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1页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2页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1个符合题意的选项,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红细胞B. 抗体C. 乳酸D. 血浆蛋白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无机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细胞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复制、转录和翻译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
    【详解】A、红细胞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存在于血浆中,并不直接构成内环境。内环境主要指的是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而红细胞作为血细胞,是血液的有形成分,因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浆中。由于抗体存在于血浆中,而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抗体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
    C、乳酸是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之一,乳酸随后进入血液,被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因此,乳酸在产生后会进入内环境(如血浆)中,故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D、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而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血浆蛋白也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
    故选A。
    2. 婴儿的肠道上皮细胞可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A. 氨基酸B. 核苷酸C. 半乳糖D. 脂肪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核酸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多糖的基本单位为葡萄糖。脂肪的基本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免疫球蛋白属于蛋白质,故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CD错误,A正确。
    故选C。
    3. 科学家将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化石中的线粒体DNA与现代人类线粒体DNA进行比较,获得人类进化的证据属于( )
    A. 化石证据B. 比较解剖学证据C. 生物化学证据D. 胚胎学证据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些证据互为补充、相互印证,都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详解】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是直接的证据,分子水平的证据是指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所以科学家将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化石中的DNA与现代人类DNA进行比较这个过程运用了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属于生物化学证据。
    故选C。
    4. 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虽然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HCO具有维持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B. 骨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磷酸钙
    C. Fe2+是血红蛋白的必需成分D. Mg2+是类胡萝卜素的必需成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HCO3-可以中和酸性物质,对体液 pH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A正确;
    B、磷酸钙是动物和人体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B正确;
    C、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C正确;
    D、Mg2+存在于叶绿体的叶绿素中,类胡萝卜素中没有,D错误。
    故选D。
    5. 人体细胞溶酶体内较高的H+浓度(pH约为5.0)保证了溶酶体的正常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由高尔基体合成B. 吞噬细胞的溶酶体相对较发达
    C. 溶酶体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后活性不变D. 溶酶体水解产生的物质不可被再利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消化车间”。
    【详解】A、溶酶体含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
    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较发达,这与其具有较强的吞噬水解能力相统一,B正确;
    C、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在pH为5左右时活性最高,但溶酶体周围的细胞质基质的pH为中性,当泄露到细胞质基质后,pH上升,酶活性会降低,C错误;
    D、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有用的留在细胞,无用的排出细胞外,D错误。
    故选B。
    6. 肌卫星细胞是骨骼肌中除肌细胞外的一种干细胞。力量训练时肌细胞受损会激活肌卫星细胞进行增殖分化,产生新的肌细胞与现有的肌细胞融合来修复肌肉损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卫星细胞不能发育成完整个体
    B. 损伤的肌细胞发生自噬依赖溶酶体
    C. 肌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
    D. 肌细胞和肌卫星细胞的细胞核都具有全能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含有该种生物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套遗传物质。
    【详解】A、卫星细胞是一种干细胞,已经分化,不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A正确;
    B、损伤的肌细胞发生自噬依赖溶酶体是指肌细胞在受到损伤时,通过自噬机制将损伤的细胞器和蛋白质包裹进自噬体,然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最终将这些损伤的物质降解,B正确;
    C、肌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C错误;
