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教学设计,共5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尤其是交流与合作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强化积极动手、认真观察、动脑思考的探究习惯。
2、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形成细心严谨的实验品质和勇于质疑乐于实践敢于幻想的科学精神。
3、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和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对感应电流的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二)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完成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既要设法使现象明显,又要能归纳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学方法]
(一)教法:引导参与、调控点拨;
(二)学法:自主互助、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一)教具:U型磁铁、灵敏电流计、开关、导线及手摇发电机、动圈式话筒、原副线圈,
(二)学具:磁铁(2个)、灵敏电流计、开关、导线,线圈、自制发电机。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投影央视热播《神话》电视剧片段:手机没电了
视频内容:主角穿越到古代,但手机没电了,主角先设计方案。再想方设法寻找材料制造发电机给手机充电。
提问:主角找到哪些材料?这些材料能发出电吗?
调动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用穿越这个流行元素引入课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合作探究一:初探磁生电
(投影主角找到的材料:磁铁和铜线,
问题:利用主角找到的这些材料。试一试能不能产生电流。
教师(适当引导):磁可以提供磁场,教师提供灵敏电流表。电动机是怎样动起来的?
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初步探索磁生电。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同学会成功,有的不会。因为这个现象比较微弱。这个时候可以介绍奥斯特和法拉第的经历。对同学进行德育教育。教育同学在做实验时应细心严谨。引出实验课题,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法拉第经历了十年才能得出这个实验结论?
合作探究二:细探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完成导学案中的合作探究二
1.连接电路:并把导线的两端与开关、灵敏电流计串联成闭合电路。
2. 让导体在U形磁铁磁场中运动,观察在什么情况下电路中能产生电流(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按照下表中的内容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引导、指导
交流与合作:利用展示台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
教师,对学生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进行评价。并做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更探究,使学生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合作探究三: 再探磁生电
教师:提出在实验中出现的四个问题。
问题1.实验现象不明显如何改进?
问题2.如果导体不动,移动磁体能产生电流吗?
问题3.产生电流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4.产生电流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对上面四个问题交流讨论,并进行一一探究,
教师引导1.讨论问题1:
学生实验2.试一下导体不动,移动磁体。观察电流表。
学生实验3完成导学案内容。
3.产生电流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实验4.产生电流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更深入探究,使学生更深度的了解感应电流的大小与方向和什么因素有关。)
三、磁电应用
1、电动机原理
视频投影:主角给手机充电成功视频。展示主角的设计发电机设计图
展示发电机发电四个过程流程图。
教师:讲解发电机的四个流程发出电流的特点。
演示小实验:自制发电机
学生实验:自制发电机,观察发电机电流特点。完成导学案内容:
1.制作一个交流发电机2观察交流发电机产生电流的情况
交流与合作: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
教师总结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的特点,并作小结。
(设计意图:发电机的流程原理是较难以理解的,利用多媒体展示转子的四个状态,并通过实践体会发电机的过程,使同学更容易理解发电机原理和交流电的特点。)
动圈式话筒
投影:展示网络视频《有趣的扬声器发电现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演示扬声器发电,
投影:扬声器结构图。
教师引导学生解释发电原理。
变压器
学习了发电机原理,
课件展示了现实中巨大的三峡发电机转子(体会祖国的强大,科技的伟大。)
投影:现实中电流从发电厂到手机的这个充电过程
投影:配电箱,手机的充电器结构(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
投影:变压器原理动画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变压器原理。
4、无线充电
投影:边充电边玩有危险(进行安全教育)
投影:网络伪科技超远距无线充电
演示实验:实际制作一个伪科技。(实践检验真理)
演示实验:现实版无线传电。
利用多媒体展示:
现在已经有的产品和未来将会量产的产品(培养学生科幻精神)
四、小结
利用课件总结本节课内容。
请同学发表本节课除了学习了课本上的知识还获得了哪些感悟。
教师总结:细心、严谨、质疑、实践
赠言: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法拉第
(鼓励学生要感于幻想)
作业
个人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1-5.
小组作业(三选一)
1.实践:小组合作动手制做一个发电小装置。
2.科幻:小组合作上交一份科幻手抄报或科幻漫画。
3.质疑:在电视剧片断中有一个小漏洞。请小组回顾讨论,并找出漏洞。
(呼应教师德育理念)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一、电磁感应
现象: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应线产生感应电流。
产生条件:1.闭合电路 2.部分导体切割磁感应线
电流方向:1.磁场方向 2.导体运动方向
二、发电机
原理:电磁感应
能量: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三、其它应用:动圈式话筒、变压器
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信息技术与实验探究紧密结合的科学探究课。在这节课中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的使用,让整节课的故事情节更丰富,让这个给手机充电的故事更连贯,让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浓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
这节课利用信息技术和实验探究将古代、现代、未来的手机充电方式串联起来。有理论,有实践。有现实,有科幻。不但重视学科知识学习,更重视德育教育、安全教育。更是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新课标理念。是一节成功的优质课。
电路状态
导体或线圈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
有无电流
是否切割磁感线
闭合
静止
前后移动
上下移动
斜向上或斜向下运动
断开
静止
前后移动
上下移动
斜向上或斜向下运动
实验操作
指针摆动方向(填向左或向右)
磁感应线方向不变
导体向左运动
导体向右运动
导体运动方向不变
磁感线方向向下
磁感线方向向上
实验操作
电流表指针摆动角度
磁场强度不变
导体运动快
导体运动慢
导体运动速度不变
磁场强
磁场弱
实验操作
电流表指针情况
垂直小角度摆动转子
A、摆动明显 B、摆动不明显
水平小角度摆动转子
A、摆动明显 B、摆动不明显
转动转子
A、指针来回换向 B、指针不换向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十八章 电能从哪里来第二节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课题,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设计理念,教法与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实验器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