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 h ③. 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目前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电子显微镜已经达到了原子水平,这无疑为科学家研究细胞的奥秘提供了更好的工具。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施莱登和施旺运用假说—演绎法,建立了细胞学说
    B. 细胞和病毒都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C. 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形成、维持和运转都以细胞为基础
    D. 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只体现了细胞具有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1858年,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其主要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A、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建立了细胞学说,A错误;
    B、细胞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病毒不是,B错误;
    C、事实上,动植物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各种生理活动,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都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形成、维持和运转都以细胞为基础,C正确;
    D、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能体现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2. 1993年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公约,不再允许诸如虎骨酒等中药的制作及买卖。经研究发现,虎骨中的药用成分存在于多种其他生物材料中,代用品很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虎骨的药用价值在于其含有一些无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特有元素
    B. 虎骨中的元素和代用品中的元素种类相似,但含量有一定差异
    C. 动物骨骼坚硬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磷酸钙等化合物且只有结合水
    D. 虎骨中含有特殊的蛋白质,被人体细胞吸收后可使筋骨更加强健
    【答案】B
    【解析】
    【分析】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自然界没有的,这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但是每种元素在细胞内和无机自然界里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
    A、生物体中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存在,这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A错误;
    B、不同种类的细胞所含有的元素种类相似,含量上有一定差异,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B正确;
    C、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动物骨骼中也含有自由水,C错误;
    D、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这些小分子会在人体细胞内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并执行不同的功能,D错误。
    故选B。
    3. 下列关于细胞中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和脱氧核苷酸中都只含C、H、O三种元素
    B. 熟鸡蛋易消化是因为高温破坏了蛋白质中的肽键
    C. 在人体细胞中合成的脂质不会排出细胞外发挥作用
    D.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不宜直接以西瓜汁为材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1、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2、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3、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
    A、核糖中有C、H、O元素,脱氧核苷酸中还含有N、P元素,A错误;
    B、熟鸡蛋易消化是因为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空间结构,使其变得伸展、松散,并没有破坏蛋白质中的肽键,B错误;
    C、人体细胞中合成的一些脂质需要排出细胞外发挥作用,如性激素,C错误;
    D、西瓜汁为红色,会掩盖其与斐林试剂反应形成的砖红色,故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不宜直接以西瓜汁为材料,D正确。
    故选D。
    4. 科学家曾经提出过众多的细胞膜结构模型,如目前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可的“流动镶嵌模型”。也有学者进一步提出细胞膜是以甘油磷脂为主体的生物膜;胆固醇、鞘磷脂等形成有序的脂相,如同漂浮在脂双层上的“筏”一样,载着具有生物功能的膜蛋白,该模型即如图所示的“脂筏模型”。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筏区域”的①②③④
    B. ③表示糖被,糖被与细胞间信息交流密切相关
    C. 图示“脂筏区域”可表示动物细胞膜的部分结构
    D. ④跨膜蛋白的两端为亲水区域,中间为疏水区域
    【答案】A
    【解析】
    【分析】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筏区域”的①(脂质)和④(蛋白质),A错误;
    B、③表示糖被,糖被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例如,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B正确;
