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分)河南博物院馆藏丰富。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玉柄雕琢B.骨笛打孔C.彩陶烧制D.金简刻字
2.(1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味B.量取液体
C.点燃酒精灯D.称量固体
3.(1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其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把装置连接好; ②两手紧贴容器的外壁; ③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④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 ⑤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
A.②④①③⑤B.③②①④⑤C.①③②④⑤D.①④②⑤③
4.(1分)下列是蜡烛燃烧实验中对相关现象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
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炭化变黑
C.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1分)下列物质中,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一组是( )
A.冰水混合物 氧气
B.可口可乐 医用酒精
C.洁净的空气 二氧化碳
D.矿泉水 稀有气体
6.(1分)为了除去灯泡中可能混入的微量氧气,有些白炽灯在灯丝的支架上附着了少量的某种红色物质。该红色物质可能是( )
A.红色油漆B.红磷C.氧化铁D.高锰酸钾
7.(1分)在实验室中,区分下列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和氮气: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B.铁丝和铜片:用磁铁吸引
C.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加入二氧化锰
D.水和酒精:品尝味道
8.(1分)实验室制氧气时,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
A.必须使用催化剂
B.必须用固体药品
C.必须用含氧的物质作反应物
D.必须要加热
9.(1分)一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
A.减少药品B.向右盘中加砝码
C.移动游码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10.(1分)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B.二氧化锰是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二氧化锰不仅能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还能增加氧气的产量
11.(1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⑦②③①④⑤⑥B.①⑦③②⑤④⑥C.⑤⑦③②①④⑥D.⑦③①②④⑥⑤
12.(1分)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至氧气不再发生时止,试管内的固体剩余物是( )
A.氯酸钾B.氯化钾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D.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13.(1分)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输氧时,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输氧时,该装置也能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C.实验室中将该装置装满水收集氧气时,气体从a导管进入
D.实验室中将该装置盛澄清石灰水时,气体从a导管进入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14.(1分)如图图象正确的是( )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
C.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水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
D.燃烧法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5.(2分)法国化学家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1869年,俄国化学家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绘制了元素周期表。
16.(3分)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1)可制氮肥的气体是 ;
(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
(3)能充入灯泡延长其使用寿命又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 。
17.(3分)写出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1)胶头滴管使用完毕后平放或倒放 。
(2)取用细口瓶中的液体,细口瓶的标签没有正对手心 。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
18.(3分)氧气的用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和 ;实验室制氧气与工业上制氧气的本质区别 .
19.(2分)某同学用50mL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 保持水平;若该同学俯视读数为4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读数为36mL,则实际倒出水的体积 12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3分)现有A~F六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C都是白色固体,B是黑色固体,反应①常用B作催化剂,E是黄色固体。请回答问题:
(1)物质E为 。
(2)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为 。
(3)纯净的D和E发生反应②时的现象是 。
三、简答题(共10分)
21.(2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进行实验时,若遇到下列情况,我们应如何处理。
(1)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少量酒精在桌面燃烧,应如何处理: 。
(2)酒精灯内酒精过少,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应怎样操作: 。
22.(3分)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
(1)装置A中,红磷需过量的目的是什么?
(2)在实验中测定氧气的含量小于的原因?(答出1条即可)
(3)某同学对实验总结反思之后,将装置A改进为装置B,试分析改进后的优点。(答出一点即可)
23.(2分)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
(2)如何鉴别一瓶无色无味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24.(3分)探究铁丝和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
(1)写出伴随有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现象的文字表达式 。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
(3)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了: 。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10分)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连接好装置后,必须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
(2)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其验满的方法是 。
(3)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 。
(4)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端进入,若用该装置代替排水法收集氧气,则应如何操作?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玉柄雕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骨笛打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彩陶烧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金简刻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分析】A、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3.【分析】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装置连接好,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正确的顺序是①④②⑤③。
故选:D。
4.【分析】A、根据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解答;
B、根据外焰温度最高解答;
C、根据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是实验现象,而是实验结论解答;
D、根据蜡烛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判断.
