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题(解析版)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题(解析版)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1-8题每题2分,9-20每题4分,共64分)
    1. 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HCl和NaOH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 一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一种实验材料
    C. 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
    D. 生物材料的pH数值与缓冲溶液更相似:发生改变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如果与皮肤或眼睛接触,会造成严重的伤害,A正确;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种实验材料,否则会造成实验误差,干扰实验结果,B正确;
    C、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横轴,以pH为纵轴,C错误;
    D、生物体内存在着一系列的缓冲物质,它们能够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通过接受或释放相应离子来维持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因此,与单纯的酸溶液或碱溶液相比,生物材料的pH数值在发生变化时会更加稳定,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与缓冲溶液的性质相似,D正确。
    故选C。
    2. 某同学一家暑假驾私家车去某景点旅游,途中该同学产生“尿意”,憋尿痛苦表情浮现脸面,突然看到路标,离前方服务区还有15km,心情放松了许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产生“尿意”过程不属于反射
    B. 膀胱中尿液属于细胞外液中的组织液
    C. 该同学有意识地憋尿是因为大脑皮层能对脊髓的排尿中枢进行调控
    D. 该同学憋尿产生痛苦的表情是大脑高级功能的体现
    【答案】B
    【解析】
    【分析】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A、人体产生“尿意”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产生“尿意”过程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不属于反射,A正确;
    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膀胱中尿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
    C、该同学有意识地憋尿,是因为大脑皮层中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对脊髓的排尿反射低级中枢进行调控,C正确;
    D、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该同学憋尿产生痛苦的表情是大脑高级功能的体现,D正确。
    故选B。
    3. 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抗体、葡萄糖和唾液淀粉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 ①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
    C. 在图中②—④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②
    D. 组织液回渗到血浆的成分,与血浆渗出到组织液的成分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外界环境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⑤表示内环境与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②表示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转化为血浆,③表示组织液转化为淋巴液,④表示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
    A、唾液淀粉酶存在于口腔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①表示外界环境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而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等,B正确;
    C、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间可相互渗透,故在图中②—④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④,C错误;
    D、组织液回渗到血浆的组成成分包括一些代谢废物和CO2等,血浆渗出到组织液的组成成分包括一些营养物质和O2等,因此二者的组成成分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A。
    4. 电信网络诈骗中骗子往往会利用被害人不懂验证码等效于银行卡密码的情况,设法骗取被害人的验证码后将钱转走。研究发现,重复刺激海马体突触前神经元时,位于树突上的突触后膜会接受信息,从而建立神经元之间稳定的联系形成记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被害人临时记住验证码属于第一级记忆,经历此事件后可能会形成长时记忆
    B. 神经递质与位于树突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可以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
    C. 位于树突上的突触后膜接受信息后,会将兴奋传导到该神经元的胞体部分
    D. 每一次兴奋传递后,神经递质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兴奋在突触小体中传递时信号的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信号的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A、被害人临时记住验证码属于第一级记忆,第一级记忆中的小部分信息经过反复运用强化,在第一级记忆中停留的时间延长,这样就很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从而形成长时记忆,A正确;
    B、神经递质与位于树突上(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结合,可以完成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B错误;
    C、位于树突上的突触后膜接受信息后,会将兴奋传导到该神经元的胞体部分,再传导到轴突部分,C正确;
    D、每一次兴奋传递后,神经递质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其持续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B。
