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展开1.(1分)下列仪器,既能做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B.集气瓶C.锥形瓶D.试管
2.(1分)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正确的是( )
A.B.
C.D.
3.(1分)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C.破釜沉舟D.滴水成冰
4.(1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B.稀有气体C.石灰水D.洁净的空气
5.(1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物质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B.液化气作燃料
C.氮气用于食品包装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6.(1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排第二的气体是( )
A.稀有气体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
7.(1分)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它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下列气体目前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 )
A.二氧化碳B.二氧化氮C.臭氧D.一氧化碳
8.(1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 )
A.酒精挥发B.尘土飞扬C.蔗糖溶解D.花香四溢
9.(1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的内焰给物质加热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垂直放置,以免液体洒出
C.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
D.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将滴管平放或倒置
10.(1分)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
A.纸张燃烧
B.火药爆炸
C.粮食酿酒
D.樟脑丸在衣橱里久置后消失
11.(1分)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一种原子,还可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OB.NC.HD.Cu
12.(1分)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A.O2B.FeC.CO2D.NaCl
13.(1分)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B.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C.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14.(1分)下列化学仪器必须垫上陶土网才能加热的是( )
A.试管B.燃烧匙C.烧杯D.蒸发皿
15.(1分)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回收废弃塑料B.防治废气污染
C.积极植树造林D.就地焚烧垃圾
16.(1分)对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红热,熔化生成氧化镁
B.发出明亮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C.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D.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17.(1分)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使用了星载氢原子钟,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氢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符号H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 g
D.氢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1
18.(1分)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C.D.
19.(1分)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20.(1分)下列科学家与其所做出的贡献对应错误的是( )
A.拉瓦锡﹣﹣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B.张青莲﹣﹣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C.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D.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21.(5分)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常作保护气的是 ;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 ;含铁酱油中的“铁”指的是 (填“分子”、“原子”或“元素”);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22.(5分)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可制氮肥的气体是 ;铁元素 ;2个铜原子 。
23.(6分)如图1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2为几种粒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X元素名称 ;
(3)图2中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4)图2所示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其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
三、简答题(每空1分,共10分)
24.(5分)结合下列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问题:
(1)取少量液体试剂时需要的仪器是 (写名称)。
(2)给少量液体加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写名称)。
(3)用①量取10mL液体时俯视读数,则实际所取的液体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mL。
(4)将少量蔗糖溶解在水中,用③ (写名称)搅拌的目的是 。
25.(5分)用微粒的观点看待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学习的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 。
(2)夏天,汽车轮胎充气太足会容易爆胎 。
(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
(4)下列物质A.氯化钠B.铜C.氧气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
(5)右图是氧化汞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在该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
四、实验探究题:(共4分)
26.(4分)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将燃烧匙中过量的红磷点燃后放入集气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反应停止,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会 ;此实验说明 ;
(3)已知镁+氧气氧化镁,镁+氮气氮化镁(固体),根据上述反应,你认为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的成分吗?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
1.【分析】试管可以直接加热,又可以做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烧杯不可直接加热;量筒和集气瓶不能加热。
【解答】解:A、烧杯可以作反应容器,但不能直接加热,故A错误;
B、集气瓶不能加热,故B错误;
C、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能作反应容器,故C错误;
D、试管可以直接加热,又可以做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常见仪器的作用,同学们一定要了然于心。
2.【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试剂瓶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试管用完后,洗刷干净,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解答】解:A、图中胶头滴管横放,操作错误,残留的液体可能会腐蚀胶头或者污染试验台,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试剂瓶取用时,瓶塞应倒放;存放时要盖上瓶盖,否则药品可能会变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质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砝码与药品的位置放颠倒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试管用完后,应洗刷干净,倒放试管架上晾干,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聚沙成塔过程中,只是沙的多少、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破釜沉舟是指舟漏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4.【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解答】解:A、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水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石灰水中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洁净的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是利用了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液化气作燃料,是利用了液化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氮气用于食品包装,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6.【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体积分数排第二的气体是氧气。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分析】根据国家规定的空气污染指数项目分析解题,目前国家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
【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
B、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计入空气污染指数;
C、臭氧属于空气污染物,计入空气污染指数;
D、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计入空气污染指数;
故选:A。
【点评】本题是对空气污染问题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空气质量日报所包括的范围。
8.【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酒精挥发,是因为酒精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故解释正确;
B、尘土是宏观物质,尘土飞扬不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故解释错误;
C、蔗糖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不断运动到水分子间的缘故,故解释正确;
D、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闻到香味,故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分析】A、据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底部与桌面约成45°的夹角,不能垂直放置;
C、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
D、滴管吸取过试剂后应竖直向下放置.
