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溶液 ②CH3COOH ③NH3 ④BaSO4 ⑤蔗糖 ⑥H2O,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②③④B. ②④⑥C. ③④⑤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①NaCl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②CH3COOH溶于水可导电,是电解质;③NH3溶于水反应,生成的溶液可导电,但不是自身导电,不是电解质;④BaSO4熔融状态下可电离成离子,可以导电,是电解质; ⑤蔗糖溶于水不能电离出离子,溶液不导电,不是电解质;⑥H2O可微弱的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可导电,是电解质;
答案选B。
【点睛】该题要利用电解质的概念解题,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2. 下列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A. 铜B. 稀硫酸C. NaCl固体D. 熔融KCl
【答案】D
【解析】
【详解】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且必须是自身发生电离产生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物质必须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者电子,如金属单质或少数非金属单质,电解质的水溶液或某些熔融状态下的电解质,据此分析解题;
A.铜虽然能导电,但其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不合题意;
B.稀硫酸能够导电,但其是混合物,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不合题意;
C.NaCl固体中没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故不能导电,C不合题意;
D.熔融KCl中有自由移动的K+和Cl-,能导电,且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a+、H+、、B. Mg2+、OH-、、
C. K+、Fe3+、、D. Na+、H+、Cl-、OH-
【答案】C
【解析】
【详解】A.H+和反应放出CO2气体,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Mg2+和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K+、Fe3+、、间不会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
D.H+和OH-反应生成H2O,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C。
4. 已知在酸性溶液中,2RO+10I-+xH+=5I2+2R2++yH2O,则RO中R的化合价是
A. +4B. +5C. +6D. +7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O原子守恒,y=8,则x=16,再由电荷守恒,可得,解得n=1,再根据,其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可计算出R元素化合价为。
【详解】经计算,R元素化合价为+7,故D正确;故选D。
5. 在中,氯气是
A. 只作氧化剂B. 只作还原剂
C.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D.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反应中氯气中的化合价有升高和降低,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故选C。
6. 在紫色石蕊试液中分别加入(或通入)足量的下列物质,最后不能使溶液变成无色的是( )
A. Cl2B. 新制氯水C. NaOHD. Na2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Cl2通入石蕊试液中,氯气先和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变红的石蕊试液褪色;
B. 新制氯水中有次氯酸,可以氧化石蕊,使其褪色;
C. NaOH溶于水能电离出OH-,使石蕊变蓝;
D. Na2O2溶于水生成NaOH和H2O2,NaOH可以使石蕊变蓝,H2O2有强氧化性,能使石蕊褪色;
故选C。
【点睛】次氯酸、Na2O2、H2O2、O3都有强氧化性,利用它们的强氧化性可以永久性地漂白有机色质;SO2也有漂白性,它和有机色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使有机色质褪色。但需注意的是,次氯酸等利用强氧化性漂白的物质可以使指示剂褪色,而SO2不能使指示剂褪色。
7. 下列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
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Ag+
C. 加入盐酸溶液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一定有SO
D.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无色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含碳酸根,还有可能是SO、HSO、HCO等,发生反应为SO+2H+=SO2↑+H2O、HSO+H+=SO2↑+H2O、SO2+Ca(OH)2=CaSO3↓+H2O或HCO+H+=H2O+CO2↑、CO2+Ca(OH)2=CaCO3↓+H2O,故A错误;
B.溶液中可能含有Ba2+与SO反应生成不溶于盐酸的BaSO4白色沉淀,故B错误;
C.先加入盐酸,溶液无现象,排除了Ag+和SO等的干扰,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含SO,故C正确;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溶液中可能含有Ca2+等,故D错误;
故选:C。
8. 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8g水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B. 1ml氩气分子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NA
C. 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混合的氢气和一氧化碳气体共8.96L,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时消耗氧气的分子数为0.4NA
D. 0.5ml硝酸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1.5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分子中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2ml,氢原子数目为2NA,A错误;
B.氩气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l×1=1ml,氩为单原子分子,原子数目为NA,B错误;
C.2H2+O22H2O、2CO+O22CO2,H2、CO不管怎样混合,参加反应的O2体积是混合气体体积的一半,为4.48L,则O2物质的量是0.2ml,分子数为0.2NA,C错误;
D.0.5ml硝酸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l×3=1.5ml,氧原子数目为1.5NA,D正确;
答案为D。
9. 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在水溶液中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
B.和均与反应生成沉淀不共存,B错误;
C.和生成沉淀不共存,C错误;
D.和生成沉淀不共存,D错误;
答案为:A。
10. 下列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和
B.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得到FeO
C. 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转化成红棕色粉末
D. 过量铁与氯气或者稀盐酸反应均可制得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生成Fe3O4和H2,故A正确;
B.氢氧化亚铁具有还原性,在空气中灼烧氧气将+2价Fe氧化+3价Fe,最终不能得到FeO,故B错误;
C.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里加热,最终被氧化成黑色的Fe3O4,故C错误;
D.铁无论过量还是不足,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均生成FeCl3,故D错误;
答案为A。
11. 类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常用的重要思维方法,但所得结论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正确与否。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A. Mg燃烧不能用CO2灭火,故燃烧也不能用CO2灭火
