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三 表达观点完整版课件ppt
展开表达自己观点的名言是一种力量强大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向他人传达我们的信念、观点和价值观。 今天,我们就来表达观点的问题。
观点和观念有所不同:观,拆开来是又、见。念,拆开来是今、心。观念=又见今心,意思是又看见了今天的心态。观念一般针对新事物、新观念而言。
那怎么才能让人抓住重点?表达要有结构。这其实涉及到一种能力,结构化思维能力。什么是结构化思维?结构化思维,就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沟通表达,汇报工作,甚至在写文章的时候,能够快速梳理出一个结构或者框架,把杂乱无章的信息结构化。像下图右边这样,在零散的想法中梳理出一个结构。通过梳理,归纳,提炼,让你的表达,从无序到有序,从杂乱无章到结构完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说话有逻辑,表达有结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表达是有诉求的。比如传递一个信息,比如达成某种共识,或者解决一个问题。所以,你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自己说的开心,而是让听得人清楚。
这就涉及到清晰表达四原则:第一个原则,是论。什么意思呢,就是表达的时候,可以尝试结论先行。每一次表达,最好只有一个主题思想,一个观点,解决一个重要问题。而且最好出现在开头。就像是一篇文章的标题,这是对你要表达的内容的高度提炼和总结,让对方一开始就知道你的重点是什么。
第二个原则,证。就是以上统下。有论点,就要有论据。有结果,就要有原因。所以开头抛出一个结论或一个观点。下一步就是去论证这个观点。比如,你去汇报工作,你说我们部门2月份业绩表现不错,这是一个结论。接下来你就要通过数据或客观事实来论证,为什么不错。为什么呢?因为跟1月份相比,收入同比增长了30%。
第三个原则叫类,也就是归类分组。就是每一组要点必须要属于同一个范畴。比如,你买了一堆东西。别人问你买了什么,你是不是得先归类分组。比如有水果,蔬菜,饮品三大类。再往下呢,水果有哪些,蔬菜有哪些,饮品有哪些。你不能把蔬菜归在水果里,也不能把饮品归在蔬菜里。汇报工作,表达观点也是一样,不能在汇报A事件的时候,突然跳到BCD事件。
第四个原则叫比,也就是逻辑递进。什么意思呢,就是每个点,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排列。根据你的主题,在表达汇报前,找到一个逻辑。这个逻辑就像一条线,把你表达的内容穿起来,层层递进,有据可依。
为什么是三点呢?“三”其实是给表达设定了一个范围,相当于一种结构,有助于你把比较杂乱的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归纳整理。你有没有发现,很多领导在讲话的时候,都喜欢说,我来说三点。为什么?因为这样可以让表达更清晰,防止你的表达陷入无边无际的细节。我举个例子。你问A,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他滔滔不绝地跟你说了一个小时。你的感觉可能是他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第一点是什么,第二点是什么,第三点是什么。你听完就会清晰很多。这是因为他通过归纳、整理、提炼,把和你问题相关的信息,理出了一个结构。就相当于,他在几个相互缠绕,乱糟糟的线团中,找到了一个结构,然后把理清楚后的线团交到你手上。你拿到的已经是理好的线团,红的,白的,黑的,分好类的线团。你也可以用“重要的事情说三点”的方式,归纳、整理和提炼你的想法。比如,关于一件事,你可以先给出一个结论。然后,针对这个结论,找到三个原因,这些原因之间还要符合“论证类比”的原则。横向上,要符合“类”和“比”,话题不能有遗漏和疏忽,还要有先后次序;纵向上,要符合“论”和“证”,挖掘思考的深度。
很多时候,你说完“关于这件事我有三点看法”。可能会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正好说三点。第二种情况,说完两点以后就没有了。你只能说,我再强调一下第二点。第三种情况,说完三点以后,发现还有两点特别重要,你只能说我再补充两点。所以,“重要的事情说三点”看起来不难,其实需要你具备很强的结构化思考能力。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鼓励大家参与文学创作,某学校拟成立文学社,为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与交流提供平台。文学社在向全校学生广泛征集社名的基础上,确定了“新潮”“浅草”“曦”“争鸣”“三月风”“丑小鸭”为备选社名,并再次向大家征集意见。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社名或者重新拟一个社名,并参考“学习资源”中的《我选择“浅草”》,写200字左右的文字,阐述自己的理由。
看到浅草,我便想起了白居易“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名句。浅草是春草。春天来了,大地上毛茸茸的一片,多美啊!它是报春的草,带来百鸟欢鸣、万花齐放的春的消息。浅草又是嫩草。软软的绿茵,平展地铺开,充满着生命力,将肃杀枯寂的氛围一扫而空。浅草还是群体的草。它一群群,一团团片片,装点整个大地。它有凝聚力、延伸力,还有再生力。它保持水土,阻遏风沙,以微弱的力量尽力维护人类生活环境的安宁。浅草的色彩、品质、功用正是文学社健康、青春、活力的象征,因此我赞成选择“浅草”作为我校文学社社名。
