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江苏南京玄武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江苏南京玄武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01
    2022-2023学年江苏南京玄武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02
    2022-2023学年江苏南京玄武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江苏南京玄武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南京玄武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6页,共100分,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24分)
    1. 根据表格提示,填写相关诗句。
    (一)填写吟秋的诗句。
    (二)填写思乡怀人的诗句。
    【答案】 ①. 洪波涌起 ②. 影入平羌江水流 ③. 遥怜故园菊 ④. 夕阳西下 ⑤. 断肠人在天涯 ⑥.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⑦. 不知何处吹芦管 ⑧. 露从今夜白 ⑨. 月是故乡明 其他: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涌”“羌”“园” “度”“芦管”等是易错字词,作答时要注意。⑧⑨两空答案不唯一,描写“明月”的连续的两句即可。示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 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南京最美的季节是秋天。栖霞山的红权、明孝陵的银杏、中山路的梧桐……这些草木zhù( )蓄了一年的华彩,将静谧( )的南京城点染得斑斓梦幻。到了夜晚,tǎng( )若你漫步林间,沐( )浴着月光,还会欣赏到秋虫的大合唱。它们欢愉且悲切的生命之歌,让你感慨。这绚丽、幽远的秋天,多让人喜爱啊!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zhù( )蓄 tǎng( )若 静谧( ) 沐( )浴
    (2)用下列词语替换语段中的画线词,其中语义会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感叹B. 慨叹C. 感动
    (3)运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句话来赞美南京的秋天。
    【答案】(1) ①. 贮 ②. 倘 ③. mì ④. mù (2)C
    (3)示例:南京的秋天,静美而浪漫,坠落的梧桐叶在风中如蝴蝶般飞舞。
    【解析】
    【小问1详解】
    考查字音字形。
    贮蓄:储存,积聚。读音zhù xù。
    倘若:表假设的连词,有“如果”的意思。读tǎng ruò。
    静谧:安静。读音jìng mì。
    沐浴:比喻受到润泽。读音mù yù。
    【小问2详解】
    考查近义词的词义。
    感慨:有所感触而愤慨或慨叹
    A.感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B.慨叹:有所感慨而叹息;
    C.感动: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根据词义可知,“感动”与“感慨”的意思不同。
    故选C。
    【小问3详解】
    考查运用修辞手法写话。
    按照要求用比喻修辞或者用拟人修辞手法,赞美南京的秋天,一定要抓住秋天的事物,突出秋天的景色特点来写。
    示例:枫叶,红如彤云,银杏,黄如烈日,不时的随着秋风蹁跹起舞,行走其间,南京仿佛进入了童话的世界。
    班级将于1月1日16时在教室开展主题为“遇见你,真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参加并完成任务。
    任务一【邀请嘉宾】
    3. 在横线处填写邀请词的正文,邀请班主任张老师参加,注意运用礼貌用语。
    任务二【介绍自我】
    4. 下面摘选了同学自我介绍中的语句,你认为其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我非常喜欢文学,酷爱写作,这个月又有大作校刊上发表了。”
    B. “入学军讲真让我难忘,与教官、同学们的合影,我一直惠存着。”
    C. “鄙人是围棋爱好者,如果哪位同学有兴趣,我们可以一起切磋。”
    D. “下个月是我生日,每年过生日我都会请同学奉陪,以增进友谊。”
    任务三【交流感悟】
    5. 活动中,你结合《〈论语〉十二章》中有关交友的语句,表达对交友的看法。
    【答案】3. 我们将于11月1日16时在本班教室开展“遇见你,真好”综合性学习活动。诚挚邀请您参加此次活动,恭候您的莅临指导。 4. C
    5. 与朋友交往贵讲诚信,正如《论语》所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注意拟写的是正文。把时间(1月1日16时),地点(教室),事由(开展主题为“遇见你,真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老师指导)等介绍清楚,语意要清晰,语气要委婉,便于对方接受。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A.大作:意思是对人作品的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B.惠存:以物赠人,望人存留的谦词。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不能用于自己和别人的合影;