    5. 治疗严重贫血的过程中往往要给病人注射一定量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它是一种糖蛋白激素,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分裂、分化成红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严重贫血病人血浆渗透压会因红细胞减少而明显下降
    B. 正常人缺氧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升高有利于维持稳态
    C. 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通过血液运输,并作用于骨髓造血组织
    D. 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无法治愈镰状细胞贫血
    【答案】A
    【解析】
    【分析】从题干可获知信息,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分裂、分化成红细胞,缺氧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
    A、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维持,不会因红细胞减少而明显下降,A错误;
    B、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分裂、分化成红细胞,正常人缺氧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升高,可促进体内红细胞生成,增加运氧能力,有利于维持稳态,B正确;
    C、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到内环境后,主要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各处,并作用于骨髓造血组织,C正确;
    D、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突变,导致合成的血红蛋白异常,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红细胞生成,但生成的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仍然是异常的,无法通过促进红细胞生成来治愈,D正确。
    故选A。
    6. 泪腺的活动同时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但是副交感神经发挥更为核心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副交感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泪腺可构成效应器
    B. 情绪属于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消极情绪积累会产生抑郁
    C. “伤心流泪”,产生伤心情绪的实际部位是大脑皮层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
    【答案】B
    【解析】
    【分析】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A、根据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而副交感神经为传出神经,并支配泪腺,A正确;
    B、情绪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错误;
    C、情绪的产生在大脑皮层,C正确;
    D、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一般相反,D正确。
    故选B。
    7. 脑雾,即大脑处于“模糊状态”,患者常常表现出意识障碍、记忆力下降、脉搏和血压不稳等症状。近期有研究发现,脑雾患者持续性血脑屏障破坏,可诱发脑内炎性反应,出现脑水肿和脑炎等生理病变。据此椎断错误的是()
    A. 患者意识障碍可能是大脑皮层受损导致
    B. 患者记忆力下降可能是新突触的建立功能障碍导致
    C. 患者脉搏和血压不稳说明自主性神经也可能受血脑屏障破坏的影响
    D. 患者的血脑屏障破坏,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渗出,脑脊液渗透压降低,引发脑水肿
    【答案】D
    【解析】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A、患者意识障碍可能是大脑皮层受损导致,因为大脑皮层是调控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正确;
    B、患者记忆力下降可能是新突触的建立功能障碍导致,因为长期记忆的产生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正确;
    C、患者脉搏和血压不稳说明自主性神经也可能受血脑屏障破坏的影响,因为脉搏和血压调节受自主神经的调控,C正确;
    D、患者的血脑屏障破坏,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渗出,脑脊液渗透压升高,引发脑水肿,D错误。
    故选D。
    8. 某人在炎热夏季户外活动后,因口渴饮入大量纯净水引起身体不适,出现疲倦、嗜睡、食欲减退和皮下组织肿胀等现象。这些现象属于水中毒症状,是由体内水分潴留过多引起细胞内液增多导致的。下列关于该水中毒患者生理变化的叙述合理的是()
    A. 细胞外液中钾离子浓度下降,细胞内液中钾离子浓度上升
    B. 神经细胞的敏感性上升,接受内外刺激后易产生动作电位
    C.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减少
    D. 补充一定量适宜浓度的高渗氯化钠溶液能缓解水中毒症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醛固酮是一种类固醇类盐皮质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钠离子吸收和促使钾离子排除(保钠排钾),并使肾脏重吸收水增加,从而起到调节体内水和部分电解质平衡的作用。
    A、水中毒时,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水均增多,细胞外液中钾离子浓度下降,细胞内液中钾离子浓度也下降,A错误;
    B、出现的疲倦、嗜睡、食欲减退症状,与神经细胞的敏感性下降,接受内外刺激后不易产生动作电位有关,B错误;
    C、水中毒时,醛固酮的分泌量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增加,防止血钠进一步下降,C错误;
    D、补充一定量适宜浓度的高渗氯化钠溶液能适当升高细胞外液浓度,增大细胞外液渗透压,缓解水中毒症状,D正确。
    故选D
    9. 细胞所处内环境变化可影响其兴奋性、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即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值)后,才能产生兴奋。如图所示,甲、乙和丙表示不同环境下静息电位或阈电位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环境中细胞的动作电位峰值受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影响
    B. 环境甲中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环境
    C. 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后,钠离子通道才开放
