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4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关于内环境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具有内环境
B. 细胞呼吸过程可以发生在内环境中
C严重营养不良会导致出现组织水肿
D. 内环境中的淋巴液可以直接进入组织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A、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A错误;
B、细胞呼吸过程发生在细胞内,B错误;
C、严重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从而出现组织水肿,C正确;
D、淋巴液是由组织液经过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形成的,只在淋巴管中流动,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并最终重新汇入血浆,淋巴液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D错误。
故选C。
2. 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的局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A端为动脉端,B端为静脉端
B. 若图中⑦表示脑细胞,则A端CO2浓度小于B端
C. ③中的O2进入⑦细胞内并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
D. 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细胞与组织液之间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是淋巴,②是淋巴管壁细胞,③是红细胞,④是血浆,⑤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⑥是组织液,细胞内液。
A、图中A端为毛细血管动脉端,B端为毛细血管静脉端,A正确;
B、若图中⑦表示脑细胞,由于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CO2,则A端CO2浓度小于B端,B正确;
C、红细胞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穿过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和2层线粒体膜,即至少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
D、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正确。
故选C。
3. 关于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包含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B. 脑干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控制生物节律
C. 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数量多于脑神经
D. 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使血管和瞳孔舒张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是外周传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能调节内脏和血管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又称植物性神经系统、不随意神经系统。由于内脏反射通常是不能随意控制,故名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支配和调节机体各器官,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和分泌,并参与内分泌调节葡萄糖,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以及体温,睡眠和血压等。
A、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只包含传出神经,A错误;
B、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与小脑有关,控制生物节律是下丘脑的功能,B错误;
C、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数量多于脑神经,C正确;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D错误。
故选C。
4. 如图1为在反射弧某区域进行的实验,图中I、Ⅱ为电表。图2为在图1上P点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测得的电位变化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所示的字母中,代表神经递质的是A
B. 图2中ac段的形成是由于Na+内流引起的,此时N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C. 若升高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图2中的c点将下移
D. 若将S处电极移至膜外,在S点右侧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Ⅱ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3所示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A、A能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分析突触结构可知A 表示的为神经递质,A正确;
B、图2 中ac段形成是由于Na+内流引起的,此时Na+由膜外高浓度一侧流向膜内低浓度一侧,跨膜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正确;
C、若升高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膜内外Na+的浓度差将增大,产生动作电位时内流的Na+增多,图2中的c点将上移,C错误;
D、若将S处电极移至膜外,并在S点右侧给予适宜刺激,则兴奋可以从S处传递到R处,兴奋先后到达电流表两侧,所以电表Ⅱ指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测得的电位变化将如图3所示,D正确。
故选C。
5. 关于人脑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语言、学习、记忆、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 若某人大脑皮层语言中枢V区受损,则其看不懂文字
C. 短时记忆经过反复运用、强化就能够转化为长时记忆
D. 长时记忆可能与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1、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2、人脑的言语区包括W区为书写性语言中枢;V区为视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受损伤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思想。
A、人脑的高级功能包括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A正确;
B、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大脑V区受损患者看不懂,但能听懂别人说话,B正确;
C、若对第一级记忆反复运用、强化就很容易转化为第二级记忆,第一级记忆属于短时记忆,第二级记忆属于长时记忆,C正确;
D、短时记忆可能与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错误。
故选D。
6. 某科学家用蛙的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做了如下实验:电刺激1处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3×10-3s,电刺激2处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10-3s,两刺激点离肌肉中心距离分别为13cm和10cm。随后给予某种药物后,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坐骨神经一腓肠肌的接头处属于特殊的突触
B. 电刺激只能使该神经元兴奋,不能使其发生抑制