    C.鄙人:知识浅陋的人;谦辞,对人称自己。合适。
    D.奉陪:意思是以诚恳的敬意,来陪伴别人共度时光。不能用于他人陪自己;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论语〉十二章》中有关交友的语句写出看法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与朋友交往贵在志同道合,正如《论语》所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二、(43分)
    (一)(5分)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注释】①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支流。②江乡:指江南水乡。
    6. 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乙】诗首联展现的情景。
    7. 【甲】【乙】两首诗的尾联在艺术手法和流露的情感上有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6. 示例:天刚刚破晓,船家继续赶路,清晨依旧下着细密的秋雨,江南水乡,凄冷的风呼呼地吹着,树叶漫天飘舞、飞旋着。
    7. 两首诗都运用了设问的句式,通过自问自答。甲诗借助“乡书”“归雁”等意象来抒发羁旅愁思,乙诗则借助“孤舟”“霜月”等意象抒发羁旅愁思。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描绘画面。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意思为刚破晓,船又起航,秋雨霏霏,风声萧萧;江南水乡满是随风飘荡的落叶。这两句营造了凄凉、感伤的氛围。可抓住“雨萧萧”“叶正飘”合理想象,描绘出感伤的氛围。
    示例:头天傍晚下了一场绵绵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绵绵细雨从空中飘落下来,呼呼的风声和着雨声,雨水打湿了道路,树叶纷纷飘落下来,有的漂浮在了水面上。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句的艺术手法及情感。
    【甲】“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为: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这种形式属于设问句,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寄信家人,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乙】“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意思为: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放睨望去,一轮霜月下,我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采用的也是一问一答的形式,这种形式属于设问句,“孤舟”表明诗人漂泊在外,孤舟无处停泊,体现诗人漂泊无依的生活,作者借“孤舟”“霜月”表达出天涯游子的飘零之苦。
    (二)(8分)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官员,②焉之:到哪里。
    8.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吾 与 虞 人 期 猎 虽 乐 岂 可 不 一 会 期 哉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日,饮酒乐,天雨。
    10. 从选材角度看,甲文从反面选取了_______________事例,乙文从正面选取了_______________事例,同样揭示了_______________道理。从描写手法看,两文都善于通过_______________来塑造人物形象。
    【答案】8.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9. 示例:这一天,魏文侯在家中与亲信一起喝酒,很是快乐,天(突然)下雨了。
    10. ①. 友人“无信”“无礼”(重点一定要有“信”) ②. 魏文侯冒雨守信赴约 ③. 做人要讲信用 ④. 语言描写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一般根据句意判断。句意: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据此可知,“吾与虞人期猎”是一层意思,需要停顿一次;“虽乐”是一层意思,需要停顿一次。
    故停顿为: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及句式的理解。
    重点词语有:是,这。乐:愉快,快乐。雨:下雨。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内容,理解写法。
