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莆田市擢英中学2024-2025学年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围成的四边形是( )
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平行四边形
2、(4分)已知 x<3,则化简结果是()
A.-x-3B.x+3C.3-xD.x-3
3、(4分)如图,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EFG是位似图形,且AC:AF=2:3,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EFG是相似图形
B.AD与AE的比是2:3
C.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EFG的周长比是2:3
D.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EFG的面积比是4:9
4、(4分)如图,分别是的边上的点,将四边形沿翻折,得到交于点则的周长为( )
A.B.C.D.
5、(4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O中,A(1,2),B(5,2),将平行四边形绕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平行四边形ABCO,则点B的坐标是( )
A.(-2,4)B.(-2,5)C.(-1,5)D.(-1,4)
6、(4分)如图,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轴交于点,则根据图象可得不等式的解集是( )
A.B.C.D.
7、(4分)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B.C.D.
8、(4分)若关于x的方程的解为负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B.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已知如图,以的三边为斜边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若斜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
10、(4分)如图,反比例函数 y=的图象经过矩形 OABC 的一个顶点 B,则矩形 OABC 的面积等于___.
11、(4分)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2,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保留准确值)
12、(4分)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C是OB的中点,D是AB上一点,四边形OEDC是菱形,则△OAE的面积为________.
13、(4分)小刚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2km,其中一段是lkm的平路,一段是lkm的上坡路.已知小刚在上坡、平路和下坡的骑车速度分别为akm/h,2akm/h,3akm/h,则小刚骑车从家到学校比从学校回家花费的时间多_____h.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分)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有很多性质,现在如果我们把平行四边形沿着它的一条对角线翻折,会发现这其中还有更多的结论.
(发现与证明)▱ABCD中,AB≠BC,将△ABC沿AC翻折至△AB′C,连结B′D.
结论1:△AB′C与▱ABCD重叠部分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
结论2:B′D∥AC
…
(应用与探究)
在▱ABCD中,已知BC=2,∠B=45°,将△ABC沿AC翻折至△AB′C,连结B′D.若以A、C、D、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求AC的长.(要求画出图形)
15、(8分)数学教科书中,有一个数学活动,其具体操作过程是:
第一步:对折矩形纸片,使与重合,得到折痕,把纸片展开(如图1);
第二步: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落在上,并使折痕经过点,得到折痕,同时得到线段(如图2).
请解答以下问题:
(1)如图2,若延长交于,是什么三角形?请证明你的结论;
(2)在图2中,若AB=a,BC=b,a、b满足什么关系,才能在矩形纸片ABCD上剪出符合(1)中结论的三角形纸片BMP?
(3)设矩形的边,并建立如图3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设直线为,当时,求的值. 此时,将沿折叠,点A`是否落在上(分别为、中点)?为什么?
16、(8分)已知函数.
(1)若这个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求的值
(2)若这个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求的取值范围.
17、(10分)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一次函数=x+b(≠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交于A(1,4),B(2,m)两点.
(1)试确定上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求△AOB 的面积;
(3)当 x 的取值范围是 时,x+b>(直接将结果填在横线上)
18、(10分)如图,直线y=﹣2x+7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C、B,与直线y=x相交于点A.
(1)求A点坐标;
(2)求△OAC的面积;
(3)如果在y轴上存在一点P,使△OAP是以OA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P点坐标;
(4)在直线y=﹣2x+7上是否存在点Q,使△OAQ的面积等于6?若存在,请求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B卷(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4分)如图,在矩形ABCD,BE平分,交AD于点E,F是BE的中点,G是BC的中点,连按EC,若,,则FG的长为________。
20、(4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如果再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该四边形是正方形,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
21、(4分)若实数a、b满足,则=_____.
22、(4分)如图,在中,对角线与相交于点,在上有一点,连接,过点作的垂线和的延长线交于点,连接,,,若,,则_________.
23、(4分)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点E是BC边上一点,连接AE,把∠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处,当△为直角三角形时,BE的长为 .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8分)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路线赶赴距出发地480千米的目的地,乙车比甲车晚出发2小时(从甲车出发时开始计时),图中折线OABC、线段DE分别表示甲、乙两车所行路程y(千米)与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应的图像线段AB表示甲出发不足2小时因故停车检修),请根据图像所提供的信息,解决如下问题:
(1)求乙车所行路程y与时间x的函数关系式;
(2)求两车在途中第二次相遇时,它们距出发地的路程;
(3)乙车出发多长时间,两车在途中第一次相遇?(写出解题过程)
25、(10分)如图所示,把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点A落在点A′处.
