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综合测试01 信息类文本阅读(连续文本)(含答案)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综合测试01 信息类文本阅读(连续文本)(教师版)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学案.docx
    • 学生
      综合测试01 信息类文本阅读(连续文本)(学生版)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学案.docx
    综合测试01 信息类文本阅读(连续文本)(教师版)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学案第1页
    综合测试01 信息类文本阅读(连续文本)(教师版)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学案第2页
    综合测试01 信息类文本阅读(连续文本)(教师版)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学案第3页
    综合测试01 信息类文本阅读(连续文本)(学生版)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学案第1页
    综合测试01 信息类文本阅读(连续文本)(学生版)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学案第2页
    综合测试01 信息类文本阅读(连续文本)(学生版)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学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综合测试01 信息类文本阅读(连续文本)(含答案)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综合测试01 信息类文本阅读(连续文本)(含答案)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学案,文件包含综合测试01信息类文本阅读连续文本教师版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学案docx、综合测试01信息类文本阅读连续文本学生版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学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
    (2024·山东烟台·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5小题,19分)。
    ①传统乡村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现代化必经的历史过程。在文学领域,乡土小说正是乡土中国发生裂变的审美反映。贯串其中的基本问题是现代化对乡土和乡土文学的影响,以及作家在价值和审美两个层面对乡村社会现代转型的回应。
    ②如何认识和叙述乡土中国的“乡土性”,是乡土文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关于“乡土性”,费孝通的解释是乡下人离不开泥土、“黏着在土地上”的不流动性和熟人社会,差序格局和礼俗社会的根源都在于“乡土性”。无论是从社会学还是从文学角度观察,“乡土性”都是在人与土地的关系中呈现的。进入现代以来,家、国、天下及三者的伦常关系都在变化,维持乡村秩序的“礼”作为社会规范失去了原来的有效性和坚固性。“现代性”因而烛照出了“乡土性”的幽暗,现代以来文学中的国民性与“乡土性”密切相关。
    ③尽管“乡土性”和“现代性”不是对应的概念,但“乡土性”是在“现代性”的参照下被阐释的。知识界、文学界对“现代性”的反思通常会带来对“乡土性”的重新认识。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自现代以来一直在探寻自身的现代化道路。一方面,它不能自外于世界的现代化历程和经验;另一方面,中国的历史、社会、文化具有独特的脉络和特色,需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④可以说,文学为乡土中国的现代化叙事打开了辽阔的空间。
    ⑤从鲁迅的乡土小说开始,乡土就不是一个单向度的、纯粹的范畴;它也不是单单指涉一个确有所指的地点(故乡),而更多代表一种价值。无论是鲁迅笔下的S城,还是萧红笔下的呼兰河,抑或是沈从文念兹在兹的湘西,都是作家在离开故乡之后对乡土的重构。因为有了现代与乡土的时空落差,他们笔下的乡土在超时空的范畴中总是预先就已经凋败的。
    ⑥正是因为置身现代时空又被现代文明所塑造,书写乡土的作家才有了观照乡土的参照物。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使用了“侨寓文学”概念,所谓“侨寓”即寄身他乡。这个概念一方面指出了现代文学初期作家文化身份的基本属性,另一方面也在叙事学层面确立了整个现代文学时期乡土文学的基本叙事模式,即“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模式。即便鲁迅之后的乡土小说作家很少直接在小说中套用这种叙事模式,但以空间移动为表征的阶层流动和艰难的主体化过程,还是作为隐形的情结深刻地铭写在新文学作家的文化心理之中。因此,鲁迅开启的乡土小说和塑造的闰土、祥林嫂、阿Q等人物形象在文学的现代化叙事中具有经典意义。