    根据【甲】文句子“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可知,甲文从反面选取了友人不守信的事例;根据乙文句子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可知,乙文是从正面采用魏文侯守信的事例,都强调了守信的重要性。从描写方法看,根据【甲】文句子“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描写了元方与友人的对话,属于用对话(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根据【乙】文句子“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可知,采用的也是对话(语言)描写,塑造魏文侯讲信用的人物形象。
    【点睛】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魏文侯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好去打猎。这天,(魏文侯和大臣们在宫中)喝酒喝得很开心,天下起了雨。魏文侯将要出去。大臣们说:“今天喝酒这么快乐,天又下大雨,大王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和管理山泽的人约好去打猎。虽然现在很快乐,(我)难道可以不遵守约定吗?”魏文侯于是前往(约定的地方),亲自取消了这次打猎活动。
    (三)(1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秋意
    胡竹峰
    ①秋,一天天深了,天空渐渐变得清澈、深邃。走上前,像一头撞进了古画。
    ②秋天有光,东边的山越来越蓝,西天常常披上各色霞帔①,人被一泓秋光包裹着。古人早发现了秋光,在诗词里一次次抒写:“高梧叶下秋光晚”“ 小院秋光浓欲滴”“露洗秋光透”“极目秋光夕照开”“银烛秋光冷画屏”“当檐飒飒生秋光”……秋光下,一个人出去走走,融入无边的秋,如无舵之舟,越漂越远,漂到秋意的深处。
    ③秋意,在古城里。漫步在老旧的街巷,秋意从铺地的方砖里涌上来,秋意从红墙黄瓦中挤出来,秋意从钟鼓楼里游过来,秋意从老城墙下冒上来。走过了春夏的灯笼有些陈旧了,衬着粉饼般色调的外墙,墙角石灰有些脱落斑驳,裸露出藏青色大砖。几位老先生在老房子里转悠,举手投足颇有些俗世的清雅。触摸市井生活,就能感受到秋意。
    ④秋意,还在山野中。
    ⑤石榴挂色,梨已青黄,紫色的葡萄一串串饱满熟透了,青枣越来越大,开始泛红,柿子渐次发黄变软,还有白海棠、木瓜、香橼,累累如浓荫匝地。后山的栗子树枝繁叶茂,撑开了肥大的斗篷,露出深红的皮壳,惹得顽童眼馋。
    ⑥秋菊冷香扑鼻,在田坝上,在山岚间,在篱笆下,在土墙旁,一簇簇, 一丛丛。芒花漫山遍野开过,然后一天天萎去,慢慢发白。秋分之后,草也渐渐泛黄了,从浅到深。池塘边的芦苇和水草,呈现出苍黄的颜色,太阳斜射,远远望去,像是倒插的宝剑,萧萧挺立。槐树、梧桐、水杉、玉兰……日渐疏朗。树叶不知不觉飘落,没有声音,没有气味,人走上去,恍若触动了地气。诗里说,“南中地气媛,初冬未重衣②”,这是地气不同。燕赵北国的地气似乎更厚重,白桦林与枫树林里,有慷慨悲歌。登高怀古,能望见连绵的山脉在秋光下巍然,像一卷卷竹帛史书。
    ⑦有一年沿河游荡,秋意甚美,从人家屋旁摘下芭蕉叶,在飞花的香蒲中闲卧。两岸水草茵茵,翠鸟和白鹭在其间出没。天高而云稀,太阳挂在半空,风吹树枝,秋叶斜斜地荡漾。泠泠水响包裹住人,朦胧间依稀传来湿漉漉的耳语。醒来时,渐近黄昏。晚霞粲然,落日又大又圆,一只只鸟儿悠然归巢。
    ⑧夜里借宿在一户农宅,以门板竹床搭一通铺,躺在上面闲话。夜深了,窗口夜色清润,忍不住开门走出庭院,仰望银河,静听虫声,大山深处的秋意和夜色渐渐将我融化了。野地成了虫子的世界,鸣声清远凄迷。
    ⑨树影、人影,还有房屋的倒影,恍惚在白花花的月色下。秋意无边,田野像在澄澈的水里。远处人家如烟如雾,窗口泻出的灯光,若有若无地在月色中泛起。兴所至,心所往,真想驾一叶飞舟扶摇直上,邀明月秋风,饮酒怀古叙旧。
    ⑩几个人与秋意、夜色一起游荡在长林丰草之间。风在耳畔吹过,树枝呼啸;风又从山头荡过,寒意料峭……这是秋夜的凛冽。明月高悬,秋风与虫鸣自如来去,松影参差。流水似乎比白天轻柔许多,声响却大了,远远能听到汩汩声,使得夜行人忍不住放慢脚步。
    ⑪那夜秋意萧索,然萧索中分明有矜重,有肃穆,有不动声色的沉潜,安定稳重,承载万物。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9月,有删改)
    【注释】①霞帔(pèi):我国古时贵族妇女礼服的一部分,类似披肩。这里比喻为彩霞。②南中地气煖,初冬未重衣:出自郑泽的《暮秋见雪》。煖(nuǎn),同“暖”,温暖。
    11. 把握关键语句,梳理文章脉络,完成下图填空。
    12. 品味下面向中加点词话,体会表达效果。
    秋意从铺地的方砖里涌上来,秋意从红墙黄瓦中挤出来,秋意从钟鼓楼里游过来,秋意从老城墙下冒上来。
    13. 对下面这句话的朗读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流水似乎比白天轻柔许多,声响却大了,远远能听到汩汩声,使得夜行人忍不住放慢脚步。
    A. 朗读这句话时可轻读“轻柔”,重读“大”,来突出秋夜的宁静。
    B. 朗读这句话时应用欢快的节奏,来表现出作者此刻的喜悦与兴奋。
    C. 这句话应用陶醉的语气朗读,表现出作者沉醉于秋夜的汩汩水声。
    D. 这句话可在“忍不住”后停顿,表现夜行人情不自禁被夜景打动。
    14. 下列语句都描写了菊花,请从“景物特点”与“写作目的”两个角度来比较不同。
    【甲】秋菊冷香扑鼻,在田坝上,在山岚间,在篱笆下,在土墙旁,一簇簇,一丛丛。