    D. 同一细胞在环境乙中比丙中更难发生兴奋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作电位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浓度差决定了动作电位的峰值,内外浓度差越大,峰值越大。静息电位的强度与K+的浓度差有关,K+的浓度差越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越大。负离子例如氯离子的内流会形成抑制作用,导致膜内负电荷增多。
    A、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钠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有关,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会影响动作电位峰值,A正确;
    B、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顺浓度梯度外流有关,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降低时,膜两侧钾离子浓度差增大,钾离子外流增多,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环境甲中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环境,B正确;
    C、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前,钠离子通道就已经开放,C错误;
    D、分析题图可知,与环境丙相比,细胞在环境乙中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差值更大,受到刺激后更难发生兴奋,D正确。
    故选C
    10. 为研究摄入糖对外周味觉系统的影响,科研人员以生长及健康状况相同的大鼠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一组成年大鼠给予含30%蔗糖的糖水作为其唯一的饮用水来源(糖水组);另一组成年大鼠给予清水(清水组),两组大鼠实验期间自由取食,测量两组大鼠在不同浓度的蔗糖刺激下,支配舌前部味觉乳头的感觉鼓索神经(将味觉信息从舌前部传递到大脑)的反应幅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饮用水的种类
    B. 进行实验时需要保证两组大鼠健康及生理状况相同
    C. 兴奋强度并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一直增大
    D. 长期摄入糖会降低感觉鼓索神经的反应幅度,从而影响外周味觉系统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图中数据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摄入糖后如何影响哺乳动物的外周味觉系统,其自变量为饮用水是否含糖及含糖量的浓度大小,因变量为感觉鼓索神经反应幅度的大小。
    A、本实验存在两个自变量,一个自变量为饮用水是否含糖,另一个自变量为饮用水中的蔗糖浓度的大小,A错误;
    B、两组大鼠健康及生理状况为本实验的无关变量,应保证已知,减少误差,故两组大鼠健康及生理状况相同或类似,B正确;
    C、感觉鼓索神经的反应幅度(兴奋强度)随蔗糖浓度的增加(刺激强度)而增加然后趋于平缓到不变,所以不是一直增大,C正确;
    D、糖水组的大鼠感觉鼓索神经的反应幅度均小于清水组,所以摄入糖会降低感觉鼓索神经的反应幅度,D正确。
    故选A。
    11. 胃肠道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原因是胃肠道中存在着一套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内在神经系统。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自主神经对胃肠道的内在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但是在切除自主神经后,内在神经系统依然可以独立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分泌等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引起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进而提高消化吸收速率
    B. 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递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 切除自主神经后,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是一种反射活动
    D. 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传出神经,它们活动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A、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引起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进而提高消化吸收速率,A正确;
    B、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导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膜外正电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外负电位),膜内则相反,B正确;
    C、反射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和完整的反射弧结构,由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不属于反射,C错误;
    D、自主神经系统属于支配内脏活动的传出神经,内脏运动神经纤维一般由两个神经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一个神经细胞的胞体在脑和脊髓的灰质里,另一个神经细胞的胞体在神经节中,自主神经的活动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D正确。
    故选C。
    12. 手指被割破时,机体常出现疼痛,心跳加快等症状,下图为吞噬细胞在病原体感染过程中参与痛觉调控的机制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手指割破时,手指内的感受器处膜内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B. 手指割破后痛觉感受器兴奋,兴奋首先传导到脊髓产生痛觉
    C. 感染病原体后,吞噬细胞分泌的NGF作用于感受器后会加剧疼痛
    D. 吞噬细胞分泌NGF的过程需要Ca2+调节,不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协助
    【答案】C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A、手指割破时,手指感受器钠离子内流,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A错误;
    B、痛觉在大脑皮层中产生,B错误;
    C、感染病原体后,吞噬细胞分泌的NGF作用于感受器上的受体,最终使Ca2+内流,感受器兴奋,加剧疼痛,C正确;
    D、吞噬细胞分泌NGF跨膜运输方式是胞吐,其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协助,D错误。
    故选C。
    13. 下图表示人体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图甲中虚线方框内表示的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部分
