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福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数学九上开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数学九上开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下列各比值中,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比的是( )
A.1:2:3B.2:3:4C.3:4:6D.1::2
2、(4分)如图①,,点在线段上,且满足.如图②,以图①中的,长为边建构矩形,以长为边建构正方形,则矩形的面积为( )
A.B.C.D.
3、(4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AO、AD的中点,AB=6cm,BC=8cm,则△AEF的周长是( )
A.14cmB.8cmC.9cmD.10cm
4、(4分)已知第一象限内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的值为( )
A.3B.4C.-5D.3或-5
5、(4分)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两点,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
A.B.C.D.
6、(4分)若是分式方程的根,则的值为( )
A.9B.C.13D.
7、(4分)下列四个图形中,不能推出∠2与∠1相等的是( )
A.B.
C.D.
8、(4分)下列分式,,,最简分式的个数有( )
A.4个B.3个C.2个D.1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如图所示,将长方形纸片ABCD进行折叠,∠FEH=70°,则∠BHE=_______.
10、(4分)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 1440°,则这个多边形是__________边形.
11、(4分)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12、(4分)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E为BC边上的高,且,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_.
13、(4分)在Rt△ABC中,∠C=90°,AC=3,BC=1.作一边的垂直平分线交另一边于点D,则CD的长是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分)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它们的夹角是直角的凸四边形叫做等腰直角四边形.
(1)如图 1,等腰直角四边形 ABCD,AB=BC,∠ABC=90°.
图 1
①若 AB=CD=1,AB∥CD,求对角线 BD 的长.
②若 AC⊥BD,求证:AD=CD;
(2) 如图 2,矩形 ABCD 的长宽为方程 -14x+40=0 的两根,其中(BC >AB),点 E 从 A 点出发,以 1 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终点 D 运动;同时点 F 从 C 点出发,以 2 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终点 B 运动,当点 E、F 运动过程中使四边形 ABFE 是等腰直角四边形时,求 EF 的长.
图 2
15、(8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E分别在AB,AC上,CE=BC,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F,连接EF
(1)补充完成图形;
(2)若EF∥CD,求证:∠BDC=90°.
16、(8分)某中学初二年级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跳绳测试,并规定:每分钟跳次以下为不及格;每分钟跳次的为及格;每分钟跳次的为中等;每分钟跳次的为良好;每分钟跳次及以上的为优秀.测试结果整理绘制成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参加这次跳绳测试的共有 人;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在扇形统计图中,“中等”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
(4)如果该校初二年级的总人数是人,根据此统计数据,请你估算该校初二年级跳绳成绩为“优秀”的人数.
17、(10分)已知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请利用这个结论进行下列探究活动.如图,在Rt△ABC中,∠C=90°,∠A=30°,BC=,D为AB中点,P为AC上一点,连接PD,把△APD沿PD翻折得到△EPD,连接CE.
(1)AB=_____,AC=______.
(2)若P为AC上一动点,且P点从A点出发,沿AC以每秒一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运动,设P点运动时间为t秒.
①当t=_____秒时,以A、P、E、D、为顶点可以构成平行四边形.
②在P点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B、C、E、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8、(10分)如图, 在中,,是延长线上一点,点是的中点。
(1)实践与操作:①作的平分线;②连接并延长交于点,连接(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在图中标明相应字母);
(2)猜想与证明:猜想四边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B卷(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4分)如图,已知:,点、、在射线上,点、、...在射线上,、、...均为等边三角形,若,则的边长为__________.
20、(4分)若一组数据1,3,,5,4,6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
21、(4分)当x=__________时,分式无意义.
22、(4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cm,设其底边长为y cm,腰长为x cm,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写x的取值范围)
23、(4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8,BD=6,OE⊥BC,垂足为点E,则OE=__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8分)计算:
(1)-2
(2)(-)•(+)
25、(10分)如图,在△ABC中,AB=BC,BD平分∠ABC,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DE交BC于点F,连接CE
求证:四边形BECD是矩形.
