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02)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02)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02)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02)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02)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02),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先贤祠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著名的摆动实验,傅科摆由此得名。下图甲、乙是假设在北极点进行的傅科摆实验示意图,图甲为初始时,摆锤沿0°-180°摆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观察傅科摆实验,当摆动起来后,发现( )
    A.摆锤的摆动平面沿顺时针转动
    B.3小时后,摆动沿45°E-135°W摆动
    C.从甲到乙,经过的时间间隔是4.5小时
    D.摆动平面的偏转角速度是30°/小时
    【答案】A
    【解析】 根据惯性参考系,傅科摆的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北极点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转动,则摆锤的摆动平面沿顺时针转动,A正确;初始时该摆沿沿0°-180°摆动,三个小时后地球自西向东转动了45°,傅科摆应向西移动45°,则摆动方向应为沿沿45°W-135°E摆动,B错误;从甲到乙,转动90°,经过的时间间隔是6小时,C错误;摆动平面的偏转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一样,为15°/小时,D错误。故选A。
    (2) 有关傅科摆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以在任何纬度进行,实验的结果是一致的
    B.为了视觉效果明显,实验最好在纬度较高的地带进行
    C.实验具体证明了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角速度
    D.若将傅科摆放置在赤道上,摆锤的转动会加快
    【答案】B
    【解析】 有关傅科摆实验,该实验不可以在赤道进行,几乎观察不到转动,AD错误;为了视觉效果明显,实验最好在纬度较高的地带进行,纬度越高越明显,B正确;实验具体证明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角速度,C错误。故选B。
    2.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2022年4月16日9时,在东风着陆场着陆。下图为空间站运行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神舟十三号飞船在轨期间,空间站绕日运动的线速度变化是( )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
    【答案】A
    【解析】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2022年4月16日9时,在东风着陆场着陆,说明神舟十三号飞船在轨期间为2021年10月16日到2022年4月16日之间。期间经过了速度最快的近日点1月初,空间站是围绕地球运转的,也会随地球绕太阳运动,绕太阳的线速度与地球一致,该期间的线速度应是先增大,到1月初之后减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着陆后的半个月内( )
    A.松嫩平原春小麦收获
    B.华南地区正值雨季
    C.苏州可见东南方日出
    D.湄公河水位达最高
    【答案】B
    【解析】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着陆时间为2022年4月16日,之后的半个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除极昼地区外,日出东北,C错误;4月份为春季,松嫩平原春小麦正值播种季节,A错误;4、5月份,受南岭准静止锋的影响,华南地区雨季开始,B正确;湄公河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水位最高,D错误;故选B。
    3. 摄影爱好者在我国天津(39°N,117°E)沿海朝东北固定方向拍摄太阳照片,拍摄时间为K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时刻。左图为合成后的照片,右图示意地球公转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K 日地球位于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 结合材料分析,朝东北方向拍摄太阳照片,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由K日前、后8天的同一时刻拍摄的太阳照片几乎重叠,可知K日应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夏至日前后同一时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看到的太阳方位相同);右图中①位于远日点(7月初)之前,最可能为夏至,②位于远日点之后,③位于近日点(1月初)之前,④位于近日点之后。故选A。
    (2) K 日正午时,国际标准时为( )
    A.4:00
    B.4:12
    C.20:00
    D.20:12
    【答案】B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K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天津的经度为117°E,正午时刻即117°E的地方时为12时,此时国际标准时间即0°经线的地方时=12时-(117°×4)÷60=4:12。故选B。
    (3) 三次照片拍摄期间,我国( )
    A.日出方位先东北后东南
    B.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后减
    C.正午影长先变短后变长
    D.日出时间先提前后推迟