B. Al在O2中燃烧生成Al2O3,故Fe在O2中燃烧生成Fe2O3
C. CO2与Na2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故SO2与Na2O2反应生成Na2SO3和O2
D. 与溶液反应生成H2,故与溶液反应也生成H2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于钠比镁活泼,镁能与CO2反应,则钠也能与CO2反应,Mg燃烧不能用CO2灭火,故Na燃烧也不能用CO2灭火,故A正确;
B.Fe在O2中燃烧生成Fe3O4,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SO2与Na2O2反应生成Na2SO4,故C错误;
D. Mg的金属性大于Al,Mg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故D项错误;
选A;
12. 实验中要用的盐酸可由密度为、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稀释得到,20mL该浓盐酸可以稀释得到盐酸的体积为
A. 25mLB. 30mLC. 35mLD. 40mL
【答案】D
【解析】
【详解】密度为 1.2 g⋅cm−3 、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2.0ml/L,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20mL该浓盐酸可以稀释得到 6.0 ml⋅L−1 盐酸的体积为=40mL,故选D。
13. 在溶液的配制过程中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
A. 配制500mL 0.1ml/L 的硫酸铜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胆矾8.0g
B. 配制NaOH溶液时,NaOH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时间过长
C.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 配制NaOH溶液时,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配制500mL 0.1ml/L 的硫酸铜溶液,需要称取胆矾的质量为0.5L×0.1ml/L ×250g/ml=12.5g,称取的质量偏少,浓度偏低,故A错误;B. 配制NaOH溶液时,NaOH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时间过长,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导致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少,浓度偏低,故B错误;C.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低,故C错误;D. 配制NaOH溶液时,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c=可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若n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14. 有、、、、NaCl中某几种组成的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将放出的气体通过过量的NaOH溶液后,气体体积有所减少,若将上述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加热后残留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加热前有所增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
B. 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和NaCl
C. 混合物中是否含有和NaCl无法确定
D. 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和NaCl
【答案】C
【解析】
【分析】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气体放出,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说明生成的气体中有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的气体,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过氧化钠,至少含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氧化钠、过氧化钠均可与二氧化碳、水等反应,因此又将上述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有气体放出且固体质量增加,所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氢钠,无法判断是否含有氧化钠,因此原固体中一定含有过氧化钠、碳酸氢钠,碳酸钠、氯化钠和氧化钠是否存在不能确定。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无法判断混合物中是否含有,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和NaCl是否含有无法确定,B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和NaCl是否含有无法确定,C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含有过氧化钠,氯化钠不能确定是否存在,D错误;
故选C。
15. 疫情防控期间,家庭和各种公共场所需要大量使用“84清毒液”,某兴趣小组利用NaClO固体配制一定浓度的“84消毒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仪器在配制过程中一定不需要的有两种
B. 仪器①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并保持干燥
C. 仪器④中测量的实际质量为31.6g
D. 定容时,如果不慎加多了液体,只能重新配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利用次氯酸钠固体配制一定浓度的84消毒液时需要用到带砝码的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不需要用到分液漏斗,A错误;
B.仪器①容量瓶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因定容时需要加入蒸馏水,所以不需要保持干燥,B错误;
C.烧杯与砝码放反,测量的实际质量为28.4g,C错误;
D.定容时,如果不慎加多了液体说明配制实验失败,只能重新配制,D正确;
答案选D。
16.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氨水与稀硫酸反应:
B. 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
C 溶液与溶液反应:
D. 铝片与稀盐酸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 一水合氨是弱碱,氨水与稀硫酸反应:,A错误;
B. 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B正确;
C. 溶液与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C正确;
D. 铝片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D正确;
答案选A。
17. 下列实验过程不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黄色褪去,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铁离子被还原,则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A正确;
B.分别向两只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烧杯中加入打磨过的同样大小的镁片和铝片,通过比较反应现象(产生气泡的快慢)可以比较金属镁和铝的活泼性,B正确;
C.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溶液变蓝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即碘化钾被氯化铁氧化为单质碘,所以氧化性是铁离子强于单质碘,即可以比较Fe3+和I2的氧化性强弱,C正确;
D.NaHCO3与Na2CO3溶液均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不能检验二者,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检验、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
18. 在 2L KCl、AlCl3、Al(NO3)3的混合溶液中,,计算分析判断,则 c()为
A. 0.6ml·L-1B. 1.0ml·L-1
C. 1.2ml·L-1D. 2.2ml·L-1
【答案】B
【解析】
【详解】混合溶液中,,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可得,故选B。