    ⑦在现代作家那里,乡土主要指向两个意义层面:一是附属于整个系统性的启蒙工程,对乡土加以再现的目的在于“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是在价值判断上对“乡土性”的一种否定;二是以诗化形式实现作家浪漫主义、个人主义的自我确证诉求,乡愁便是对逐渐消失了的“乡土性”及其风物的一种回望和怀恋。其中,第一个层面将乡土视为亟待离去的空间,封闭静止的乡村是愚昧和贫弱的,而在乡土空间之外高悬着一个全新的、充满异质性的价值空间,因而离乡和进城成为乡村与城市结构关系的另一种呈现。从根本上看,这个价值空间是一个迥异于传统价值秩序的现代空间,其在事实层面和价值层面的存在对深陷于传统的、闭塞的乡土空间的作家构成了极大吸引力。乡土的第二个意义层面由第一个层面延伸而来,投身于全新价值空间的作家虽然在理念的意义上接受了现代文化,但却很难在实际生活层面将抽象的价值经验化,于是他们转借浪漫主义的抒情形式来完成主体的自我认同,抵抗现代化的弊端,呈现出一种道德理想主义色彩。
    ⑧此外,左翼作家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具有特别的意义。在柔石《为奴隶的母亲》中,被侮辱被损害的春宝娘,其悲惨命运凸显出乡村阶级压迫的残酷。叶紫的《丰收》等小说,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农民命运的悲惨和抗争的悲壮,他塑造的立秋、福生等是乡土文学中颇具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左翼作家的乡土文学作品对阶级压迫和阶级反抗主题的呈现,成为解放区文学“革命叙事”的先声。
    ⑨乡土在上述两个意义层面之间不停切换,作家的主体化过程所依托的空间,就是这个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面目均已不再纯粹的乡土。这里的困境是,无论作家的主观意图如何,都无法将乡土从现代化或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剥离出来。因此,对乡土文化意义的再发现,不能置身于现代化进程之外,汲取、转换都是对乡土的重塑,这从一个方面表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乡土文学”的要求。
    (摘编自王尧《乡土中国的现代化叙事—从乡土文学到“新乡土文学”》)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由传统乡村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的过程,与世界现代化有共同之处,也有自己独特的脉络和特色。
    B.在“现代性”的烛照之下,乡土文学对“乡土性”的认识和叙述,既可透视到“乡土性”的幽暗,也对“乡土性”有新的诠释。
    C.乡土文学作家往往置身于现代时空为现代文明所塑造,时空落差使得他们对乡村的愚昧贫弱和凋败的认识更具深刻性和预先性。
    D.对“乡土性”的怀恋是现代作家难以在实际生活层面将全新价值理念经验化并完成主体的自我认同而回望乡土世界的情感表现。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村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推动着乡土小说作家从价值和审美两个层面展开叙事,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B.“黏着在土地上”的不流动性和熟人社会,维系了乡土中国伦常关系的稳定和坚固,进入现代以来,维持乡村秩序的“礼”已经不复存在。
    C.现代文学时期乡土文学形成了“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基本叙事模式,而城市始终作为现代文明的参照物存在于其与乡村的结构关系中。
    D.柔石、叶紫等人塑造的典型人物,凸显了乡土文学阶级压迫和反抗的主题,从而使乡土文学具有了不同于“否定”和“诗化”的特别意义。
    3.结合文本相关内容,分析下列作品中的“乡土”,其价值取向明显不同于其他三处的一项是( )(3分)
    A.《蒲柳人家》中的北运河B.《哦,香雪》中的台儿沟
    C.《阿Q正传》中的未庄D.《边城》中的茶峒
    4.对于乡土文学,本文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4分)



    5.文章结尾画线句揭示了乡土与作家主体化的关系,请以鲁迅及其作品为例,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2024·广东茂名·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5小题,17分)。
    《世说新语》是一部采辑旧文编理而成的书,内容又只是分门罗列篇幅短小的人物故事乃至名流的片言只语,它何以可置于经典之列呢?简单地说,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转折性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结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在这一时代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士族阶层则是魏晋社会的中坚,而《世说新语》一书正是通过汇辑各种有关文献资料并加以修饰整理,集中呈现了魏晋士人的精神面貌,从而反映了魏晋思想文化的基本特点。虽然它的内容都是以前就存在的,但是,不仅原来收录那些资料的书籍大多散佚,而且,如果不是经过编撰者有选择地博采群书重加整理,上述效果也并不能如此显明地体现出来。正是作为魏晋思想文化的集中载体、魏晋士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世说新语》具备了成为经典的条件。