    【乙】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答案】11. ①秋意在古城里②秋意在山野中③秋意在草(花)木中(秋意在植物里)(说明:单写花、草、树不可)
    12. 示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或动词),将抽象无形的秋意化为具体有形的实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城的大街小巷、市井生活处处满是秋意(表述为秋意浓),表达了作者对古城秋意的陶醉(喜爱/赞美)之情。 13. B
    14. 示例:从描写景物看,甲句侧重表现了秋菊到处都是,突出秋菊的多;乙句侧重表现了秋菊色彩热烈,艳丽烂漫或丰富多姿(或甲句突出菊花香气逼人,乙句突出色彩艳丽多彩)。从写作目的看,甲句侧重描绘了山野中的秋意之美或抒发了作者对秋意的赞美之情;乙句侧重表现了作者对“好好儿活”的生命领悟或对母亲的理解或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或借菊花赞美母亲的高洁品质。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提炼能力。
    从第②段“秋天有光,东边的山越来越蓝……秋光下,一个人出去走走,融入无边的秋,如无舵之舟,越漂越远,漂到秋意的深处。”可知,秋意在秋光中;
    从第③段“秋意,在古城里。漫步在老旧的街巷,秋意从铺地的方砖里涌上来,秋意从红墙黄瓦中挤出来,秋意从钟鼓楼里游过来,秋意从老城墙下冒上来……”可知,秋意在古城里;
    从第④段“秋意,还在山野中”可知,秋意在山野中。
    另外,作者重点秋意在山野里,又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从第⑤段“石榴挂色,梨已青黄,紫色的葡萄一串串饱满熟透了,青枣越来越大,开始泛红,柿子渐次发黄变软,还有白海棠、木瓜、香橼,累累如浓荫匝地。后山的栗子树枝繁叶茂……”可知,秋意在瓜果里;
    从第⑥段“秋菊冷香扑鼻……一簇簇, 一丛丛。芒花漫山遍野开过……慢慢发白……草也渐渐泛黄了,从浅到深。池塘边的芦苇和水草,呈现出苍黄的颜色……槐树、梧桐、水杉、玉兰……日渐疏朗……”可知,秋意在草(花)木这些植物中;
    从第⑦段“……醒来时,渐近黄昏。晚霞粲然,落日又大又圆,一只只鸟儿悠然归巢”、第⑧段“……夜深了,窗口夜色清润,忍不住开门走出庭院,仰望银河,静听虫声,大山深处的秋意和夜色渐渐将我融化了。野地成了虫子的世界,鸣声清远凄迷”、第⑨段“……秋意无边,田野像在澄澈的水里。远处人家如烟如雾,窗口泻出的灯光,若有若无地在月色中泛起……”、第⑩段“……风在耳畔吹过,树枝呼啸;风又从山头荡过,寒意料峭……这是秋夜的凛冽。明月高悬,秋风与虫鸣自如来去,松影参差。流水似乎比白天轻柔许多,声响却大了……”可知,秋意在夜色中。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键词句的赏析。
    “……涌上来……挤出来……游过来……冒上来”这些动词,赋予秋意以人的活力,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抽象无形的秋意化为具体有形的实体,能涌,能挤,能游、能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城的方砖、红墙黄瓦、钟鼓楼、老城墙下秋意泛滥,表现出大街小巷、市井生活秋意浓,再联系“几位老先生在老房子里转悠,举手投足颇有些俗世的清雅”可知,表达了作者对古城秋意的陶醉之情、喜爱之情、赞美之情。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朗读的设计处理。
    B.“朗读这句话时应用欢快的节奏,来表现出作者此刻的喜悦与兴奋”表述错误。这句话描述了秋天夜晚的宁静、轻柔,流水的汩汩声更是以动写静,突出夜晚的宁静、祥和,作者陶醉在这夜色里,所以读起来要轻、柔,低缓而深沉,表现出陶醉之意。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描写景物看:
    甲句“在田坝上,在山岚间,在篱笆下,在土墙旁”侧重表现了秋菊分布范围广大,到处都是,“一簇簇,一丛丛”突出秋菊非常的多;而“秋菊冷香扑鼻”则又突出菊花香气逼人。
    乙句“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则侧重表现秋菊的颜色,有黄色、白色、紫红色,可谓是色彩热烈,艳丽烂漫或丰富多姿。
    从写作目的看:
    甲句联系第④段“秋意,还在山野中”可知,侧重描绘了山野中的秋意之美,抒发了作者对秋意的赞美喜爱之情;
    乙句联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可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母亲的音容笑貌,有母亲的临终嘱托:“咱娘俩儿在一块好好活……”表现出自己要像菊花一样傲霜斗寒,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故侧重表现了作者对“好好儿活”的生命领悟或对母亲的理解或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或借菊花赞美母亲的高洁品质。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四)(1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童年野趣留乡愁(节选)
    侯志明
    ①所谓乡愁,应该是以童年的记忆为主吧,而记忆的组成一定有野趣、苦涩和艰辛,也一定有快乐!