C. 坐骨神经传导神经冲动的速度大约是22m/s
D. 该药物可能阻断了突触后膜上受体与神经递质的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该图为蛙的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坐骨神经属于传出神经,腓肠肌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则神经一腓肠肌的接头处可以看做是突触,该标本可用于测量出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根据题意和图示给出的时间以及距离,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13-10)cm÷(3×10-3-2×10-3)=3000cm/s=30m/s。
A、识图分析可知,图中坐骨神经属于传出神经,腓肠肌属于效应器的一部分,则神经一腓肠肌的接头处可以看做是突触,属于特殊的突触,A正确;
B、电刺激可以使坐骨神经形成神经冲动,因此电刺激只能使该神经元兴奋,电刺激不是神经递质传递的信号,因此不能使其发生抑制,B正确;
C、根据题意和图示给出的时间以及距离,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13-10)cm÷(3×10-3-2×10-3)=3000cm/s=30m/s,C错误;
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如果给予某种药物后,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则该药物最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可能阻断了突触后膜上受体与神经递质的结合,D正确。
故选C。
7. 在众多科学家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多种内分泌腺和它们分泌的激素陆续被发现,人们逐步认识到了激素的来源和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B. 当人体甲状腺激素偏低时,能通过口服补充甲状腺激素
C. 用细绳将胰腺通向小肠的导管结扎,胰岛素将无法释放
D. 探究睾丸分泌雄激素实验中摘除睾丸的处理运用了“减法”原理
【答案】C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个动物激素,它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就是激素调节。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其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血液)中;
3、 蛋白质或多肽类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促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
固醇类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A正确;
B、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可以口服补充,B正确;
C、用细绳将胰腺通向小肠的导管结扎,影响胰液的分泌,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仍能保持正确的结构和功能,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直接进入血液的,不需要经过导管,胰岛素可正常释放,C错误;
D、“减法”原理是指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探究睾丸分泌雄激素的实验中,摘除睾丸利用了“减法”原理,D正确。
故选C。
8.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GC)具有升高血糖的功能,当人体受到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CR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B. GC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分级调节
C. 若机体GC含量偏低,血液中CRH和ACTH的含量一定偏高
D. 若给正常人的肌肉注射一定量的GC,其血液中CRH的水平会降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GC)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GC),同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GC)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A、据图可知,当肾上腺糖皮质激素(GC)过高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即GC的分泌过程存在反馈调节,A正确;
B、下丘脑分泌的CRH,使得垂体分泌ACTH,进而促进肾上腺分泌GC,GC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分级调节,B正确;
C、若血液中GC含量偏低,有可能是下丘脑或垂体发生病变,血液中的CRH或ACTH的含量可能会偏低,C错误;
D、若给正常人的肌肉注射一定量的GC,GC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随后其血液中ACTH的水平会降低,D正确。
故选C。
9. 各种激素的化学结构不同,生理作用各异,但作用方式却有着一些共同的特性。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机体需不断产生激素才能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
B. 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活动联络的枢纽
C. 激素和神经递质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都需通过体液运送
D. 机体的生理活动通过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即可完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A、激素作用后即被灭活,机体需不断产生激素才能使其含量维持动态平衡,A正确;
B、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活动相互联络的枢纽,如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可作为神经中枢,同时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B正确;
C、激素经血液循环运输弥散至全身,需要通过体液运输,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组织液到达突触后膜,也通过体液运输,C正确;
D、机体的很多生理活动通过神经—体液共同作用完成,D错误。
故选D。
10. 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最美逆行者。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他们汗流浃背,饮水受限,尿量减少。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工作人员紧张工作后适量饮用生理盐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盐平衡
B. 下丘脑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
C. 工作人员汗流浃背、饮水受限,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对水的重吸收增加
D. 炎热环境下长时间穿防护服可能会导致医护人员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症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A、医护工作者因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汗流浃背,饮水受限,该过程丢失了水分和无机盐,紧张工作后应适量饮用淡盐水有利于快速恢复水盐平衡,A正确;
B、下丘脑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通常称为渗透压调节,主要通过调节肾脏的排尿量来完成,B正确;
C、医护人员工作时汗流浃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水的重吸收增加,但抗体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C错误;