    B. 图乙中静息和兴奋状态的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均高于膜内
    C. 图丙中的e有的可迅速被降解,有的也可被回收到d内
    D. 刺激图甲中的①,A、B两个电流表的指针都会发生一次偏转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由突触的结构可以判断图甲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乙图是神经纤维的局部放大图,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丙图是突触的结构放大图,其中a是轴突,b是线粒体,c是突触小泡,d是突触前膜,e是神经递质,f是突触后膜。
    A、图中虚线方框包含了中间神经元③,主要是对来自传入神经元的信号进行分析综合,故虚线方框代表神经中枢,A正确;
    B、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故不论静息还是兴奋状态的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均高于膜内,B正确;
    C、图丙中的e 是神经递质,其发挥作用后,有的可迅速被降解,有的也可被回收到d内(突触前膜内),C正确;
    D、刺激图甲中的①(感受器),由于兴奋从感受器到效应器的传导和传递都是单向的,且兴奋先后到达电表的接头处,所以A、B两个电流表都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错误。
    故选D。
    14. 为揭示睡眠对记忆的影响,科研人员采用一种间隔的、重复的丁酮(由致病菌发出的具有吸引力的气味)训练模式让线虫建立记忆,再通过评估睡眠特征来判断线虫是否进入睡眠状态。研究发现,线虫经丁酮训练后睡眠增多,感知丁酮的AWC嗅觉神经元与相关神经元间的突触数量也增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突触小体可与其他神经元的树突、细胞体或肌肉细胞构成突触
    B. 在丁酮刺激下,AWC嗅觉神经元轴突末端部分的细胞膜将形成突触后膜
    C. 兴奋在AWC嗅觉神经元与相关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D. 线虫经丁酮训练后睡眠增多,增加睡眠可能会促进线虫记忆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分析】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A、突触小体是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如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实现信息传递的结构,所以突触小体可与其他神经元的树突、细胞体或肌肉细胞构成突触,A正确;
    B、AWC嗅觉神经元属于感受器的组成部分,在丁酮刺激下,AWC嗅觉神经元轴突末端部分的细胞膜将作为突触前膜参与新突触的构建,B错误;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主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而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AWC嗅觉神经元与相关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线虫经丁酮训练后睡眠增多,感知丁酮的AWC嗅觉神经元与相关神经元间的突触数量也增多”,这表明睡眠可能与记忆的建立和巩固有关。因此,增加睡眠可能会促进线虫记忆的建立,D正确。
    故选C。
    15. 海兔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当弱刺激施加于它的喷水管的皮肤时,感觉神经元兴奋,最终在运动神经元的作用下导致缩鳃动作(鳃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每间隔1分钟对海兔施加上述刺激,突触后电位会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缩鳃动作减弱,直至不再有行动反应,这种现象称作“习惯化反射”。兴奋时才能引起轴突末梢处的Ca2+内流;当兴奋传导至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时,Ca2+内流的变化是引发习惯化的主要原因,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出现习惯化前后,弱刺激使感觉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有明显的差异
    B. 轴突末梢处的Ca2+内流,会引发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进而使突触后膜电位改变
    C. 连续的弱刺激会使神经递质的释放量逐渐减少,海兔的缩鳃动作减弱或消失
    D. 在喷水管的皮肤处施加一次强刺激时,已出现“习惯化反射”的海兔会发生缩鳃反射
    【答案】A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ABC、对图示中“正常”与“习惯化”进行比较,可推知:①出现习惯化前后,弱刺激均会引起感觉神经元兴奋,所产生的电 位变化基本相同;②兴奋会引起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处 Ca2+内流,但产生习惯化后 Ca2+内流的量明显减少,Ca2+内流量减少,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性减弱或消失,从而出现“习惯化”,A 错误,B、C 正确;
    D、强刺激相对于弱刺激,更能使感觉神经元兴奋;且刺激对象没有变,缩腮反射的反射弧结构也是完整的。连续的 弱刺激能引发海兔出现“习惯性反射”,在海兔喷水管的皮肤处给予强刺激或者伤害性刺激,海兔也会发生缩鳃反射,D正确。
    故选A。
    16. 哺乳动物某些蛋白质如: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等,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与氧气结合成为氧合蛋白,氧合蛋白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会改变构型成为还原蛋白,还原蛋白与氧气亲和力急剧降低,迅速与氧分离从而为机体组织细胞提供氧气。研究不同氧分压时三种人体蛋白氧饱和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其中A为胎儿血红蛋白,B为肌红蛋白,C为成人血红蛋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还原型向氧合血红蛋白转变
    B. 在肾脏毛细血管处,由氧合血红蛋白向还原血红蛋白转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较正常情况高
    C. 推测肌红蛋白的作用是在组织中储存氧气,在组织极缺氧气(如剧烈运动)时快速释放出来
    D. 胎儿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高于成人,便于胎儿尽可能多的从母体获得氧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氧合蛋白与氧的亲和力高,还原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低;“蛋白氧饱和度与氧亲和力呈正相关”,意思就是蛋白饱和度越高,蛋白-氧亲和力越高,反之,蛋白氧饱和度越低,氧亲和力也越低。题图可知,在不同氧分压时,B肌红蛋白的蛋白氧饱和度均高于A胎儿血红蛋白和成人血红蛋白;在相同氧分压下,胎儿血红蛋白的蛋白氧饱和度又高于成人血红蛋白的蛋白氧饱和度;随着氧分压的升高,胎儿和成人血红蛋白的蛋白氧饱和度均增加。
