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丹东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268458/0-17293216218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丹东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268458/0-172932162195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丹东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268458/0-1729321621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丹东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丹东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75分 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个小题,每题1分,共25分)
1.2022年2月,北京成功举办第24届冬奥会.大量创新技术的应用为“绿色奥运”增光添彩.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为比赛场馆制冰
B.利用氢燃料电池为奥运村客车提供动力
C.利用加压技术将氢气液化储存在“飞扬”火炬中
D.利用模具压制“冰墩墩”硅胶外壳
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二氧化锰才能作催化剂 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生成物的质量与催化剂无关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改变
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4.鉴别下列物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5.在擦玻璃时,人们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蒸气 D.氮气
6.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7.“化学观念”是从化学视角对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物质不可能再细分 B.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
C.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D.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
8.小红做了一些下图所示的分子模型,其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B. C. D.
9.下列元素符号的书写正确的是( )
A.铜 B.氢 C.氯 D.银
10.海带、木耳、菠菜等食物可以为人体补铁.这里的铁指(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1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如图是“用双氧水制取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放入药品 C.收集气体 D.验满
12.数十亿年来,地球大气的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下表是远古原始大气和目前空气的主要成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目前空气按质量分数计算,氧气约占,氮气约占
B.地球的大气成分从形成之初一直是固定不变的
C.原始大气同样适宜人类生存
D.目前空气和原始大气都属于混合物
13.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十一篇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有利于实现该目标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增加农作物收成 B.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盒,保证饮食卫生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满足用电需求
14.钚()是一种放射性元素.钚的原子序数为94,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 C.核电荷数为299 D.质子数为94
15.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B.
C. D.
16.在医学工作中,主要用作“呼气试验”,可以用来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表示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6 B.该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
C.该碳原子的核电荷数是8 D.该碳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7.2020年6月23号我国北斗导航组网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开启北斗导航的全新时代.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铷的元素符号为Rb B.铷的中子数为37
C.铷属于非金属元素 D.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8.化学是创造物质的科学,要创造新物质,其核心是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变化规律.下列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既可以变成离子构成物质,也可以结合成分子构成物质,但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虽然很小,但它既有质量,又有能量
C.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原子都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19.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气体放出、或者发光放热现象产生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B.生成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C.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会伴随着物理变化的发生
20.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分布图 B.原子结构模型 C.反应分类 D.空气组成模型
21.座式酒精喷灯(如图)的火焰温度可达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预热过程中,只有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
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此过程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D.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的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22.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放射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放射了( )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离子
23.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立春”、“迎客松”、“漫天雪花”等璀璨的焰火表演让世界惊艳,焰火药剂无重金属、低硫,均是高科技环保产品,体现了绿色办奥的理念.小明根据下列现象推测烟花爆竹的成分中可能含有什么物质,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燃放烟花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镁粉
B.燃放烟花时,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铁粉
C.爆竹的火药呈现黑色,说明火药的成分中可能含有木炭粉
D.爆竹爆炸后,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说明火药成分中可能含有硫粉
24.小科根据所学知识,自制一台“制氧器”,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仓中的液体药品可以是过氧化氢溶液
B.过滤仓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使氧气湿润
C.过滤仓中气泡的多少可以判断氧气排出的快慢
D.该装置可以随时调控产生氧气的速率
25.设计实验检查下列装置的气密性,其中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26.(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通常情况下,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各填一条即可).
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
(2)由氧气转化为臭氧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上述材料除了介绍臭氧的性质、制取,还谈到了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知识.
(4)上述材料可见臭氧的利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明其利弊.
利:_____________;弊:_____________.
27.(6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人类活动离不开洁净的空气.
(一)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非常重要的用途.
如图是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的流程示意图:
(1)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主要发生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作灯丝保护气,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2)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氮的沸点为,液氧的沸点为,液态空气在升温时,首先蒸发出来的是_____________(填“氧气”或“氮气”).
(二)保护空气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臭氧 ⑥
(2)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有利于保护大气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
A.使用新能源共享汽车 B.将工厂的烟囱造高,以减少工厂周围的大气污染
C.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 D.加强大气监测,改善环境状况
(3)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你能做的一件事是_____________.
28.(11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从宏观知微观】
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
【从微观知宏观】
图1
(1)图2中黑、白小球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请用A、B、C、D填空.
表示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__;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____________.
图2
(2)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3
①过程Ⅰ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②过程Ⅱ属于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图4表示部分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图4
①图4中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
②2021年2月27日,“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品在我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展出.月壤中存在着大量的氦,氦是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4中的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③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图4中E为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x的数值是_____________.
29.(6分)化学实验必须严格遵循操作的顺序,请你写出两个这样的实验,并仿照示例填写下表:
30.(5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图1
(1)图1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某同学用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图2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该同学若要量取的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如果该同学在量取该液体时,俯视读数,则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__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
图2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如图所示放置,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埴字母序号)
A. B. C. D.
31.(7分)水在化学实验中有重要的用途.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实验一: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二氧化硫具有的物理性质之一是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铁丝下端需要系一段火柴,作用是_____________;瓶中事先留部分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实验三: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2.(8分)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内的气体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图1 图2
(1)图1中接通电源使用电烙铁发热,引燃红磷,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打开活塞K,观察到_____________;与教材实验相比这种点燃方式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写一点);正确选择药品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中对药品的选择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
A.可以用铁代替红磷实验 B.红磷要足量 C.只与氧气反应
(2)图2中_____________曲线(填“X”或“Y”)表示的是氧气浓度变化.
(3)图2中段变化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所增加的气压_____________氧气消耗所减小的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3.(6分)同学们为研究分子的性质做了如下三组实验:(已知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实验一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可以观察到品红在_____________(填“冷”或“热”)水中扩散更快,说明_____________.
(3)实验三中,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部分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所示,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5分)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面的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
(1)写出装置B中标号仪器名称:a_____________.
(2)甲组同学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若没有得到纯净的氧气,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写一点).
(3)乙组同学认为在装置A中添加一种实验用品,还可以用另一种药品制氧气,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改进后实验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
(4)丙组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为了控制反应的速率,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填标号),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证明收集的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5)G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氢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若用G装置收集氢气,氢气应从_____________(填“a”或“b”)进入G中;若将G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氢气的体积,则量筒与G装置_____________(填“a”或“b”)连接.
35.(5分)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_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__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
【知识运用】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选项
物质
试剂或方法
A
氮气和氧气
用燃着的木条
B
实验室中的白糖和食盐
品尝味道
C
木炭粉和硫粉
观察颜色
D
酒精和白醋
闻气味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氨气、等
目前空气的成分
、水蒸气及稀有气体等
【示例】实验:点燃氢气
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后点燃氢气
实验1:
实验2: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阜新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对催化剂的描述正确的是,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成绩监测化学试卷,共7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五校2023-2024学年结束课程考试化学试卷,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