D、炎热环境下长时间穿防护服,汗流浃背,饮水受限,该过程丢失了水分和无机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增高,可能会导致医护人员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症状,D正确。
故选C。
11.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基础。如图是淋巴结中的部分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是胸腺
B. 巨噬细胞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C. 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记忆细胞能迅速合成抗体
D.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和抗生素都属于细胞因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A、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A错误;
B、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B正确;
C、记忆细胞不能合成抗体,C错误;
D、抗生素不属于细胞因子,D错误。
故选B。
12. 人体免疫系统通过三道防线有序地对病原体发挥相应功能,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全都是通过先天遗传获得的
B. 人体皮肤、黏膜和抗体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 对异体移植器官起免疫作用的主要是细胞毒性T细胞
D. 免疫自稳有利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胃酸)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A、第一和第二道防线是先天遗传获得,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A错误;
B、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B错误;
C、异体移植器官主要是引起细胞免疫,起免疫作用的主要是细胞毒性T细胞,C正确;
D、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免疫防御,D错误。
故选C
13. 在细胞免疫中,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细胞裂解性杀伤,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蛋白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二、诱导细胞凋亡,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表面的死亡因子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死亡因子受体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的穿孔素不会作用于淋巴细胞
B. 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后会立即被机体内的酶降解
C. 经两种途径杀伤后的靶细胞暴露出的抗原已失去活性
D. 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细胞免疫的过程中,杀伤后的靶细胞暴露出的抗原仍具有活性,需经过体液免疫及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A、若病原体攻击的对象为淋巴细胞,则穿孔素也会作用于淋巴细胞,A错误;
B、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后其功能会被抑制,但未被降解,B错误;
C、经两种途径杀伤后的靶细胞暴露出的抗原仍具有活性,需经过体液免疫及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C错误;
D、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D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疾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而造成组织损伤。屠呦呦团队发现双氢青蒿素能有效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艾滋病致病机理相同
B. 双氢青蒿素可能导致SLE患者免疫力降低
C. SLE患者的B细胞功能很可能低于正常人
D. 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SLE发生的主要措施
【答案】B
【解析】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A、系统性红斑狼疮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而造成组织损伤,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A错误;
B、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免疫功能过强,双氢青蒿素能有效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可推测双氢青蒿素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力降低,B正确;
C、SLE患者体内有多种抗体,因此患者B细胞的功能可能高于正常人,C错误;
D、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属于自身免疫病,再次接触过敏原可导致过敏反应,而不会导致自身免疫病,D错误。
故选B。
15. 科学家卡塔林·卡里科和德鲁·韦斯曼荣膺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在信使核糖核酸(mRNA)研究具有突破性发现,为mRNA疫苗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mRNA疫苗是将含有编码抗原蛋白的mRNA导入人体,直接进行翻译,形成相应的抗原蛋白。若直接将mRNA疫苗导入宿主细胞,mRNA疫苗容易被分解,故需通过某种方法将mRNA导入宿主细胞。目前人们应用的疫苗还有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mRNA疫苗能直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B. 可以利用脂质载体包裹mRNA疫苗导入宿主细胞
C. 病毒载体疫苗在受体内会随病毒的增殖而连续起作用
D. 增加接种灭活疫苗或重组蛋白疫苗次数可提高免疫效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疫苗通常是指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A、mRNA疫苗需要先在体内表达,合成病毒的抗原蛋白,才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A错误;
B、将mRNA疫苗直接导入宿主细胞,mRNA疫苗容易被分解,常采用脂质载体包裹mRNA疫苗导入宿主细胞,B正确;
C、病毒载体疫苗因病毒具有一定的繁殖能力,在受体内会增殖而连续起作用,C正确;
D、疫苗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加接种次数能够激发二次免疫,产生更多记忆细胞和抗体,提高免疫效果,D正确。
故选A。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图中a、b、c分别表示人体的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1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
B. 剧烈运动时细胞3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不会使血浆的pH发生较大的变化
C. 血红蛋白与O2结合可以发生在内环境中
D. 人手掌上磨出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c
