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美丽的小兴安岭》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精品教案(第二课时)第1页
    《美丽的小兴安岭》精品教案(第二课时)第2页
    《美丽的小兴安岭》精品教案(第二课时)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导入新课,研读课文,重点探究,拓展延伸,互动交流,课后延伸,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景物特点,体会小兴安岭物产的丰富。
    2.初步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
    3.围绕自己喜欢的季节,抓住景物特点进行介绍。
    4.读写结合,仿照本课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描写的方法仿写练笔。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2.播放配乐朗诵,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各位小游客请注意,我们刚刚乘坐专列来到了美丽的小兴安岭。现在,请大家在优美的配乐朗读中,共同领略小兴安岭的无穷魅力。
    3.引导学生谈听后感受: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朗读第1自然段,决定教学指导顺序。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
    预设:引导学生重读“数不清”“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体会小兴安岭的树多、森林面积大。
    2.教师过渡,出示小兴安岭四季图,根据学生喜欢季节的人数多少定教学顺序。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春天的生机。
    1.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在描写春天的景色时,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抓住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来描写。树木焕发了生机,积雪融化汇成了小溪,小溪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
    2.引导学生交流:这一段中有哪些词语,或者句子最打动你?
    3.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的词句,教师相机点拨重点。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1)思考:为什么用“抽”字?换为“长”字行不行?(运用动作演示的方法了解“抽”的意思,明确“抽”字更能体现树木在春天生长得非常快,十分生动形象。)
    (2)教师小结,指导朗读。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1)“汇”字说明了什么?(融化的雪水都往一个方向流淌,“汇”字写出了雪水流淌的动态。)
    (2)句中还有一个描写声音的词,是什么词?(淙淙。)什么意思?(流水发出的轻柔的声音。)这个词表明水流的什么特点?(细小、轻柔。)
    (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轻柔的感觉。
    溪里涨满了春水。
    预设:出示春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比较“涨满”“流淌”“贮满”几个词的区别,体会“涨”字表达上的妙处。“涨”表明冬去春来,包含着一种势态的变化。“流淌”是一种动态,“贮满”只是一种状态,都没有“变化”的意思。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1)合作表演:小鹿在干什么?(散步,喝水,欣赏影子。)
    (2)想象思考:小鹿会看到什么?闻到什么?想些什么?(满眼的绿色,新鲜的空气,暖暖的阳光,多么悠闲、多么惬意啊!)
    (3)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把小鹿当成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鹿们活动的不同,富有情味。)
    4.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概括小兴安岭的春天的特点。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感受夏天的葱茏之美。
    1.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夏天的哪些景物?(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
    2.小组讨论:两个自然段中,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有什么相似之处?
    明确:(1)都是先写树,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色。(2)都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观察的。
    3.读一读第一句话,圈出特别能表现夏天树木特点的词。(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封、挡、遮。)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重点词语。
    (1)从这些词语中,你们感觉这些树木怎么样?(特别茂密。)
    (2)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预设:①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验,理解“封”字的意思。明确“封”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表现了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②“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表现了树木青翠、枝繁叶茂的特点。
    ③指导朗读第一句。
    5.引导学生交流品析:在这个季节中还有让你心动的地方吗?
    6.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预设:“浸”是什么意思?查查字典。(学生查字典,汇报。)在字典中“浸”是泡的意思,一般指沉没在液体里。小兴安岭的雾很浓,从山谷里升起来,慢慢弥漫开来,逐渐使整个森林都沉没在浓雾里,就像浸泡在乳白色的液体中一样。一个“浸”字,写出了浓雾中森林的状态,十分确切。(换成“罩”字行不行?)不行,“罩”是自上而下,扣盖、覆盖的意思,没有“浸”用得贴切。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耀眼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预设:这句话写出了太阳金光四射,驱散浓雾,阳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地上的情景。写出了从雾升起到雾散开的景物变化。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色、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预设: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夏天草地的美。“各种各样”的野花竞相盛开,聚集在一起,真像赶集一样热闹!
    7.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概括小兴安岭的夏天的特点。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四)引导学生分小组自学第4、5自然段,感受秋、冬之美。
    过渡:现在,老师也想要去小兴安岭游玩,可是不知道该秋天去还是冬天去。你们觉得哪个季节去好呢?接下来,老师会把大家分成两组,一组叫“秋天小分队”,另一组叫“冬天小分队”,各组队员在一起讨论讨论,怎样说服老师,让老师决定秋天去或是冬天去。
    1.引导“秋天小分队”自学第4自然段。
    (1)如果我秋天来到这儿,会看到什么?会有什么有趣的体验活动?
    (2)在第4自然段的描写中,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特别生动?
    (3)想象描述:根据课文中的描述,想办法用生动的语言说服我秋天去那儿旅游吧。
    2.引导“冬天小分队”自学第5自然段。
    (1)如果我冬天来到小兴安岭,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
    (2)你能介绍介绍这里的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吗?哪一种你觉得最有趣?
    (3)想象描述:根据课文中的描述,想办法用生动的语言说服我冬天去那儿旅游吧。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要点。
    (1)感受秋天:
    ①树木:颜色——变黄,更苍翠;
    动态——落叶飞舞。
    ②物产:动词——献(写出了森林的热情、慷慨,富有情意。)
    形容词——酸甜可口、又香又脆、鲜嫩、名贵(写出了物产的不同特点。)
    (2)感受冬天:
    ①天气:雪花、西北风——冷
    ②动物:黑熊、紫貂、松鼠——各具情态
    (五)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
    1.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
    明确: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是因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美丽、诱人;说它是“巨大的宝库”,是指小兴安岭的树木多,物产丰富。
    2.再次齐读,读出赞叹、热爱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互动交流
    1.思考交流:如果到小兴安岭去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季节去?
    提示:(1)先说说这个季节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2)再抓住这个季节的景物特点,说说这个季节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3)最后还可以发挥想象,说一说自己去那儿想做的事情。
    2.出示课后“选做”题目,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
    选做: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
    提示:家乡最美的季节是哪个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有哪些景物特别吸引人?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是什么样子的?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上积累的词语,把景物的样子写下来。
    四、课后延伸,作业设计
    1.课后任选一项任务完成。
    (1)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其中一段话。
    (2)画。选一个最喜欢的季节,按照课文的描述把这个季节的景物画出来。
    (3)写。继续修改、完善自己的小练笔,并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4)做。搜集与小兴安岭有关的知识,结合课文内容,出一期以小兴安岭为主题的手抄报。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有两点成功之处:一、情感朗读,引领探讨。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创设了“旅游”的情境,引导学生分层次朗读,在读中品味,从读中找景,读与评相结合,使学生在品评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同时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二、抓住词句,质疑深探。如第1自然段的“抽出”“淙淙”“俯下身子”“侧着脑袋”都用得十分到位,动静结合,把整个春天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用换词语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抽出”比较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另外还给我们一种动感,从而让学生知道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春景。而第3自然段中“封”“浸”“千万缕”把夏天的特点写得十分准确,同时又体现出小兴安岭独特的魅力。
    不足之处:本次教学设计对文本的分析、理解透彻,但课外发散稍显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以课本为载体,引领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引导和帮助学生查阅有关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

    相关教案

    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及反思,共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