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展开一、课标内容
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城、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二、素养目标
1.时空观念:通过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了解张骞通西域以及丝绸之路和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2.史料实证:认识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设置西域都护府的意义。
3.历史解释:对比同期, 丝路上中国和其他各国交流的物品、技术的不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灿烂辉煌。
4.家国情怀: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进取意识。认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发展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漠驼铃、黄沙万里,这就是两千多年前祖先开辟的丝绸之路。绵延数千里的丝绸之路贯穿了亚欧大陆,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见证。那么,丝绸之路是怎样开通的?又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今天我们就一起解开这神秘的面纱。一起来学习第15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张骞通西域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78页文字和第79页《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说说西域的大致范围。
学生回答:汉朝人把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教师讲解:西汉初年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奴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勇敢地承担了这一艰巨的使命。
教师引导:阅读教材第78-79页,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教师总结: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回答:艰难险阻:恶劣的自然环境;食物匮乏等。品质:不畏艰难险阻、不辱使命、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等。
探究二:丝绸之路
教师提问:观察教材第80页《丝绸之路图》。假如你是一位贩运丝绸的商人,想把货物从长安运到欧洲、北非,会经过哪些地方?
学生回答: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北非。
教师提问:观察下图,东西方通过丝绸之路输出的内容有何不同?这一不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汉朝输出的以手工业品和技术为主,西域输出的以地方特产和宗教文化为主。由此可见,当时我国科技水平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丝绸之路有何历史作用?
学生回答: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教师提问: 除了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从今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可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还有一条更重要的线路——“海上丝绸之路”。观察教材第81页《汉代海上航路图》,描述“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学生回答: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
教师点拨:“海上丝绸之路”从海上建立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前面我们提到了西汉和西域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而西域地区作为一个行政区域归中央政府管辖,则是在西域都护府设置之后,我们来看一下具体内容。
探究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教师提问:对比秦汉两朝的疆域,你发现西北部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与秦朝疆域相比,西汉疆域西北部多了河西走廊和西域。
教师提问:西汉政府是怎样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的?
学生回答: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
教师提问:西域都护府的职权是什么?其设置有何重要意义?
学生回答:职权:西域都护是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负责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意义:西域都护府的设置,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民族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班超出使西域”的内容。东汉明帝时,为什么要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是如何管理西域的呢?
学生回答:原因: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方式:班超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他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
教师提问: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有着怎样的历史影响?
学生回答:为巩固汉朝西部疆域、促进民族融合、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教师点拨: 班超使西域各国与汉朝重新建立联系。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虽未到达,但此行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班超依靠西域各国的支持,经营西域30多年。班超去世后,他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
(三)课堂总结
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商业的通道,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西汉王朝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经营,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张骞与班超出使西域,为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
(四)板书设计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当堂演练
( B ) 1.《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这里的“凿空”指
A.开辟海上交通 B.张骞通西域 C.设置西域都护 D.甘英出使大秦
( C )2.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这一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汉朝科技的进步 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 D ) 3.汉武帝遣使臣率满载珍珠、丝绸、瓷器、黄金的浩大远洋船队,从今天的广东沿海出发,穿越南海,横穿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换回琥珀等奇珍异宝。这主要得益于
A.南方经济地位的提升 B.岭南耕作技术的发展
C.政治军事控制的加强 D.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 B ) 4.(史料实证)很多古籍文献中都有张骞引入“胡种”的记录,如《西京杂记》载:“苜蓿原出大宛,汉使张骞带归中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胡瓜时也讲道:“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
从材料可以看出张骞出使西域
A.建立了汉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B.丰富了中原人物质生活
C.密切了汉与西域各民族关系 D.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 C ) 5.《汉书·地理志》篇末记载了一条汉朝通往西方的海路。这条海路是重要的,尤其在陆上丝绸之路不通的时候。公元166年,罗马使节访问东汉就是从海路来的。这表明
A.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之间开始有了直接的往来 B.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地位已经超越了陆路
C.汉代的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之间互为补充 D.国力不断增强是汉代对外联系加强的经济基础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丰富的图片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明确张骞通西域的意义。通过“一带一路”的热点话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关系,同学之间互动的环节较少。第一次出使
第二次出使
出发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加强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结果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 东汉的兴衰优秀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7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 东汉的兴衰优秀教案及反思</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内容,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7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秀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内容,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7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优秀教案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内容,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