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 )
A. 均为物理变化B. 均为化学变化
C. 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D. 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2.下列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把花朵掰成花瓣B. 用粮食酿制美酒C. 把水果榨成果汁D. 把冰砖凿成冰雕
3.能说明镁带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 镁带变短了B. 发出了耀眼的白光
C. 生成了一种白色的物质D. 放出了大量的热量
4.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实验中,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A. 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 变化时发光发热
C.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
D. 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将固体粉末送入试管 B. 读取液体体积
C. 熄灭酒精灯 D. 倾倒液体
6.下列与试管有关的操作或装置(试剂和酒精灯省略)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是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B. 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C. 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 硬水经过过滤后就能变成软水
8.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9.下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②排列再紧密的分子之间也有空隙③过程Ⅰ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④过程Ⅱ发生了物理变化
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
10.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石墨作电极B.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 生铁制铁锅D. 利用氩气使病变组织快速降温冷冻
1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
A. AB. BC. CD. D
12.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通常情况下各成分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B. 食品在空气中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
C.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酸雨
D. 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比二氧化碳的大
1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
A. B. C. D.
14.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晾干--水分子获得更多能量,运动速率更快
B. 等质量的液氧和氧气体积不同--氧分子的间隔大小不同
C.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中的各种粒子都静止不动
D. 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
15.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
A. 分子运动速率快,原子运动速率慢
B. 分子大,原子小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16.如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方格”和对应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信息,小明对图中理解错误的是( )
A. n=a+b+8B. m=n,氯为非金属元素
C. “?”处的元素符号为“Cl”D. 该微粒化学性质稳定
17.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氯气、铁锈、河水B. 生铁、氧化镁、水银
C. 水银、水、稀有气体D. 氢气、糖水、稀盐酸
18.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19.化学上可用符号“ zAM”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M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 abXn+和 cdYm-的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a=d-cB. a-n=c+mC. a+n=c-mD. b-n=d+m
20.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D.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都是离子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1.古代诗词中蕴含有化学知识。
(1)“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中发生的变化是 ______ (“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写物质名称)。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列关于“泪”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
A.“泪”是指石蜡燃烧生成的水
B.“泪”说明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
C.“泪”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
22.学生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的操作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1所示,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可以看到位于火焰 ______ (填字母)层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2)如图2所示,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是 ______ 。
(3)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从实验所用的蜡烛上切下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石蜡会浮在水面上,由此可得出石蜡的一个物理性质是 ______ 。
23.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1)表中C和Si属于不同元素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填序号)。
a.元素符号不同 b.核电荷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2)表中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__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3)已知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请写出上表中与溴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种元素的元素符号_________。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已知m-n=12,该粒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4.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接负极的玻璃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
(2)下图是两种变化的微观图示:
①②两种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填“①”或“②”),该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_________(填微粒符号)通电后液面a、b、c的高度由大到小为__________________。
25.根据如图所示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A ______ ;C ______ ;E ______ 。
(2)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如图是小明同学称量一定量的氯化钠的实验示意图。
①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前,发现托盘天平横梁的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 ______ 。(填字母)
A.将游码向左调节
B.将游码向右调节
C.向右端调节平衡螺母
D.向左端调节平衡螺母
②如图乙中,实际称得氯化钠的质量为 ______ g。
③某同学欲称取15g氯化钠,称量前如果指针偏左就开始称量,则实际称得的氯化钠的质量 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g。
(3)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面是有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A操作存在的错误是 ______ ;
②用B操作量取水的体积与实际相比 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③C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______ 。
④D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______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6.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A原子的质量为5.146×10-26kg,若A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求:(写出对应的计算过程)
(1)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整数)。(5分)
(2)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5分)
27.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含有人体必需的钙、铁、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经常食用可补充人体对铁等微量元素的需求。其中营养成分的具体含量如资料卡片所示。请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木耳中所含的铁是指 ______(填字母序号)。(4分)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2)计算与100g干木耳中的铁元素质量相等的硫酸亚铁(FeSO4)的质量为多少毫克。(6分)
参考答案
1. A 2. B 3. C 4. B 5. A 6. B 7. D
8. A 9. D 10. B 11. C 12. C 13. A 14. C
15. C 16. A 17. C 18. A 19. B 20. C
21. 化学变化 碱式碳酸铜 BC
22. a 水和二氧化碳 密度比水的小
23. (1)b
(2)离子
(3)Cl或F
(4)Ca2+
24. (1)氢气;1:2
(2)①;H、O;c>b>a
25. 集气瓶 酒精灯 胶头滴管 D 12 小于 试管口未向下倾斜 偏小 压破试管 腐蚀胶帽
26. 解:(1)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146×10-26 kg1.993×10-26 kg×112≈31。
(2)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A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1-16=15,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以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
答:(1)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
(2)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
27. 解:(1)黑木耳中所含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
(2)由标签可知,100g干黑木耳中的铁元素质量为98mg;所需硫酸亚铁的质量为98mg÷(5656+32+16×4×100%)=266mg;
答:与100g干木耳中的铁元素质量相等的硫酸亚铁(FeSO4)的质量为266毫克。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水很难被压缩
分子间没有间隔
B
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
分子在不停运动
C
一滴水中有1.67×1021
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物体热胀冷缩
分子之间有间隙
实验方案
目的
A.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
B.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
C.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D.实验室制氧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36,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东阿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