(1)求证B′E=BF;
(2)设AE=a,AB=b,BF=c,试猜想a,b,c之间的一种关系,并给出证明.
26、(12分)某学校八年级开展英语拼写大赛,一班和二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如图所示:
(1)根据图示填写下表
(2)结合两班复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比较好?
(3)已知一班的复赛成绩的方差是70,请求出二班复试成绩的方差,并说明哪个班成绩比较稳定?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所得四边形的对边都平行且相等,那么其为平行四边形,再根据邻边互相垂直且相等,可得四边形是正方形.
【详解】
解:、、、分别是、、、的中点,
,,EH=FG=BD,EF=HG=AC,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四边形是正方形,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正方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构造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答.
2、C
【解析】
被开方数可以写成完全平方式,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x<3去绝对值即可.
【详解】
解: ∵x<3, ∴3-x>0,
∴原式=.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注意二次根式的结果为非负数,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
3、B
【解析】
∵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EFG是位似图形;
A、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EFG一定是相似图形,故正确;
B、AD与AG是对应边,故AD:AE=2:3;故错误;
C、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EFG的相似比是2:3,故正确;
D、则周长的比是2:3,面积的比是4:9,故正确.
故选B.
4、C
【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D∥BC,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EG=∠EGF,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GEF=∠DEF=60°,推出△EGF是等边三角形,于是得到结论.
【详解】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AEG=∠EGF,
∵将四边形EFCD沿EF翻折,得到EFC′D′,
∴∠GEF=∠DEF=60°,
∴∠AEG=60°,
∴∠EGF=60°,
∴△EGF是等边三角形,
∴EG=FG=EF=4,
∴△GEF的周长=4×3=12,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5、B
【解析】
直接利用旋转的性质B点对应点到原点距离相同,进而得出坐标.
【详解】
解:∵将▱ABCO绕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到▱A′B′C′O的位置,B(5,2),
∴点B′的坐标是:(-2,5).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旋转的性质,正确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6、D
【解析】
,即,从图象可以看出,当时,,即可求解.
【详解】
解:,即,
从图象可以看出,当时,,
故选:.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准确的确定出的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C
【解析】
原式各项利用二次根式的化简公式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
【详解】
(A)=2,是4的算术平方根,为正2,故A错;
(B)由平方差公式,可得:=3,正确。
(C)=2,故错;
(D)、没有意义,故错;
选C。
此题考查算术平方根,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
8、B
【解析】
先把m当作已知条件求出x的值,再根据x的值是负数列出关于m的不等式,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
解:∵1x-m=1+x,
∴x=,
∵关于x的方程1x-m=1+x的解是负数,
∴<0,
解得m<-1.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熟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50
【解析】
根据勾股定理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证明: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则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以斜边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2倍.
【详解】
解:在Rt△ABC中,AB2=AC2+BC2,AB=5,
S阴影=S△AHC+S△BFC+S△AEB=
=50
故答案为:50.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知识,要求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证明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10、4
【解析】
因为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S是个定值,即S=|k|.
【详解】
由于点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k=4
故矩形OABC的面积S=|k|=4.
故答案为:4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掌握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S是个定值,即S=|k|是解题的关键.
11、
【解析】
解:如图,过点A作AD⊥BC于点D,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2,
∴BD=BC=×2=1,
在Rt△ABD中,AD= =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2×=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比较简单,作出图形求出等边三角形的高线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12、
【解析】
根据直线于坐标轴交点的坐标特点得出,A,B两点的坐标,得出OB,OA的长,根据C是OB的中点,从而得出OC的长,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DE=OC=2;DE∥OC;设出D点的坐标,进而得出E点的坐标,从而得出EF,OF的长,在Rt△OEF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关于x的方程,求解得出x的值,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答案.
【详解】
解: 把x=0代入 y = − x + 4 得出y=4,
∴B(0,4);
∴OB=4;
∵C是OB的中点,
∴OC=2,
∵四边形OEDC是菱形,
∴DE=OC=2;DE∥OC,
把y=0代入 y = − x + 4 得出x=,
∴A(,0);
∴OA=,
设D(x,) ,
∴E(x,- x+2),
延长DE交OA于点F,
∴EF=-x+2,OF=x,
在Rt△OEF中利用勾股定理得:,
解得 :x1=0(舍),x2=;
∴EF=1,
∴S△AOE=·OA·EF=2.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一次函数y=kx+b,(k≠0,且k,b为常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0);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b).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函数关系式y=kx+b.也考查了菱形的性质.
13、
【解析】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去时的上坡和下坡路与回来时的上坡和下坡路正好相反,平路路程、速度所用时间不变.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2千米;去时上坡时间+平路时间=从家到学校的总时间;回时下坡时间+平路时间=从学校回家花费的时间,据此可列式求解.
