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时训练
展开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2.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3.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其主要依据是( )
A.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B.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C.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字D.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4.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B.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体系C.甲骨文全部是象形文字D.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5.我国古代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6.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7.四羊方尊是我国青铜文化中的珍品,它属于(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8.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是( )
A.农具B.兵器C.饮食器具D.礼器
9.我国最早的历法出现在( )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10.夏商周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 )
A.祭祀活动B.农业生产C.商业活动D.手工业生产
11.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他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他生活的时期是(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
12.下列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著作的是( )
A.《诗经》B.《尚书》C.《论语》D.《春秋》
1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 )
A.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B.贵族祭祀时演唱的乐歌C.各地的民歌D.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
14.端午节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 )
A.孔子B.屈原C.老子D.孙武
15.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代表作是( )
A.《诗经》B.《论语》C.《离骚》D.《春秋》
16.夏商周时期,在建筑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建筑是( )
A.都江堰B.灵渠C.郑国渠D.司母戊鼎
17.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B.青铜铸造技术在现代工业中仍有应用C.24个节气对现代农业生产仍有指导意义D.诸子百家的思想在当今社会已没有价值
18.关于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骨文是刻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B.司母戊鼎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代表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D.扁鹊的医术代表了当时医学的较高水平
19.夏商周时期,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工具是( )
A.石器B.青铜器C.铁制农具D.木制农具
20.下列关于夏商周时期文化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尚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B.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C.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秦始皇而设立的节日D.青铜工艺是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的重要部门
21.夏商周时期,我国在天文、历法、医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 )
A.统治者的重视B.劳动人民的智慧C.对外文化交流D.社会的稳定
22.甲骨文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殷墟遗址的考古发掘,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甲骨文的发现者是( )
A.王懿荣B.郭沫若C.范文澜D.吕思勉
23.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哪些特点( )
A.农业发达B.手工业繁荣C.文化繁荣D.以上都是
24.下列哪一项不是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
A.生产力的发展B.民族融合C.战争频繁D.统治者的提倡
25.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 )
A.大力弘扬B.全盘继承C.任其发展D.彻底摒弃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简述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及历史意义。
27.(10分)列举夏商周时期在青铜铸造方面的主要成就。
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材料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材料一出自哪部作品?它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何地位?(5分)
(2)材料二反映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感情?屈原的作品有何特点?(5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诗经》和屈原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5分)
29.(15分)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科技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夏商周时期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夏朝时期还没有成熟的文字;西周和东周时期文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所以答案选B。
2.A
解析: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小篆是秦朝统一后推行的文字;隶书是汉代通行的文字。所以答案选A。
3.B
解析: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其主要依据是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甲骨文不仅有象形字,还有会意字、形声字等多种造字方法。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不是其成熟的主要依据;甲骨文不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字;记载内容丰富也不是其作为成熟文字的主要标志。所以答案选B。
4.C
解析:甲骨文不全是象形文字,它已经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体系,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所以答案选C。
5.B
解析:我国古代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商朝。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生产规模大,工艺精湛,品种繁多,代表性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夏朝的青铜铸造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继续发展,但不如商朝灿烂;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出现并逐渐推广,青铜铸造业的地位相对下降。所以答案选B。
6.B
解析:司母戊鼎铸造于商朝。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反映了商朝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夏朝还没有铸造出如此巨大的青铜器;西周和春秋时期也没有司母戊鼎这样的青铜器。所以答案选B。
7.B
解析:四羊方尊属于商朝。它造型奇特,工艺精美,是我国青铜文化中的珍品。夏朝的青铜器没有四羊方尊这样的风格和工艺;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在风格和特点上与四羊方尊也有所不同。所以答案选B。
8.D
解析: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是礼器。青铜器是贵族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祭祀、宴饮等重大活动中使用。当时青铜器也有用于兵器和饮食器具的,但不是主要用途;农具主要是木制和石制的,青铜器较少用于农具。所以答案选D。
9.A
解析:我国最早的历法出现在夏朝。夏朝就已经有了关于天文历法的知识,对一年的季节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划分。商朝、西周和东周时期,历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但最早的历法出现在夏朝。所以答案选A。
10.B
解析:夏商周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节气反映了季节、气候和物候的变化,对指导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祭祀活动、商业活动和手工业生产不是确定24个节气的主要目的。所以答案选B。
11.D
解析:扁鹊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他是当时著名的名医,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夏朝、商朝和西周时期都没有扁鹊这个人。所以答案选D。
12.C