    D、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由此可知,肌细胞和肌卫星细胞的细胞核都具有全能性,D正确。
    故选C。
    7. 下列关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豌豆花粉尚未成熟时须对父本和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
    B. 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自花授粉
    C. F1自交,其F2中出现白花的原因是发生了性状分离
    D. F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完全显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1、豌豆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母本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2、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现象。
    【详解】A、豌豆花瓣开放前(花蕾期)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A错误;
    B、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外来花粉的干扰,B错误;
    C、F1自交,其F2中出现白花属于性状分离现象,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
    D、紫花和白花杂交,F1全部为紫花,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则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完全显性,D正确。
    故选D。
    8. 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系统有关。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两部分
    C.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
    D. 支配内脏的传入神经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的神经系统就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详解】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B错误;
    C、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和小脑等,位于颅腔内)和脊髓(位于椎管内),C错误;
    D、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D错误。
    故选A。
    9. 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浓度重铬酸钾对大蒜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以蒸馏水培养作为对照,观察蚕豆种子根尖分生区细胞,并计算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到的细胞总数)。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 重铬酸钾会抑制细胞分裂,处理时间越久,对分裂的抑制效果越明显
    C. 在该实验中,重铬酸钾浓度为25mg/L,处理24h对有丝分裂的促进作用最强
    D. 用龙胆紫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视野内大部分细胞可以观察到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步骤: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染色(用碱性染料)→制片→观察(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原则)。
    【详解】A、制作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
    B、据图可知,在一定的时间和浓度范围内, 随处理时间延长,重铬酸钾会促进细胞分裂,但超过一定浓度(≥100mg/L)后,抑制(促进)效果与处理时间无明显的相关性,B错误;
    C、据图可知,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重铬酸钾浓度为25mg/L,处理24h的有丝分裂指数最高,故此时对有丝分裂的促进作用最强,C正确;
    D、一个细胞周期中,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间期时以染色质丝形态存在,故用龙胆紫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视野内大部分细胞不能观察到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10. 细胞可运用不同的方式跨膜转运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质扩散进出细胞的速度与浓度梯度有关
    B. 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C. 神经细胞膜上运输K+的转运蛋白具有特异性
    D. 小肠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1、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蛋白质的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协助扩散:需要蛋白质的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
    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
    【详解】A、物质扩散进出细胞的动力是浓度差,它的速度与浓度梯度有关,A正确;
    B、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
    C、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运输物质都具有特异性,C正确;
    D、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B。
    11. 胰脂肪酶是肠道内脂肪水解过程中的关键酶,板栗壳黄酮可调节胰脂肪酶活性进而影响人体对脂肪的吸收。为研究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作用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提高脂肪浓度可以解除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B. 图2所示结果中,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pH
    C. 胰脂肪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催化食物中的脂质水解
    D. 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作用效率最高时的pH约为7.4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横坐标是底物(脂肪)浓度,纵坐标是酶促反应速率,由于酶量有限,酶已全部投入使用,因此对照组酶促反应速率不再上升;加入板栗壳黄酮的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板栗壳黄酮对酶有抑制作用。