    A、肺部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氧气进入体内,CO2排出体外;即在肺部毛细血管处,氧气浓度高,根据题意,蛋白质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与氧气结合成为氧合蛋白,故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还原型向氧合血红蛋白转变,A正确;
    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浆要为肾脏细胞提供氧气,由氧合血红蛋白向还原血红蛋白转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较正常情况低,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不同氧分压下,肌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最强,且相同氧分压下,肌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均高于胎儿血红蛋白和成人血红蛋白;可见肌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最强,最不易与氧分离,由此可以推测肌红蛋白的作用是在组织中储存氧气,在组织极缺氧气(如剧烈运动)时快速释放出来,C正确;
    D、题干信息可知,氧合蛋白与氧气亲和力高,还原蛋白与氧气亲和力低;分析题图可知,相同氧分压下,胎儿血红蛋白的蛋白氧饱和度高于成人血红蛋白,即胎儿血红蛋白的蛋白-氧亲和力高于成人;由此可以推知,胎儿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高于成人,便于胎儿尽可能多的从母体获得氧气,D正确。
    故选B。
    17. 声音引起听觉神经兴奋的具体过程:声音振动→基底膜振动→毛细胞的纤毛倾斜→K+通道打开(图1)→K+进入听觉毛细胞→听觉神经兴奋(图2)。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 图2中K+和Ca2+进入听觉毛细胞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
    B. 声音刺激大脑皮层产生听觉的过程属于反射
    C. 听觉神经纤维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减少,听力可能会下降
    D. 某人听觉神经可以正常兴奋,但大脑皮层的H区发生障碍,也会听不到声音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当声音传到听毛细胞时,纤毛膜上的K+通道开放,K+内流而产生兴奋,该过程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当K+内流后促进Ca2+内流从而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引发听觉神经纤维兴奋。
    A、离子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图2中K+和Ca2+都是通过通道蛋白进入听觉毛细胞的,因此运输方式都为协助扩散,A不符合题意;
    B、声音刺激大脑皮层(神经中枢)产生听觉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B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意“声音振动→基底膜振动→毛细胞的纤毛倾斜→K+通道打开→K+进入听觉毛细胞→听觉神经兴奋”,当K+内流后促进Ca2+内流从而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与听觉神经纤维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发听觉神经纤维兴奋,因此听觉神经纤维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减少,听力可能会下降,C符合题意;
    D、大脑皮层的H区发生障碍,导致听觉性失语症,能听见但是听不懂,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国民身体健康,对于哪些食物不可食用,人们在探索与实践中总结出了经验,如马铃薯块茎因淀粉含量高可作主粮,但发芽的块茎含高浓度龙葵素,它是一种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剂;大型真菌营养丰富,但毒蕈中的毒蕈碱是乙酰胆碱的类似物;龙葵素和毒蕈碱中毒者腺体分泌增强,常见呕吐、腹泻等症状。河鲀味道鲜美但极易中毒,河鲀毒素是一种钠离子通道抑制剂,河鲀毒素中毒者会出现感觉麻痹,四肢无力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河鲀毒素能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但不抑制传导
    B. 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能引起唾液分泌
    C. 龙葵素中毒者唾液分泌量增加,毒蕈碱中毒者唾液分泌量减少
    D. 毒蕈碱和龙葵素都会导致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含量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产生和维持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产生和维持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形式进行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完成,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因此突触后膜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A、由题意可知,河鲀毒素是一种钠离子通道抑制剂,能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动作电位不能产生兴奋也不能传导,A错误;
    B、乙酰胆碱能传递兴奋,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能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B正确;
    C、由题干“龙葵素和毒蕈碱中毒者腺体分泌增强”可知,龙葵素中毒者和毒蕈碱中毒者的唾液分泌量都会增加,C错误;
    D、龙葵素是一种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剂,能抑制乙酰胆碱的分解,会使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含量增加,毒蕈碱是乙酰胆碱的类似物,可能会导致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含量减少,D错误。
    故选B。
    19. 心率为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自主神经被完全阻断时的心率为固有心率)。心肌P细胞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动作电位以控制心脏搏动。同时,P细胞也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受体阻断剂A和B能与各自受体结合,并分别阻断两类自主神经的作用,以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为对照,检测了两种受体阻断剂对心率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B. 兴奋在此神经与P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结构为突触