解析:《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著作。《诗经》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春秋》是鲁国的编年体史书。它们虽然也是春秋战国之前的文化典籍,但不属于诸子百家著作。所以答案选C。
13.C
解析:《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贵族祭祀时演唱的乐歌。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也属于雅的范畴。所以答案选C。
14.B
解析:端午节与屈原有关。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他投江自尽后,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有了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等。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孙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所以答案选B。
15.C
解析: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离骚》是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诗经》不是屈原的作品;《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春秋》是鲁国的史书。所以答案选C。
16.A
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属于夏商周时期的建筑成就。灵渠是秦朝时期修建的水利工程;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水利工程,但它与建筑的概念略有不同;司母戊鼎是青铜器,不是建筑。所以答案选A。
17.D
解析:诸子百家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有价值。例如,儒家的“仁”“礼”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于我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法家的法治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法制建设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青铜铸造技术在现代工业中仍有应用;24个节气对现代农业生产仍有指导意义。所以答案选D。
18.D
解析:扁鹊的医术代表了当时医学的较高水平。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不是刻写在青铜器上;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代表,不是西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不是史书。所以答案选D。
19.B
解析:夏商周时期,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工具是青铜器。虽然石器在夏商周时期仍然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铁制农具在春秋时期才开始出现并逐渐推广;木制农具不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青铜器在当时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祭祀等方面。所以答案选B。
20.C
解析: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不是为了纪念秦始皇。《尚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青铜工艺是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的重要部门。所以答案选C。
21.B
解析: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劳动人民的智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发明创造,推动了科技文化的发展。统治者的重视、对外文化交流和社会的稳定对科技文化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所以答案选B。
22.A
解析:甲骨文的发现者是王懿荣。1899年,王懿荣因病购药,发现了刻有文字的甲骨,从而发现了甲骨文。郭沫若、范文澜、吕思勉都是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但不是甲骨文的发现者。所以答案选A。
23.D
解析: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反映了当时社会农业发达、手工业繁荣、文化繁荣等特点。农业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手工业的繁荣为青铜铸造等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文化的繁荣则体现在文学、艺术、医学等方面的成就。所以答案选D。
24.C
解析:战争频繁不是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是科技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治者的提倡也对科技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战争频繁往往会破坏社会经济和文化,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所以答案选C。
25.A
解析: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我们应该大力弘扬。这些成就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其中的优秀部分,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作用。全盘继承和彻底摒弃都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任其发展也是不可取的。所以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
26.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及历史意义:
发现过程:
19世纪末,清朝官员王懿荣因患病抓药,他发现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上刻有一些符号。王懿荣对这些符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符号是一种古老的文字。此后,人们开始对甲骨文进行大规模的挖掘和研究。
历史意义:
(1)对历史研究的价值:
•甲骨文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它记载了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为我们了解商周社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有助于还原商周时期的历史面貌。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商周时期的祭祀、战争、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情况,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
(2)对文字发展的意义:
•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和造字方法,为后世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研究汉字的演变历程具有重要意义。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甲骨文是这一过程的源头。
(3)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甲骨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它的发现和研究,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为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依据。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到古代的宗教、礼仪、风俗等方面,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27.(10分)列举夏商周时期在青铜铸造方面的主要成就。
夏商周时期在青铜铸造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夏朝
夏朝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开端,虽然目前发现的夏朝青铜器数量相对较少,但已经显示出了早期青铜铸造的特点。
1.出现了一些简单的青铜工具和礼器,如青铜爵等。这些青铜器造型较为古朴,工艺相对简单,但为后来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商朝
商朝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青铜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1.种类繁多:商朝的青铜器种类丰富,包括鼎、鬲、甗、豆、簋等食器;尊、壶、卣、觥、爵、角、斝等酒器;盘、匜、鑑等水器;以及大量的兵器和乐器。
2.造型精美:商朝青铜器造型多样,纹饰华丽。如司母戊鼎,造型雄伟,气势恢宏,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纹饰成为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珍品。
3.工艺精湛:商朝的青铜铸造采用了多种先进的工艺技术,如分铸法、浑铸法等。分铸法可以将复杂的青铜器分成多个部分分别铸造,然后再组合在一起,提高了铸造的效率和质量。浑铸法则是将整个青铜器一次性浇铸成型,需要高超的铸造技术和经验。
4.纹饰丰富:商朝青铜器的纹饰主要有兽面纹、饕餮纹、蝉纹、象纹、云雷纹等。这些纹饰不仅具有装饰性,还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
三、周朝
周朝的青铜铸造在继承商朝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1.礼器更加规范:周朝实行严格的礼乐制度,青铜礼器的种类和规格更加规范。如鼎的大小、数量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反映了不同等级的社会地位。
2.铭文增多: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比商朝更加丰富,内容包括祭祀、战争、赏赐、册命等。这些铭文为研究周朝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3.风格变化:周朝青铜器的风格逐渐从商朝的神秘、威严向简洁、庄重转变。纹饰也更加简洁流畅,注重线条的美感。
总之,夏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不断发展,取得了众多辉煌的成就,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材料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材料一出自哪部作品?它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何地位?(5分)
