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
①钟乳石 ②蛇毒 ③生石花 ④恐龙化石 ⑤新冠病毒 ⑥机器人 ⑦橘子皮上长的“毛” ⑧珊瑚
A.④⑤⑦⑧ B.③④⑥⑦⑧ C.③⑤⑦ D.②③④⑧
2.“可以直接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眼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这是对下面哪种科学方法的描述(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对照实验法 D.模拟法
3.下列有关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眼睛随便看看也是观察 B.观察需要进行真实客观的记录
C.观察对象相同,观察结果一定相同 D.应该在观察之后凭回忆记录观察内容
4.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使用的运输铁饼的足式机器人吸引了不少人群,机器人不属于生物是因为( )
A.不能运动 B.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不能生长和繁殖 D.不能存储信息
5.手不小心被针刺后迅速缩手,这种现象是生物的特征中的哪一种( )
A.应激性 B.生殖 C.遗传与变异 D.发育
6.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天门中断楚江开 B.春来江水绿如蓝 C.春蚕到死丝方尽 D.无心插柳柳成荫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
①病毒能繁殖后代
②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生物都能自由运动
④植物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
⑤生物子代个体之间的不同不是变异现象
A.两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8.人体排出多余的水和无机盐,这是在进行( )
A.呼吸 B.排泄 C.排异 D.排遗
9.如图为双目显微镜。该显微镜的镜筒不能移动,可以通过旋转准焦螺旋上升或下降载物台,来调节玻片与物镜之间的距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是目镜① B.观察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下降
C.②是物镜 D.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
10.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应选用的光圈和反光镜依次是( )
A.较小光圈,平面镜 B.较小光圈,凹面镜
C.较大光圈,平面镜 D.较大光圈,凹面镜
11.用放大100倍的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时视野中刚好看到8个细胞,转换镜头后只看到2个细胞,转换的镜头组合是( )
A.5×、10× B.10×、40× C.10×、10× D.16×、40×
12.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下列操作与结果匹配的是( )
A.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B.转动转换器——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C.平面镜换成凹面镜,且小光圈换成大光圈——视野变暗
D.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使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
13.显微镜的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物镜 B.反光镜 C.细准焦螺旋 D.遮光器
14.如图是不同同学在实验室的同一台显微镜中操作观察同一永久装片时看到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像③放大倍数最大 B.图像①的视野范围最大
C.图像④的视野亮度最暗 D.图像②的标本距物镜最远
15.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在换用高倍镜③后,调节①使物像变清晰
B.乙图中,使用物镜①看到的细胞数目较多,视野较亮
C.由丙图转为丁图时,应将载玻片向右移动
D.若视野中有一个污点,小明转动目镜,污点不移动,可以判断污点在物镜上
16.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移动装片 ④转动转换器
甲 乙
A.③—①—④—② B.④—③—②—①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17.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成像说法错误的是( )
A.物像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B.显微镜成的像是倒像,即上下倒,左右倒
C.要将模糊的物像调清晰应该调节转换器
D.细胞在视野右上方,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将其移到视野中央
18.实验课上,同学们正在学习使用显微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小丽觉得光线有点暗,选择平面镜增大视野亮度
B.小詹想换用高倍物镜观察,于是转动②换物镜镜头
C.小婷转动③发现视野中污物移动,由此判断污物在③上
D.小蔡观察的物像较模糊,于是用手去擦拭镜头
19.显微镜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20.显微镜旋转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时,需从侧面注视的是( )
A.目镜 B.物镜 C.载物台 D.反光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埋在潮湿泥土里的种子,慢慢探出一个小绿芽,冲破了泥土的禁锢,之后这棵小芽尖慢慢的变大,逐渐深深地扎根在土壤里,直到最后变成一棵高大的植物。
资料二:欧洲阿尔卑斯山上生活着一种会放电的鸡,它的体内带有30~60伏特的电,当受到攻击时,它便会冲过去朝对方猛啄一口,从口中放出电流,将对方击倒。
资料三:大多数花儿和帮助它们繁殖的传粉者间都保持着互帮互助的关系。例如蜜蜂、蝴蝶、蜂鸟等动物,都会在为花儿传粉的同时吮吸一口甜美的花蜜作为回报。此后,受粉的花朵就能逐渐结出种子,这些种子最终又能长成新植株。
(1)资料一体现了植物能够生长的特征。小绿芽扎根于土壤中,是因为它要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并通过________作用制造所需的有机物维持生存。
(2)资料二中,放电鸡的后代无论是外貌还是各种习性上都表现出鸡的特征,但是有的会放电有的却不会,说明了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征。
(3)资料三中,植物受了粉的花朵就能逐渐结出果实,果实内有________,它最终生根发芽又能长成新植株,体现了植物繁殖特征。
(4)上述资料中提到的小绿芽、会放电的鸡、蜜蜂、蝴蝶、蜂鸟等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但________没有该结构。
2.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蕴藏了很多的生物学知识,请你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到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征。
(2)杏树的种子种下后长出来的是杏,而不是桃子,这属于________现象;但是杏之间也有差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这属于________现象。
(3)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可以充分利用光照,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具有________的特征。
(4)杏树会开花、结果,果实掉落后,里面的种子又会长成一棵新的杏树,这体现________的特征。
(5)能够出墙的红杏树是由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棵小树,再长成参天大树的,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具有________的特征。
3.图1是用于观察的显微镜,图2为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和目镜,图3为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请回答([ ]填写序号):
图1 图2 图3
(1)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图1的[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并转动[ ],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2)如果在视野中观察到异物,移动玻片标本和转动目镜,异物都不动,那么异物很可能在[ ]上。
(3)要使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图2中[ ]镜头组合。
(4)图3中要使视野从a到b应将装片向________方移动,要使视野从c变为d应调节图1中的________。
4.如图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1)写出图甲中的结构名称:①________④________⑦________。
(2)对光时需使图乙的遮光器中的________(填字母标号)光圈对准通光孔。
(3)图丙是显微镜的镜头组合,图丙中属于物镜的是________。
(4)将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是________。
5.观察是的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的生物观察记录表。
(1)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________、望远镜等,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
(2)观察要有明确的________;观察时要按照一定的________进行,并进行客观的记录;对于耗时较长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3)生物的归类:我们所观察的生物大多是植物和________。除了这两类生物外,还有细菌、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 观察校园中的生物(植物)记录表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
组长
组员
观察内容
植物
分类
树形
高度
叶形
叶脉
叶序
状态
樟树
桂树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中考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中考三模生物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2024年江西省九江市部分学校中考三模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