    【详解】A、据图1可知,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结合图2曲线可知,板栗壳黄酮的作用机理应为使酶活性降低,故通过提高脂肪浓度不能解除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A错误;
    B、图2所示结果中,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pH(横坐标表示含义)和是否加入板栗壳黄酮(与对照组相比),B错误;
    C、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酶具有专一性,胰脂肪酶只能催化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C错误;
    D、据图2可知,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作用效率最高时的pH约为7.4,D正确。
    故选D。
    12. 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
    B. 辅助性T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
    C.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抗原-MHC复合体的受体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D. “预防”胜于“治疗”,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抵抗疾病非常重要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免疫:病原体侵入靶细胞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一变化信号,之后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详解】A、抗原表面均存在抗原决定簇,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的抗原决定簇,从而识别相应病原体,A正确;
    B、B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B错误;
    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CTL)在细胞免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抗原-MHC复合体的受体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使靶细胞裂解,C正确;
    D、机体免疫功能是指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等,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抵抗疾病非常重要,D正确。
    故选B。
    13. 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后,可复制出子代HIV继续侵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削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B. HIV通过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进入细胞
    C. 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后形成DNA分子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参与
    D. 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答案】D
    【解析】
    【分析】HIV是RN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寄生生活。它吸附辅助性T细胞,注入RNA,单链RNA逆转录形成DNA,DNA进入细胞核,转录形成信使RNA,翻译形成蛋白质,组装形成HIV。
    【详解】A、HIV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眼泪和乳汁中,所以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A正确;
    B、HIV能够特异性攻击辅助性T细胞,说明辅助性T细胞表面有HIV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受体,B正确;
    C、HIV是RNA病毒,需要逆转录过程形成DNA,所以需要逆转录酶,C正确;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体液免疫应答较弱,可以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错误。
    故选D。
    14.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TH)是一种脂溶性激素,可调节人体多种生命活动。双酚A(BP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见于塑料产品中,若进入人体可抑制TH的形成,引起内分泌腺功能紊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及BPA作用位点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TH分泌的过程中,过程①②③属于分级调节
    B. 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对TRH的分泌起促进作用
    C. TH可进入特定细胞内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作用
    D. 长时期接触BPA可能导致体内TSH含量增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详解】A、据图可知,在TH分泌的过程中,过程①②③属于分级调节,过程④⑤⑥属于反馈调节,A正确;
    B、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TRH和TSH的分泌量增多,B错误;
    C、甲状腺激素(TH)是一种脂溶性激素,TH可进入特定细胞内,与TH受体特异性结合,TH作为信息分子,使靶细胞的代谢发生一系列的变化,C正确;
    D、双酚A(BPA)进入人体可抑制TH的形成,使TH的含量降低,TH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TRH和TSH的分泌量增多,D正确。
    故选B。
    15. 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兴奋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 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 参与该过程的传出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
    D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加快
    【答案】C
    【解析】
    【分析】1、兴奋沿着反射弧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兴奋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是单向传递的。
    3、肾上腺素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使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又被称为“情绪激素”。
    【详解】A、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A正确;