    士族势力的兴起和门阀制度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大概地说,士族是由地方性势力发展起来的贵族阶层,他们拥有厚实的经济基础,优越的文化资源,其所统驭的依附人口在必要时即可转化为独立的军事力量;士族成员通过入仕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并保护家族的权益,并由于条件的优越造成累世官宦的情形,同时士族的不同家族之间又通过婚姻关系相互联结,巩固和扩大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力量。一般认为,曹丕建魏以后实行“九品中正制”标志了国家对士族特权的认可,同时也标志了门阀政治的成立,而最为典型的门阀政治则形成于东晋。在门阀政治时代,出现了一种过去所没有过的皇权与士族权力平行存在、相互制衡的政治结构。皇权虽然在理论上仍被视为最高的权力、国家的象征,但事实上,它并不能取消和超越士族的权力;在有的年代里,皇权实际上成为一种虚设的东西,对国家重大事务完全失去了控制。原因很简单:在一般情况下,官僚权力是由皇权派生的,士族权力则完全建立在自身力量的基础上。《世说新语》中对王、谢等家族成员言行的记录反映了这一点。
    在汉王朝趋向崩溃、士族势力不断成长、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过程中,作为维护大一统政治的国家意识形态而存在的儒学也逐渐衰微。自东汉后期以来,在对儒家经典加以新的阐释的同时,老庄学说不断兴盛,佛教思想流布日广。所以魏晋成为自春秋战国以后又一个思想解放、异说并存的时代,因而也是思想史上创获尤其丰富的时代。《世说新语》虽然并不收录长篇大论,但它所记人物言行,却生动地反映出这一时代的上述重要特色。
    《世说新语》常常被称为一部记录魏晋玄学清谈的书,这虽然不够全面,但也揭示了这部书的基本特点。所谓“玄学”,是一种会通儒道、进而又融合佛学的学说,流行于士族社会。它涉及的问题很多,但究其根本,可以说玄学具有浓重的形而上性质,它关注宇宙本体,追究物象背后的原理,并且经常对人类自身的思维规则及语言表达质疑;“玄”这个概念常常和虚、远、深、微妙等形容词相联系,而玄学即使在讨论具有现实政治背景的问题——如“名教与自然”时,也喜欢从抽象原理的层面以逻辑论析的方式展开。所以,尽管自古以来指斥玄学不切实用者不乏其人,甚或加以“清谈误国”的罪名,它其实代表了古人对人与世界之关系的深入思考和思想方法上的重要进步。《世说新语》不仅保存了许多魏晋玄学清谈的名目和若干重要内容,描述了清谈展开的具体场景和氛围,而且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记录了魏晋士人经清谈风气熏陶而呈现的各种机智有趣的言论。
    研究者普遍重视魏晋时代个体意识的觉醒,认为这一现象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强调个人服从群体,强调社会伦理对个人意志和欲望的抑制,历来是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尽管人必须结为群体谋求共同的生存,因而必须遵守一定的群体生活原则,但在根本上人又是一种只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性的存在;“除了我,就不是我”,我们也许可以用这样的句子描述一个独立的精神主体与整个世界的对峙关系。因而,对个体意识的压抑乃至抹杀,势必造成人性的扭曲和人的创造性才智的萎缩。从东汉中后期以来,社会的动乱,皇权地位的降低,国家意识的淡薄,士族社会身份的提高,都为士族文人的个体自觉提供了条件。从另一角度上说,这也是旧有文化传统内藏的不合理乃至荒谬性所引发的人性的反动。
    众所周知,魏晋被称为“文学自觉”的时代;音乐、绘画、书法乃至围棋,大致也都是在魏晋时代产生了质的变化并呈现前所未有的兴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联呢?因为,虽然文学也可以用于宣传、教化,虽然音乐、绘画之类也可以作为富贵者日常玩赏的对象,但它真正的价值是个人才智与创造力的显示,是自我表现、自我宣泄的途径。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文学艺术的创造主要不是由作者自身的精神需求决定的,它也许会有技艺上的成就,而生命力和感染力却只能是有限的。而魏晋时代正是由于士人个体意识的强烈,导致他们对文学艺术热烈爱好,同时也引发了它的兴旺成长。在《世说新语》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文学、音乐、绘画、书法有关的优美的故事,譬如嵇康奏一曲《广陵散》,从容就死的记载。
    总而言之,《世说新语》主要反映了东汉末和魏晋士族文人的精神风貌。
    (摘编自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
    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说新语》虽非原创作品,但其通过对魏晋时期士人言行的精心编纂,凸显了该时代士族阶层的精神特质与思想文化特点,从而展现出其经典的价值。