【答案】B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图信息,a为淋巴液,细胞1为淋巴细胞,淋巴液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液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b为血浆,细胞2为血细胞,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为组织液,细胞3为组织细胞,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组织液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绝大多数细胞都浸浴在组织液中,因此,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A、细胞1主要存在于淋巴液中,A错误;
B、剧烈运动时细胞3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将乳酸缓冲掉,故不会使血浆的pH发生较大的变化,B正确;
C、血红蛋白与O2结合发生在红细胞内部,C错误;
D、人手掌上磨出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c,D正确。
故选BD。
17. 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干扰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幻觉,导致心脏和免疫功能异常等。其作用机理是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如图是多巴胺和可卡因的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多巴胺的释放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B. 由图推测,可卡因进入人体后会促进多巴胺回收
C. 可卡因会直接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
D. 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卡因的人突然停药可能会出现抑郁、失眠、厌食,疲惫等症状
【答案】AD
【解析】
【分析】1、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的,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神经递质有两种类型,即兴奋型和抑制型,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的受体可存在于神经细胞、肌细胞、腺体细胞等细胞膜上。由于神经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A、多巴胺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胞吐与膜的流动性具有密切的关系,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可卡因作用于突触前膜,通过抑制多巴胺的回收,使突出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多,从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错误;
C、可卡因导致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多,突触后膜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神经递质中,机体会通过减少突触后膜上受体的数量进行反馈调节,故可卡因会间接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C错误;
D、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卡因的人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已经减少,突然停药后可能会出现抑郁、失眠、厌食,疲惫等症状,D正确。
故选AD。
18. 5-羟色胺(5-HT)是一种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由脑的中缝核部位合成并分泌,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 HT含量明显减少。miR-16是一种微小的非编码RNA,SERT是一种在突触前膜回收5-HT 的蛋白质。研究者测定了抑郁症模型鼠和对照组中缝核处 miR-16与 SERT的含量并将二者的关系绘制如图。下列推测很可能成立的是( )
A. 模型鼠的中缝核内miR-16含量低于正常鼠,而SERT含量高于正常鼠
B. 控制5-HT受体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也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C. SERT可通过降低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D. miR-16可能是通过结合SERT基因从而促进SERT基因的表达
【答案】ABC
【解析】
【分析】抑郁症的模型组小鼠可分析出抑郁症患者产生情绪低落等抑郁行为的分子机制是中缝核miR-16含量下降导致SERT表达量上升,从而使5-HT的摄取量增加,造成突触间隙中5-HT含量下降,导致情绪低落等抑郁行为。
A、对比两图形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可以看出模型鼠的中缝核内miR -16 含量低于正常鼠,而 SERT含量高于正常鼠,A正确;
B、5-HT 受体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导致 5-HT 不能发挥作用,进而可导致抑郁症的发生,B正确;
C、SERT 是一种在突触前膜回收 5-HT 的蛋白质,可通过降低突触间中 5- HT 的含量导致抑郁症的发生,C正确;
D、SERT 基因中碱基已经进行了配对,一般不能再和 RNA 配对,miR - 16 最可能通过结合 SERT 基因的 mRNA 抑制 SERT基因的表达,D错误。
故选ABC。
19. 如图为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X、Y和Z表示相关信息分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X为胰岛素,该激素的受体几乎遍布人体组织细胞
B. 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的信息分子有葡萄糖、Y和X
C. Z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
D. 与受体3受损患者相比,受体4受损患者注射胰岛素治疗效果更好
【答案】AB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信息分子Y应是神经递质,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别分泌Z、X作用于组织细胞,信息分子Z是胰高血糖素,信息分子X是胰岛素。
A、胰岛B细胞分泌的信息分子X表示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可以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A正确;
B、葡萄糖浓度、神经递质和胰岛素等信息分子均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B正确;
C、Z是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来升高血糖,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C正确;
D、受体4受损进而引起糖尿病的患者,胰岛素不能被组织细胞识别而发挥作用,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而受体3受损的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D错误。
故选ABC。
20. 图示为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激发某特异性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5种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4种
B. 细胞2分泌的细胞因子是激活细胞3的信号之一
C. 细胞3分化形成的细胞4是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
D. 流感病毒康复者体内存在细胞5,不会再次被该病毒感染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细胞1为抗原呈递细胞,可以识别并呈递抗原信息;细胞2是辅助性T细胞,可以激活B细胞并分泌细胞因子;细胞3为B细胞,活化后可以分裂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细胞4为浆细胞,可以产生并分泌抗体;细胞5是记忆B细胞,二次免疫可迅速分化为浆细胞。