    ②我出生在乌兰察布草原一个半农半牧的家庭里。半荒漠的草原环境,决定了所有生命的生长方式及姿态。当它们没有足够的能力选择和改变环境时,就必须用所有的精力来适应,毕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③十五六岁时,我已经学会了农牧民要做的大多数活儿:放马放牛,放猪放羊,扶犁耕地,种地收割,骑马驾车,甚至杀猪宰羊。
    ④暑期是塞北最热的季节,也是作物收割的季节。拔麦子、割莜麦、挖土豆都是苦力活儿中的苦力。那个年代,农村集体的事,家家有任务,娃娃也不例外。贫穷的家庭养不起一张吃闲饭的嘴,哪怕他才十来岁。面对这些苦活儿,我唯一能做的是靠自己的“智慧”在众多的活儿里选择最不苦和好玩的活儿。为了逃脱这些活儿,同时为了过骑马的瘾、好玩的瘾,我和另一个同伴就说服生产队长,把放马放牛的活儿给我们。今天看来,我实在是“聪明”得很。
    ⑤于是,从十来岁起,我就开始了断断续续的(因为仅限于暑期)童年放牧生活。每天清晨赶着生产队四五十匹牛马、两百来只羊出群,中午回来饮水休息;下午两点多再出去,太阳落山后回来。
    ⑥当了牛马馆,好处就是自己可以选定一匹坐骑。没有坐骑,追赶不上其它的牛马。骑马对一个内蒙古草原的男人来讲,是必修的科目。我大概在八九岁就可以独自骑马了。我们小孩子骑马是从来不需要什么鞍、韂①等装备的,只须有个缰绳,就个高台一跃而上,信马由缰。尤其是几个小伙伴相约比赛,那真是策马扬鞭、四蹄生风,真有草原小英雄的感觉。因为人小份量轻,腿短夹不住,经常会从马背上摔下来,也因为没有鞍、韂等羁绊,人会掉得利索,不会被马拖行而受伤,常常会跌得鼻青、脸肿、腿瘸,骑到屁股出血,不能坐行,只能躺着。而我是屡掉屡骑,因为这对一个想学会骑马的人来说,是必须的历练,否则是成不了骑手的。这是童年最深的记忆之一,最大的快乐之一。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着鞭儿向四方,
    百鸟齐飞翔。
    要是有人来问我,
    这是什么地方,
    我就骄傲地告诉他,
    这是我的家乡……
    ⑦这是描写草原最美的歌,是我童年唯一会唱的歌,也是常常把我带入无边想象的一首歌。在轻风吹拂、绿草如茵、小河蜿蜒、百鸟飞翔的无垠草原上,我经常躺在草地上,头枕双手,看湛蓝的天空上朵朵白云飘过。蓝天和大地,虽然人的生命须臾不能离开,但我从来没有像童年时那样亲近过。
    ⑧然而,放牧是孤独和寂寞的。我十岁多点儿就独自一人在夜间放过牧。有一次,把牛马赶到坡上后,突然起了暴风雨,我就裹了雨毡在一个地垫里躲起来,没想到太困了,居然睡着了。天快亮时我醒来,发现身边没有一匹牛马,可以想见我当时急成什么样子。好在先辈的智慧总能在关键时刻帮我渡过难关,他们很早就发明了给爱偷跑的牛马戴上个铃铛的土法。夜深人静,声音分外响亮,我最终循声找到了我的牛马。
    ⑨夜间放牧,难免挨饿,而我们会潜伏进生产队的菜园子偷吃的。捡来干透的牛粪,用火柴点燃,再把偷来的土豆放进去,熟后可以充饥,那味道比今日裹了味精的烧烤好得多。我必须承认,偷食生产队可食用的东西几乎伴随着我饥饿的童年。
    ⑩我受到的最深刻的童年教育就是充满野趣、充满艰辛、充满苦涩的生活,当然也有快乐。这快乐同样来自为了生存的拼搏和挣扎,来自童年的野趣。如果把这快乐比作荒漠草原上稀少而珍贵的雨水,那么童年的艰辛、苦涩就是撒向植物的有机肥,尽管味道不佳,但对植物的茁壮生长大有益处。
    ⑪童年的野趣留乡愁。留住乡愁,就留住了一份珍贵的记忆,而珍贵的记忆会不知不觉地发酵成光芒与智慧!