【详解】
小刚骑车从家到学校比从学校回家花费的时间多:( )-()=-=h,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列代数式,解答本题的关键读懂题意,找出合适的数量关系.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 [发现与证明]:证明见解析;[应用与探究]:AC的长为或1.
【解析】
[发现与证明]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EAC=∠ACB,由翻折的性质得出∠ACB=∠ACB′,证出∠EAC=∠ACB′,得出AE=CE;得出DE=B′E,证出∠CB′D=∠B′DA= (180°-∠B′ED),由∠AEC=∠B′ED,得出∠ACB′=∠CB′D,即可得出B′D∥AC;
[应用与探究]:分两种情况:①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CAB′=90°,得出∠BAC=90°,再由三角函数即可求出AC;
②由正方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得出AC=BC=1.
【详解】
解:[发现与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EAC=∠ACB,
∵△ABC≌△AB′C,
∴∠ACB=∠ACB′,BC=B′C,
∴∠EAC=∠ACB′,
∴AE=CE,
即△ACE是等腰三角形;
∴DE=B′E,
∴∠CB′D=∠B′DA=(180°-∠B′ED),
∵∠AEC=∠B′ED,
∴∠ACB′=∠CB′D,
∴B′D∥AC;
[应用与探究]: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所示:
∵四边形ACDB′是正方形,
∴∠CAB′=90°,
∴∠BAC=90°,
∵∠B=45°,
∴AC=BC=;
②如图1所示:AC=BC=1;
综上所述:AC的长为或1.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5、(1)是等边三角形,见解析;(2)当a⩽b时,在矩形上能剪出这样的等边△BMP;(3),点落在上,见解析.
【解析】
(1)连结,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为等边三角形,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解答.
(2)由作图可得P在BC上,所以BC≥BP;
(3)求出,再把M`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出k的值,过作交于,利用折叠的性质得到,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再求出,即可解答.
【详解】
解:(1)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
连结,
∵垂直平分
∴.
由折叠知:
∴
∴为等边三角形
∴
∴
又∵,
∴
∴
∴
∴为等边三角形.
(2)要在矩形纸片ABCD上剪出等边△BMP,则BC⩾BP,
在Rt△BNP中,BN=BA=a,∠PBN=30°,
∴BP= ,
∴b⩾,
∴a⩽b.
∴当a⩽b时,在矩形上能剪出这样的等边△BMP.
(3)∵
∴
∴
∴
把代入得
解得.
将沿折叠,点落在上,理由如下:
设沿折叠后,点落在矩形内的点为,过作交于
∵′
∴
∴
在中,,
∴
∴落在上.
此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作辅助线和利用折叠的性质进行解答.
16、(1)的值为3;(2)的取值范围为:.
【解析】
(1)将原点坐标(0,0)代入解析式即可得到m的值;
(2)分两种情况讨论:当2m+1=0,即m=-,函数解析式为:y=-,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当2m+1>0,即m>-,并且m-3≤0,即m≤3;综合两种情况即可得到m的取值范围.
【详解】
(1)将原点坐标(0,0)代入解析式,得m−3=0,即m=3,
所求的m的值为3;
(2)当2m+1=0,即m=−,函数解析式为:y=−,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
②当2m+1>0,即m>−,并且m−3⩽0,即m⩽3,所以有−
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关键在于原点坐标(0,0)代入解析式.
17、(1),;(1)3;(3)x<0或
【解析】
(1)把(1,4)代入y=,易求k1,从而可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把B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易求m,然后把A、B两点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易得关于k1、b的二元一次方程,解可求k1、b,从而可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1)设直线AB与x轴交于点C,再根据一次函数解析式,可求C点坐标,再根据分割法可求△AOB的面积;
(3)观察可知当x<0或1<x<3时,k1x+b>.
【详解】
解:(1)把(1,4)代入y=,得
k1=4,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
当x=1时,y=,
∴m=1,
把(1,4)、(1,1)代入y1=k1x+b中,得
,
解得,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1x+6;
(1)设直线AB与x轴交于点C,
当y=0时,x=3,
故C点坐标是(3,0),
∴S△AOB=S△AOC-S△BOC=×3×4-×3×1=6-3=3;
(3)在第一象限,当1<x<1时,k1x+b>;
还可观察可知,当x<0时,k1x+b>.
∴x<0或1<x<1.
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反比例函数,进而求B点坐标,然后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18、(1)A点坐标是(2,3);(2)=;(3)P点坐标是(0, );(4)点Q是坐标是(,)或(,-).