【解答】解:A、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故选项说法正确;
B、外焰温度最高,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炭化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是实验现象,而是实验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解:A、冰水混合物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氧气中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B、可口可乐是由水、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医用酒精中含有水和酒精,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洁净的空气是氮气和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二氧化碳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正确;
D、矿泉水是水和某些可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C。
6.【分析】红磷能与氧气反应而使灯泡内没有氧气,灯丝不与氧气接触就能延长灯泡的寿命,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灯泡的灯丝若与氧气接触容易被氧化而烧坏,红磷可以与氧气反应消耗灯泡内的氧气而不至于使灯丝熔断,就可以延长灯泡的寿命。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故选:B。
7.【分析】A、根据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氮气会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来分析;
B、根据铁丝能被磁铁吸引,铜片不能被磁铁吸引来分析;
C、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来分析;
D、根据实验室不允许品尝药品的味道来分析。
【解答】解:A、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氮气会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可以区分氧气和氮气,故选项方法正确。
B、铁丝能被磁铁吸引,铜片不能被磁铁吸引,用磁铁吸引可以区分铁丝和铜片,故选项方法正确。
C、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加入二氧化锰可以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水,故选项方法正确。
D、实验室不允许品尝药品的味道,不能用品尝味道的方法区分水和酒精,故选项方法不正确。
故选:D。
8.【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实验室中制氧气的常用方法有: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②将高锰酸钾加热;③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解答】解: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催化剂,故错误;
B、过氧化氢是一种液体,故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做反应物,故正确;
D、采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无需加热,故错误;
故选:C。
9.【分析】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称量指定质量的药品,此时先调好砝码和游码,再向左盘增减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说明药晶体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
【解答】解: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步骤应该是:调节天平平衡,先向右边托盘添加2g砝码,再向右移动0.5g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若指针偏左,说明药品的质量大于砝码和游码的质量,应减少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故选:A。
10.【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解答】解:A、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锰不是在任何反应中都可以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一定就是二氧化锰,其它的物质也可以作催化剂,如硫酸铜溶液、氧化铁也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有的是加快,有的是减慢,故选项说法正确。
D、过氧化氢常温下分解速率较慢,加入催化剂,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不能增加氧气的产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1.【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⑦②③①④⑤⑥。
故选:A。
12.【分析】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产物和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分析。
【解答】解: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至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固体剩余物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其中氯化钾是产物,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故选:D。
13.【分析】A.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如果导管接反了,会将装置内的水排出.
B.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这样可以通过水下气泡的多少快慢判断气体的流速.
C.根据用该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由于氧气密度比水小应短进长出;
D.根据检验二氧化碳性质时要将气体通入液体中进行分析;
【解答】解:A.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导管进入,即a导管连接氧气钢瓶,b导管导出;如果导管接反了,会将装置内的水排出。正确;
B.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这样可以通过水下气泡的多少快慢判断气体的流速。正确;
C.用该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由于氧气密度比水小应短进长出,即气体应从b进a出;不正确;
D.实验室中将该装置盛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时要长进短出,气体从a导管进入;正确。
故选:C。
14.【分析】A、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
B、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C、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
D、根据燃烧法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故图象错误;
B、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因此随着反应的发生,二氧化锰的质量不断增加,直至反应结束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再改变,错误;
C、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随着反应的发生,生成水的质量不断增加,直至反应结束,但一开始溶液中就有水,故图象错误;
D、燃烧法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集气瓶中的氧气不断的被消耗掉,当氧气浓度较低的时候,燃烧就结束了,因此氧气不能完全消耗掉,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5.【分析】根据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进行分析。
【解答】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故答案为:拉瓦锡;门捷列夫。
16.【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氮气中含有氮元素,可用来制氮肥。
(2)氧气能支持燃烧。
(3)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能充入灯泡延长其使用寿命;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多种电光源。
故答案为:
(1)氮气;
(2)氧气;
(3)稀有气体。
17.【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注意事项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来分析。
【解答】解:(1)胶头滴管使用完毕后平放或倒放可能导致试剂倒流,腐蚀胶头;故答案为:试剂倒流,腐蚀胶头;
(2)取用细口瓶中的液体,细口瓶的标签没有正对手心,会使液体流下,腐蚀标签;故答案为: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会导致冷水倒吸,炸裂试管;故答案为:冷水倒吸,炸裂试管。
18.【分析】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常温下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主要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根据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氧气能支持燃烧,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氧气能供给人和动物呼吸,故氧气的用途主要两个方面: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由于空气中大约含有21%的氧气,所以这是工业制取氧气的既廉价又易得的最好原料;工业上制取氧气采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法,是利用液态氧与液态氮的沸点的不同;由于分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实验室中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制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工业上制取氧气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支持燃烧;供给呼吸;是否生成新物质.