19. 去除废水中含氮离子是目前水质改善的热点研究课题,常见的化学方法是用将含氮离子还原为氮气或先用臭氧、双氧水、次氯酸钠等氧化,再用还原剂除去。去除废水中含有的、的一种原理如下:(Ⅰ),(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氧化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B. 用镁将水中的还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
C. 根据上述资料可知与不共存,反应为
D. 等物质的量分别与臭氧、双氧水、次氯酸钠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之比为3∶1∶1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氧化剂为,氧化产物为,所以氧化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A项正确;
B.镁将水中的还原成,镁作还原剂被氧化成镁离子,作氧化剂被还原成,由原子守恒可知反应中生成氢氧根,所以镁元素的存在形式应为氢氧化镁,所以离子方程式为:,B项正确;
C.具有氧化性,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项正确;
D.与臭氧、双氧水、次氯酸钠完全反应均被氧化成,所以等物质的量分别与臭氧、双氧水、次氯酸钠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1∶1,D项错误;
故选D。
20.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其有效成分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做漂白剂,故A正确;
B.铁红是的俗称,故B错误;
C.纯碱为的俗称,故C错误;
D.可中和胃酸,是抗酸药物,不是感冒药,故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題(本大題共5小题,共40分)
21.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以下装置制备氯气并对氯气的性质进行探究:
(1)有关氯气、氯水和氯离子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 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 Cl-和Cl2都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C 新制氯水可以用来杀菌消毒是因为生成强酸
D 将新制氯水滴入AgNO3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
(2)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4)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
(5)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着明显缺陷,你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AD ②. 圆底烧瓶 ③. 除去Cl2中的HCl气体 ④. MnO2 + 4H+ + 2Cl-Mn2+ + Cl2↑+2H2O ⑤. 红色布条不褪色 ⑥. 红色布条褪色 ⑦. 在装置E后加一装有NaOH溶液的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
【分析】装置A是发生装置制备氯气,氯气中含氯化氢和水蒸气,通过装置B除去氯化氢气体,通过装置C除去水蒸气,通过装置D中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通过装置E中湿润的红色布条,红色褪去。
【详解】(1)A.氯气是浅黄绿色气体,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故A正确;
B.Cl-为氯元素的最低价,只具有还原性,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故B错误;
C.新制氯水可以用来杀菌消毒是因为生成次氯酸具有氧化性,和强酸无关,故C错误;
D.将新制氯水滴入AgNO3溶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盐酸中的氯离子结合银离子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沉淀,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2) 仪器a的名称为圆底烧瓶,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圆底烧瓶;除去Cl2中的HCl气体;
(3) 装置A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生成氯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 + 4H+ + 2Cl-Mn2+ + Cl2↑+2H2O;故答案为:MnO2 + 4H+ + 2Cl-Mn2+ + Cl2↑+2H2O;
(4) 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为:红色布条不褪色,装置E中的实验现象为:红色布条褪色,故答案为:红色布条不褪色;红色布条褪色;
(5) 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着明显缺陷,氯气有毒污染空气,改进措施是:在装置E后加一装有NaOH溶液的尾气处理装置,故答案为:在装置E后加一装有NaOH溶液的尾气处理装置。
【点睛】考查了氯气的制备和性质,明确氯气制备的原理和性质是解题关键。
22. 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很难完整地观察到反应全过程的有关现象。有人用如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改进:先在试管内新制备的硫酸亚铁溶液上面覆盖一薄层汽油,然后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待试管内汽油层消失后,往试管内投入一小粒钠并迅速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
(1)实验中汽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钠后观察到液面上有大量气泡逸出,溶液中有______色沉淀生成。
(3)如果往试管中加入汽油后即投入钠粒,可能发生爆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写出钠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加热时汽油挥发,驱赶走试管中的空气
(2)白 (3)反应放热,使汽油、H2与空气中的O2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4)2Na+2H2O=2Na++2OH−+H2↑、Fe2++2OH−=Fe(OH)2↓
【解析】
【分析】本题探究了钠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为了避免空气中氧气的影响,采用了用汽油隔绝空气的方法,以此解题。
【小问1详解】
汽油的作用是易挥发,把试管内空气赶净,起到保护气的作用,隔离硫酸亚铁溶液和空气,避免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小问2详解】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
【小问3详解】
钠和水反应放热生成的氢气和汽油,空气混合易燃烧发生爆炸;
【小问4详解】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钠先与水反应,所得产物再与盐溶液反应,综合分析写出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Fe2++2OH−=Fe(OH)2↓。
23. 如图所示为一“铁链”图案,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图案上分别写了、、、、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
(1)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①两种物质都不是电解质____;
②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_____;
③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______;
④两种物质都是盐____。
(2)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图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可制得一种红褐色胶体。
①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
②证明有胶体生成的实验原理是_____。
③向该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a.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
b.随后红褐色沉淀溶解,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答案】 ①. A ②. C ③. B ④. D ⑤. ⑥. 丁达尔效应 ⑦. 胶体发生聚沉产生沉淀。 ⑧.