(2)材料二反映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感情?屈原的作品有何特点?(5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诗经》和屈原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5分)
(1)材料一出自《诗经》。
《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它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②《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它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精神源泉。
③《诗经》的语言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四言为主的句式、重章叠句的结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等,对后世诗歌的语言形式和表现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屈原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忧虑和悲愤之情。
屈原作品的特点:
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屈原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和神话传说,创造出奇幻瑰丽的艺术境界,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②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屈原始终心系楚国,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充满忧虑,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③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屈原的作品用词华丽,句式灵活多变,善于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诗经》和屈原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①在内容方面,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诗经》中的爱情、战争、劳动等题材,屈原作品中的爱国、忠君、追求理想等主题,都成为后世文学不断演绎的内容。
②在表现手法方面,《诗经》的赋比兴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屈原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手法、象征手法等,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手段。
③在文学风格方面,《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两大重要的文学传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在精神内涵方面,《诗经》和屈原作品中所体现的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等,成为中国文学的精神内核,激励着后世文人不断进行文学创作和社会思考。
29.(15分)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科技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夏商周时期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科技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发展有特定的原因和深远的影响。
一、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原因
1.政治因素:
夏商周时期,国家政权逐步建立和完善。统治阶层为了维护统治、进行祭祀等活动,需要一定的科技和文化支持。例如,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是为了制造礼器和兵器,彰显统治权威;另一方面,统治者对天文历法的重视,也是为了安排农业生产和祭祀等重大活动,巩固统治地位。
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为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虽然这一时期也有战争和政治动荡,但总体上国家形态逐渐稳定,为人们从事科技文化活动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2.经济因素:
农业的发展是科技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夏商周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如使用青铜农具、修建水利工程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非农业活动,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等领域的发展,也为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手工业的繁荣推动了科技与文化的发展。青铜铸造、陶瓷制作等手工业技术在这一时期达到了较高水平,不仅生产出了精美的青铜器和陶瓷器,还促进了相关科技的进步,如冶金技术、陶瓷烧制技术等。同时,手工业的发展也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载体,如青铜器上的铭文和纹饰,成为了重要的文化符号。
3.文化传承与交流:
夏商周时期继承了前代的文化遗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例如,甲骨文是在继承原始刻划符号和陶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不仅是一种文字,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这一时期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促进了科技与文化的传播和融合。例如,不同地区的青铜器风格相互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青铜文化。
4.人才因素: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人才,他们在科技与文化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周公旦在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他制定了周礼,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还有一些工匠、学者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了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二、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影响
1.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水平。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使得农具和兵器更加先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战争的杀伤力。水利工程的修建,改善了灌溉条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这些科技成果为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诗经》等文学作品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的文学享受;甲骨文的出现,为历史记载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方式;礼仪制度的完善,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举止,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科技与文化的发展也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对后世的影响:
科技方面,夏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天文历法、医学等方面的成就,为后世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例如,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工艺和艺术价值,对后世的金属加工技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天文历法的制定,为后世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文化方面,《诗经》《尚书》等经典著作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甲骨文作为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为汉字的发展演变奠定了基础。礼仪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文化传统,也在后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
总之,夏商周时期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当时社会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人教版(2024)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a href="/ls/tb_c404966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步测试题</a>,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军事方面,社会整体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6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时作业</a>,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文化方面的表现及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2024)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a href="/ls/tb_c404966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同步练习题</a>,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西周政治制度,三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