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海滨小城》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海滨小城》精品教案(第二课时)第1页
    《海滨小城》精品教案(第二课时)第2页
    《海滨小城》精品教案(第二课时)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导入新课,范读课文,质疑初探,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交流收获,学习写法,拓展积累,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目标
    1.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理解海滨小城几个场景的特点。
    2.能找出第4至第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3.体会作者按照空间变换顺序展开记叙的方法。
    4.体会作者抓住场景特点进行观察描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2.播放海滨的视频,启发回忆。
    过渡:同学们,这座海滨小城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美丽、整洁……)请大家回忆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们是按照什么路线来游览的呢?(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浩瀚的大海,金色的沙滩,玲珑的小城中美丽的庭院、绿树成荫的公园、细沙铺成的街道……,这些都让我们感到小城无处不美。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美丽、整洁的海滨小城,去尽情游览、用心感受它的美吧!
    二、范读课文,质疑初探
    1.听朗读,边听边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是在空白处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2.学会质疑。
    (1)学生根据自己标识的内容,提出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简单的可以交给学生交流讨论解决,疑难的在下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听讲解决。
    小结: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大海、沙滩之美。
    1.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想象海滨美景。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画出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3.体会大海的绚丽色彩。
    (1)出示第1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写的?
    小结:在这段中,作者用表示颜色的词语把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突出了海滨的美。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这么美的海面,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轻轻地读。
    (3)教师过渡,相机出示第2自然段。
    过渡:海边除了这些颜色,还有其他颜色吗?(有,金黄色。)你从哪儿知道的?读一读。
    (4)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镀”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用“镀”?
    预设:“镀”是使一种金属附着在另一种金属表面的化学方法。这里指海面上的景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金灿灿的,像镀上一层金子,形象地表现了色彩之美。
    (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金灿灿的阳光把美丽的海滨变得更加迷人,谁能把这种奇异之美读出来?
    4.体会沙滩上的寂静与喧闹。
    过渡:远处的海面上绚丽多彩,十分迷人;近处的沙滩呢,又有什么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说说自己读出了什么。教师点拨重点。
    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贝壳的颜色多,花纹美。)
    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见得多了,就不觉得稀奇了,所以颜色多、花纹美的贝壳无人理睬,“寂寞地躺在那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贝壳无人问津的情形写得生动形象。)
    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银光闪闪”“青色”“金黄色”写出了捕捞上来的海产的颜色。海产品种多、颜色多,让人感觉到“满载”的喜悦。)
    (2)教师过渡,在美丽的海滨,我们除了能看到绚丽的色彩,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汽笛声。)
    (3)出示人们满载而归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想象。
    预设:①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渔船满载而归的热闹场面。)②人们为什么高兴?(收获丰厚,辛勤的劳动得到了丰厚的回报。)③想象当时喧闹的情景:会有些什么人?他们会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事?(学生自由想象表述,指名交流。)
    (4)指导朗读,读出赞美、自豪的感觉。
    5.回顾第一部分,梳理要点:作者是怎么写出海滨之美的?
    (1)描写颜色的词——作者运用这些词语把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美!
    (2)动静结合——写贝壳又多又美和它的寂寞,再写渔船归来时的喧闹,二者一静一动,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海滨景色美丽、生机勃勃、惹人喜爱。真美!
    (二)学习第二部分,欣赏小城之美。
    过渡:从美丽而喧闹的海滨归来,让我们再到小城里轻松漫步吧。
    1.出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
    (1)边读边想:这部分写了小城哪几个地方?
    (2)边读边画:这些地方各有什么特点?请把概括它们特点的句子画出来。
    (3)边读边悟:你感受到了小城的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的?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相机点拨重点。
    (1)作者写了小城的哪些地方?(庭院、公园、街道。)
    (2)这些地方各有什么特点?请把概括它们特点的句子画出来。
    (3)认识总起句。思考:仔细观察,这些句子在段落中有什么特点?
