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I卷 选择题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古代青铜器工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但出土的青铜器因受到环境腐蚀,对其进行修复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腐蚀严重的青铜器表面大都存在CuCl。下列关于CuCl在青铜器腐蚀过程中的催化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B. 增大了反应的速率
C. 增大了反应的平衡常数D. 增大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更多的普通分子变为活化分子,因而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
B.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更多的普通分子变为活化分子,分子之间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的速率加快,B正确;
C.催化剂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相同,因此使用催化剂后使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故化学平衡常数不变,C错误;
D.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但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更多的普通分子变为活化分子,由于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不变,因此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2. 下列不能用焓判据解释的自发进行的过程是( )
A. 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B. 天然气的燃烧
C. 铜在潮湿空气中产生铜绿D. NH4Cl与Ba(OH)2·8H2O反应产生NH3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铁在潮湿空气中能自发产生铁锈,该反应的∆H 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因为温度不变,故平衡常数不变,A不正确;
B.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状态,因此,加入催化剂不影响平衡时CH3CH2OH(g)的浓度,B不正确;
C.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H2O(g),H2O(g)的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确;
D.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CH2=CH2 (g),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CH2=CH2 (g)的平衡转化率减小,D不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7. 下列实验方法或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A错误;
B.碳单质和二氧化硅高温下发生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气体从体系中逸出,从而使反应不断向右进行,非金属性是指氧化性,该反应中碳表现还原性,B错误;
C.溶液中存在平衡,滴入3滴浓硫酸,平衡向左移动,溶液橙红色加深,滴入3滴浓NaOH溶液,平衡向右移动,溶液黄色加深,因而可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C正确;
D.KMnO4与H2C2O4反应探究速率是以高锰酸钾褪色快慢来比较,高锰酸钾必须要完全反应,本实验高锰酸钾过量,D错误;
故选C。
8.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以Ni / Al2O3为催化剂,由CO2和H2转化为产品CH4的反应历程,其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总反应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
B. 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C. 在反应历程中,H―H键与C=O键断裂吸收能量
D. 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反应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CO2和H2转化为产品CH4,还生成水,则总反应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A正确;
B.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则使用催化剂时转化率不变,B错误;
C.化学变化中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则反应历程中,H-H键与C=O键断裂吸收能量,C正确;
D.催化剂改变反应的途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则该过程中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反应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9. NO2的储存和还原技术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时排放的NO2,原理如图1所示。用H2模拟尾气中还原性气体研究了Ba(NO3)2的催化还原过程,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为4NO2 + O2 + 2BaO = 2Ba(NO3)2
B. 储存和还原技术也能降低尾气排放的NO
C. 0~12.5 s内,氢气消耗速率为v(H2) = 1.6 × 10﹣4 ml/(L·s)
D. 反应②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反应消耗的H2与Ba(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8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1中反应①反应物为氧化钡、二氧化氮和氧气,生成物为硝酸钡,其反应为,故A正确;
B.根据NO2的储存和还原技术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时排放的NO2,NO和氧气反应生成NO2,则储存和还原技术也能降低尾气排放的NO,故B正确;
C.0~12.5s内,氢气的消耗速率为ml/(L·s)= 1.6 × 10﹣4 ml/(L·s),故C正确;
D.第一步反应中H2被氧化生成水,H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Ba(NO3)2的N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3价,生成氨气,则1ml Ba(NO3)2生成氨气得到16ml电子,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ml=8ml,则消耗的H2与Ba(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8∶1,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0. 常温下,一种解释乙酰水杨酸(用表示,)药物在人体吸收模式如下:
假设离子不会穿过组织薄膜,而未电离的则可自由穿过该膜且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血浆中电离程度比胃中大B. 在胃中,
C. 在血浆中,D. 血浆与胃中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HA的电离方程式为HAH++A-,血浆中pH=7.4,呈弱碱性,促进HA电离,胃中pH=1.0,呈酸性,抑制HA的电离,血浆中HA的电离程度比胃中大,A项正确;
B.Ka==1×10-3.0,胃中pH=1.0,c(H+)=0.1ml/L,则胃中=1×10-2.0,B项正确;
C.Ka==1×10-3.0,血浆中pH=7.4,c(H+)=10-7.4ml/L,则血浆中=1×104.4,=1+=1+1×104.4>1×104.4,C项错误;
D.假设离子不会穿过组织薄膜,而未电离的HA则可自由穿过该膜且达到平衡,故血浆与胃中c(HA)相同,D项正确;
答案选C。
11. 2NO2(g) N2O4(g),,,其中、只与温度有关,T0时,,将一定量的充入注射器中,改变活塞位置,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d点
B. T0时,K=0.5
C. T1时,,则T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