    C、②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故图示“脂筏区域”可表示动物细胞膜的部分结构,C正确;
    D、④跨膜蛋白能稳定地结合在细胞膜上,结合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而尾部疏水的特性,可推出跨膜蛋白与磷脂分子尾部亲和的中间区域为疏水部位,与细胞内液或细胞外液接触的两端为亲水区域,D正确。
    故选A。
    5. 内质网是由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连续且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其中含有糖基转移酶等多种酶。这种细胞器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的外膜和部分线粒体外膜,在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中占据中心地位。研究表明,内质网参与了细胞中多种具膜结构的形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内质网膜、线粒体膜和核膜等都属于生物膜
    B. 内质网膜与线粒体外膜通过囊泡转移实现膜成分更新
    C. 内质网可对来自核糖体的多肽进行糖基化等分子修饰
    D. 内质网巨大的膜结构有利于进行细胞中的物质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它由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有些内质网上有核糖体附着,叫粗面内质网;有些内质网上不含有核糖体,叫光面内质网。
    A、细胞膜和细胞中各种细胞器膜、囊泡膜以及核膜都是生物膜,A正确;
    B、据题可知,内质网膜与部分线粒体外膜可直接相连,故内质网膜和线粒体外膜之间通常不通过囊泡转移实现膜成分更新,B错误;
    C、内质网中有糖基转移酶,能对来自核糖体的多肽进行糖基化修饰,C正确;
    D、内质网是细胞中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有利于进行细胞中的物质运输,D正确。
    故选B。
    6. 核骨架是指细胞核中除了核膜、核纤层、染色质和核仁之外的蛋白质网架结构,与DNA复制、转录、染色体组装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元中的细胞核会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
    B. 核糖体参与核骨架蛋白的合成,该过程需要相关酶催化
    C. 核骨架和细胞骨架的结构相似,但主要组成成分不同
    D. 核骨架结构异常可能会影响细胞增殖,但不影响细胞分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
    (2)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4)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A、神经元不再进行细胞分裂,不存在细胞核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A错误;
    B、核骨架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合成过程中需要相关酶催化,B正确;
    C、核骨架和细胞骨架均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网架结构,C错误;
    D、依题意,核骨架与DNA 复制、转录、染色体组装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细胞分裂、分化涉及相关基因的转录、翻译等过程,细胞分裂还要进行DNA复制、染色体组装等,故核骨架结构异常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分裂与分化,D错误。
    故选B。
    7.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某浓度的甘油溶液中,发现其液泡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过程中外界溶液的浓度一直大于细胞液浓度
    B. 据曲线可知,t1以后开始有水从外界溶液进入液泡
    C. 上述实验所用的甘油溶液浓度越大,则t1和t2越小
    D. t2以后液泡体积的变化情况可说明细胞壁伸缩性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0~t1内细胞原生质体的体积减少,表明此时细胞失水,外界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细胞渗透压。t1后,液泡的体积增大,表明细胞吸水,外界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渗透压。
    A、实验开始后一段时间内,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液泡失水,体积减小,t1以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A错误;
    B、实验开始时就有水分子进入细胞液,也有水分子出细胞,只是进入的速率小于出去的速率,所以表现为细胞失水,细胞体积减小,B错误;
    C、如果甘油溶液浓度过大,则细胞会快速失水而死亡,不会出现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现象,C错误;
    D、以后液泡体积只略大于初始体积,原因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小,限制细胞进一步吸水,D正确。
    故选D。
    8. 研究显示,母乳是最适合婴儿的营养品,其富含蛋白质、糖类、无机盐及各种维生素。母乳喂养还能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原因是婴儿能直接通过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乳汁中的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婴儿小肠上皮细胞在肠腔侧利用Na+浓度差产生的势能和膜蛋白A来吸收葡萄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膜蛋白A的功能有物质运输、催化ATP水解和能量转化
    B. 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为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
    C. 婴儿小肠上皮细胞膜上众多转运蛋白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抗体的吸收