    B、动物看到、听到、接触到的东西都可能使自己被惊吓到,所以,视觉、听觉、触觉感受器都可以感受到惊吓刺激,B正确;
    C、动物受到惊吓时,人体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的活动占据优势,故参与该过程的传出神经属于交感神经,C错误;
    D、动物在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D正确。
    故选C。
    16. 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调节机制类似于恒温器工作原理。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37℃左右,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使人误感觉到特别冷,导致发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正常体温到“发烧”过程中产热量一定大于散热量
    B. 发热过程中肾上腺素通过促进细胞代谢而增加产热量
    C. 调定点上移导致发烧会使体内调节代谢的酶活性减弱
    D. 体温调定点位于下丘脑,通过分泌激素调节维持体温稳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机体体温保持相对恒定是受下丘脑调节的,正常情况下产热和散热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当体温升高时,散热功能被发动,通过体表皮肤扩张和出汗,散去多余的热量。当机体处于低温的温度刺激时,可发动产热机制,表现为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心率增加来产生热量。
    【详解】A、由正常体温到“发烧”过程中产热量一定大于散热量,进而导致体温上升,A正确;
    B、肾上腺素作为一种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B正确;
    C、正常人体温的“调定点”为37℃,是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调定点上移,体温高于37℃,会使体内适应于正常体温的酶活性减弱,C正确;
    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因此,体温调定点位于下丘脑,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D。
    17. 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致死。某鸡群中野生型个体占20%,匍匐型个体占80%,随机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F2中野生型个体的比例为( )
    A. 4/29B. 5/9C. 25/49D. 5/7
    【答案】B
    【解析】
    【分析】从题干信息可知: “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所以鸡群中野生型个体(aa)占20%,匍匐型个体(Aa)占80%,A基因频率为1/2×80/100=2/5,a基因频率为1-2/5=3/5。
    【详解】鸡群中野生型个体(aa)占20%,匍匐型个体(Aa)占80%,A基因频率为2/5,a基因频率为3/5,随机交配得到F1,依据遗传平衡定律,F1中AA=2/5×2/5=4/25,Aa=2×2/5×3/5=12/25,aa=3/5×3/5=9/25,由于AA死亡,F1中匍匐型个体的比例为12/25÷(12/25+9/25)=4/7,F1中野生型个体(aa)占3/7,则A基因频率为1/2×4/7=2/7,a基因频率为1-2/7=5/7,那么依据遗传平衡定律,F2中野生型个体(aa)的比例为5/7×5/7=25/49 ,匍匐型个体(Aa)的比例为2×2/7×5/7= 20/49,AA=2/7×2/7= 4/49,但AA个体死亡,所以F2中野生型个体(aa)的比例为25/49÷(25/49+20/49)=5/9,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8. 科学家用离体枪乌贼巨大神经作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图1表示神经元的某一位点在不同时刻的电位变化,图2表示不同位点同一时刻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的b点发生Na+内流,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B. 图1的c点的峰值与有效刺激的强度呈正相关
    C. 图2神经冲动是从神经纤维的①向⑤处进行传导
    D. 图2位点②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1中abc段是由于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细胞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导致的,该过程最终会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图1中cde段是由于细胞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导致的,最终细胞膜会恢复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图2表示不同位点同一时刻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①处位点膜电位变化趋势和图1中e点后相同,说明①位点已经完成兴奋正在恢复至兴奋前的状态,⑤位点膜电位变化与图1中a点相同,说明⑤位点刚开始兴奋,根据图2,可以判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
    【详解】A、图1的b点发生Na+内流,该过程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图1的c点的峰值与细胞膜两侧Na+的浓度差有关,细胞膜两侧Na+的浓度差越大,c点峰值越高,B错误;
    C、图2中①位点正在恢复至兴奋前的状态,而⑤位点刚开始形成动作电位,所以神经冲动是从神经纤维的①向⑤处进行传导的,C正确;
    D、兴奋的传递是由兴奋部位传递到未兴奋部位的,且兴奋的传递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所以图2位点②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D正确。
    故选B。
    19. 肺炎链球菌活体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
    B. 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链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
    C. 活体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不能稳定遗传
    D. 活体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链球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详解】A、该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一定有一种物质能把某些R型菌转化为S型菌,并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A正确;
    B、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链球菌有S型菌也有R型菌,B错误;
    C、活体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有大量S型菌,说明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能稳定遗传,C错误;