    (选自《人民文学》2020年第12期,有删改)
    【注释】①韂(chàn):马鞍子下面垫的东西,垂于马背两旁,用于挡泥土。
    15. 如果给选文另拟一个题目,你会拟什么题目,说明你的理由。
    16. 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A.我成功了,而且今天看来,我实在是“聪明”得很。
    B.我们小孩子骑马是从来不需要什么鞍、韂等装备的,只须有个缰绳,就个高台一跃而上,信马由缰。
    我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品味选文中画横线的写景语句,分析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18.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童年的艰辛、苦涩就是撒向植物的有机肥”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5. 示例1:《放牧的苦与乐》,选文主要记叙了作者童年放牧的苦涩与快乐,深情回顾了这段放牧经历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示例2:《放牧的童年》,选文围绕放牧,回忆了与放牧相关的人、景与事,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童年经历的反思。(关联选文主要内容和主要情感,言之有理即可。)
    16. ①. 示例:作者为了骑牛骑马想到了办法或体现我机灵的一面流露出能过骑马瘾的活儿而自得、自豪、沾沾自喜、得意。 ②. “从来”“只需”表现作者能够独自骑马了或骑马技艺高超、熟练表现出其自信和骄傲或对骑马发自内心的喜爱。
    17. 示例:写出大草原的美丽,如诗如画;与上文描写草原的歌曲相呼应;烘托了童年时期作者向往自由、闲适愉悦、放牧的快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家乡的热爱。
    18. 示例:作者将“苦涩、艰辛的童年”比作“有机肥”,突出童年这段经历对自己茁壮成长的精神滋养或对成长带来了益处。贫穷让作者从小就掌握了许多生活技能,经历了种种磨砺,让作者独立、自强、乐观,学会承担责任或这段经历也成为作者人生美好的回忆。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文题。文题往往是文章内容的精炼概括。
    第①段“所谓乡愁,应该是以童年的记忆为主吧,而记忆的组成一定有野趣、苦涩和艰辛,也一定有快乐”,首段总领全文,点明对童年苦与乐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
    根据第②段“我出生在乌兰察布草原一个半农半牧的家庭里。半荒漠的草原环境,决定了所有生命的生长方式及姿态”,第③段“十五六岁时,我已经学会了农牧民要做的大多数活儿:放马放牛,放猪放羊,扶犁耕地,种地收割,骑马驾车,甚至杀猪宰羊”,第④段“面对这些苦活儿,我唯一能做的是靠自己的‘智慧’在众多的活儿里选择最不苦和好玩的活儿”,第⑥段“而我是屡掉屡骑,因为这对一个想学会骑马的人来说,是必须的历练,否则是成不了骑手的。这是童年最深的记忆之一,最大的快乐之一”,第⑧段“然而,放牧是孤独和寂寞的。我十岁多点儿就独自一人在夜间放过牧”等语句可知,第②到⑩段,具体讲述童年时在草原上的艰辛与野趣;
    结尾段“童年的野趣留乡愁。留住乡愁,就留住了一份珍贵的记忆,而珍贵的记忆会不知不觉地发酵成光芒与智慧”,通过议论兼抒情的语句表达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童年生活的苦与乐展开记叙,据此可拟写文题为“放牧童年的苦与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A句中“聪明”本义是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联系第④段“面对这些苦活儿,我唯一能做的是靠自己的‘智慧’在众多的活儿里选择最不苦和好玩的活儿。为了逃脱这些活儿,同时为了过骑马的瘾、好玩的瘾,我和另一个同伴就说服生产队长,把放马放牛的活儿给我们”可知,童年的“我”为了逃避苦活累活,为了骑马的瘾、好玩的瘾想到了办法,体现了“我”能过骑马瘾的活儿而自得、自豪、沾沾自喜、得意,体现了“我”的童真童趣,表现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B句“我们小孩子骑马是从来不需要什么鞍、韂等装备的,只须有个缰绳,就个高台一跃而上,信马由缰”,骑马有鞍、韂等装备才安全,才能骑得好,然而“我”“从来”不需要那些装备,“只须”缰绳和高台,“我”能够独自骑马,体现了“我”骑马技艺高超、熟练,展现了“我”对骑马的自信,表现了“我”喜欢骑马。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⑦段画线句“在轻风吹拂、绿草如茵、小河蜿蜒、百鸟飞翔的无垠草原上,我经常躺在草地上,头枕双手,看湛蓝的天空上朵朵白云飘过”,展现了草原上微风吹拂、绿草如茵、小河蜿蜒、百鸟飞翔的自然美景,“我”惬意的赏蓝天白云,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如诗如画;与歌曲“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着鞭儿向四方,百鸟齐飞翔”相照应,这是“我”童年生活中的一部分,烘托了童年时期作者向往自由、闲适愉悦、放牧的快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家乡的热爱。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童年的艰辛、苦涩就是撒向植物的有机肥”一句将“苦涩、艰辛的童年”比作“有机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机肥”是以供应有机物质为手段,借此来改善土壤理化性能,促进植物生长及土壤生态系统的循环。“有机肥”对植物、土地有滋养的作用;联系第⑨段“夜间放牧,难免挨饿,而我们会潜伏进生产队的菜园子偷吃的。捡来干透的牛粪,用火柴点燃,再把偷来的土豆放进去,熟后可以充饥,那味道比今日裹了味精的烧烤好得多。我必须承认,偷食生产队可食用的东西几乎伴随着我饥饿的童年”,第⑩段“我受到的最深刻的童年教育就是充满野趣、充满艰辛、充满苦涩的生活,当然也有快乐。这快乐同样来自为了生存的拼搏和挣扎,来自童年的野趣。如果把这快乐比作荒漠草原上稀少而珍贵的雨水”“尽管味道不佳,但对植物的茁壮生长大有益处”等语句可知,童年放牧生活虽然艰苦但是对自己茁壮成长的带来了益处,是对精神的滋养;贫穷让“我”从小就掌握了许多生活技能,经历了种种磨砺,让“我”变得独立、自强、乐观,学会承担责任,“我”逐渐成长、成熟,这段经历也成为了“我”人生美好的回忆。
    (五)名著阅读。(6分)
    19. 读完《朝花夕拾》,你可能会联想到了“童趣”“温情”“批判”这几个词语。请结合具体内容,围绕其中一个词语分享阅读体验。
