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三美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阶段素质评价9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南宁三美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阶段素质评价9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g取10N/k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g取10N/kg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长度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 )
A. 寸B. 尺C. 丈D. 米
【答案】D
【解析】
【详解】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国际通用的国际单位制(SI),规定的7个基本单位:长度单位米(m)、质量单位千克(kg)、时间单位秒(s)、电流单位安培(A)、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K)、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l)和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cd),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 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为( )
A. 32mB. 3.2mC. 32cmD. 320mm
【答案】B
【解析】
【详解】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为
3.2m=320cm=3200mm
故B符合题意,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用如图方式测量铅笔的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图测量不对,一定要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开始测量
B. 因为使用了三角尺,所以读数时视线不用正对尺面
C.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测得铅笔的长度为3.50cm
D.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避免误差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之一: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零刻度线对齐,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与其他整格刻度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故A错误;
B.测量过程中,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故B错误;
C.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长度是0.1c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测量值还要再加一位估测值,物体左侧与2.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5.50cm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是3.50cm,故C正确;
D.误差不能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故D错误。
故选C。
4.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为( )
A. 小时(h)B. 秒(s)
C. 分钟(min)D. 光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ABC.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时间的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钟min等,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D.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是长度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除误差
B. 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大
C. 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记作25.70cm
D. 长度测量时在已有的测量工具中必须选择量程最大的测量工具
【答案】C
【解析】
【详解】A.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除,故A错误;
B.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尺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小,故B错误;
C.根据测量结果25.70cm,依次分析可知,“25”的单位为厘米,“7”的单位为毫米,“0”为估读值,因为最后一位是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可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应为1毫米,故C正确;
D.选择测量工具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不是量程越大越好,故D错误。
故选C。
6.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4.34cm、14.36cm、14.35cm、14.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 14.35cmB. 14.34cmC. 14.45cmD. 14.36cm
【答案】A
【解析】
【详解】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可知,数据14.75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中的准确值不同,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的,要把该数据去掉;物体的长度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 飞流直下三千尺B. 霜叶红于二月花
C. 一行白鹭上青天D. 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案】B
【解析】
【详解】A.瀑布飞流直下,相对于地面有位置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霜叶红是生命运动,不是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
C.白鹭上青天,是白鹭相对于青天有位置的变化,是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相对于太阳有位置的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C.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D. 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dm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步行1s约走2步,约为1.2m,故速度约为1.2m/s,故A不符合题意;
B.课桌的高度与中学生的大腿高度相当,约为0.7m,故B不符合题意;
C.全新的2B铅笔长度与物理课本的长度相当,约为18cm,故C符合题意;
D.100张试卷厚度的大约为1cm,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0.1m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小明一家自驾小汽车去郊游,如图是小汽车行驶过程中某段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360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15m/sB. 10m/sC. 24m/sD. 14m/s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360s内平均速度是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甲物体的运动速度为10m/s;乙物体的运动速度为36km/h:而丙物体跑完100m路程需要10s,比较可知它们的速度( )
A. 甲大B. 乙大
C. 丙大D. 三个物体速度一样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甲的速度v甲=10m/s,乙的速度v乙=36km/h,因1m/s=3.6km/h,所以
v乙=36km/h=10 m/s
由题知丙10s内通过的路程100m,由得
综上所得甲、乙、丙的速度都等于10m/s,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D.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
【答案】A
【解析】
【详解】A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所以说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不振动的物体不能发声;A正确、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错误;
D.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而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这个速度,D错误。
12. 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小芳自制了“水瓶琴”,她往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关于“水瓶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瓶琴”的“琴声”因为振动产生
B. 敲击不同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 敲击同一个瓶子,用力越大响度越小
D. “琴声”通过水传播到小芳的耳朵
【答案】A
【解析】
【详解】A.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所以“水瓶琴”的“琴声”是由于水和瓶子的振动产生,故A正确;
B.敲击不同的瓶子,由于瓶中水的质量不同,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错误;
C.响度和振幅有关,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琴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小芳的耳朵,故D错误。
故选A。
13. 下列事例中,利用声能传递能量的是( )
A.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异常
B. 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零件
C. 医生用听诊器为患者检查身体
D. 远处传来“轰隆隆”声音,有人说:“响雷啦,快下雨了”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路巡道工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异常,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零件,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医生用听诊器为患者检查身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远处传来“轰隆隆”的声音,有人说:“响雷啦,快下雨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选B.