    D、活体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错误。
    故选A。
    20. 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如下,图中A/a、B/b表示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基因A和基因b发生了重组
    B. 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C. 该细胞的子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 该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后产生四种基因型的精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同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还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详解】A、图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基因A和基因b原本位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通过交换发生了重组,A正确;
    B、正常情况下,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若发生交叉互换,导致等位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则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正确;
    C、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每个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C错误;
    D、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完成后,正常情况下会产生四个两种基因型的精细胞。若发生交叉互换,则会产生四种基因型的精细胞,D正确。
    故选C。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 通过研究遮阴对花生光合作用的影响,为花生的合理间种提供依据。研究人员从开花至果实成熟,每天定时对花生植株进行遮阴处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注:光补偿点指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度。光合曲线指光强度与光合速率关系的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光可以被花生植株叶片中的色素吸收,其中可同时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光合色素是_____,用_____法分离叶绿体色素获得的4条色素带中,以滤液细线为基准,按照自下而上的次序,该光合色素的色素带位于第_____条。
    (2)从实验结果可知,花生可适应弱光环境,原因是在遮阴条件下,植株通过增加_____,提高吸收光的能力;结合光饱和点的变化趋势,说明植株在较低光强度下也能达到最大的_____;结合光补偿点的变化趋势,说明植株通过降低_____,使其在较低的光强度下就开始了有机物的积累。根据表中_____的指标可以判断,实验范围内,遮阴时间越长,植株利用弱光的效率越高。
    (3)光合作用时,空气中的CO2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在_____(场所)中与五碳糖结合生成三碳酸,并被还原为_____。光合产物主要以_____形式提供给各器官。根据相关指标的分析,表明较长遮阴处理下,植株优先将光合产物分配至_____中。
    (4)与不遮阴相比,两种遮阴处理的光合产量均_____。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在花生与其他高秆作物进行间种时,高秆作物一天内对花生的遮阴时间为_____(A.4小时),才能获得较高的花生产量。
    【答案】(1) ①. 叶绿素 ②. 纸层析法 ③. 一、二
    (2) ①. 叶绿素含量 ②. 光合速率 ③. 呼吸速率 ④. 低于5klx光合曲线的斜率
    (3) ①. 叶绿体基质 ②. 三碳糖 ③. 蔗糖 ④. 叶
    (4) ①. 降低 ②. A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可知:随着遮阴程度的上升,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上升,低于5klx光合曲线的斜率增大,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下降,植物的光合产量都下降。
    【小问1详解】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而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所以花生植株叶片中的色素中能同时吸收红光和蓝光的光合色素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二者统称为叶绿素。在“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获得的4条色素带中,以滤液细线为基准,按照自下而上的次序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的色素带位于第一、二条。
    【小问2详解】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随着遮阴时间增加,植株叶绿素含量增加,进而提高其吸收光的能力,同时光饱和点降低,说明植株在弱光下仍然可以达到最大光合速率,且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下降,说明植株通过降低呼吸速率,使其在较低的光照强度下就开始了有机物的积累。实验范围内,遮阴时间越长,表中低于5klx光合曲线的斜率越大,说明植株对光的利用能力越强,利用弱光的效率越高。
    【小问3详解】
    CO2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基质进行碳反应,所以在叶绿体基质中与五碳糖结合生成三碳酸,并被还原为三碳糖。植物的光合产物主要以蔗糖形式提供给各器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与遮阴2小时相比,遮阴4小时时,单株光合产量及单株果实光合产量在减少,但单株叶光合产量没有变化。表明较长遮阴处理下,植株优先将光合产物分配至叶中。
    【小问4详解】
    与对照组相比,遮阴处理的两组光合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花生主要收获果实,据表中数据可知,遮阴2小时对单株果实光合产量影响较小,而遮阴4小时的影响较大,由此可推测在花生与其他高秆作物进行间种时,若要获得较高的花生产量,高秆作物一天内对花生的遮阴时间应小于2小时。
    2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能够促进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的生长发育。若BDNF基因表达受阻,则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下图为BDNF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
    (1)图甲中有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是_____(填数字)。①过程需要_____的催化。若mRNA以图中DNA片段整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测定发现mRNA中C占25%,G占23%,则DNA片段中A占_____。DNA片段的两条链中,与mRNA序列相似的链称为_____。