26、(12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BD上两点,且∠EAF=45°,将△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BQ,连接EQ,求证:
(1)EA是∠QED的平分线;
(1)EF1=BE1+DF1.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解析】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各个条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
【详解】
解:A、12+22≠3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比;
B、22+32≠4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比;
C、32+42≠62,故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比;
D、12+()2=22,故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比.
故选D.
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运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
2、C
【解析】
利用黄金比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解:由得,
AC=AB=×2=-1,BC=AB=×2=3-,
因为四边形CBDE为正方形,所以EC=BC,
AE=AC-CE=AC-BC=(-1)-(3-)=2-4,
矩形AEDF的面积:AE•DE=(2-4)×(3-)=10-1.
故选C.
本题考查黄金分割的意义,熟练利用黄金比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3、C
【解析】
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C,再根据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求出OA=OD=AC,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得EF=OD,再求出AF,AE,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由勾股定理得,AC==10cm
∵四边形ABCD是矩形
∴OA=OD=AC=×10=5cm
∵点E、F分别是AO、AD的中点
∴EF=OD=cm
AF=×8=4cm
AE=OA=cm
∴△AEF的周长=+4+=9cm.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记定理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A
【解析】
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的意义即可解答.
【详解】
解:第一象限内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
,
解得.
故选:.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及点的坐标的几何意义,注意横坐标的绝对值就是到轴的距离,纵坐标的绝对值就是到轴的距离.
5、A
【解析】
由图象可知:B(1,0),且当x>1时,y<0,即可得到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x>1,即可得出选项.
【详解】
解:∵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A、B两点,
由图象可知:B(1,0),
根据图象当x>1时,y<0,
即: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x>1.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一次函数的图象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图象进行说理是解此题的关键,用的数学思想是数形结合思想.
6、B
【解析】
把x=4代入分式方程计算即可求出a的值.
【详解】
解:把代入分式方程得:,
去分母得:,
解得:,
故选:.
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7、B
【解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进行判断.
【详解】
解:A、∵∠1和∠2互为对顶角,
∴∠1=∠2,故本选项错误;
B、∵a∥b,
∴∠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不能判断∠1=∠2,故本选项正确;
C、∵a∥b,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本选项错误;
D、如图,
∵a∥b,
∴∠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3(对顶角相等),
∴∠1=∠2,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8、D
【解析】
直接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化简得出答案.
【详解】
解:,不能约分,,,
故只有是最简分式.最简分式的个数为1.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了最简分式,正确化简分式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70°
【解析】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EH=∠FEH=70°,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由题意得∠DEH=∠FEH=70°,
∵AD//BC,
∴∠BHE=∠DEH=70°,
故答案为:70°.
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0、十
【解析】
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为 便可得.
【详解】
∵n边形的内角和为
∴,.
故答案为:十边形.
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掌握n边形内角和定理为本题的关键.
11、qAB,
∴AB=4,BC=10.
根据题意,当AB=AE和AB=BF时,四边形ABFE是等腰直角四边形;
当AB=AE时,如图,连接EF,过F作FG⊥AE,交AE于点G:
∴AB=AE=4,四边形ABFG是矩形,
∴运动的时间为:,
∴CF=,
∴BF=2=AG,
∴GE=2,GF=AB=4,
由勾股定理得:EF=;
当AB=BF时,如图,连接EF,过点E作EH⊥BF,交BF于点H:
∴AB=BF=4,
∴CF=10-4=6,
则运动的时间为:,
∴AE=3,EH=AB=4
∴FH=4-3=1,
由勾股定理得:EF=;
故EF的长度为:或.
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四边形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15、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补全图形,如图所示;
(2)由旋转的性质得到为直角,由EF与CD平行,得到为直角,利用SAS得到与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得证.
试题解析:(1)补全图形,如图所示;
(2)由旋转的性质得:
∴∠DCE+∠ECF=,
∵∠ACB=,
∴∠DCE+∠BCD=,
∴∠ECF=∠BCD,
∵EF∥DC,
∴∠EFC+∠DCF=,
∴∠EFC=,
在△BDC和△EFC中,
∴△BDC≌△EFC(SAS),
∴∠BDC=∠EFC=.