    D. 若小肠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出现异常,则该细胞将无法吸收抗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A、膜蛋白A利用膜两侧Na+浓度差产生的势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来运输葡萄糖,故其没有催化 ATP水解的功能,A错误;
    B、结合图示可知,葡萄糖通过另一种膜蛋白顺浓度梯度运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为协助扩散,B正确;
    CD、婴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胞吞的方式来吸收抗体,需要膜上的一些蛋白质参与,但不需要转运蛋白参与,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线粒体功能出现异常会影响有氧呼吸过程,但无氧呼吸过程也能产生部分能量,故小肠上皮细胞仍能吸收少量的抗体,CD错误。
    故选B。
    9. 细胞中各种物质的合成量受到严格的调控,如图所示为细胞在酶促反应水平上对产物A合成进行反馈调控的机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酶1对产物B的降解作用可以让细胞中产物B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B. 产物B的形成降低了产物A的浓度而利于底物1和底物2的反应
    C. 酶1分子上有多种物质结合位点说明酶1在催化上没有专一性
    D. 通过图示调节机制可以保证细胞中有足量又不至于过多的产物A
    【答案】D
    【解析】
    【分析】酶的作用特点是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有关,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
    A、酶1对产物B没有催化作用,产物B与酶1结合,能抑制底物1和底物2反应生成产物A,可以让细胞中产物A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
    B、产物A与底物3反应,生成产物B,产物B通过与酶1结合使酶1 失去活性,抑制底物1和底物2的反应,B错误;
    C、酶1分子上有多种物质的结合位点,但只能催化底物1和底物2反应生成产物A,具有专一性,C错误;
    D、图示反馈调节机制能让细胞中有足量又不至于过多的产物A,D正确。
    故选D。
    10.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在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是一样的。最近研究表明,ATP在某些神经突触结构中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并引起突触后膜兴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TP水解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
    B. 真核细胞中只生成而不消耗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均会伴随着蛋白质的磷酸化
    D. ATP作为神经递质时通过为其受体供能而使突触后膜兴奋
    【答案】A
    【解析】
    【分析】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化学键。
    A、ATP 水解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合成 RNA 的原料,A正确;
    B、线粒体、叶绿体中都可产生ATP,也会消耗 ATP,B错误;
    C、ATP转化为 ADP的过程可能伴随着蛋白质的磷酸化,而ADP转化为ATP的过程没有伴随蛋白质的磷酸化,C错误;
    D、神经递质是作为信号分子起作用的,可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使膜上的相应离子通道开放,从而使突触后膜兴奋,D错误。
    故选A。
    1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中间产物是合成氨基酸、脂质等物质的原材料,一些非糖物质的代谢产物也能够进入细胞呼吸的不同阶段,因而细胞呼吸可以将糖类、蛋白质、脂质的代谢过程联系起来,作为细胞代谢的枢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糖类和脂质可以通过细胞代谢大量地相互转化
    B. 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可用于合成各种氨基酸、脂肪酸等物质
    C. 提供充足氧气的酵母菌培养液也可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
    D. 当O2消耗速率大于CO2产生速率时,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且底物是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A、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出现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A错误;
    B、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需氨基酸,必须从外界获取,因此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不能用于合成各种氨基酸,B错误;
    C、提供充足氧气的酵母菌培养液在培养初期还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其还原性也能让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C正确;
    D、与糖类相比,脂质分子中的O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H的含量更高,故以脂质分子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时,O2消耗速率大于CO2产生速率,而仅以糖类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时,O2消耗速率等于CO2产生速率,故当O2消耗速率大于CO2产生速率时,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但底物不只是葡萄糖,D错误。
    故选C。
    12. 叶绿素分子中的Mg2+容易被H+替换,导致其分子结构被破坏,因此在进行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要使用适量CaCO3对叶绿素进行保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推测叶绿体基质的pH略高于细胞质基质的pH
