后半两联,即颈联和尾联,这也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情况,要求第一联对仗。
    (2)词
    词,亦称“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约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原指合乐歌唱的歌词,故又称“曲”或“曲子词”等。后依照乐谱声律节折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称“倚声”。再后,则依前人作品的字数、句数、声律、韵律而填定,自此方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故称为“诗余”。词有“令”“引”“近”“慢”等。“令”一般较短,“引”“近”一般较长,“慢”又比“引”、“近”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
    随后又出现了“小令”“中调”“长调”:(1)小令,限58字以内。(2)中调,指59至90字。(3)长调,指91字以上者。
    (3)曲(一般指元曲)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杂剧属戏剧,散曲属诗歌。散曲是继词之后兴起的可供歌唱的新诗体,有一定的乐调和一定的歌词格式,是按节拍来歌唱的。每曲都有一定的乐谱,即“曲调”,每种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即“曲牌”,每种曲调都属于一定的宫调。所以一般都在小令或散套的前面写上宫调名、曲牌名,并根据内容定出题目,如[越调·天净沙]《秋思》、[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等。在形式上,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大类别。
    【设计意图】活动二达成教学目标二探究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活动三】且看我,笑傲江湖——方法迁移巩固提高
    存在问题:
    尽管中考对古诗鉴赏只求在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方面作浅易、概要的分析,“就诗论诗”,不涉及作品之外的高深问题。但是,诗歌语言反对直白,提倡幽微。加上同学们对它的兴趣和接触非常有限。因此,同学们临场常常遭遇四大得分障碍:读不懂诗,审不准题,弄不清考点,判断不出易错点。
    二、如何读懂诗歌:
    1.品标题,抓住题眼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富含着诸多信息。
    ①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歌题材;
    ②情感--诗人的心情、诗歌的主旨;
    ③思路--暗示写作思路。
    2.知作者,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3.读注释,暗含信息
    ①介绍写作背景,往往是在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
    ②介绍相关诗句,可能是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
    ③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
    对这些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
    4.析意象,解读含义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5.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
    6.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
    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典故有正用和反用两种,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来意义入诗文,反用则是反用原典的意义。
    7.抓尾句,卒章显志
    ①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
    ②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
    ③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学会理解诗家语(方式)
    语言变形的地方,往往是读懂诗歌的难点。
    1.补充省略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①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把诗歌精简压缩为二十个字。
    ②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多个意象直接拼合,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2.互文见义
    互文,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表现在具体诗词中的情況: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分单句互文和多句互文。
    示例:①单句互文。白居易《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其意思应是“主人与客人一起下马来到船上”。
    ②多句互文。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其意思应是“在东市、西市买了骏马、鞍鞯”。
    3.改变词性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以此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王维的“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绿”“冷”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绘景状物,化抽象为具体,强化了诗歌的感染力。
    4.还原词序
    诗人写诗,有时为了强调某些意蕴,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或出于格律等表达的需要,故意改变某些词的词序。主要体现在主语后置、主宾换位等方面。
    ①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汉阳树”和“鹦鹉洲”为陈述对象(主语)后置。
    ②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为主宾换位。
    四、解题三步法:
    第一步,标注选项敏感点
    题干中各个选项的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 “赏析”。快速浏览各选项,把与它们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
    第二步,找全原诗对应点
    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诗寻找对应点,注意是否有曲解文意的问题,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依据。
    第三步,落实命题设误点
    根据 “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將有“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手法) 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五、三个关注:
    1.关注术语
    技巧术语、情感术语、诗歌专门术语(如送别诗、律诗等)
    2.关注修饰词
    对景物特点、人物特点等进行概括的形容词,对语言特色进行概括的修饰词等。
    3.关注命题语
    范围、程度词(只、都、全、一些),是非词(无、没有、并非),关联词,术语连接词(和、或、还有、从而)(表现出,表达了,描绘了,营造了,运用了)
    (五)细寻对策,提升几率
    1.有效读懂是关键(关注标题、作者、注释、关键词句等)。
    2.审清题目明要求。
    3.细读选项划要点(切分关键信息)
    4.正选排除巧妙用。
    【设计意图】活动三达成教学目标二探究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活动四】踌躇志,备战中考——课外练笔小试牛刀
    【巩固练习1】 春晚
    范成大①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①此诗作于淳熙六年春。淳熙五年六月,范成大参知政事仅两个月,便因与孝宗政见不合而落职,于是诗人怀着难遇明主想要隐退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B.首联写“舞燕”“啼莺”两个意象,描绘了晚春时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诗人游赏的兴致。
    C.颔联“日长”“花老”点出暮春时令,也暗示了诗人心绪。日长难遣,窗前小睡,樽前花老,诗人诗情难觅。
    D.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只能无奈“归去”。
    【巩固练习2】
    杂诗(其五)