    【答案】D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三次照片拍摄期间为夏至之前8天到夏至之后8天,此段时间太阳始终直射北半球,一直从东北方位日出,A错误;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移动,我国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后减,正午影长先变短后变长,BC错误;我国各地昼长先变长后变短,日出时间先提前后推迟,D正确。故选D。
    4. 下图示意某日北京时间5时55分某游客在我国南部沿海某地(110°E,22°N)拍摄到的日出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地该日的昼长为( )
    A.13小时30分钟
    B.14小时30分钟
    C.11小时30分钟
    D.12小时
    【答案】A
    【解析】 日出时间是北京时间(120°E经线的地方时)5时55分。该地的地理坐标为(110°E,22°N),位于120°E经线的西侧,经度相差10°,即地方时相差40分,可知日出的当地时间是5时15分。当地上午时长为6小时45分,昼长为13小时30分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 该日最可能是( )
    A.3月12日
    B.6月2日
    C.9月12日
    D.12月2日
    【答案】B
    【解析】 该地位于我国南部沿海,位于北半球。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该日的昼长长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应在3月21日~9月23日之间。我国南部沿海纬度较低,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较小,而该日昼长较长,说明太阳直射点接近北回归线,即日期接近6月22日,四个选项中只有6月2日比较符合题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 下图是劳动节前后,小王在我国某地(31°N,120°E)拍摄的景观图,相机记录的拍摄时间为12:00,拍摄时树影正好与道路走向垂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劳动节前后,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北京昼渐长,夜渐短
    C.悉尼正午太阳高度渐大
    D.长城站出现极夜现象
    【答案】B
    【解析】 劳动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京昼渐长,夜渐短,B正确;劳动节前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越来越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越来越慢,A错误;悉尼位于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C错误;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外,没有极夜现象,D错误。故选B。
    (2) 图中所示道路的走向是(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西南—东北走向
    【答案】A
    【解析】 相机记录的时间为北京时间12:00(120°E地方时),当地为31°N,太阳此时在正南方向,图中树影朝向正北方向,因树影与图中道路走向垂直,判断图中道路为东—西走向,故选A。
    6. 唐诗《庐山桑落洲》中有诗句:“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随着流域生态的改善,河流输沙量正在不断减少。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四地中,最能反映“古岸崩欲尽”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 “古岸崩欲尽”,表明河岸受到强烈侵蚀。图中甲、乙所处河段,河道弯曲,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凸岸水流较慢,以沉积为主,凹岸水流速度快,受到强烈侵蚀,图中甲位于凹岸,乙位于凸岸,因此最能反映“古岸崩欲尽”的地点是甲,A符合题意,排除B;图中丙所在河段河道近似平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受到侵蚀,左岸以沉积为主,图中丙位于左岸,排除C;图中丁所在河段河道近似平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丁所在右岸受到侵蚀,但水流速度和侵蚀强度不如甲处,因此丁处不是最能反映“古岸崩欲尽”的地点,排除D。故选A。
    (2) 河流输沙量的减少,可能会带来的影响是( )
    A.河口三角洲扩大
    B.三角洲盐碱化减轻
    C.近海渔获量减少
    D.下游洪灾频率增加
    【答案】C
    【解析】 河流输沙量的减少,进入河口地区的泥沙量减少,三角洲沉积的泥沙减少,泥沙的沉积作用可能弱于海水的侵蚀作用,因此河口三角洲扩大的可能性小,排除A;河流输沙量的减少,三角洲沉积的泥沙减少,海水作用相对增强,因此三角洲盐碱化有可能加剧,排除B;河流输沙量的减少,进入河口海域泥沙量减少,营养元素减小,浮游生物量也随之减小,鱼的饵料减小,因此近海渔获量减少,C符合题意;河流输沙量的减少,下游泥沙淤积减少,河道排洪通畅,因此下游洪灾频率可能减少,而不是增加,排除D。故选C。
    7.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 )
    A.该处地貌符合向斜成谷规律
    B.甲处岩脉形成年代晚于断层
    C.断层是岩层垂直受力的结果
    D.煤层证明当时气候寒冷干燥
    【答案】B
    【解析】 如图所示,地质构造主要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开裂侵蚀形成谷地,为背斜成谷,A错误;甲处为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与断层交汇处没有被断层错断,而是覆盖了原有的岩层结构,说明甲处岩浆活动晚于断层,B正确;该断层发育在背斜内部是岩层水平受力的结果,C错误;煤层证明当时植被茂密,气候温暖湿润,D错误。故选B。
    (2) 关于图中岩层说法,正确的是( )
    A.岩层①形成比②早
    B.岩层②形成比③早
    C.岩层③形成于深海环境
    D.岩层④形成于陆地环境
    【答案】D
    【解析】 从沉积岩岩层形成先后顺序来看,①在上而②在下,岩层①比②的沉积晚,同理,岩层②形成比③晚,AB错误;岩层③为石灰岩,多形成与浅海环境,④为泥岩,多形成于陆地环境,C错误、D正确。故选D。