    B. 以正常生长的红叶李的叶片为材料无法提取和分离到光合色素
    C. 用缺乏Mg2+的培养液长期培养植物会使其光合作用能力下降
    D. 实验中每次画滤液细线都要等上一次所画的滤液细线晾干后再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A、Mg是组成叶绿素的元素,由“叶绿素分子中的Mg2+容易被H+替换而导致其分子结构被破坏”可推测,叶绿体中的H+浓度应较低,pH可能比叶绿体外的pH略高一点,以保证叶绿素结构的稳定性,A正确;
    B、正常生长的红叶李可进行光合作用,叶片含有光合色素,能提取和分离到光合色素,B错误;
    C、Mg是组成叶绿素的元素,用缺乏Mg2+的培养液长期培养植物,会让植物的叶绿素合成量不足,导致植物光合作用能力下降,C正确;
    D、实验中为了保证滤液细线直、匀、细,且转移到滤纸条上的样液足够多,一般要多次画滤液细线,每次画滤液细线都要等上一次所画的滤液细线晾干后再进行,D正确。
    故选B。
    13. 我国的历史悠久,劳动人民积累、总结了大量生产实践经验,如:①玉米、小麦和水稻收获后晒干了再进仓;②水稻分蘖(植物在接近地面处发生分枝)后,在晴天将田中的水排尽并“烤田”;③在果实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的区域种植苹果、西瓜等;④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并“正其行,通其风”;⑤在黏性较大的黄泥巴地里埋入一些作物秸秆并多施用农家肥;⑥在同一块田上,一定年限内按一定顺序逐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即进行轮种;⑦夏季每天适当对菊花植株进行遮光,缩短菊花植株的照光时间。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②③⑤涉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B. ④⑥⑦均涉及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C. ④⑤有利于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CO2D. ⑥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农作物害虫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温度、光照等,应合理应用,以提高光合速率。
    A、①粮食作物的种子进仓储存前要尽量晒干,以减少其自由水含量,抑制其细胞呼吸速率;②“烤田”是为了增大田泥中的O2含量,有利于水稻根系进行有氧呼吸,促进根系的发育;③果实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一点,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有利于果实中糖类的积累;⑤黏性大的黄泥巴地容易出现土壤板结现象,透气性差,在其中埋入一些作物秸秆有利于疏松土壤,便于根系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
    B、⑦夏季每天适当缩短菊花植株的照光时间可以让菊花提前开花,这说明光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不是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B错误;
    C、④合理密植,“正其行,通其风”,有利于农作物获得CO2;⑤多用农家肥有利于疏松土壤,农家肥经过分解者分解作用,也能给植物提供CO2,C正确;
    D、⑥不同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不同,每年在相同区域种植相同的农作物可能会使该农作物的害虫数量较多,而轮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农作物害虫的数量,D正确。
    故选B。
    14. 研究小组利用高清显微镜影像系统对悬浮培养的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进行录像(培养液中营养成分充足,且温度等培养条件不变),将录像从t1时刻开始回放观察,发现该细胞连续两次分裂的时间数据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的时长为t₄-t2
    B. t2~t3时间段,细胞中核糖体、线粒体的活动较活跃
    C. 核DNA数加倍和染色体数加倍均发生在t3~t4时间段
    D. 利用题述观察方法能够记录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A、据图分析可知,t2~t3时间段表示分裂前的间期,t3~t4时间段表示分裂期,故该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t4-t2,A正确;
    B、t2~t3时间段会发生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这些过程都消耗能量,故此时细胞中核糖体、线粒体的活动较活跃,B正确;
    C、核DNA数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即t2~t3时间段,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即t3~t4时间段,C错误;
    D、依题意,图示为利用高清显微镜影像系统对悬浮培养的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进行录像获取的数据,说明观察到的是活细胞的连续变化过程,故利用录像的观察方法可以记录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D正确。
    故选C。
    15. 人体内的所有细胞都来自一个受精卵,随着个体发育的进行,体内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细胞,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e为生理过程,①~⑧为细胞,且⑧为异常细胞,具有恶性增殖、易转移等特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或b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改变使体内形成各种细胞
    B. 经过b过程形成的各种细胞均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C. c过程中自由基攻击磷脂会产生新的自由基,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D. d过程导致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提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会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细胞也一样。