A、据图分析,细胞1是抗原呈递细胞,2是辅助性T细胞,3是B细胞,4是浆细胞,5是记忆B细胞。图示5种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有3种,分别是细胞2、3、5,A错误;
B、细胞2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细胞3结合是激活细胞3的信号之一,B错误;
C、细胞3分化形成的细胞4浆细胞是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C正确;
D、康复患者体内存在记忆B细胞,由于记忆B细胞存在时间不同,记忆B细胞减少或消失时也会再次被病毒感染,且流感病毒易发生突变,还可能会再次被变异病毒感染,D错误。
故选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V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三种液体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_____,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_____(从“甲”、“乙”、“丙”中选填)。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从“甲”、“乙”、“丙”中选填)。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_____和_____保持动态平衡,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
(3)③是某种气体,则③主要是_____,人体肝脏组织内其浓度最高的场所是____(填图中的信息)。
(4)Ⅱ表示______系统,B表示____。若图中的_____(填“I”“Ⅱ”“Ⅲ”或“IV”)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毒症。
【答案】(1) ①内环境 ②. 乙 ③. 甲和丙
(2) ①. 成分 ②. 理化性质 ③.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 ①. 二氧化碳 ②. 细胞内液
(4) ①. 消化系统 ②.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③. IV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Ⅴ分别表示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肾脏)和皮肤,①~⑤表示的依次是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尿液、汗液;丙为组织液,乙为血浆,甲为淋巴液,三者共同构成内环境,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小问1】
丙为组织液,乙为血浆,甲为淋巴液,三种液体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乙(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侧是淋巴液,外侧是组织液,故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甲(淋巴液)和丙(组织液)。
【小问2】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保持动态平衡的状态,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小问3】
图中Ⅰ、Ⅱ、Ⅲ、Ⅳ、Ⅴ分别表示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肾脏)和皮肤,①~⑤表示的依次是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尿液、汗液。③是某种气体,则③主要是二氧化碳,人体肝脏组织内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内液,故其浓度最高的场所是其的产生部位—细胞内液。
【小问4】
Ⅱ表示消化系统,B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图中系统或器官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稳态的基础,否则将会引起稳态失调,若图中的Ⅳ肾脏功能衰竭时,代谢废物(如尿素)不能随时排出,就会出现尿毒症。
22. 如图1表示某同学手指受到针刺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图2是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手指受到针刺产生痛觉的中枢在_____。如果是该同学不小心手碰到了带刺的东西,他的手会不由自主地缩回来。在此过程中,兴奋在④处的传导是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在③处传递的方向是____(填“向左”或“向右”),后者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
(2)为探究某物质X为抑制性神经递质还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利用图2所示结构和装置、含有物质X的生理盐水等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
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______。
【答案】(1) ①. 大脑皮层 ②. 单向 ③. 向左 ④.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 ①. 用适量含有物质X的生理盐水处理图2突触位置,观察指针偏转情况 ②. 若指针向右偏转则物质X为兴奋性递质,若指针向左偏转幅度增大,则物质X为抑制性递质
【解析】
【分析】动作电位的形成Na+内流的结果,Na+的浓度差决定了动作电位的峰值,内外浓度差越大,峰值越大。静息电位的强度与K+的浓度差有关,K+的浓度差越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越大。负离子如氯离子的内流会形成抑制作用,导致膜内负电荷增多。
【小问1】
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即产生痛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缩手反射需要三个神经元的参与,神经元之间具有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在整个的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到也是单向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根据图示分析,右侧是传入神经,故在③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向左。
【小问2】
兴奋性递质可以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膜两侧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指针会发生向右偏转;而抑制性递质会导致突触后膜负离子内流,进而出现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指针偏左更多;故实验思路为在图2的突触处施加适量的含有物质X的生理盐水,观察指针偏转情况;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为:若指针向右偏转则物质X是兴奋性递质,若指针向左偏转幅度增大,则X为抑制性递质。
23. 科学家利用啮齿类动物进行研究发现,动物的肥胖可能与动物体内的肠道菌群有关。如图为肥胖症发生机理的部分示意图,数字表示相关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肠道中微生物需要从动物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说明其代谢方式为营寄生生活的____________生物;过程②③⑤表示_____________调节过程,⑥过程引起肥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饥饿素可以使下丘脑的摄食中枢兴奋,一方面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从而_____________,导致肥胖。
(3)研究发现机体内的一种白细胞介素1受体1(IL1R1)缺失会导致肥胖,为验证该发现,某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肥胖模型小鼠(均含有IL1R1基因)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灌胃一定量的雷公藤红素溶液促进IL1R1基因的表达,乙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__。