    8. 下图为黄崖村一虎头岭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黄崖村、虎头岭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 )
    A.均为背斜
    B.分别是背斜、向斜
    C.均为向斜
    D.分别是向斜、背斜
    【答案】B
    【解析】 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及岩层弯曲方向可知,黄崖村所在地区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属于背斜构造;虎头岭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是向斜,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 塑造图示地区地貌的内力作用主要是( )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堆积作用
    【答案】A
    【解析】 图示地区所示的地质构造主要是褶皱和断层,二者均属于地壳运动作用的结果。图示地区岩浆活动作用的区域较小,不是其主要的内力作用,A正确,C错误;变质作用几乎不影响地貌变化,C错误;堆积作用属于外力作用,D错误。故选A。
    9. 图a为缅甸翡翠玉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主要通过人工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也称水石,图b)获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根据材料判断水石的形成过程( )
    A.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侵蚀
    B.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外力侵蚀—搬运沉积
    C.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搬运沉积—变质作用
    D.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搬运沉积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主要通过人工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获得,说明是先经过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后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变质岩位于地壳深处,受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受外力的侵蚀、搬运到河床中沉积,最后被采集,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2) 下列关于“水石”采集的时间和成因,表述正确的是( )
    A.6~9月,水量大,搬运能力强
    B.10~次年4月,水量大,搬运能力强
    C.6~9月,水量小,玉石显露
    D.10~次年4月,水量小,玉石显露
    【答案】D
    【解析】 缅甸为热带季风气候,6~9月多雨,河流水量大,10~次年4月,为旱季,河流水量小,BC 错误;由于用人工采集,6~9月,水量大, 不利于采集,A错误;10~次年4月,水量小,玉石显露,便于采集,D正确,所以选D。
    10.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横断山脉东部邛崃山脉的最高峰,主峰海拔6250米,2005年被确定为国家地质公园。图为四姑娘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景观图中四姑娘山的构造地貌为(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地堑
    【答案】B
    【解析】 据图观察可知,岩层中间向下弯曲,两翼向上弯曲,为向斜构造形成的向斜山,故选B项。
    (2) 图示地貌形成过程中涉及的板块运动为(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
    D.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互相分离
    【答案】C
    【解析】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横断山脉东部邛崃山脉的最高峰。结合所学知识,横断山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边界。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岩层受挤压力发生褶皱形成山脉,故选C项。
    11. “蜀山之王”贡嘎山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山峰为金字塔形的四棱锥体,分东、南、西、北四坡,其中东坡阻挡水汽最多。贡嘎山的花岗岩体被周边的三叠系变质砂岩、板岩包围。岩石因挤压产生褶皱,在地形上有较多起伏。图为贡嘎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贡嘎山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冰川侵蚀
    B.岩浆侵入—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冰川侵蚀
    C.沉积作用—冰川侵蚀—地壳抬升—岩浆侵入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冰川侵蚀
    【答案】A
    【解析】 结合材料,贡嘎山海拔是7556米,可知现阶段外力以冰川侵蚀为主,C错误;根据贡嘎山的花岗岩体周边是变质砂岩等推测先沉积成沉积岩层,后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然后岩层受板块挤压发生褶皱,地壳抬升海拔升高,最后在冰川侵蚀作用下形成角峰,故选A项。
    12. 如下图为我国某地春分日时正午太阳与头顶夹角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是( )
    A.28°
    B.62°
    C.90°
    D.0°
    【答案】B
    【解析】 图中为某地正午太阳与头顶夹角28°,那么该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是该地正午时太阳与地平线的夹角,即为90°—28°=62°,故B正确。故选B。
    (2) 该地所在地理纬度是( )
    A.18°N
    B.28°N
    C.32°N
    D.52°N