16、 (1)50;(2)见解析;(3)72°;(4)96人.
【解析】
(1)利用条形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得出良好的人数和所占比例,即可得出全班人数;
(2)利用(1)中所求,结合条形统计图得出优秀的人数,进而求出答案;
(3)利用中等的人数,进而得出“中等”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4)利用样本估计总体进而利用“优秀”所占比例求出即可.
【详解】
(1)由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可得:
参加这次跳绳测试的共有:20÷40%=50(人);
故答案为:50;
(2) 由(1)的优秀的人数为:50−3−7−10−20=10人,
(3) “中等”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360°=72°,
故答案为:72°;
(4)全年级优秀人数为:(人).
此题主要考查了扇形统计图以及条形统计图和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利用已知图形得出正确信息是解题关键.
17、(1)4,6;(2)①;②存在,t=2或t=6.
【解析】
(1)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可得AB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C的长;(2)①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D//PE,AD=PE,根据折叠性质可得PE=AP,即可得AP=AD,由D为AB中点可得AD的长,即可得AP的长,进而可求出t的值;②分两种情况讨论:当BD为边时,设DE与PC相交于O,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得∠B=60°,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CE=BD,CE//BD,BC//DE,可得∠ECP=∠A=30°,∠CED=∠ADE=∠B=60°,根据折叠性质可得∠ADP=∠EDP=30°,AP=PE,即可证明∠ADP=∠A,可得AP=PD=PE,可得∠PED=∠PDE=30°,即可得∠PEC=90°,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PC=2PE,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可求出PE的长,即可得AP的长;当BD为对角线时,可证明平行四边形BCDE是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DCE=30°,可证明DE=AD,∠ADC=∠CDE=120°,利用SAS可证明△ACD≌△ECD,可得AC=CE,根据翻折的性质可证明点P与点C重合,根据AC的长即可求出t值,综上即可得答案.
【详解】
(1)∵∠C=90°,∠A=30°,BC=,
∴AB=2BC=4,
∴AC==6.
故答案为:4,6
(2)①如图,∵D为AB中点,
∴AD=BD=AB,
∵BC=AB,
∴AD=BD=BC=,
∵ADEP是平行四边形,
∴AD//PE,AD=PE,
∵△APD沿PD翻折得到△EPD,
∴AP=PE,
∴AP=AD=,
∵P点从A点出发,沿AC以每秒一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运动,
∴t=.
故答案为:
②存在,理由如下:
i如图,当BD为边时,设DE与PC相交于O,
∵∠A=30°,∠ACB=90°,
∴∠B=60°,
∵四边形DBCE是平行四边形,
∴CE=BD,CE//BD,DE//BC,
∴∠ECP=∠A=30°,∠CED=∠ADE=∠B=60°,
∵△APD沿PD翻折得到△EPD,
∴∠ADP=∠EDP=30°,AP=PE,
∴∠PAD=∠PDA=30°,
∴AP=PD=PE,
∴∠PED=∠PDE=30°,
∴∠PEC=∠PED+∠DEC=90°,
∵∠ECP=30°,
∴PC=2PE,
∴PC2=PE2+EC2,即4PE2=PE2+()2
解得:PE=2或PE=-2(舍去),
∵P点从A点出发,沿AC以每秒一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运动,
∴t=2.
ii当BD为对角线时,
∵BC=BD=AD,∠B=60°,
∴△BCD都是等边三角形,
∴∠ACD=30°,
∵四边形DBCE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BCDE为菱形,
∴DE=AD,∠ADC=∠CDE=120°,
又∵CD=CD,
∴△ACD≌△ECD,
∴AC=CE,
∴△ECD是△ACD沿CD翻折得到,
∵△APD沿PD翻折得到△EPD,
∴点P与点C重合,
∴AP=AC=6.
∵P点从A点出发,沿AC以每秒一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运动,
∴t=6.
故当t=2或t=6时,以B、C、E、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本题考查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熟练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
18、(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见解析.
【解析】
(1)根据角平分线的做法即可求解;
(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即可求证.