【解析】
解析
联立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
C点位直线y=﹣2x+7与x轴交点,可得C点坐标为(,0),由(1)得A点坐标,可得的值;
(3)设P点坐标是(0,y),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
(4)分两种情况:①当Q点在线段AB上:作QD⊥y轴于点D,则QD=x,根据
=-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得即可;②当Q点在AC的延长线上时,作QD⊥x轴于点D,则QD=-y,根据=- 列出关于y的方程解方程求得即可.
【详解】
解(1)解方程组:得:,
A点坐标是(2,3);
(2) C点位直线y=﹣2x+7与x轴交点,可得C点坐标为(,0)
==
(3)设P点坐标是(0,y ),
△OAP是以OA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OP=PA,
,
解得y=,
P点坐标是(0, ),
故答案为(0, );
(4)存在;
由直线y=-2x+7可知B(0,7),C(,0),
==<6,
==7>6,
Q点有两个位置:Q在线段AB上和AC的延长线上,设点Q的坐标是(x,y),
当Q点在线段AB上:作QD⊥y轴于点D,如图1,
则QD=x,=-=7-6=1,
OBQD=1,即: 7x=1,
x=,
把x=代入y=-2x+7,得y=,
Q的坐标是(,),
当Q点在AC的延长线上时,作QD⊥x轴于点D,如图2
则QD=-y,
=- =6-=,
OCQD=,即:,
y=-,
把y=-代入y=-2x+7,解得x=
Q的坐标是(,-),
综上所述:点Q是坐标是(,)或(,-).
本题是一次函数的综合题,考查了交点的求法,勾股定理的应用,三角形面积的求法等,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5
【解析】
根据BE平分∠ABC,可得∠ABE=45°,△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得EC,根据F是BE的中点,G是BC的中点,可判定FG是△BEC的中位线,即可求得FG=EC .
【详解】
∵矩形ABCD中,BE平分∠ABC,
∴∠A=90°,∠ABE=45°,
∴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E=AB
又∵ABCD是矩形,
∴AB=BC=14, DC=AB=8,∠EDC=90°,
∴DE=AD-AE=14-8=6,
EC=,
∵F是BE的中点,G是BC的中点,
∴FG=EC=5 .
故答案为5 .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
20、AC⊥BD
【解析】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定理添加即可.
【详解】
∵四边形ABCD是矩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当AC⊥BD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故答案为:AC⊥BD.
此题考查正方形的判定定理,熟记定理并运用解题是关键.
21、﹣
【解析】
根据题意得:a+2=0,b-4=0,解得:a=-2,b=4,则=﹣.故答案是﹣.
22、
【解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可得AD∥BC,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G+∠GBC=180°,从而求出∠G=∠FBC=90°,根据“SAS”可证△AGB≌△FBC,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G=BF=1,BC=BG,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G=3,从而求出BC=BG=AD=4,即得GD=5,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BD的长.
【详解】
延长BF、DA交于点点G,如图所示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G+∠GBC=180°
又∵BF⊥BC,
∴∠FBC=90°
在△AGB和△FBC中,
∴△AGB≌△FBC
∴AG=BF=1,BC=BG
∵
∴BC=BG=AD=3+1=4
∴GD=4+1=5
∴
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23、1或.
【解析】
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
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答图1所示.
连结AC,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5,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B′E=∠B=90°,而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C=90°,所以点A、B′、C共线,即∠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B′处,则EB=EB′,AB=AB′=1,可计算出CB′=2,设BE=x,则EB′=x,CE=4-x,然后在Rt△CEB′中运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x.
②当点B′落在AD边上时,如答图2所示.此时ABEB′为正方形.
【详解】
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
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答图1所示.
连结AC,
在Rt△ABC中,AB=1,BC=4,
∴AC==5,
∵∠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
∴∠AB′E=∠B=90°,
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C=90°,
∴点A、B′、C共线,即∠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B′处,
∴EB=EB′,AB=AB′=1,
∴CB′=5-1=2,
设BE=x,则EB′=x,CE=4-x,
在Rt△CEB′中,
∵EB′2+CB′2=CE2,
∴x2+22=(4-x)2,解得,
∴BE=;
②当点B′落在AD边上时,如答图2所示.
此时ABEB′为正方形,∴BE=AB=1.
综上所述,BE的长为或1.
故答案为:或1.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1)y=1x﹣120;(2)两车在途中第二次相遇时它们距出发地的路程为240千米;
(3)乙车出发1小时,两车在途中第一次相遇.