    【答案】示例一: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儿时的“我”在百草园有着无穷的趣味,如拔何首乌弄坏泥墙,雪地捕鸟等,展现了鲁迅儿时的童心童趣。
    示例二:温情。《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对留学日本的作者没有民族偏见,为“我”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给予真诚的帮助和指导,充满着温情。
    示例三:批判。《二十四孝图》中作者对读到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产生了强烈反感,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封建孝道的批判。(还可以写《父亲的病》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围绕“童趣”“温情”“批判”里面的一个词语分享阅读体验即可。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又名《旧事重提》。“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
    《朝花夕拾》篇目中理性批判色彩较浓的有:
    《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狗·猫·鼠》——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阐述作者仇猫的原因。
    《五猖会》——对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击。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父亲的病》——揭露庸医害人和对封建孝道的不认同。
    《琐记》——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的一段故事。
    《朝花夕拾》篇目中温馨回忆色彩较浓的有:
    《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
    《藤野先生》——写让鲁迅感激的日本仙台医专解剖学老师藤野先生(主要)和弃医从文思想转变的重要原因。在温馨的回忆的同时,也表达出对国人在日本吃喝玩乐不思富强的批判的思想。
    而表现童趣童真的则主要集中回忆儿时生活的文章中,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等作品。
    示例一:童趣。《《阿长与〈山海经〉》中,儿时的“我”得知阿长谋害“我”的隐鼠,“我”对阿长的态度由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憎恶阿长外,还对她的敬意“完全消失”,展现了鲁迅儿时的童心童趣。
    示例二:温情。《阿长与〈山海经〉》中,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充满着温情。
    示例三:批判。《无常》一文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表现出理性的批判。
    20. 《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两文都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结合其中一篇,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
    【答案】示例一:选择《阿长与〈山海经〉》。本文先写“我”讨厌阿长的切切察察和“大”字睡相,写“我”不耐烦阿长的规矩和礼节,又写“我”对讲“长毛”故事的阿长产生特别的敬意,得知是她谋害“我”的隐鼠后憎恶阿长,最后再写“我”对买来《山海经》阿长产生由衷的敬意,进而感激怀念阿长。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一方面让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另一方面前后对比,让阿长的人物形象更丰满、个性更鲜明,朴实愚昧却又善良慈爱的阿长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示例二:选择《范爱农》。本文先写同乡会争执、行李中翻出有绣花的弓鞋等情节,“我”对范爱农不满、鄙夷、厌恶,再写与范爱农在师范学校共事等深入交往的情节,“我”理解认同范爱农。先抑后扬的写法,一方面让故事情节波澜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另一方面前后对比,让范爱农的人物形象更立体、个性更鲜明,范爱农耿直倔强、愤世嫉俗、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范爱农》也采用了欲扬先抑法。文章开头通过打电报、拟电文表现出范爱农简直像是一个不通人情、胆小如鼠不革命的懦夫,对这样的人,作者甚至写道:“这范爱农……很可恶。……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这是“抑”。然而下文写出通过多次交往,才得知范爱农不是那样的人,他和鲁迅一样对反动派的残酷杀害革命者是极其愤恨,只是当时对发电报作用有看法。这是“扬”。通过这一抑一扬,一个正直、爱国、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由于运用了抑扬手法,所以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单调乏味,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先写坏的,后写好的,就好像山峰要用低谷来衬托。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从两篇散文中任选一篇,结合其内容分析这种写作手法即可。
    示例一:《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饱含深情地追忆了阿长,表达了对阿长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真挚怀念之情。但文章开头首先写的却是阿长种种让人“讨厌”甚至“憎恶”的行为,文章“抑”至极点。随后便写到了阿长的好处,尤其是给“我”买来了“我”念念不忘的带图的《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得很成功。”“这又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了”,对她的怨恨,也“从此完全消灭了”。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既符合对一个人的认识过程,又使对阿长的追忆显得真实、可信,更能使阿长这个普通人的形象更加丰满,避免了人物简单化、绝对化,给读者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感激、怀念的情感。