    C. 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大于固有心率
    D. 若受试者心率为每分钟90次,此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起作用,副交感神经作用更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兴奋,而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A、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据图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当受体阻断剂A与受体结合后,心率比安静时明显加快,而受体阻断剂B与受体结合后,心率下降,所以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受体阻断剂B可阻断交感神经的作用,A正确;
    B、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与心肌P细胞之间的连接是通过神经末梢与心肌细胞之间的突触来实现的。在这个突触结构中,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够影响心肌P细胞的活动,从而调节心脏的搏动,B正确;
    C、自主神经被完全阻断时的心率为固有心率,与对照组(安静状态下的心率)相比,受体阻断剂A和B同时处理时为固有心率,说明安静状态下心率小于固有心率,C错误;
    D、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安静状态下心率为每分钟65次,交感神经能使其每分钟增加。115-65=50次,副交感神经能使其每分钟降低65-50=15次,如果两者作用强度相等,理论上应该是每分钟65+50-15=100次,若受试者心率为每分钟90次,与被完全阻断作用时相比偏低,据此推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起作用,副交感神经作用更强,D正确。
    故选C。
    20. 长时程增强(LTP)是突触前纤维受到高频刺激或重复刺激后,突触传递强度增强且能持续数小时至几天的电现象。下图表示海马区某侧支LTP的产生机制,下列针对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NO可作为信号分子,这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
    B. AMPA受体和NMDA受体既能接受信号,也能作为离子通道
    C. LTP可能与长时记忆的形成有关
    D. 注射NMDA受体抑制剂后,高频刺激下突触后膜会发生电位变化并产生LTP
    【答案】D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时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因此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A、题图可知,突触前膜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同时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释放NO又作用于突触前膜增强递质释放,可见图中NO可作为信号分子,这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A正确;
    B、题图可知,神经递质谷氨酸可以与AMPA受体和NMDA受体结合,表明AMPA受体和NMDA受体能接受信号,同时AMPA受体和NMDA受体分别可以运载Na+和Ca2+,可见AMPA受体和NMDA受体既能接受信号,也能作为离子通道,B正确;
    C、由题图可以看出,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变化,会促进NO合成酶生成NO,进一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更多谷氨酸,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长时记忆与新突触的形成有关,LTP能增加参与新突触连接生长的蛋白质以及AMPA受体的数量,LTP可能与长时记忆的形成有关,C正确;
    D、注射NMDA受体抑制剂后,阻断NMDA受体的作用,不能促进Ca2+内流,从而不能形成Ca2+/钙调蛋白复合体,不能促进NO合成酶合成NO,从而不能产生LTP,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36分)
    21. 下面甲图是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乙图是此人某组织的内环境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A进B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医学上的“空腹”一般要求采血前12~14小时内禁食,其原因是_________。甲图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了:①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②_________。
    (2)乙图中,__________(填序号)中存在缓冲物质,_________(填序号)的氧气浓度最低。
    (3)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是_________。
    (4)若图乙所示是肝脏组织细胞的内环境,那么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取图中的[___](填标号)液体进行化验,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_________。
    (5)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内环境中的pH变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进食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无法判断是否正常 ②. 血浆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2) ①. ④ ②. ②
    (3)若某人因营养不良,血浆内的蛋白质减少,则血浆的渗透压下降,从而使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4) ①. ④ ②. 增大
    (5) ①. 小 ②. 机体内供氧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导致内环境pH降低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肌酐含量高于正常值,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说明肾功能可能有障碍;血清葡萄糖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患糖尿病。
    【小问1】
    因进食可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判断是否正常,因此在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的变化是相对的,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
    【小问2】
    乙图中①为淋巴,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它们三者共同构成细胞外液,④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可维持酸碱值相对稳定;乙图中的②为细胞内液,因组织细胞不断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因此②的氧气浓度最低。