    A、据图可知,a表示细胞分裂,b表示细胞分化,正常情况下,这两个过程中均不会出现遗传物质改变的现象,A错误;
    B、人体内经b细胞分化形成的大部分细胞都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B错误;
    C、据图可知,c表示细胞衰老,细胞衰老过程中自由基攻击生物膜中的磷脂分子,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属于正反馈调节,C错误;
    D、依据题意,d是细胞癌变的过程,癌变的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且癌细胞的代谢速率比正常细胞快,其物质运输效率提高,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珍珠是一种有机宝石。当沙粒等异物进入珍珠贝等软体动物体内时,它们的外套膜表皮细胞会以这些异物为核心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分泌珍珠质继续包裹这些异物,从而慢慢形成珍珠。珍珠中的无机成分主要是碳酸钙、碳酸钠等,有机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此外,珍珠还含有一些色素、微量元素,维生素含量较为丰富,这些成分赋予珍珠独特的光泽,也让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珍珠中的蛋白质由组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组成,这些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_____;珍珠囊细胞分泌珍珠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_____的功能。
    (2)珍珠中的蛋白质主要包括贝壳硬蛋白和多种酸性蛋白,不同种类的蛋白质结构不同,生物体中蛋白质的结构存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__。
    (3)双缩脲试剂可以用于检测多肽及蛋白质,使用时只能加入少量B液,原因是_____。研究小组将珍珠研磨成粉末后,用蛋白酶溶液充分处理,再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溶液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紫色,原因是_____。
    (4)珍珠贝细胞中含有维生素D,维生素D对人体至关重要。婴儿时期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佝偻病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②.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具有多样性
    (3) ①. 过量的CuSO4会与NaOH反应,产生蓝色沉淀掩盖生成的紫色(或维持碱性环境) ②. 会 ③. 溶液中的蛋白酶和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多肽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
    (4)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婴儿时期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婴儿对钙的吸收,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进而导致佝偻病
    【解析】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特点为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小问1】
    可用于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通式为 。珍珠囊细胞分泌珍珠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小问2】
    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具有多样性。
    【小问3】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在碱性环境下只要少量的Cu2+即可出现紫色反应。如果加入过量的B液(CuSO4溶液),则其会与NaOH反应,产生蓝色的Cu(OH)2沉淀,掩盖生成的紫色,且会消耗过多的 NaOH,无法维持碱性环境。蛋白酶和多肽都含有肽键,所以,珍珠粉经蛋白酶充分处理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溶液还会出现紫色。
    【小问4】
    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婴儿时期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婴儿对钙的吸收,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进而导致佝偻病。
    17. 图1是细胞发生胞吞、胞吐、细胞自噬过程的示意图。①~⑤是细胞内的结构,a~d是细胞排出或吞入的物质,b是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细胞器④的功能有_____;细胞器④分解后的产物的去向有_____。
    (2)细胞器②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不断有来自细胞器①的囊泡与之融合,同时细胞器②自身也在不断地形成囊泡以进行物质运输,囊泡中物质的去向有_____(答出三点),细胞中这一膜泡运输过程需要依赖生物膜成分的相似性以及生物膜具有_____的结构特性。
    (3)研究发现,细胞中一些驱动蛋白的“头部”可结合和水解ATP,在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头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驱动蛋白沿着细胞骨架“行走”,将“货物”转运到指定位置;如图2所示。
    据题分析可知,驱动蛋白具有的功能有_____(答出两点);题述的物质运输方式能将“货物”转运到指定位置,说明包裹“货物”的囊泡和要与之融合的膜结构之间存在_____机制。
    【答案】(1) ①.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原体 ②. 被细胞再利用、排出细胞外
    (2) ①. 分泌到细胞外、返回内质网、留在细胞中参与溶酶体形成、整合到细胞膜上、参与植物细胞中细胞板的形成等 ②. (一定的)流动性
    (3) ①. 运输和催化 ②. (特异性的)信息识别
    【解析】