如《我选择“浅草”》抓住“浅草”的自然特征与象征意义,从“春草”“嫩”和“群体的草”三个方面深刻揭示了浅草“报春”“充满着生命力”“有凝聚力”等特点,点出新生、团结的“浅草”与新成立的文学社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文章立场鲜明,思路清晰,语言清新优美、充满诗意。
1.全面地看问题,避免片面地看问题
2.联系地看问题,避免孤立地看问题
3.发展地看问题,避免静止地看问题
看到春雨,我便想起了杜甫的《春夜喜雨》“润物细无声”的名句。春天是万物的勃发期,世间万物在春雨的滋润下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寓意文学新苗在文学社这个肥沃的庄园里借力指导老师的浇灌,蓬勃生长,散发芬芳,结出硕果。且春天百花齐放,寓意文学社包容万象,博采众长,各展风骚。俗语有言曰:“春雨贵如油。”这也突显文学社的重要地位。因此我赞成选择“春雨”作为我校文学社社名。
示例:我选择“春雨”
人类社会纷繁复杂,人们的认识千差万别。有些人基于片面的认识形成错误观点,如“现在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科技进步了,就不需要劳动精神教育了”“中职学生只要掌握专业技能就行了,文化课的学习无关紧要”。对这些错误观点,我们应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加以批驳。借鉴“学习资源”中的《“起跑线输赢论”可以休矣》,批判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错误观点200字左右。
曾几何时,“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流传甚广,误导了许多家长和孩子。首先,它没有科学根据。人为地把儿童成长的某个阶段划定为起跑线,并将其固化——只要在起跑线上输了,终点线上必输。这从根本上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纯属炒作。其次,它违背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儿童生理的成熟程度影响其发展效果,没有成熟就不可能“跑”好“跑”远,获得真正的发展。起跑线输赢论把竞争提前,严重损害儿童身心健康。最后,它违反儿童的学习规律。起跑线输赢论者在基础教育的开端甚至学前阶段,强化知识灌输和机械记忆,加重儿童负担,违反学习规律,妨碍儿童的全面发展。“起跑线输赢论”可以休矣!
如《“起跑线输赢论”可以休矣》,标题醒目,针对错误论调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首段开门见山,引出错误观点;“流传甚广”“误导”,一针见血地指出“起跑线输赢论”的欺骗性之强和危害性之大。中间部分抓住“起跑线输赢论”没有科学根据、违背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违反儿童的学习规律这三个要害,逐一批驳,思路清晰。结尾照应题目,不仅重申了观点,也使全文结构更加严谨。
借鉴“学习资源”中的《“起跑线输赢论”可以休矣》,批判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错误观点200字左右。
在教育人时,总不忘提上几句。又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还要埋汰上几句,不吃苦哪能成才?于是,有人说认定逆境出人才,在我看来,逆境未必出人才。 如果单论司马迁的例子,逆境出人才简直是胡说八道。据史料记载,其实司马迁获罪前,本就有了写一部“史家之绝唱”的宏愿,如果并未身陷囹圄,按常理来看,完成《史记》应更顺畅。所以,环境只是外在因素,能不能成才,最关键要靠人自身的主观努力。简单地认为逆境出人才,多少有点“扯”! 再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值天寒地冻之际,百花不适应此季,而梅花本是应季之花,梅花的香也是与生俱来的“基因”所致,“香自苦寒来”显然是说不通的。由此看来,逆境有时还会埋没潜在的“花才”,何谈有利于呢?如此,细想“逆境出人才”确实有不妥之处。
示例: 逆境未必出人才
有人说“网络使人更亲近”,也有人说“网络使人更疏远”;有人说“机遇是成功的关键”,也有人说“机遇不是成功的关键”;有人说“纸质书优于电子书”,也有人说“电子书优于纸质书”针对同一个话题,往往有不同的观点究竞孰是孰非,这需要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辩证的分析。借鉴“学习资源”中的《电子书和纸质书之我见》针对某一话题的不同观点进行辨析,200字左右。
有人说“纸质书优于电子书”,也有人说“电子书优于纸质书”。其实电子书和纸质书各有优缺点。电子书节省资源,使用便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但电子书不利于前后对照阅读,长时间阅读对视力的损伤更大。纸质书更有质感,能带来更厚重的阅读体验。但纸质书不便携带,易破损。实际上,电子书和纸质书只是媒介不同,两者是可以互补的。我们可根据个人的阅读需要和习惯,以及时间、场地等条件灵活选择,让好书时刻相伴以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
如《电子书和纸质书之我见》围绕人们对电子书和纸质书的两种不同认识,从电子书和纸质书的自身特点和阅读体验两个方面简明扼要地进行分析,指出两者并无优劣之分,而是可以互补的,建议读者根据个人的阅读需要和习惯等灵活选择。文章思路清晰,观点鲜明。