【详解】
(1)①作图正确并有轨迹。
②连接并延长交于点,连接;
(2)解: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理由如下:∵,
∴,
∴,即,
∵平分,∴,∴,
∴,
∵点时中点,∴,
在与中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知角平分线的做法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断与性质.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
【解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1B1∥A2B2∥A3B3,以及A2B2=2B1A2,得出A3B3=4B1A2=4a,A4B4=8B1A2=8a,A5B5=16B1A2…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如图
∵△A1B1A2是等边三角形,
∴A1B1=A2B1,∠3=∠4=∠12=60°,
∴∠2=120°,
∵∠MON=30°,
∴∠1=180°-120°-30°=30°,
又∵∠3=60°,
∴∠5=180°-60°-30°=90°,
∵∠MON=∠1=30°,
∴OA1=A1B1=a,
∴A2B1=a,
∵△A2B2A3、△A3B3A4是等边三角形,
∴∠11=∠10=60°,∠13=60°,
∵∠4=∠12=60°,
∴A1B1∥A2B2∥A3B3,B1A2∥B2A3,
∴∠1=∠6=∠7=30°,∠5=∠8=90°,
∴A2B2=2B1A2,B3A3=2B2A3,
∴A3B3=4B1A2=4a,
A4B4=8B1A2=8a,
A5B5=16B1A2=16a,
以此类推:A6B6=32B1A2=32a.
故答案为:32a.
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已知得出A3B3=4B1A2,A4B4=8B1A2,A5B5=16B1A2进而发现规律是解题关键.
20、4.5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求得x的值,从而可以求的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详解】
解:∵数据1、3、x、5、4、6的平均数是4,
∴
解得:x=5,
则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3,4,5,5,6
则中位数为
故答案为:4.5
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知识,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21、1
【解析】
根据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母等于0,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分式无意义,
∴,
∴.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明确“分母等于0时,分式无意义;分母不等于0时,分式有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22、y=12-2x
【解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周长公式可求出底边长与腰的函数关系式,
【详解】
解:因为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2,根据等腰三角形周长公式可求出底边长y与腰x的函数关系式为:y=12-2x.
故答案为:y=12-2x.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及三边的关系,得出y与x的函数关系是解题关键.
23、.
【解析】
直接利用菱形的性质得出BO=3,CO=4,AC⊥BD,进而利用勾股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面积求法得出答案.
【详解】
∵四边形ABCD为菱形,
∴AC⊥BD,OB=OD=BD=3,OA=OC=AC=4,
在Rt△OBC中,∵OB=3,OC=4,
∴BC=,
∵OE⊥BC,
∴OE•BC=OB•OC,
∴OE=.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1);(2)﹣1.
【解析】
(1)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
(2)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1)原式
=2
;
(2)原式=2﹣5
=﹣1.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
25、证明见解析
【解析】
根据已知条件易推知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结合等腰△ABC“三线合一”的性质证得BD⊥AC,即∠BDC=90°,所以由“有一内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得到▱BECD是矩形.
【详解】
证明:∵AB=BC,BD平分∠ABC,
∴BD⊥AC,AD=CD.
∵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
∴BE∥AD,BE=AD,
∴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
∵BD⊥AC,
∴∠BDC=90°,
∴▱BECD是矩形.
本题考查矩形的判定,掌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26、详见解析.
【解析】
(1)、直接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出△AQE≌△AFE(SAS),进而得出∠AEQ=∠AEF,即可得出答案;
(1)、利用(1)中所求,再结合勾股定理得出答案.
【详解】
(1)、∵将△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BQ, ∴QB=DF,AQ=AF,∠ABQ=∠ADF=45°,
∴△AQE≌△AFE(SAS), ∴∠AEQ=∠AEF, ∴EA是∠QED的平分线;
(1)、由(1)得△AQE≌△AFE, ∴QE=EF, 在Rt△QBE中,
QB1+BE1=QE1, 则EF1=BE1+DF1.
考点:(1)、旋转的性质;(1)、正方形的性质.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江苏省海门六校联考数学九上开学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湖北省武汉新洲区五校联考九上数学开学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哈尔滨松北区七校联考九上数学开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