    (2)图甲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填“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当核糖体到达A上的_____时,B的合成结束。在真核生物中,在翻译前,A需经过加工后,通过_____进入细胞质中,再与核糖体结合。
    (3)图乙中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为_____(UAC—酪氨酸;CAU—组氨酸;AUG—甲硫氨酸;GUA—缬氨酸)。
    (4)由图甲可知,miRNA-195基因调控BDNF基因表达的机理是_____,从而使BDNF基因表达的mRN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与正常人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②过程_____(填“减弱”或“不变”或“增强”),若①过程反应强度不变,则BDNF的含量将_____(填“减少”或“不变”或“增加”)。
    【答案】(1) ①. ①②③ ②. RNA聚合酶 ③. 26% ④. 编码链
    (2) ①. 由右向左 ②. 终止密码子 ③. 核孔
    (3)甲硫氨酸 (4) ①. miRNA-195与BDNF基因表达的mRNA形成局部双链结构 ②. 增强 ③. 减少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miRNA-195基因转录形成miRNA-195与BDNF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局部双链结构,从而使BDNF基因转录的mRN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进而导致不能合成蛋白质。图乙为tRNA结构,其反密码子为UAC。
    【小问1详解】
    遗传信息的整个传递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图甲中的①转录、②miRNA-195与BDNF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局部双链结构、③翻译过程均有碱基互补配对发生。①过程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若mRNA中C占25%,G占23%,则整个DNA分子中,C占(25%+23%)÷2=24%,故DNA片段中A所占的比例为50%-24%=26%。DNA片段的两条链中,与mRNA序列相似的链称为编码链,另一条称为模板链。
    【小问2详解】
    根据肽链的长短,可知图甲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由右向左。当核糖体到达mRNA(A)上的终止密码子时,翻译终止。真核生物中,转录出的mRNA需要先在细胞核内进行加工,然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再与核糖体结合。
    【小问3详解】
    图乙中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UAC,对应的密码子为AUG,则携带的氨基酸为甲硫氨酸。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BmiRNA-195基因调控BDNF基因表达的机理是miRNA-195与BDNF基因表达的mRNA形成局部双链结构,进而影响翻译过程。依据题干信息,BDNF能够促进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的生长发育,故与正常人相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的②过程增强,若①过程反应强度不变,则BDNF的含量将减少。
    23. 果蝇的长翅和短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正常眼和棒眼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且含某种基因的雄配子致死。现有一长翅正常眼雌果蝇与一只短翅正常眼雄果蝇交配,F1全为长翅。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到F2,F2表型与数量如下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基因A/a与B/b的遗传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_____。
    (2)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F1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
    (3)取F2长翅正常眼雌蝇与长翅棒眼雄蝇随机交配,F3有_____种表型,其中长翅棒眼雄蝇的比例为_____。
    (4)为确定F2中某长翅正常眼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可在F2中选择一雄性个体与其杂交,若所得子代有四种表现型(翅型和眼型)且比例为1:1:1:1,则该长翅正常眼雌性个体基因型为_____。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这一杂交过程_____。
    【答案】(1) ①. 遵循 ②. A/a位于常染色体,B/b位于X染色体(或两对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2) ①. AAXBXb ②. AXB:aXB:AY:aY=l:1:2:2
    (3) ①. 4 ②. 1/9
    (4) ①. AaXBXb ②.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据表格分析可知,只考虑翅型,长翅正常眼雌性与短翅正常眼雄性交配,所得F1全为长翅,F1雌雄昆虫随机交配得到F2,F2中雌雄中长翅和短翅的比例都是3:1,说明长翅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只考虑眼型,F2中雌性全是正常眼,雄性正常眼和棒眼比例为3:1,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正常眼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亲代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和AaXBY、AaXbY,但F2中没有XbXb个体,说明Xb雄配子致死。
    【小问1详解】
    据题意可知,长翅正常眼雌性与短翅正常眼雄性交配,所得F1全为长翅,F1雌雄昆虫随机交配得到F2,F2中雌雄中长翅和短翅的比例都是3:1,说明长翅为显性。只考虑眼型,F2中雌性全是正常眼,雄性正常眼和棒眼比例为3:1,雌雄表现不一致,说明基因A/a控制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而基因B/b控制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说明前者位于常染色体上,后者位于X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亲本正常眼杂交,F2雌果蝇中只有正常眼,雄果蝇中有正常眼和棒眼的比例为3∶1,说明正常眼是显性性状,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说明F1雌蝇的基因型可能为XBXB、XBXb,且二者的比例为1∶1,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XBXb,亲本雌蝇表型为长翅正常眼,所以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Xb,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F2中雌性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XBXB、1/2AaXBXb,雄性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XBY、1/2AaXbY,由于Xb雄配子致死,F1雄性个体中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XB:aXB:AY:aY=l:1:2:2。