    【答案】B
    【解析】 根据上题可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2°,且由题意可知此日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的公式为:H=90°-|φ-δ|(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δ为直射点的纬度),可得出62°=90°—|φ-0°|,即该地纬度φ=28°,由于该地位于我国,故该地地理纬度为28°N,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 次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A
    【解析】 春分日次日,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该地地理纬度为28°N,即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根据“近大远小”规律可知,次日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移,离该地纬度更近,故正午太阳高度变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
    13. 阅读某地流水地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从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来看,甲河段主要表现为流水的 (填写侵蚀类型)作用,通常形成的地貌是 ,当甲处河流流出山口进入平地后,因高差骤减,流速 ,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而形成 地貌。
    【答案】下蚀;V形谷;减慢;冲积扇
    【解析】 甲河段位于山区,地势起伏大,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作用为主,通常形成V形谷。当甲处河流流出山口进入平地后,因高差骤减,河道展宽,地势变得低平,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泥沙等物质在山麓地带堆积而形成冲积扇地貌。
    (2) 乙河段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A岸/B岸),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适合建码头的是 (A岸/B岸),原因是 。
    【答案】B岸;河漫滩;A岸;凹岸侵蚀,河道深,适合航行
    【解析】 乙河段位于地势较为平坦地区,流速较慢,河流在弯曲河段,凹岸流速较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流速较慢,以堆积作用为主。A岸和B岸中,B岸是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在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地貌。码头需要建在水深较深的河岸,A岸是凹岸,流速较快,以侵蚀作用为主,水深较深,适合船只停靠和航行。
    (3) 丙处通常形成河口三角洲,形成的过程是 。
    【答案】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解析】 河口三角洲是河流堆积地貌。堆积地貌主要从物质来源、堆积条件方面分析,物质来源主要指的是河流在上游和中游的侵蚀作用,携带大量泥沙;堆积条件主要指的是流速减慢。故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可描述为:河流从流域内携带大量泥沙,搬运至河口处,由于地势变得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变得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4) 若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 (左/右)岸相连。
    【答案】左
    【解析】 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右岸流量大,流速快,遭受侵蚀;左岸流量小,流速慢,接受堆积;故伴随泥沙堆积,最终河口处的沙洲将与左岸相连。
    三、其他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拥有中国唯一的大理岩峰林地貌。该地貌下部为肉红色的花岗岩基座,中部为白色的白云质大理岩围腰,上部的白云岩盖层形成于10亿年前的海洋环境。下图为白石山所在区域示意图以及某游客拍下的白石山峰林地貌景观。

    (1) 在地质时期,该地巨厚的白云岩在内力抬升过程中经历了明显变薄过程,主要地质作用还有 、 。
    【答案】外力侵蚀;变质作用
    【解析】 材料信息,峰林下部为花岗岩,中部为白色的白云质大理岩围腰,上部的白云岩盖层,结合所学知识,大理岩是石灰岩(沉积岩)变质而成,花岗岩为岩浆侵入冷却形成。因此当地地质时期先因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后岩浆侵入,形成高温高压环境,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岩浆冷却形成花岗岩,后地壳抬升把花岗岩和大理岩升至高处,上升过程中失去了材料中提到的良好的海洋沉积环境,该地巨厚的白云岩发生外力侵蚀而明显变薄。由此判断,在地质时期,该地巨厚的白云岩在内力抬升过程中经历了明显变薄过程,主要地质作用还有变质作用和外力侵蚀。
    (2) 从地质构造和外力作用角度,描述该地大理岩峰林地貌的形成原因。
    【答案】水平地层和花岗岩基座使峰体稳定;风化作用使岩石表面破碎、崩解;侵蚀作用使垂直裂隙不断扩大。
    【解析】 一般地貌的形成应从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根据材料“该地貌下部为肉红色的花岗岩基座”提示地质构造为花岗岩基座,读图,该地岩石呈白色,其中白云岩属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从地质构造作用角度看,水平地层和花岗岩基座使峰体稳定;从外力作用角度看,结合上题分析,地壳抬升把花岗岩和大理岩升至高处,上升过程中失去了材料中提到的良好的海洋沉积环境后,并且岩体发生断裂破碎,在此基础上,风化作用使岩石表面破碎、崩解;侵蚀作用使垂直裂隙不断扩大。经长期地外力风化、侵蚀逐渐形成峰林地貌。

    相关试卷

    江西省横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横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