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秀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秀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产力发展,庄园制度逐渐衰落,租地农场的产生,社会阶层的变化,思考·探究,✐直击中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知道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过程和影响。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的特点。
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出现及其意义。
通过对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学习,深刻认识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第一章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产生——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一)欧洲农业之变:从庄园制到租地农场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1世纪以后,西欧农村纷纷开展什么运动?这一运动多数是有谁开展?你认为这一运动的开展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农奴如何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如何才能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14世纪中叶之后,谁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了租地农场?他们采用了怎样的生产方式经营?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内容:
● 阅读教材,想一想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
有的是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
✉相关史事 垦殖运动:11世纪以后,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
材料3:在西欧,一个不可忽视的基本事实是几个世纪,以来佃农自由状况不断改善,对土地实际占有权不断强化……人们不仅要求更多的土地,而且要求更自由的土地。 ——侯建新:圈地运动的先声:中世纪西欧大垦荒
佃农对自由土地的向往,希望能解除旧的人身依附关系
材料1:据欧洲经济史学家统计,公元 7 世纪中叶欧洲人口为 1800 万,11 世纪为3850 万,增长到2倍以上,其中不列颠列岛人口增长到4 倍。在这段时期内,第一次出现2 万人以上的城市,其中巴黎、伦敦、科隆、布拉格等都超过了3 万人。 ——卡洛·M. 奇波拉 : 《欧洲经济史》
材料2:自10世纪以来,西欧的农业生产在耕作技术以及生产工具上都出现了巨大的变革,推动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如重型轮式犁的发明,使耕种欧洲中北部地区肥沃却又难以翻耕的洼地成为可能。 ——《欧洲中世纪史》
开展垦殖运动,耕地面积扩大。
新垦区和封建庄园有何不同?
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新垦区的治理模式不是人的的依附关系,不需要交纳捐税,他们只需缴纳一笔资金,尽可以获得耕地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新垦区对附近的庄园农奴颇具吸引力。——亨利·皮朗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开垦者是土地的主人,新垦区按照自己的方式耕种,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可能产生什么连锁反应?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民也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
封建庄园人口锐减,劳力短缺,耕地荒芜,最终走向衰落和瓦解。
材料:1348——1349年,黑死病席卷欧洲,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封建庄园人口锐减,劳动力短缺,耕地荒芜
材料:在黑死病之后,一方面,领主间为争夺劳动力展开竞争,使劳动力的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粮食价格因需求而下跌,威胁着领主的收入。——《简明历史世界读本》
土地集中成为趋势,建立租地农场
西欧的庄园逐渐衰弱和瓦解。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于是,在一些地方,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主要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把土地集中起来。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自营地的浪潮席卷了西欧大部分地区。 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得最早,也最典型。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经营资本;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到16世纪末,英国已出现一个“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层,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工之间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土地集中;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
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材料研读: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11世纪后垦殖运动垦殖者
农奴购劳役豁免权缴迁徙税
土地集中领主出租直领地
性质:租地农场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经营方式
(二)欧洲手工业之变:从手工作坊到手工工场
·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随着剩余农产品的增多,手工业得到发展并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1.手工工场出现的背景:
2.手工工场出现的过程:
手工作坊—分散的手工工场—集中的手工工场
农民在家里生产,并实行家庭包工制的小型手工作坊
13世纪城市手工业者分散经营的手工工场
商人提供原料和工具,雇佣工人集中生产和销售。
材料二 城市中的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人,只有做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一 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农村中,农业和农村家庭手工业是结合在一起的……。农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本来是供农民家庭自身消费的,但为了筹集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钱,农民也在集市上出售一部分自制手工业品。 ——《厉以宁讲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工人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引自教材
材料一: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材料二:14 世纪前后,在意大利许多自治城市里,商人投资开办作坊,控制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雇佣一些行会手工业和零散工人工作。生产过程分成梳毛、纺线、染色、织布、平整等多道工序,由专门的手工业作坊完成。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手工业者失去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3.依据材料一、二,说说手工工场的特点?
生产方式——集中生产,分工合作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形成的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第二章社会阶层的变化——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材料: 中世纪晚期以来等级秩序逐渐衰落,财富和职业成为划分社会结构的主要标准,新的社会阶层相继涌现,例人头税报告中工匠、雇工、仆人与贵族、乡绅、农夫等一起成为纳税阶层。 ——徐浩《中世纪西欧工商业研究》
原有的等级秩序衰落,欧洲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行成新的社会阶层。
(一)农村富裕农民的出现
13、14世纪,贵族将地产抵押或变卖;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二)城市市民阶层的崛起
在欧洲,随着商人、金融家和制造业者的荷包日益丰厚,权力也跟着水涨船高,就是拜这种半独立的地位之赐——国君为了掌控乡间坐大的贵族地主,越来越仰赖自治城市和他们的财富。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极简欧洲史》
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市民中上层分子所掌握的财富十分可观,经济上他们是国王和大封建主依靠的对象。政治上他们操纵城市的政局,左右城市的政治倾向,并且以出席等级会议、担任国王官吏。
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满足庄园所需、自给自足
分析新旧生产和经营方式上有哪些变化?
·知识拓展:工场手工业 最初的工场手工业主人很多是包买主,他们把原料交给手工业作坊加工制造,或是购买他们的半制品,再交别的手工业者加工,或是自己成立作坊,让表面上独立的手工业者到作坊里为他做工…… 因此,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广泛存在的手工业作坊是附属于工场手工业并且受它支配的;许多小作坊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是工场手工业的分支机构:小作坊主不过是大作坊的居间人,小作坊的劳动者是大作坊的雇佣工人。 工场手工业时期,社会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工场手工业扩大了窄佣劳动关系的范国,瓦解了小商品生产,并且使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联系目益密切和扩大。——伍丹戈《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农村:富裕农民、骑士乡绅
城市:市民阶层(手工业者和商人)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现代农业发起人;富有生气阶级力量
政治权利扩大;强化王权政治力量
1.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有者现在只和这种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这说明中世纪末期西欧租地农场的性质是( ) A.封建主义性质 B.资本主义性质C.殖民主义性质 D.共产主义性质
2.法王腓力二世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这说明了( )A. 市民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B. 市民受王室、教会“特许状”的保护C. 市民阶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D. 市民经济实力很强
3.“14世纪以后,由于城市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以及农奴的依附关系逐渐松弛,直至获得自由。庄园制日趋解体。”根据这段材料,可以判断下列哪项不是庄园衰败的原因 ( ) A.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 C.农民的起义和反抗不断 D.农奴的依附关系松弛
4.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有者现在只和这种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这说明中世纪末期西欧租地农场的性质是( ) A.封建主义性质 B.资本主义性质 C.殖民主义性质 D.共产主义性质
5.材料一 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材料二 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1)城市居民;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
(2)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秀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垦殖运动,曙光步入近代,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1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等奖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世界近代史,三条线索,第五单元走向近代,世纪17世纪,走向近代,思想基础,经济基础,租地农场,手工工场,富裕农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