【点睛】声可以传递能量,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还可以清除人体内的结石;声还可以传递信息,医生利用听诊器来听病人的心肺就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4.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玲玲同学背着书包骑着共享单车行驶在路上。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玲玲同学是静止的( )
A. 地面B. 书包C. 路上行驶的小车D. 共享单车
【答案】BD
【解析】
15.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 超声波能击碎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故B错误;
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若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我们不能听到声音,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超声波能击碎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AD。
16.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 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D. 3s时甲在乙的前方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内,乙经过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4s时,甲是运动的,而乙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内,乙运动的路程是8m,时间是4s,则乙的平均速度为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前3s 内乙运动的路程是8m,而甲运动的路程小于8m,所以,3s时甲在乙的后方,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B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7. 在物理实验中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
【答案】 ①. 刻度尺 ②. 停表
【解析】
【详解】[1][2]物理实验中需要用到各种测量仪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
18. 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机械停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_s。
【答案】 ①. 2.40 ②. 348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的左边与1.00cm对齐,右边与3.40cm对齐,则木块的长度为
3.40cm-1.00cm=2.40cm
[2]由图可知,分针盘的分度值是0.5分钟,指针指到“5”和“6”之间,且偏向6的一侧,读数是5分钟;秒针盘的分度值是0.1秒,分针已经过半,要读31秒到60秒之间的数,指针指到47秒到49秒的中间整刻度,示数是48秒,所以读数为5分48秒,合348s。
19. 物理学把_____叫做机械运动。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_____,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答案】 ①. 位置的改变 ②. 参照物
【解析】
【详解】[1]物理学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0. 在有空气的玻璃罩里放一个正响的闹钟,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感到声音变小,让空气再逐渐进入玻璃罩里,这时声音会变大。以上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___________,即 ___________不能传声。
【答案】 ①. 介质 ②. 真空
【解析】
【详解】[1][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在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所以,声音传播的介质减少,因此,听到闹钟声音将会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由于声音传播的介质增多,因此,听到闹钟声音将会逐渐变大,所以,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进一步推理可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21. 医生给病人检查时使用听诊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_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医生根据听到的声音来判断病人的病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
【答案】 ①. 响度 ②. 信息
【解析】
【详解】[1][2]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来自病人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胶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响度。
22. 如图是某品牌一款AI智能音箱,它通过连接Wi-Fi实现多项家居功能,用户发出“将声音调低”的指令,目的是改变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学习时,用户发出“停止播放音乐”,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答案】 ①. 响度 ②. 声源
【解析】
【详解】[1]用户发出“小爱,将声音调低”的指令,音箱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将变小,说明其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停止播放音乐”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23. 作图题:
(1)小明前2s静止,之后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对应的速度-时间图像。
(2)如图所示,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甲、乙、丙三个装水的瓶子,产生的声音音调逐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乙、丙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
【答案】(1) (2)
【解析】
【小问1详解】
小明前2s静止,速度为0,之后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即速度保持3m/s不变,运动的v-t图象如下图所示:
【小问2详解】
当敲击盛水的瓶子时,是瓶子和水在振动发声,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依次敲击3个瓶子,发现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说明瓶子和水的振动频率变大,更容易振动,所以瓶中的水应该越来越少,如下图所示: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24. 亲爱的同学,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 ___________刻度尺,则所测物体长度为 ___________cm,此记录结果是由精确值和 ___________组成;
(2)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借助手机中的秒表测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时间为2min24s,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为 ___________,分度值为 ___________s。
【答案】 ①. 乙 ②. 2.80 ③. 估读值 ④. 秒 ⑤. 0.2
【解析】
【详解】(1)[1][2][3]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甲刻度尺分度值为0.5cm,乙刻度尺分度值为1mm,使用乙刻度尺测量更精确;测量值还要再加一位估测值,物体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80cm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是2.80cm。
(2)[3][4]由“时间为2min24s”结合停表示意图知,停表内圈计分,外圈示数的单位是秒,在1s之间平均分成5等分,所以1份是0.2s,即停表外圈的分度值是0.2s。
25. 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秒表转动未超过一周)
(1)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________(选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
(2)若秒表每格为1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3)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当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答案】 ①. 小 ②. 长 ③. 0.12 ④. 小于 ⑤. 变速 ⑥. 大
【解析】
【详解】(1)[1][2]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