【解答】解:A、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故A错;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且试管底部与桌面约成45°的夹角,不能垂直放置,故B错;
C、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不能少于,故C正确;
D、滴管吸取过试剂后应竖直向下放置,不能平放或倒置,平放或倒放液体会流到胶头内从而腐蚀胶头,故D错。
故选:C。
【点评】掌握常见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10.【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B、火药爆炸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樟脑丸在衣橱里久置后消失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1.【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O属于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N可表示氮元素,表示一个氮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H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Cu,表示铜元素,又表示一个铜原子,还可表示铜这种物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的理解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12.【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了解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蔗糖加入水中后,蔗糖溶解了,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C、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具有香味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分析】根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需要垫陶土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解答】解:A、试管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选项错误。
B、燃烧匙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选项错误。
C、烧杯能进行加热,但必须垫上陶土网,故选项正确。
D、蒸发皿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可用于加热的仪器,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回收废弃塑料既能节约资源,又能缓解“白色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A不合题意;
B、防治废气污染可以防止空气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B不合题意;
C、积极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故C不合题意;
D、就地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从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来倡导对环境的保护,贵在从自己做起。
16.【分析】可以从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的剧烈程度、是否发光、放热、生成物的颜色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虑.
【解答】解: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A、镁条不会红热,现象中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字,而只能是现象;
B、发出白光,但不是火焰,只有能够转化为气体或者本身是气体的物质燃烧才会有火焰;
C、镁条燃烧没有火焰;
D、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正确且全面。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问题.在实验现象描述中不要出现生成物的名字,而只是生成颜色状态和气味等.
17.【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H,故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氢,带“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A、图示中含有3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图示中含有2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图示中含有一种分子,且该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C正确;
D、图示中含有1种原子,可能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属于混合物(例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9.【分析】A、根据原子的构成考虑;
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O2、O3;
C、根据物质构成的基本微粒考虑;
D、根据物质分子间间隔存在情况考虑.
【解答】解:A、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A错;
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O2、O3,故B正确;
C、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所以离子能直接构成物质,故C错;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间隔比较小,故D错。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的构成,分子的特点,构成固体、气体、液体物质的分子之间都有间隔,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20.【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A错误;
B、张青莲测定了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故B正确;
C、屠呦呦发现抗疟疾新药青蒿素,故C正确;
D、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关注化学学科成就、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21.【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性质和用途分析。
【解答】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多种电光源;含铁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指的是元素;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二氧化碳是可以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
故答案为:氮气;稀有气体;元素;氧元素;二氧化碳。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空气中成分的含量、性质和用途,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基础性较强。
22.【分析】根据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氮气含有氮元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解答】解: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H2O;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是Al;氮气含有氮元素,可制氮肥的气体是N2;铁元素表示为Fe;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铜原子表示为2Cu。
故答案为:H2O;Al;N2;Fe;2Cu。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需要学生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23.【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4)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95;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
(2)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X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为氯元素。
(3)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题干中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应为6,A符合要求。
(4)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B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3种元素。D质子数=电子数,且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其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D。
故答案为:
(1)39.95;16;
(2)氯;
(3)A;
(4)3;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简答题(每空1分,共10分)
24.【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来分析;
(2)根据基本操作所需仪器来分析;
(3)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来分析;
(4)根据溶解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解:(1)取少量液体试剂时需要的仪器是胶头滴管;故答案为:胶头滴管;
(2)给少量液体加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试管、酒精灯;故答案为:试管、酒精灯;
(3)用①量取10mL液体时俯视读数,则实际所取的液体体积小于10mL;故答案为:小于;
(4)将少量蔗糖溶解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蔗糖的溶解速率;故答案为:玻璃棒;加快蔗糖的溶解速率。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5.【分析】(1)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4)氯化钠由离子构成,铜由原子构成,氧气由分子构成。
(5)右图是氧化汞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在该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汞原子、氧原子。
【解答】解:(1)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故答案为: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夏天,汽车轮胎充气太足会容易爆胎,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故答案为: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故答案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4)A.氯化钠由离子构成,B.铜由原子构成,C.氧气由分子构成。
故答案为:B。
(5)右图是氧化汞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在该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汞原子、氧原子。
故答案为:汞原子、氧原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实验探究题:(共4分)
26.【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2)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冷却后烧杯中的水会倒吸,且进去的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进行分析;
(3)根据镁燃烧还消耗氮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且烧杯中的水会倒吸入集气瓶中,且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则进入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3)由于镁燃烧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氮气,则不能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的成分。
故答案为:(1)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2)倒吸入集气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3)不能。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4页。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私立初中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私立初中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私立初中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私立初中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