②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给予甲、乙两组充足的食物培养一段时间,若结果为____________,说明肥胖是因IL1R1缺失导致的。
【答案】(1) ①. 异养型 ②. 神经 ③. 胰岛素促进细胞内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
(2) ①. 增加营养的摄入量 ②. 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降低体内细胞代谢过程
(3) ①. 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 ②. 甲组小鼠摄食量小于乙组且甲组体重小于乙组
【解析】
【分析】1、物质A刺激,下丘脑兴奋,通过交感神经调控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②③⑤过程是神经调节过程。
2、据图分析,血糖升高,胰腺分泌的物质B是胰岛素。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小问1】
肠道中微生物需要从动物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说明其代谢方式为营寄生生活的异养型生物;物质A刺激,下丘脑兴奋,通过交感神经调控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②③⑤过程是神经调节过程,⑥过程引起肥胖的原因是胰岛素促进细胞内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
【小问2】
饥饿素可以使下丘脑的摄食中枢兴奋,一方面增加营养的摄入量,另一方面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从而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降低体内细胞代谢过程,导致肥胖。
【小问3】
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应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若肥胖是因IL1R1缺失导致的,甲组雷公藤红素溶液促进IL1R1基因的表达,乙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IL1R1基因的正常表达,导致甲组小鼠摄食量小于乙组且甲组体重小于乙组。
【点睛】本题考查的内容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需要学生将激素的功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运用,有一定的难度。
24.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丘脑在维持稳态中起关键作用,如图所示为它参与形成的“下丘脑-垂体”系统的组成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则其作用的靶器官是_____________。在剧烈运动后不宜立即冲冷水澡,从体温调节的角度分析,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2)严冬季节,人在剧烈运动时,人体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位于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____________(填相应部位)产热增加,同时激素B分泌增加,促进____________激素分泌,增加产热。
(3)医生建议感冒发烧时应多喝水,原因是____________(从水和无机盐平衡方面回答)。若水分大量丢失,细胞外液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可以促进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性腺(或卵巢和睾丸) ②. 低温刺激使机体产热增强、毛细血管收缩、出汗减少,最终导致机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出
(2) ①. 骨骼肌 ②. 甲状腺激素
(3) ①. 多喝水可以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有利于排尿 ②.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解析】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小问1】
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促进性激素的合成并分泌,其靶器官是性腺(或卵巢和睾丸)。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冲冷水澡,这是因为低温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导致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同时机体产热还要增加,对机体内环境稳态不利。
【小问2】
严冬季节,人在剧烈运动时,人体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位于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一方面通过传出神经传递至效应器,比如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使机体产热增加,同时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
【小问3】
感冒发烧时要多喝水,此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则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过程减弱,尿液增加,有利热量和毒素排出体外。醛固酮作用是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25. 海鲜过敏是因为海鲜中富含异种蛋白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免疫细胞,引起相应化学物质的释放,继而产生一系列复杂反应,其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a的细胞名称为___,引起过敏症状的异种蛋白叫做___。过敏反应的特点有___(答两点)。
(2)②过程为___,当异种蛋白再次进入机体,会促进组胺等物质的释放,引起血管壁通透性___(填“增强”或“减弱”)、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___,最终导致过敏者出现红肿、发疹等过敏症状。
(3)Treg是一类对免疫应答有负向调节作用的细胞群,主要通过释放抑制因子形成免疫耐受。近年来发现,某些肠道菌群制剂能够治疗较严重的食物过敏,该类肠道菌制剂的作用可能是___,从而形成免疫耐受。
【答案】(1) ①. 浆细胞 ②. 过敏原 ③. 具有个体差异、明显的遗传倾向、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才会发生、有快慢之分
(2) ①. 抗体吸附在皮肤和内脏黏膜细胞表面 ②. 增强 ③. 增多
(3)提高体内Treg的数量和比例
【解析】
【分析】一般来说,过敏原进入机体后,会诱导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IgE),IgE结合到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机体进入对该过敏原特异的致敏状态,当过敏原再次与机体接触时,与过敏细胞膜上的IgE受体结合,就会释放出诸如组织胺等各种生物活性介质,产生过敏反应。
【小问1】
分析题图,细胞a能分泌产生抗体,属于浆细胞;引起过敏症状的异种蛋白叫做过敏原;过敏反应具有个体差异、明显的遗传倾向、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才会发生、有快慢之分等特点。
【小问2】
分析题图,②过程为抗体吸附在皮肤和内脏黏膜细胞表面,当异种蛋白即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会促进组胺等物质的释放,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最终导致过敏者出现红肿、发疹等过敏症状。
【小问3】
Treg细胞可以在各种免疫细胞亚群中通过细胞间接触和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对机体的免疫反应起到负向调节作用,由此推测该类肠道菌制剂的作用可能是提高体内Treg的数量和比例,从而形成免疫耐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铁和钙对人体生命活动非常重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