【解析】
分析:(1)由图可看出,乙车所行路程y与时间x的成一次函数,使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一次函数关系式;
(2)由图可得:交点F表示第二次相遇,F点横坐标为6,代入(1)中的函数即可求得距出发地的路程;
(3)交点P表示第一次相遇,即甲车故障停车检修时相遇,点P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离出发地的距离,要求时间,则需要把点P的纵坐标先求出;从图中看出,点P的纵坐标与点B的纵坐标相等,而点B在线段BC上,BC对应的函数关系可通过待定系数法求解,点B的横坐标已知,则纵坐标可求.
详解:(1)设乙车所行使路程y与时间x的函数关系式为y=k1x+b1,把(2,0)和(10,480)代入,得:,
解得:,
故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x﹣120;
(2)由图可得:交点F表示第二次相遇,F点的横坐标为6,此时y=1×6=120=240,则F点坐标为(6,240),故两车在途中第二次相遇时它们距出发地的路程为240千米;
(3)设线段BC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k2x+b2,把(6,240)、(8,480)代入,得:
,
解得:,
故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20x﹣480,则当x=4.5时,y=120×4.5﹣480=1.
可得:点B的纵坐标为1.
∵AB表示因故停车检修,∴交点P的纵坐标为1,把y=1代入y=1x﹣120中,有1=1x﹣120,解得x=3,则交点P的坐标为(3,1).
∵交点P表示第一次相遇,∴乙车出发3﹣2=1小时,两车在途中第一次相遇.
点睛: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次函数关系式,并利用关系式求值的运算技能和从坐标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是道综合性较强的代数应用题,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
25、(1)证明见解析;
(1)a,b,c三者存在的关系是a+b>c,理由见解析.
【解析】
(1)首先根据题意得B′F=BF,∠B′FE=∠BFE,接着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证明B′E=BF;
(1)解答此类题目时要仔细读题,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求解分类讨论解答,要提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结合勾股定理解答.
证明:(1)由题意得B′F=BF,∠B′FE=∠BFE,
在矩形ABCD中,AD∥BC,
∴∠B′EF=∠BFE,
∴∠B′FE=∠B'EF,
∴B′F=BE,
∴B′E=BF;
解:(1)答:a,b,c三者关系不唯一,有两种可能情况:
(ⅰ)a,b,c三者存在的关系是a1+b1=c1.
证明:连接BE,则BE=B′E,
由(1)知B′E=BF=c,
∴BE=c.
在△ABE中,∠A=90°,
∴AE1+AB1=BE1,
∵AE=a,AB=b,
∴a1+b1=c1;
(ⅱ)a,b,c三者存在的关系是a+b>c.
证明:连接BE,则BE=B′E.
由(1)知B′E=BF=c,
∴BE=c,
在△ABE中,AE+AB>BE,
∴a+b>c.
“点睛”此题以证明和探究结论形式来考查矩形的翻折、等角对等边、三角形全等、勾股定理等知识.第一,较好考查学生表述数学推理和论证能力,第(1)问重点考查了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主要利用等角对等边、翻折等知识来证明;第二,试题呈现显示了浓郁的探索过程,试题设计的起点低,图形也很直观,也可通过自已动手操作,寻找几何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形成较为常规的方法解决问题,第(1)问既考查了学生对勾股定理掌握的程度又考查学生的数学猜想和探索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十分有益;第三,解题策略多样化在本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6、(1)85、85 80(2)一班成绩好些.因为两班平均数相等,一班的中位数高,所以一班成绩好些.(回答合理即可)(3)一班成绩较为稳定.
【解析】
(1)观察图分别写出一班和二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然后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和平均数的求法以及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2)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中位数高的成绩较好;
(3)根据方差公式计算即可:S2=(可简单记忆为“等于差方的平均数”)
【详解】
解:(1)由条形统计图可知一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为:75、80、85、85、100,
二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为:70、100、100、75、80,
一班的众数为85,
一班的平均数为(75+80+85+85+100)÷5=85,
二班的中位数是80;
故填: 85、85 80
(2)一班成绩好些.因为两班平均数相等,一班的中位数高,所以一班成绩好些.(回答合理即可)
(3)S二班2=
因为S一班2=70则S一班2<S二班2,因此一班成绩较为稳定.
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以及平均数的求法,同时也考查了方差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定义并能熟练运用公式.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班级
中位数(分)
众数(分)
平均数(分)
一班
85
二班
100
85
班级
中位数(分)
众数(分)
平均数(分)
一班
85
85
85
二班
80
100
85
2025届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擢英中学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5届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擢英中学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莆田擢英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莆田擢英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题,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福建省莆田市擢英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莆田市擢英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个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