(2)[3]若秒表每格为1s,小车行驶全程所用时间t=5s,通过的路程s=60cm=0.6m,则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4]由图可知,上一半路程所用时间为3s,下一半路程所用时间为2s,相同的路程,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大,所以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3)[5]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不同,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4)[6]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当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则所测运动时间偏小,根据可知,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大。
26.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开始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1)甲车做______运动(选填“静止”、“匀速”或“变速”);
(2)乙车的速度______m/s,若乙车以这个速度继续运动,t=10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s=______m;
(3)运动速度相同的两辆小车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4)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______;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______(以上两空选填“静止”、“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
【答案】 ①. 匀速 ②. 4 ③. 40 ④. 甲车 ⑤. 乙车 ⑥. 向西运动 ⑦. 静止
【解析】
【详解】(1)[1]甲图像是v﹣t图像,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
(2)[2]乙图像是s﹣t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乙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知,当t乙=2s时,s乙=8m,则
[3]t=10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
(3)[4][5]由图丙知,当t丙=4s时,s丙=4m,则
可见甲车和乙车的速度相同。
(4)[6][7]因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乙,大于丙的速度,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西运动;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静止。
27. 下面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小球的作用是______。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小球弹起,如果此实验放在月球上做,将看到乒乓球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弹开。图甲装置还可以探究______(选填序号);
①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②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2)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______(选填“频率”或“振幅”)和发声的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关系。若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答案】 ①. 振动 ②.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③. 不能 ④. ① ⑤. 频率 ⑥. 音调 ⑦. 次声波
【解析】
【详解】(1)[1]根据题意可知,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根据转换法可知,小球的作用是音叉的微弱振动转换成乒乓球的运动。
[3]图乙可知,说明空气可以传声,如果此实验放在月球上做,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图乙实验中左边的乒乓球不能被弹开。
[4]①.图甲可以探究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音叉响度不同,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不同,所以实验还可以探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①符合题意;
②.一个音叉的音调是固定的,不能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故②不符合题意。
故选②
(2)[5][6]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控制响度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的频率和音调的关系。
[7]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此时产生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为次声波,所以人耳听不到。
六、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解答时要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得分。)
28. 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求:
(1)若测位仪从海面发射信号到接收到返回来信号用了,则此处海水的深度?
(2)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地球和月球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1);(2)见解析
【解析】
【详解】解:(1)探测海水深度时,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时间
此处海水的深度
(2)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处于真空状态,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答:(1)海水的深度为;
(2)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29. 我国研制的新能源轻轨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60km/h的最高速度行驶了0.4h,求:
(1)该列车在0.4h内通过的路程;
(2)若列车用时40min行驶了36km,则在这段时间内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1)24km;(2)54km/h
【解析】
【详解】解:(1)该列车在0.4h内通过的路程
(2)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列车的平均速度
答:(1)该列车在0.4h内通过的路程是24km;
(2)若列车用时40min行驶了36km,则在这段时间内列车的平均速度是54km/h。
30. 周末小明和同学约好一起去沈阳故宫拍摄雪后的美景。小明选择打车前往,如图甲所示是小明乘坐的出租车发票。求:
(1)在小明乘车的全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出租车行驶过程中,如果按如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了1.8min,求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
(3)出租车以速度v驶出某直线路段时,有一处测速仪,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传感器,如图丙。在出租车行驶距离测速仪为66m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经过0.2s后超声波会被汽车反射,反射后接收到超声波信号,则该出租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此路段限速为4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
【答案】(1)14km/h;(2)1.8km;(3)该出租车在此路段没有超速
【解析】
【详解】解:(1)由车票数据可知:,小明从上车到下车,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
根据得,出租车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2)由速度盘可知:,且,根据得,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为
(3)根据得,超声波在0.2s内通过的距离为
汽车0.2s通过的距离为
根据得,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因为,故该汽车没有超速。
答:(1)在小明乘车的全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14km/h。
(2)出租车行驶过程中,如果按如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了1.8min,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为1.8km。
(3)该出租车在此路段没有超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南宁三美学校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第一阶段素质评价9月月考八年级物理,共6页。
这是一份[物理][]广西南宁三美学校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阶段素质评价9月月考试卷(PDF版,无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物理]广西南宁三美学校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第一阶段素质评价9月月考试卷(无答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