    B.在魏晋门阀政治时期,皇权虽然名义上是最高的权力象征,但在实践中却难以超越或取消士族的权力,有时甚至沦为虚设,这一政治结构在《世说新语》中有所体现。
    C.《世说新语》不仅收集整理了士族闲谈逸事,还涉及士族对宇宙本体及形而上学问题的探讨,后者代表了古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和思想方法上的进步。
    D.作者认为,魏晋士族阶层的崛起与门阀制度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他们在经济、文化等都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力,《世说新语》对此做了翔实记录。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士族阶层是由地方性势力发展起来的贵族阶层,拥有厚实经济基础和优越的文化资源。
    B.士族成员通过入仕参与政治活动,保护家族权益,并因条件优越形成累世官宦的情形。
    C.士族阶层的兴起标志着国家对士族特权的认可,同时标志着门阀政治的最终确立。
    D.魏晋时代思想解放、异说并存,儒家经典被重新阐释,老庄学说、佛教思想有所发展。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通过举例介绍《世说新语》的部分内容和形式。
    B.文章通过历史分析的方法介绍了门阀制度的形成。
    C.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世说新语》与其他文献的不同。
    D.文章通过因果关系阐述《世说新语》对后世的影响。
    9.以下图表展示了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根据材料和图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士族阶层在经济上拥有厚实的财富,而其他阶层则相对一般,这为士族阶层在其他诸多方面,形成优势打下坚实的基础。
    B.文化资源方面,士族阶层享有优越的条件,而其他阶层相对有限,这反映了士族在文化传承和教育方面的领先地位。
    C.在政治活动中,士族阶层积极参与并拥有较大的影响力,而其他阶层则较少参与,这显示了士族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D.军事力量方面,士族阶层拥有独立的军事力量,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与皇权平行存在,这与其他阶层相比有显著差异。
    10.《世说新语》中展现了魏晋时期士族文人的精神风貌,这种风貌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请谈谈你认为魏晋士族文人的精神风貌中哪些方面对现代人仍有启发和借鉴意义。(5分)



    (2024·辽宁沈阳·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5小题,17分)。
    曾有这样一个国家,居住着两种人:蓝种人和红种人。虽然这两种人有很多相同的价值观念,但是他们对公共政策的评价不同:前者喜欢小的、圆形的和色彩浓深的政策,而后者却喜欢高的、矩形的和色彩浅淡的政策。由于意识形态上的不同,红种人和蓝种人政治上一直是有分歧的,但是双方都看重理由和证据,因此都委托专家给他们提供建议。他们都雇佣同种人做专家,让专家顾问立论、讨论和辩论,以找到政策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民众只是从精英提供的选项中进行选择。这是约翰·扎勒在《公共舆论》一书中所讲的“紫土地的寓言”故事,借此类比简化了的美国社会,目的是分析公众、专家和公共舆论之间关系和运行机制。
    扎勒在《公共舆论》里发展了一个综合模型,用以阐明大众舆论的形成和变动机制。作为译者之一,我愿为读者分享一些书中的观点,以及对此书的理解和点滴感想。
    中国有句古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有了专家,其实国家的治理是不需要“民众”话语参与的,从而也不存在谁主导公共舆论的问题,公共舆论也不复存在。但是,还有句话叫“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说明,对于公共事务,还是很难不让民众参与的。这样问题就变成了公共舆论是如何形成的,民众的意见和观点从哪里来。既然这样,那么有没有谁主导舆论呢?
    我们先来看看公众的观点或者意见的形成问题。根据扎勒的理论和模型,民众其实是很少独立思考的,虽然他们的观点受到自己的意识形态影响,但他们最终还是会在专家或者精英们提供的备选项中做出选择。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民众的观点是受到获取民意的专家们的“操纵”的,手段之一就是措辞用语提示民众关注不同的问题。我们可以看下面这个例子:
    让受访者回答三个和阿拉斯加石油勘探有关的问题中的一个。
    第一个提问:石油勘探——直接提问法
    您赞同还是反对在阿拉斯加的联邦所有的土地上进行新油田勘探?
    第二个提问:石油勘探——依靠外来石油提问法
    近日,有很多人谈论关于在阿拉斯加的联邦所有的土地上进行石油勘探。有的人反对这种勘探行为,他们认为阿拉斯加的土地应该为子孙后代保留。您的意见如何?
    第三个提问:石油勘探——经济成本提问法
    近日,有很多人谈论关于在阿拉斯加的联邦所有的土地上进行石油勘探。有的人反对这种勘探行为。其他人则支持勘探,他们认为如果不使用这些石油,那么人们就会因为油价上升而利益受损,甚至因此失去工作。您的意见如何?