【解析】
【详解】(1)①和都不是电解质,故答案为:A;
②和都是氧化物,故答案为:C;
③和都是钠的化合物,故答案为:B;
④和都是盐,故答案为: D;
(2)①将饱和溶液加入煮沸的蒸馏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可制得胶体,故答案为:FeCl3;
②证明有胶体生成的实验原理是丁达尔效应,故答案为:丁达尔效应;
③a.胶体遇可溶性电解质会发生聚沉,加入HCl产生沉淀的原因是胶体发生聚沉产生沉淀,故答案为:胶体发生聚沉产生沉淀;
b.氢氧化铁溶解是因为氢氧化铁和HCl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4. 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Cl、Ba(NO3)2、Cu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以下实验:
①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溶液呈无色:
②向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另取①中过滤后的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2)写出各步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Ba(NO3)2和Na2CO3 ②. CuSO4 ③. NaCl
(2) ①. Ba2++ =BaCO3↓ ②. BaCO3+2H+=Ba2++CO2↑+H2O
【解析】
【分析】①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溶液呈无色,说明无CuSO4,沉淀只能为碳酸钡,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有Ba(NO3)2和Na2CO3 ;
②向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进一步确定白色沉淀为碳酸钡;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确定有Ba(NO3)2;
④另取①中过滤后的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为Na2CO3与硝酸钡反应后可能过量,碳酸钠也可以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确定是否有NaCl;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物质是Ba(NO3)2、Na2CO3,一定不含的物质是CuSO4,可能含有的物质是NaCl;
【小问2详解】
①中Ba(NO3)2和Na2CO3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 =BaCO3↓;
②中BaCO3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CO2↑+H2O。
25. A 、B、 C、 D 、E 、F六种物质有如下变化关系,E是淡黄色固体,判断:
(1)写出化学式:E 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
(2)E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E: ___________
F→C:___________
C→D: ___________
【答案】 ①. Na2O2 ②. Na2CO3 ③. 1∶2 ④. 2Na + O2 Na2O2 ⑤. 2NaHCO3Na2CO3+H2O+CO2↑ ⑥. Na2CO3 + 2HCl= 2NaCl + H2O + CO2↑
【解析】
【分析】A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粉末E,E为Na2O2,则A为Na,钠与水反应生成B且也能由过氧化钠转化得到,可推知B为NaOH,由于NaOH与二氧化碳得到C,C与二氧化碳、水反应得到F,可推知C为Na2CO3、F为NaHCO3,碳酸钠与HCl反应得到D,D也能由过氧化钠转化得到,可推知D为NaCl,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Na,B为NaOH,C为Na2CO3、D为NaCl,E为Na2O2,F为NaHCO3,故答案为:Na2O2;Na2CO3;
(2)E为Na2O2,过氧化钠中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阳离子为钠离子,阴阳离子的个数之比为1∶2,故答案为:1∶2;
(3)A→E是钠的燃烧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 O2 Na2O2;F→C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C→D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 2HCl= 2NaCl + H2O + CO2↑,故答案为:2Na + O2 Na2O2;2NaHCO3Na2CO3+H2O+CO2↑;Na2CO3 + 2HCl= 2NaCl + H2O + CO2↑。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比较金属镁和铝的活泼性
分别向两只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烧杯中加入打磨过的同样大小的镁片和铝片,比较反应现象
C
比较Fe3+和I2的氧化性强弱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溶液变蓝色
D
检验NaHCO3与Na2CO3溶液
用小试管分别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澄清石灰水
选项
A
B
C
D
生活中的物质
“84”消毒液
铁红
纯碱
复方氢氧化铝片
有效成分
NaClO
用途
杀菌、漂白剂
制磁铁
发酵粉
感冒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