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很辩证地说明了学与思的关系。鲁迅的《拿来主义》就是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的。从全文来看,对文化遗产的态度应该是既“占有”,继承好的,又“挑选”,剔除坏的;既不是无选择的兼收并蓄,也不是盲目的全盘否定。在论述对“鱼翅”“鸦片”,“烟具和姨太太”的正确态度时,既反对“左”倾,又反对右倾,全面科学地阐述了“拿来主义”的正确观点。因此全文充满辩证法,富有极强的说服力。 具体而言,鲁迅谈到“拿来主义”的两个基本目标“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一句话指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很好地阐明了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
2. 用联系的观点辩证地看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如雨果《巴尔扎克葬词》结尾处谈到“另一世界”时议论道:“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巴尔扎克逝世固然让人悲哀,使人们觉得似乎是黑夜的来临,某种无言的结束,一切似乎消失,但它给人们更多的是悲痛之后的无穷力量,它预示着光明的到来,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象征着一种永恒。雨果在这里给巴尔扎克作出这样的评价,实在比“永垂不朽”的话具体、生动得多。恰恰以联系的观点体现了一种伟大的辩证法。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事物运动最本质的特征。议论文写作,应抓住这一最本质的特征,透彻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规律,思路才能纵横捭阖,论述才能辩证有力。清代诗人赵翼在《论诗》中写下这样的名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我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就不可能揭示出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
借鉴“学习资源”中的《电子书和纸质书之我见》针对某一话题的不同观点进行辨析,200字左右。
①把水放进杯里,水便成了杯的形状;把水放进壶里,水便成了壶的形状;把水放进盆里,水便成了盆的形状:水任人摆布,太没个性,太缺刚强,没有英雄气概。然而我说,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顺从形势,改变自己,宁弯不折,将以有为,这正是水的智慧。 ②古人云: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是中国仁人志士千百年来追求的境界。如苏武牧羊,风餐露宿,十九年不改初衷;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于是游历名山大川;文天祥誓死不降,名留青史……他们执著追求,宁折不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让后人景仰。
示例: 宁弯不折,将以有为
③宁折不弯,不失为一种豪迈气概,但是许多时候“折”得不当,那就不如换一种活法,宁弯不折,留得青山在,不拍没柴烧。谭嗣同被梁启超称为中华为国流血第一士,他的那种愿以颈血刷污政、视死如归的精神不仅直指清朝政府的腐败和黑暗,同时也为人民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后人永远敬仰。然而我总是在想,如果他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接受同仁的建议和安排,与康有为、梁启超一起流亡日本,保存其生命,对中国革命的作用未必不如从容就义。生命只有一次,放弃一次就意味着永远地失去。
中职语文二 抒发情感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a href="/yw/tb_c404013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二 抒发情感获奖课件ppt</a>,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什么是抒情,抒情的分类,如何直接抒发感情,学以致用,示例英雄于谦,不老的针脚,如何借物抒发情感,示例火柴,腊梅香,如何借景抒发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一 描述事物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a href="/yw/tb_c404013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一 描述事物精品ppt课件</a>,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什么是描述事物,怎样描述事物,学习任务一,黄河口秋景,静态景物的写作方法,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生动表达,示例家乡美景,篮球场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职业模块三 表达观点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职业模块<a href="/yw/tb_c404013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三 表达观点说课课件ppt</a>,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直接阐述观点,反驳错误观点,辩证分析观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