19.【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比实际体积小;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大;视线与凹液面最高处水平时,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
【解答】解: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该同学俯视读数为48mL,则实际体积小于4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读数为36mL,则实际体积大于36mL,则倒出水的体积小于48mL−36mL=12mL。
故答案为:凹液面最低处;小于。
20.【分析】A~F六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C都是白色固体,B是黑色固体,反应①常用B作催化剂,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则A是氯酸钾,B是二氧化锰,C是氯化钾,D是氧气;E是黄色固体,E和氧气反应生成F,则E是硫,F是二氧化硫;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物质E为硫。
(2)反应①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纯净的D和E发生的反应是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实验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故答案为:
(1)硫;
(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三、简答题(共10分)
21.【分析】根据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实验中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处置时合理的做法是用湿抹布盖灭,以隔绝氧气。
(2)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酒精灯内酒精过少,应用漏斗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故答案为:
(1)用湿抹布盖灭;
(2)用漏斗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22.【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的压强减小,则烧杯中的水会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进行分析;
(2)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误差分析解答;
(3)根据装置B整个过程为密闭进行分析。
【解答】解:(1)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则装置中的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会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红磷足量,才能将氧气完全消耗,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若实验结果偏小,可能原因为:红磷少量,装置中的气体没有完全消耗,或装置漏气,由于装置中的压强减小,有空气进入,或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装置中的气体膨胀,进入的水的体积偏少等。
(3)装置B利用太阳光将药品点燃,整个过程为密闭装置,即能防止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还能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故答案为:(1)将氧气完全消耗;
(2)红磷少量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3)环保或结果更准确。
23.【分析】(1)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分析。
【解答】解:(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前需要把集气瓶内装满水,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装置内的空气,所以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若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没有装满水,均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
(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以设计实验:将样品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CO2,若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则该气体不是CO2。
故答案为:
(1)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没有装满水;
(2)将样品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CO2,若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则该气体不是CO2。
24.【分析】(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2)根据铁丝燃烧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解答】解:(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铁丝燃烧实验中为防止燃烧产生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需要预先在瓶底放少量的水;
(3)硫粉在氧气中燃烧都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据此说明可燃物燃烧的现象不同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故答案为:
(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防止燃烧产生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3)可燃物燃烧的现象不同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图F中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长导管是出水管,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连接好装置后,必须首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
(2)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3)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利用图F装置作为收集装置,那么氧气应该从a端进入集气瓶,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
若用该装置代替排水法收集氧气,长导管是出水管,可将集气瓶内装满水,将氧气从b端通入,将水从a端排出。
故答案为: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3)A;催化;过氧化氢水+氧气;
(4)a;将集气瓶内装满水,将氧气从b端通入,将水从a端排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坞墙镇中心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5 K-39 Ca-40, 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纯净物等, 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坞墙镇中心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5K-39Ca-40,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纯净物等,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