    对这三种提问方式,受访者的回答不同。在回答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时,人们对于在阿拉斯加进行石油勘探和环境保护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没有表示出什么关心。但是,当问题以第三种形式提出时,整体支持勘探石油的人数比例开始上升,这在工人中尤是如此。这样,如果人们从前两个问题中得出结论,认为美国人对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成本漠不关心,这样的想法就是错误的。事实是很少有人想到这一点,除非是问题提问方式给他们这种联想。
    在扎勒的书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表明民意调查中民意受到“操纵”的事情。所以,我们说民意常常很难说是“真实的民意”。但是,根据扎勒的论证,虽然民众对公共事务的观点变动不居,但是就如“紫土地的寓言”里所说的,民众通常与和他们具有共同意识形态的专家的意见保持一致。
    既然专家意见通过媒体的传播达到公众,从而提供了公众意见的可选项,那么,是否专家就可以主导公共舆论了呢?虽然表面上看来,专家可以主导舆论,而实际上是很难的。因为,最重要的就是专家本身具有意识形态多元性,这种多元性导致他们之间的竞争。就像紫土地上的人们一样,蓝种人和红种人都有自己的专家,他们都从自己的偏好来研究政策问题和解决方案。但是,因为科学知识作为基础可以超越意识形态,又可以为不同意识形态的专家们找到共同的平台对话。就像我们熟知的学术界,学者们有激励机制来探索“真知”,这种真知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获得超越意识形态的共同基准。这样,以知识为基础,即使价值观很极端的专家们也可能在科学知识面前达成一致。
    到这里,我们知道,公众的舆论其实反映的还是专家们的意见。问题是——正如在本书最后,扎勒问道:如果只有专家能够进行政治辩论,为什么还要把公众搅进来呢?为什么不让政府政策只反映专家意见呢?扎勒给出三个理由:第一,人们有权力解决他们感觉应该解决的争论;第二,政治参与本身的价值,它使参与者变得高贵并实现自我。但是这两个原因在扎勒看来都不具有吸引力,因为公众经常会做出道德上出格或者技术上愚蠢的决定。所以扎勒给出了第三个理由:在没有制衡的时候,政府会偏离正道,会变得专横跋扈或者更加邪恶。
    (摘编自陈心想《公众、专家和舆论——读扎勒<公共舆论>》)
    1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扎勒的理论,民众很少独立思考,他们的观点来自媒体传播出的专家或者精英们提供的备选项。
    B.专家们会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措辞用语提示民众关注不同的问题”等一系列手段“操纵”民众的观点。
    C.民众对公共事务的观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通常会与和其具有共同意识形态的专家的意见保持一致。
    D.在现实生活中,专家很难主导舆论,因为专家本身具有意识形态多元性,而这会导致他们之间的竞争。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紫土地寓言中对红蓝两种人想法与行为的设定,看似绝对但呈现了美国公众舆论的现状。
    B.专家意见通过媒体的传播达到公众,因此媒体在引导舆论方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C.不同意识形态的专家,甚至价值观非常极端的专家,都能在科学知识面前达成一致。
    D.拥有解决争论的权力和参与政治本身的价值,使参与者感到自己变得高贵并实现自我。
    1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措辞用语影响他人选择的一项是( )(3分)
    A.旅游资讯或旅行攻略,能让人在旅行时获得更好的体验。旅行前,你是否愿意下载旅行APP?
    B.使用优惠券购物可以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你是否赞同商家发放优惠券刺激消费?
    C.文创产品让文物摆脱了展示柜中的呆板形象,创意迭出,持续“圈粉”,你是否有购买意愿?
    D.在对“限制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的调查中,人们的观点各不相同,你的观点是什么?
    14.小明运用思维导图整理了本文思路,其梳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AB.BC.CD.D
    15.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我们面临着许多公共舆论事件,作为公民应如何参与公共舆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社会阶层
    经济基础
    文化资源
    政治活动
    军事力量
    士族
    厚实
    优越
    参与
    可转化
    其他阶层
    一般
    有限
    较少参与
    无或弱

    相关试卷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过关练习综合测试01 信息类文本阅读(连续文本)(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过关练习综合测试01 信息类文本阅读(连续文本)(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过关练习综合测试01信息类文本阅读连续文本原卷版doc、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过关练习综合测试01信息类文本阅读连续文本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巩固卷01 信息类文本阅读-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训练(新高考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巩固卷01 信息类文本阅读-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训练(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考点巩固卷01信息类文本阅读-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训练新高考通用原卷版docx、考点巩固卷01信息类文本阅读-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训练新高考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36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归纳与概括-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这是一份考点36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归纳与概括-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具体的内容要概括全面;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