    方法拓展:像这种在每个自然段的开头,概括这一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就叫总起句。整段话就是围绕这一句来写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碰到它,它对我们快速梳理课文结构,把握、理解课文内容大有帮助。作者是如何观察出小城景色的特点的呢?又是如何围绕总起句具体描写小城的景色的呢?
    3.学习第4自然段。
    (1)围绕这一自然段的总起句,作者介绍了哪些树?(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你有什么感觉?(树多。)
    (2)你对哪种树比较感兴趣?读一读描写它的句子,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
    (3)指导朗读。
    4.学习第5自然段。
    (1)小城的公园的“美”,又是怎样写的呢?结合重点词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重点。
    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许许多多”表明树多。)
    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运用比喻,写出了树的形态、颜色,突出了树大的特点;“密不透风”写出了树的枝叶茂密;“遮太阳,挡风雨”进一步说明了榕树枝叶茂密的特点和树给人带来的好处。)
    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每逢”“总是”表明这里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体现出人们对榕树的喜爱和赞美。)
    (3)教师小结,指导朗读。
    小结:写公园的“美”,作者主要写了公园里的榕树多,又重点写出了榕树树大、枝叶密的特点。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抓主要事物描写场景的方法。来,让我们用朗读激发想象,一起去榕树下乘乘凉吧!
    5.学习第6自然段。
    (1)你喜欢这座小城的街道吗?说说你的理由。
    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用细沙铺成的路,美丽、特别、有趣。)
    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一片落叶都没有”,多么干净、整洁啊!)
    (2)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三)回顾第二部分,学习第三部分。
    1.作者写小城,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庭院树多、花园更美、街道干净。)
    2.在这座小城里走了一大圈,这座小城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小城特点的句子来。(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3.说说结尾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收束全文,饱含赞叹之情。)
    4.思考:写“海滨小城”,作者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有何用意?
    明确:海滨既交代地理位置,也表明环境独特。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背景下,更加凸显小城的特色与美丽。
    5.指导朗读。
    小结:大海浩瀚无边,色彩绚烂,沙滩上安静与喧闹日复一日,为这座小城增添了独有的风情。城中庭院树木繁多,花园榕树更美,街道干净、整洁,这一切都是家乡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的。我们一起来大声读最后一句,读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交流收获,学习写法
    1.课文学完了,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2.表达与仿写。
    (1)模拟导游。
    ①如果你在这座海滨小城当导游,请你设计一条旅游路线,并说说你这样设计的理由。
    ②选择其中的一处景物,抓住景物特点向游客进行介绍。
    (2)小练笔。
    ①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想想它有什么特点。
    ②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本课学到的“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一个片段。
    五、拓展积累,作业设计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而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学法指导,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认真考量的。
    在本课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明确了作者描写的几个场景以后,我有意识地将课文分割成两个大的部分,一方面教学描写“海滨”的场景,另一方面放手让学生探究“小城”的特色。学生可以“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运用前面品读重点段落的方法,去自学并找到相应段落的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感悟。这样先“扶”后“放”,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与此同时,我还注重精讲巧练,抓准训练点。阅读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表达与仿写上,不加引导、不讲方法而单纯让学生模仿表达,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表达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两个方面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是抓住课文留白,例如海滩上的“喧闹”场景,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学生只要在第一课时完成了了解“海滨城市”的预习任务,在这里就会有话可说。二是学完课文之后,我创设了“小导游”的情境,让学生设计旅游路线、介绍景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有了这样的铺垫,过渡到“小练笔”的仿写环节,就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了。
    总的来说,整堂课教学效果基本令人满意,但在课堂上,我还要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应该尽量多元化,从而调动起更多学生参与的热情。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品读悟法,体会庭院之美,迁移学法,合作学习,迁移练习,学以致用,布置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第二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资源与工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9 海滨小城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9 海滨小城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题审题,初读课文,扫除障碍,了解大意,指导分段,读议第一部分,读议课文第二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