    【小问3详解】
    F1的雌性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XBXB、1/2AaXBXb,雄性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XBY、1/2AaXbY,所以F2长翅正常眼雌性基因型为1/3AA、2/3Aa;3/4XBXB、1/4XBXb,长翅棒眼雄性基因型为1/3AA、2/3Aa;XbY,两者相互交配,运用拆解法解自由组合定律,由于Xb雄配子致死,F3有长翅正常眼、短翅正常眼、长翅棒眼、短翅棒眼4种表型,F3中长翅棒眼雄性(A_XbY)的比例为(1-2/3×2/3×1/4)×1/8=1/9。
    【小问4详解】
    F2中某长翅正常眼雌性可能为AAXBXB、AaXBXB、AAXBXb、AaXBXb,在F2中选择一雄性个体与其杂交,若所得子代有四种表现型(翅型和眼型)且比例为1:1:1:1,说明是测交,应选择基因型为aaXbY的个体与其杂交,所以该长翅正常眼雌性个体基因型为AaXBXb。遗传图解为:
    24. 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语言障碍等。其病理特征表现之一是神经元之间存在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Aβ聚积后对神经元具有很强的毒性作用,出现组织坏死,神经元减少等情况。Aβ沉积也会诱导脑内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可分泌蛋白质类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促炎因子,诱导神经炎症,造成神经元死亡。回答下列问题:
    (1)Aβ是由相关前体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后经_____等(细胞器)加工运输后分泌至组织间,并经水解酶作用转化为多肽聚积。部分AD患者不能说出完整句子可初步判断大脑皮层_____区受损,患者大脑皮层弥漫性萎缩,神经元大量减少将直接引起下列哪几项_____(多选)。
    A.基本排尿反射丧失 B.痛觉减弱 C.心率减缓 D.肢体僵硬
    (2)神经末梢内部有许多_____,其内含有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递质通过_____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并扩散到_____与其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_____,产生动作电位。已知脑内乙酰胆碱含量与记忆密切相关,老年痴呆病人脑内乙酰胆碱量减少,某团队据此研发了某种改善老年痴呆症状药物,你觉得可能的药物机理是_____。
    (3)小胶质细胞可通过吞噬作用去除变性蛋白,但Aβ沉积会进一步激活小胶质细胞内的炎性小体,从而导致额外的Aβ沉积形成,进而放大神经炎症,引起神经元损伤。下列关于炎症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多选)。
    A. 炎症反应属于机体的第三道防线B. 吞噬细胞可能参与炎症反应
    C. 细胞坏死一般不会引起炎症反应D. 神经炎症的放大是机体的反馈调节
    【答案】(1) ①. 内质网、高尔基体 ②. 布罗卡/S区 ③. BD
    (2) ①. 突触小泡 ②. 胞吐 ③. 突触后膜 ④. 去极化/Na+内流 ⑤. 促进乙酰胆碱合成/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强乙酰胆碱受体敏感性 (3)AC
    【解析】
    【分析】人脑的言语区包括W区为书写性语言中枢;V区为视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受损伤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思想。
    【小问1详解】
    分泌蛋白β淀粉样蛋白由相关前体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后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运输后分泌至组织间,并经水解酶作用转化为多肽聚积。部分患者不能说出完整句子,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即可初步判断大脑皮层布罗卡/S区受损。患者大脑皮层弥漫性萎缩,神经元大量减少,将直接引起痛觉减弱和肢体僵硬,因为躯体的感觉在大脑皮层中形成,同时肢体的运动需要大脑皮层的支配,而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中,心率的变化受脑干的调节,可见若大脑皮层受损,直接有关系的是痛觉减弱和肢体僵硬,故BC正确,AD错误,故选BC。
    【小问2详解】
    神经末梢内部有许多突触小泡,其内含有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并扩散到突触后膜处与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后膜去极化/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已知脑内乙酰胆碱含量与记忆密切相关,老年痴呆病人脑内乙酰胆碱量减少,某团队研发了某种改善老年痴呆症状药物,你觉得可能的药物机理是促进乙酰胆碱合成/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强乙酰胆碱受体敏感性。
    【小问3详解】
    A、炎症反应属于机体的针对病原体感染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
    B、当Aβ沉积时会引起炎症细胞因子增多,进而引起免疫反应,吞噬细胞作为免疫细胞可能参与炎症反应,B正确;
    C、细胞坏死对人体不利,可能引起炎症反应,C错误;
    D、神经炎症的放大体现机体的反馈调节,是病理现象,D正确。
    故选AC。
    25.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Ⅰ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如图表示正常人和两种糖尿病患者摄入葡萄糖后胰岛素含量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古代医学将糖尿病称之为“消渴症”,原因是糖尿病患者体内大部分糖随尿液排出,带走大量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机体在_____产生渴觉。大多数糖尿病人在患病初期,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比正常人_____。
    (2)血糖稳态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其调节中枢位于_____。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胰岛素通过_____降低血糖,能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_____(至少写出2种)。
    (3)图中表示正常人、Ⅰ型糖尿病患者、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曲线分别是_____,C的胰岛素含量明显高于A、B的原因可能是_____。
    (4)Ⅰ型糖尿病主要病因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此类抗体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_____,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最终均使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在免疫学上都属于_____病。