    示例二:《范爱农》采用了欲扬先抑法。文章开头通过打电报、拟电文表现出范爱农简直像是一个不通人情、胆小如鼠的不革命的懦夫,对这样的人,作者甚至写道:“这范爱农……很可恶。……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这是“抑”。然而下文写出通过多次交往,才得知范爱农不是那样的人,他和鲁迅一样对反动派的残酷杀害革命者是极其愤恨,只是当时对发电报作用有看法。这是“扬”。通过这一抑一扬,一个正直、爱国、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由于运用了抑扬手法,所以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单调乏味,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三、写作(33分)
    21. 作文
    进入中学已经两月有余,你定会遇到一些有意思的人。前段时间,你和小学同学一起回母校看望老师。在这过程中,你忍不住向老师分享你遇到的他(她)。
    请以《他/她真有意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50字,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答案】例文:
    她真有意思
    老师您知道吗?升进初中以后,我拥有了一位优秀的名师,她是我的语文老师---吴老师。
    9月1日那一天我认识了她,上课铃声响了,我们正在做着伏桌静,听到一声“class begins!”,我们都感到十分奇怪,有些胆大的同学开始议论起来,但奇怪也没有用,我们只得纷纷站了起来,回答“stand up!”,当我们认为语文课变成了英语课时,那位老师忽然嘿嘿地笑了起来,一部分同学被逗笑了,大家纷纷明白了过来,原来我们被捉弄了!
    大家心情放松下来,她便开始自我介绍:“我是一位名师哦,所谓名师就是有名字的老师,对吧?”我们哈哈大笑。“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吴老师哦。”
    接着她没有急于上课,而是了解我们。在得知一位同学姓朱时,她自言自语道:“嗯,老朱(猪),朱总”我们捧腹大笑。
    吴老师的教育方法也别出一格,它的PPT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包含了所有的知识点,她布置的作业也很少,却每天都有日记,她支持我们多阅读,而阅读理解也不是让我们总是刷题。“做一篇阅读要管10篇”是她的名言。在讲到峨眉山的“峨”字时,她说峨眉便是“山我眉毛”,我们一个个笑得要抹眼泪。
    老师,您认为我们这位名师教育风格是不是十分独特呢?她关心我们,把我们当做她的孩子对待,逗我们笑,教我们文言文、现代文的阅读理解方法。这段时间我的成绩都有了不少进步,这都是吴老师严格却不乏乐趣的教育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这道题目富有生活气息。“____真有意思”,“意思”有两个义项:趣味;意味(耐人寻味)。“有意思”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表层,就是好玩、有趣;第二层是有情趣、有特点;第三层是更深一层,就是有意义,对自己有影响。“真有意思”的描写对象,根据导读提示“进入中学已经两月有余,你定会遇到一些有意思的人”,所以填写的对象是固定的人,可知是初中的老师,也可以是初中遇到的同学,所以补题为“这个老师真有意思”“我的朋友真有意思”“xx同学真有意思”,只要补充好了题目,确定了题材,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要求写成记叙文,内容要突出“真有意思”这一主题内涵。
    第二,选材构思。如选题“这个老师真有意思”,选取老师“有意思”的事例,突出老师怎么有意思的。如讲课幽默、与同学相处是朋友式的,毫无隔阂等,注意老师的语言描写,凸显人物性格。如选取“我的朋友真有意思”,选取与朋友交往的事例,如遇到困难,朋友会把困难当作病猫,告诉“我”困难不是老虎,不用怕它。“我”悲伤的时候,给“我”讲故事,讲笑话,让“我”开心快乐。注意对朋友的语言、神态等描写要细致入微,表现同学的有意思。意象
    诗句
    作者与作品
    秋风
    秋风萧瑟,①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秋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②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秋菊
    ③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秋阳
    ④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意象
    诗句
    作者与作品
    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⑥__________________。
    王之涣《凉州词》
    芦笛
    ⑦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明月
    ⑧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
    不重复本卷中的诗句
    邀请卡
    尊敬的张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1)班班委会
    2022年10月25日
    【甲】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
    [宋]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玄武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南京玄武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南京建邺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南京建邺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共16页。

    [语文][期中]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有解析):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有解析),共21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