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1 春/朱自清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语言运用)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中优美的情境。(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3.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语言运用、审美创造)
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语言运用)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金秋九月,美丽的校园迎来了活力满满的你们。来到了新的校园,身边的自然景物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你是否也有所发现和感悟呢?七年级文化社计划举办“我与四季有个约会”好文推荐活动,朱自清的《春》一文以高票入选。请你以社团成员的身份参加此次活动,并积极完成相应的任务。
二、教学新课
学习任务一:春之彩绘师——手绘春光
1.作者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我们给这些美丽的图画冠以一个标题——绘春。剩下的内容假如也拟一个标题,怎么拟写?
预设:盼春、赞春。
春未来,作者盼望春天;春来到,作者欣赏春天;春意正浓,作者赞美春天。
2.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为作者描绘的春日图景拟写一个贴切的名称,并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用简笔画的形式手绘出来。
预设:
学习任务单
3.从这五幅图画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设:我体会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任务二:春之朗读者——吟咏春韵
1.课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韵味,清新、活泼、优美。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其中一幅图画,完成朗读设计,并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说明设计原因。
按句式回答:我们组选择____________图,我们这样朗读: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朗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朗读支架
首先要理解作者在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把自己当成作者,把朗读课文当成一种主观化的感受和表达,通过朗读深入文字,加上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通过一些技巧把它表现出来,比如:重音、停连、语速、语气、语调等。
重音、停连
重音:是为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某些词或短语通过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一般用“·”标示在词语下面。
停连:是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停顿,用“|”和“∧”来标示,前者用于较短的停顿,后者用于较长的停顿。连接,用“⌒”来标示,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这里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去,有标点也不停顿。
示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重读“盼望”是为了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在静静地等待春天来临;重读“来”和“近”是为了表现当春天真的来临时,作者内心的激动、惊喜。在“来了”“近了”前面停顿,是为了让读者感受到春天来临是有一个过程的。
提示:重音和停连的设计可以有所不同,设计是建立在读者对文本情感的把握之上的。
预设:
(1)我们组选择春草图,我们这样朗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样朗读的原因是:“偷偷”重读,突出春草在人们不经意间生长,带来春的气息;“钻”“嫩嫩”“绿绿”重读,突出春草顽强的生命力。“坐”“躺”“打”“踢”“赛”“捉”这几个动词重读,用人们在草地上欢乐的活动突出春天的蓬勃生机。读“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时,句子之间连读,语速可以加快,突出春天的力量和生机。
(2)我们组选择春花图,我们这样朗读:“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样朗读的原因是:“不让”“赶趟儿”重读,突出了春花繁多的特点;“像火”“像霞”“像雪”重读,突出了春花色彩鲜艳的特点;“成千成百”重读,侧面写出了花的香甜;“眨”重读,突出了野花的多。读“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时,句子之间连读,语速可以加快,突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热闹。
(3)我们组选择春风图,我们这样朗读:“‘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这样朗读的原因是:“母亲的手”“抚摸”要读得语重而情深,让人觉得温暖而舒坦;“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香”“酝酿”重读,给人以嗅觉上的美感;“清脆”“宛转”“应和”“短笛”“嘹亮”重读,让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迎春交响曲。
(4)我们组选择春雨图,我们这样朗读:“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这样朗读的原因是:“可别恼”“牛毛”“花针”“细丝”“密密”重读,突出春雨的绵长、细密;“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重读,突出春雨的晶莹;“安静而和平”“慢慢”“静默”要读得重而缓慢,让人觉得春雨安静、和平。
(5)我们组选择迎春图,我们这样朗读:“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这样朗读的原因是:“多”“赶趟儿”“出来”重读,读出热闹欢腾的景象;“舒活舒活”“抖擞抖擞”“工夫”“希望”重读,读出奋发向上的力量。
2.你读我评。其他组根据“朗读评价量表”评价,最终评选出一名最佳朗读者。
朗读评价量表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教学新课
学习任务一:春之鉴赏师——品味春言
1.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巧妙地捕捉并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精彩的语句,值得我们深入欣赏。在这个环节,你们小组将作为鉴赏家,选择《春》中最喜欢的一幅图画,并派一位代表陈述选择理由,争夺“最佳春之探索奖”。
按句式回答:我们组推荐______(××图),因为它运用了______(写作手法),描绘或表达了______(怎样的画面或作者的情感)。
引导学生参读课本中有关“比喻”的讲解内容。
写景方法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生动形象;
◆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描写,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如从高到低、从近到远等,写景富有层次;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等。
预设:
(1)推荐春草图
如:“偷偷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钻”写出了破土而出的挤劲儿和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突出了小草质地鲜嫩,色泽明亮;“满是的”说明小草长势旺盛,生机勃勃。
小结写法:抓住草的特点,语言生动形象(拟人、比喻、叠词),句式长短交错。
(2)推荐春花图
如:“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的细小且繁多,“还眨呀眨的”运用拟人,用想象的笔法写出野花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野花的喜爱之情。
语言多用儿化音,使用儿化音的好处:亲切、好听、富有童趣。
小结写法:巧用修辞(拟人、排比、比喻);虚实结合;多感官写景(视觉、嗅觉)。
(3)推荐春风图
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触觉、嗅觉多感官角度,将无形、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
也可以说,运用了引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的温暖、轻柔。
小结写法:运用修辞(引用、拟人);多感官(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写景。
(4)推荐春雨图
如:“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连用三个比喻,形容春雨的“密”,意象的叠加,强化了表达效果。
小结写法:运用修辞(比喻、排比);动静结合。
(5)推荐迎春图
作者由“天上的风筝”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进而带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这一幅图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小结:人们迎接春天,充满喜悦和希望,充满新的力量。
2.作者写春风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文章语言富有诗意。请同学们朗读例句,这些句子能让你回想起哪些美妙的诗词呢?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5)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预设: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5)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归纳生动的写景手法。
①多感官写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②综合运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反复等。
③多角度写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结合。
④遣词造句:用词贴切,句式富于变化。
学习任务二:春之思考者——探讨春意
1.作者笔下的春天不仅富于诗意,还带有作者对春的思考。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这三个比喻句各自写出了春天什么样的特点?能否变换顺序?
明确:“新”(希望发生);“美”(希望生长);“力”(向希望进发)。不能变换。这三句按人类的成长顺序,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动态进程,这个顺序也有力量由小到大、时间从先到后的意思。这三句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积极进取的强烈感情。
2.小练笔。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吗?
预设:
①春天像个调皮的娃娃,拽一下绿叶,吻一吻花蕊,又呼啦啦地跑过广阔的原野。
②春天像一个魔术师,它把干枯的草地变成了一张张绿色的毯子。
③春天像一个闹钟,它唤醒沉睡的小草,给大自然增添一分色彩。
3.朱自清属于他那个时代,如果你能站在他那个时代,用他的眼光透视《春》,或许,你会有更深的体悟。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春》写于朱自清赴英留学归来之后的1933年左右,作者经过了一场“精神危机”,几年的留学使他改变了心境,开阔了视野,看到了新的生活前景。
与此同时,朱自清与陈竹隐缔结了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面对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种自信和自尊,“早春野景”就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
预设:春,本只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朱自清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用生动诗意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春日画卷,抒发了对春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追寻。在朱自清的笔下,“春”不仅仅是季节之春,更是朱自清的生命之春!
二、课堂小结
本次活动圆满落幕,朱自清先生的《春》以高票入选,这是对其文学价值的赞誉,也肯定了我们的品位与选择。让我们带着对《春》的感悟,继续前行,期待与更多美好的文本相遇。愿同学们如春般生机勃勃,奋发向上,不负春光,书写人生的精彩篇章!
三、作业布置
1.朗读并背诵全文;积累词语,抄写课内外关于春天的词语、成语。
2.课外可以阅读迟子建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和丁立梅的《从春天出发》,体会不同作家笔下的春天。
3.根据你自己喜欢的一幅图,仿写一段,主题为“秋”。大家可以写秋天的景色,如草、风、花、雨;写秋天的人们等,写出秋天的特色和美丽之处。
四、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名称
特点
简笔画(自行设计)
春草图
嫩绿、多、生机勃勃
春花图
数量多、色彩鲜艳、花味甜
春风图
温柔、芬芳、和悦
春雨图
细密、绵长、晶莹、安静、和平
迎春图
热闹欢腾、奋发向上、充满希望
评价
内容
具体要求
满分
小组1
小组2
小组3
小组4
小组5
读音
声音洪亮,字音准确,吐字清晰
15
节奏
有恰当的停顿
15
重读
轻声
重音得当,抑扬顿挫
15
语速
语调
语速有快慢的变化,语调有升降的变化
15
情感
饱含情感,配以恰当的神态
40
合计
100
可取之处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多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朗读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符合新课标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要求。
不足之处
课时紧张,缺少字正腔圆、情真意切的示范朗读,对学生的朗读情况的点评比较简单。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6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师生共赏,精彩展台,作业布置,描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猫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猫第1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训练默读,整体感知,聚焦故事,精研探析,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反复诵读,讲述故事,精读研析,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