    【小问3】
    蛋白质摄入减少会导致营养不良,即血浆内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则血浆的渗透压下降,相对而言组织液是高渗溶液,水分子更多的从低渗溶液向高渗溶液运输,从而使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小问4】
    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增高。由于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取图中的④血浆液体进行化验。
    【小问5】
    肺气肿病人呼吸不畅,机体供氧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导致内环境pH降低。
    22.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因心肌功能障碍,导致心脏泵血功能降低的心脏疾病。研究表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能会促进心肌细胞凋亡,是 CHF 形成和加重的重要原因。心康冲剂是临床上治疗 CHF 的常用处方中药。研究人员尝试通过构建 CHF 模型大鼠,并设计相关实验探究心康冲剂对 CHF 大鼠心肌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影响,以阐明心康冲剂治疗 CHF 的潜在机制,其部分实验处理及检测结果如下表。
    不同处理下各组大鼠相关生理指标变化
    注:1.SNA为交感神经活动强度;2.心室射血分数和内径缩短率与心功能强弱呈正相关;3.美托洛尔是一种治疗CHF的西药
    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①的处理是______。该实验设置组别 D 的目的是______。
    (2)根据表中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已知去甲肾上腺素(NE)是交感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神经递质,NET 是位于突触前膜上的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研究人员进一步检测了各组大鼠血清 NE 含量和心肌 NET 表达量,其结果如图所示。
    血清 NE 含量可反映突触间隙中 NE 水平高低,其原因是______。根据图中结果推测,心康冲剂影响 CHF 心肌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可能机制是______。
    (4)若要进一步验证 NET 对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影响,请结合本研究相关成果提出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
    【答案】(1) ①. (等量)生理盐水 ②. 作为对照以确定心康冲剂治疗CHF的效果
    (2)心康冲剂可通过降低心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
    (3) ①. 突触间隙组织液中的NE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 ②. 心康冲剂通过提高交感神经NET的表达量,增加对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从而降低心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4) ①. 取若干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分为A、B两组,A组灌胃生理盐水,B组灌胃NET抑制剂,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大鼠的SNA ②. A组的SNA低于B组
    【解析】
    【分析】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分组编号→设置对照实验(给与不同的处理)→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注意保证无关变量的一致性)→得出结论。
    【小问1】
    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可知,B组作为对照组,表中①的处理是(等量)生理盐水。美托洛尔是一种治疗CHF的西药,组别 D 作为对照用以确定心康冲剂治疗CHF的效果。实验数据能说明心康冲剂有一定的疗效,但不如美托洛尔。
    【小问2】
    表中的实验数据显示,C组心康冲剂处理组能降低交感神经的强度,但依然高于A组,同时也高于D组,因而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心康冲剂能降低心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进而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但其效果不如美托洛尔。
    【小问3】
    突触间隙充满组织液,其中的NE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因此,检测血清 NE 含量可反映突触间隙中 NE 水平高低。图中结果显示,C组NET的表达量高于C组,但低于A组,因而可推测心康冲剂能提高NET的表达量,进而使突触间隙中的NE含量下降,因而能降低心肌交感神经兴奋性,故心康 冲剂影响 CHF心肌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可能机制是心康冲剂通过提高交感神经NET的表达量,增加对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从而降低心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小问4】
    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 NET 对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影响,据此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用 NET 处理,因变量为SNA的大小,因此实验设计思路为:取若干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分为A、B两组,A组灌胃生理盐水,B组灌胃NET抑制剂,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大鼠的SNA。
    预期结果为B组大鼠的SNA高于A组,则可验证上述结论(去甲肾上腺素(NE)促进交感神经NET的表达量)。组别
    处理
    SNA
    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心室内径缩短率
    A组
    健康大鼠+生理盐水
    46.29
    87.7%
    61.2%
    B组
    模型大鼠+_①
    166.57
    49.7%
    24%
    C组
    模型大鼠+心康冲剂
    102. 56
    68.8%
    37.9%
    D组
    模型大鼠+美托洛尔,
    87.54
    67.8%
    35.6%

    相关试卷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 下列反应发生在内环境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