    【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2、通俗地说,细胞自噬就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
    【小问1】
    分析图1可知,①~⑤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溶酶体、自噬体。溶酶体的功能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以及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原体;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细胞可以利用,则被细胞再利用;若细胞不能利用,则被排出细胞外。
    【小问2】
    根据运输物质不同的作用,高尔基体(②)形成的囊泡中的物质在细胞中的去向众多,囊泡中的物质若在细胞外起作用,则分泌到细胞外;若蛋白质加工过程出错,则返回内质网;若囊泡中的物质是溶酶体中的水解解,则该物质留在细胞中参与溶酶体形成;若囊泡中的物质在细胞膜上起作用,则整合到细胞膜上;若囊泡中的物质是纤维素或果胶等,则参与植物细胞中细胞板的形成等。内质网、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需要与其他膜性结构相融合,要依赖生物膜成分的相似性和结构上的流动性。
    【小问3】
    据题分析可知,驱动蛋白头部可结合和水解ATP,说明其可催化ATP水解,尾部可与包裹“货物”的囊泡结合,说明其可运输物质。包裹“货物”的囊泡只能和特定位置的膜结构相互融合,说明这一运输机制中存在膜与膜之间的信息识别。
    18. 图1表示某细胞的细胞膜局部结构,甲、乙表示细胞膜上的分子或结构,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物质。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现代研究表明,水分子可能更多的是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_____的方式进出细胞,根据构成细胞膜的甲分子的特征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
    (2)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能选择性地运输相应离子原因是_____。物质a和b通过相应的乙结构跨膜,与c通过离子通道跨膜的不同之处在于_____。
    (3)用足量的含物质a的培养液培养细胞,测定细胞内外物质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其他培养条件适宜)。
    ①可以根据图2中_____时间段判断物质a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②若细胞膜上物质a的载体数量充足,但t2以后细胞内物质a的浓度基本维持在c2不变,则原因可能是_____。
    【答案】(1) ①. 协助扩散 ②. 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甲分子的疏水端,水分子应较难自由通过
    (2) ①. 离子通道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②. a和b通过乙结构转运时需要与乙结构的特定部位结合,乙结构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c不需要与离子通道结合即可通过
    (3) ①. t1-t2 ②. 细胞会消耗或排出物质a,导致物质a的吸收速率与消耗或排出速率大致相同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小问1】
    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甲分子为磷脂,其尾部为疏水基团,故磷脂双分子层的内部是疏水的,水分子应较难自由通过。
    【小问2】
    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能控制相应离子的跨膜运输,原因是离子通道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物质a和b通过相应的乙结构(载体蛋白)跨膜时需要与乙结构的特定部位结合,乙结构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c通过离子通道跨膜时,不需要与离子通道结合即可通过。
    【小问3】
    ①分析图2,t1~t2段细胞内浓度大于细胞外浓度,物质a仍能通过乙结构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可由此判断物质a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②若细胞膜上物质a的载体数量充足,且其他培养条件适宜,但t2以后细胞内物质a的浓度基本维持在c2不变,则原因可能是细胞会消耗或排出物质a,导致物质a的吸收速率与消耗或排出速率大致相同。
    19. 单位土地面积中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称为叶面积指数,这是反映植物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可以用于指导农业生产。下图是实验田中某品系玉米+叶期叶面积指数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之间的测定关系(不考虑玉米地中少量杂草的影响)。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玉米叶片中的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_____上,其主要吸收_____光。
    (2)受_____(答出两点)等环境因素影响,A点以后玉米总光合量不再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而增大。据图分析,BC段净光合量有所下降的原因是_____。
    (3)据图可知,种植该玉米应合理密植,若种植相对较密,在不减少植株数量的前提下,可采取_____(答出两点)等在实际生产中可行的具体措施来保证较高产量。
    (4)检测发现,相同条件下,玉米植株上层叶片的光合速率大于底层叶片,推测这可能与底层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较低有关,请设计实验对该推测进行探究,写出简要实验思路:_____。
    【答案】(1) ①.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②. 红光和蓝紫
    (2) ①. 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 ②. 总光合量基本不变,而呼吸量随叶面积指数增加而增大
    (3)适当去除玉米植株(近地面)的老叶、适当多施用农家肥等
    (4)分别取等量的上层叶和底层叶,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比较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宽窄