    曹植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途,东路①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注】①东路,指曹植从洛阳回自己封地鄄城(在今山东省)的路。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三、四句自问自答,强调诗人心中的远游是要远征东吴,为国杀敌。
    B.诗人远游时遇到了长江的悲风、淮泗的急流,暗示理想受阻的现实。
    C.“惜哉无方舟”一句语义双关,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与无奈。
    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不愿闲居封地、甘心替国分忧的情感。
    【巩固练习3】 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①不自苦,膏泽②且为喜。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注】①劬(qú):劳苦;勤劳。②膏泽:指贵如油的春雨。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诗歌开篇扣住诗题中的“田家”,运用白描手法,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
    B.诗歌三、四两句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运用反问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C.诗歌卒章显志,层层铺叙之后,在结尾两句揭示了农民对当权者的仇恨。
    D.本诗自然质朴、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与白居易的《观刈麦》颇为相似。
    【巩固练习4】 野 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
    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绹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绹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向朝廷引荐自己。
    【巩固练习5】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己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C.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D.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巩固练习6】 夜过邵伯湖
    李东阳
    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
    飘飖双鬓风,恍惚无定止。
    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
    江湖日浩荡,行役方未已。
    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第一句的“连”字,形象地写出了邵伯湖夜晚水气蒸腾与天相接的特点。
    B.三、四句“飘飖”与“恍惚”对仗工整,体现了近体诗格律谨严的特点。
    C.“轻帆不用楫”与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表达的乘舟体验大为不同。
    D.诗歌由眼前景开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了夜行邵伯湖时的感受。
    【易错警示】
    1.主观臆断,理解偏差。对诗歌大意理解不够,答题时涉及诗句基本读不懂,只能胡猜乱想。所以认真读懂诗歌是理解情感的前提。
    2.思维定式,先入为主。可能会受之前诗歌储备的影响,看到陆游就想到壮志难酬,看到诗人被贬等背景文字,就认定抒发怀才不遇、哀怨凄伤的情感。因为无法理解诗歌情感,只好用“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等术语来套答。其实被贬不一定就得忧愤、哀伤、凄凉,也可旷达、洒脱。
    3.笼而统之,缺乏分析。这类题多是“情感类型十结合具体词句/意象分析〞的思考方式,千万不可忽略后面的分析。
    4.只及一点,概括不全。诗歌一般以某种情绪(多为喜、乐、怒、愁、惧、忧等)为主导,很多既相近又相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多种情绪的产生,是由多方面的动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分析时要多角度考虑,国家层面、家人层面、个人层面等等。
    【设计意图】活动四达成教学目标三提高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得分能力。
    四、综合建模
    (1)试题材料呼应教材,题干设问、答案设计注意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建立知识链接,增强和教材的关联度;并充分考虑新旧教材更替的因素,优先选择新旧教材中都有的传统经典诗文为关联对象,灵活运用显性关联和潜在关联两种方式,引导学生重视教材、用好教材,将功夫下在课堂内,以提升课堂质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成绩。
    (2)诗词鉴赏应该是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综合运用。当然,不同的题目突破的角度各有侧重,有时抓住一点就可以迎刃而解,有时则需多方联系才能取得进展,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解决诗歌鉴赏的瓶颈问题,基础在于掌握初中必背篇目的作者(诗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性格或经历),把诗作翻译一遍,课后练习题做一遍;根本在于要多读诗歌作品(各地市中考真题和各区模拟题),深入思考,从而积累诗歌的体裁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品位,丰富感性认识,深化审美理解,增强审美能力,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音”。
    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三山五岳,巍峨屹立:如五谷丰熟,养育万方。千百年后,也许我们的背影都已远去,只有诗词的绝代风华仍然在人世间永恒流传。诗词,与我们而言,便是唐诗宋风,是书卷中的点点文墨,是胸中的山川沟壑。希望同学们多读诗词,让诗词变成萦绕在我们身上的温润气质。
    五、作业设计
    A层:自行整理诗歌鉴赏选择题设误类型及答题方法,尝试出题,组内交流并完成作答。
    B层:自行整理诗歌鉴赏选择题设误类型及答题方法。
    语言风格
    解读
    清新雅致
    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愉悦之感。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平实质朴
    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如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含蓄隽永
    “字短情长”,字里行间存留着引人联想、启人深思的“空白”。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生动形象
    用语言勾勒出生动形象的画面。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中有画、有形、有色地展现了边塞雄阔壮丽的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绚丽飘逸
    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粗犷豪放
    气势恢宏,场面壮阔,襟怀旷达,情感激荡,格调昂扬。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杜牧《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缠绵哀怨
    写景表现忧伤的情感,如泣如诉,如歌如怨,委婉哀绝,缠绵悱恻。如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薄雾浓云愁永昼……人比黄花瘦”,表现了词人孤独寂寞的愁怀和内心无聊的愁苦
    沉郁顿挫
    情感浑厚浓郁、忧愤、蕴藉。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
    慷慨悲壮
    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慷慨,抒发雄才不得志的愤懑。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相关教案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写法探究(插叙、倒叙、补叙)》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写法探究(插叙、倒叙、补叙)》教学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时安排,设计意图,链接中考,真题再现,模拟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插叙》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插叙》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