    (5)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s是一种新型降糖药,为了证明该药物具有明显的降糖效果,可将患病小鼠随机均分为A、B两组,等量正常小鼠为C组,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并计算平均值,每天向A组(实验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_____,每天向对照组B组、C组小鼠注射_____,连续处理数天,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若结果为_____,则可证明GLP1RAs有明显的降血糖的作用。
    【答案】(1) ①. 大脑皮层 ②. 高
    (2) ①. 下丘脑 ②. 促进细胞摄取、储存、利用葡萄糖(和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③.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
    (3) ①. A、B、C ②. C的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较低,摄取葡萄糖的速率降低,血糖浓度较高,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4) ①. 下降 ②. 自身免疫
    (5) ①. GLP1RAs ②. 等量生理盐水 ③. A组血糖浓度明显降低且与C组相近,B组血糖浓度几乎不变且明显高于C组
    【解析】
    【分析】血糖来源: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类物质转化;血糖去向: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可共同调控血糖平衡。
    【小问1详解】
    我国古代医学将糖尿病称之为“消渴症”,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体内大部分糖分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这个过程会带走大量的水分,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传导,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在糖尿病初期,由于血糖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因此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会比正常人高。
    【小问2详解】
    血糖稳态的调节是机体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它涉及到神经和体液的共同作用。这个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来降低血糖浓度。而除了胰岛素之外,人体内还有多种激素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其中能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可以分析出正常人、Ⅰ型糖尿病患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含量变化情况。图中A曲线表示的是正常人的胰岛素含量变化,它在摄入葡萄糖后会迅速升高,然后逐渐下降。B曲线表示的是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含量变化,由于Ⅰ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缺乏,因此其胰岛素含量在摄入葡萄糖后几乎不变化。C曲线则表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含量变化,由于Ⅱ型糖尿病患者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为了维持血糖稳态,机体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应对血糖的升高,因此其胰岛素含量在摄入葡萄糖后会明显升高。所以,图中表示正常人、Ⅰ型糖尿病患者、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曲线分别是A、B、C。C的胰岛素含量明显高于A、B的原因可能是C的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较低,摄取葡萄糖的速率降低,血糖浓度较高,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小问4详解】
    Ⅰ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这些抗体会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进而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由于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主要激素,因此胰岛素分泌量的减少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由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在免疫学上被称为自身免疫病。
    【小问5详解】
    为了证明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s具有明显的降糖效果,可以设计如下实验:可将患病小鼠随机均分为A、B两组,等量正常小鼠为C组,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并计算平均值,每天向A组(实验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GLP1RAs,每天向对照组B组、C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处理数天,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若结果为A组血糖浓度明显降低且与C组相近,B组血糖浓度几乎不变且明显高于C组,则可证明GLP1RAs有明显的降血糖的作用。处理
    指示
    光饱和点
    (klx)
    光补偿点
    (lx)
    低于5klx光合曲线的斜率
    (mgCO2·dm-2·hr-1·kx-1)
    叶绿素含量
    (mg·dm-2)
    单株光合产量
    (g干重)
    单株叶光和产量
    (g干重)
    单株果实光和产量
    (g干重)
    不遮阴
    40
    550
    1.22
    2.09
    18.92
    3.25
    8.25
    遮阴2小时
    35
    515
    1.23
    2.66
    18.84
    3.05
    8.21
    遮阴4小时
    30
    500
    1.46
    3.03
    16.64
    3.05
    6.13
    表现型
    长翅正常眼
    短翅正常眼
    长翅棒眼
    短翅棒眼
    雄性
    711
    237
    237
    79
    雌性
    474
    158
    0
    0

    相关试卷

    浙江省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PDF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PDF版附答案),文件包含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学年高二第一学期10月联考生物pdf、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学年高二第一学期10月联考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pdf、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