    【解析】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小问1】
    叶绿体由双层膜包被,内部有许多基粒。每个基粒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这些囊状结构称为类囊体。吸收光能的4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玉米叶片中的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小问2】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净光合量=总光合量-呼吸量,BC段,总光合量基本不变,而呼吸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大,所以玉米植株净光合量会有所下降。
    【小问3】
    若玉米种植相对较密,可以适当去除玉米植株(近地面)的老叶以降低叶面积指数,从而降低呼吸消耗,或适当多施用农家肥来满足玉米对无机盐和CO2的需要等,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增产的目的。
    【小问4】
    推测底层叶光合速率低与光合色素含量较低有关,则可分别取等量的上层叶和底层叶,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比较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宽窄。
    20. 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实验条件下,某动物细胞的G1期、S期、G2期和M期时长及相应的核DNA含量如图1所示。高等动物体内的大多数细胞在分裂一定次数后,会形成某种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直到细胞进入衰老和凋亡阶段。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绝大部分时间,原因是_____。为了研究方便,需要对实验中的某动物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同步化处理,常见做法是向细胞培养液中添加DNA合成抑制剂(可使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不影响其他时期细胞的分裂活动),至少培养_____后洗脱该抑制剂,更换新鲜培养液培养,至少培养_____后再次向培养液中加入该抑制剂,可以快速将所培养的细胞同步到G1期和S期交界点。
    (2)高等动物体内多数细胞都是经分化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对生物体的积极意义有_____。
    (3)动物体内细胞会出现衰老现象,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目前较为公认的一种假说是“端粒学说”。
    ①端粒是指_____,这一结构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这可能是限制体外培养的人胚胎细胞也只能分裂40~50次的原因。
    ②研究发现,人的癌细胞中的端粒酶(如图2所示)能以一段端粒酶中的RNA序列为模板合成出端粒DNA,从而恢复或延长端粒中的DNA序列。结合图示分析,端粒中DNA序列具有的特点是_____。
    【答案】(1) ①. 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耗时较长 ②. 8.4 h ③. 7.9 h
    (2) ①.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②. 让多细胞生物体内的各种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3) ①. 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 ②. 由较多的TTACCC重复序列构成
    【解析】
    【分析】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小问1】
    细胞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绝大部分时间,是因为间期进行DNA分子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等,需要较长时间。第一次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后,处于S期的细胞DNA合成被抑制,处于G2期、M期和G期的细胞可以全部到下一周期的G/S期交界点,需培养至少2.2 +1.8 +4.4 =8.4 h,使部分细胞被抑制在S期,部分细胞被抑制在G/S期交界点。洗脱第一次添加的DNA合成抑制剂,让处于G/S期交界点和上次被抑制在S期的细胞都越过S期但不能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S期,即第二次添加DNA合成抑制剂的时间间隔应大于7.9h但小于8.4h,就可以让所有细胞被抑制在G/S期交界点,从而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
    【小问2】
    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能让多细胞生物体内的各种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小问3】
    ①端粒是每条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一蛋白质复合体,这一结构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这可能是限制体外培养的人胚胎细胞也只能分裂40~50次的原因。
    ②根据题意,端粒酶以其RNA序列(AAUGGG)为模板合成相应DNA片段来恢复或延长端粒中DNA序列,说明端粒中的DNA是由较多的TTACCC 重复序列构成的。

    相关试卷

    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皖豫名校联盟&安徽卓越县中联盟2024年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豫名校联盟&安徽卓越县中联盟2024年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试题,文件包含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4年高三三模联考生物试题pdf、扫描件_生物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皖豫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豫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