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单元 3 短诗五首 PPT课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单元 3 短诗五首 PPT课件+教案,文件包含3短诗五首pptx、3短诗五首设计·简案docx、类文阅读《短诗五首》pdf、诵读指导《短诗五首》pdf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2页, 欢迎下载使用。
3 短诗五首 月 夜 沈尹默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断 章 卞之琳 风雨吟 芦 荻 统 一 聂鲁达月 夜沈尹默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歌内容。(重点)把握意象内涵,掌握白描手法的运用。(难点)体会诗中蕴含的独立自主意识和强大的人格。(重点) 沈尹默(1883—1971),原名沈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他积极倡导新诗,是新诗启蒙时期著名的诗人。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本诗选自《沈尹默诗词集》(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 “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是中国新诗的最早倡导者之一,他成功联结了新诗与旧诗传统。1918年1月,《新青年》发表白话诗九首,是为中国新诗的起源,其中三首由沈尹默所作,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概念:新诗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又称为白话诗、自由诗、现代诗。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散文诗。形式:特点:形式新:与旧体诗相比,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自由,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律。语言新:以白话写诗,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外语语法。观念新:追求个性和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和见解。月 夜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突出风的凄冷。叠词 虽写霜风寒月,却无凄清之感。反衬了“我”的渺小。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里,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试着简要分析这两句诗的描写方法和作用。 写动态的“霜风”,静态的“月光”,突出月夜的寒霜浓重、冷气袭人,暗示五四运动前夕萧森的、等待变革的社会环境。环境描写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突出“我”独立不倚。烘托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如何理解这一句所体现的精神? “没有靠着”强调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的“我”独立站着的状态,诗歌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强大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讨论: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我”是一个“五四运动”前期觉醒的新青年形象。 “我”不畏惧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强大的独立自主的意识,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我”期待通过诗唤起国人的觉醒,民族的觉醒。 《月夜》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又何尝不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这首诗的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霜风”“月光”象征萧森的、等待变革的社会环境。“顶高的树”象征着古老、传统、固执而迂腐的观念。“我”既指诗人自己,也泛指象征具有独立精神和自我意识的新青年。月 夜霜风吹月光照“我”顶高的树交代环境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通过“我”与高树并立但并不倚靠的形象,展现出“五四运动”前夕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以及追求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的意识。白描手法。“霜风”“月光”“高树”,寥寥几笔就把三个意象勾勒出来,又使诗中的“我”的卓然独立的形象,在“霜风”“明月”的一“吹”一“照”中,显得越发清晰、生动,写意传神,颇有韵致。韵律之美。诗以动词“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一个轻声词尾“着”,使语气委婉,节奏舒缓自然,富于韵律之美。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随口吟成了解写作背景,把握诗歌的主旨。(重点)品味关键词句,把握诗句的含义。(难点)感受诗人与萧红之间深挚的友情。(重点)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他前期的诗歌多带有象征主义式的迷蒙和幻灭,充满了徘徊和忧郁的情绪,后期则较为明朗。1927年发表成名作《雨巷》,传诵一时,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代表作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我的记忆》《灾难的岁月》等。 本诗选自《戴望舒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1941年,香港沦陷。1942年,诗人因宣传抗日而被捕入狱,并受伤致病。他的挚友,年仅31岁的萧红因病客死香港,葬在浅水湾。1944年,面对祖国山河的破碎依旧及挚友的逝去,诗人心情十分沉重,于是徒步探访萧红的墓地。本诗就是诗人在墓前凭吊时的口占之作。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1944年11月20日shùpànmò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寂寞”本指人物的心情,这里却用来修饰“长途”,采用移情的写法,写出了诗人心境无比地孤寂、悲凉,同时暗示此行的艰难。 “红山茶”富有激情的颜色,是诗篇的一线光亮,映照出诗人压抑状态下真实的心境。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对友人早逝的痛惜之情,同时也消减了悼念诗的沉重之感。“红山茶”暗含“萧红”之名。红山茶具有高洁、自然、清纯、朴素、秀逸等内涵,正是萧红一生品性风采的写照。放置一束鲜艳的红山茶,这是对萧红这样一位生前爱花写花的作家最好的告慰与祭奠。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红山茶”有什么寓意?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隐喻诗中写“我等待着”,“我”等待的究竟是什么?等待革命曙光的涌现,等待抗战取得胜利。写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却”凸显出“我”远道而来,满含热情来送花的行为,和“你”闲适平和,没有热切回应的表现之间的对比,透露出诗人心中的无奈和寂寞之情。伤悼惋惜羡慕萧红墓畔口占“我”六小时长途“你”卧听着海涛闲话放红山茶等待着寂寞意味深长长夜漫漫深切悼念期盼坚守 这首独特的伤逝之作描述了诗人长途跋涉来到萧红墓前凭吊的情形,寄托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对现实的无奈、对抗战胜利的期盼以及险境中的坚守等复杂情感。断 章卞之琳biàn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歌的内容。(重点)品味诗歌意象,把握诗歌的哲思。(难点)汲取诗歌的营养,做积极向上的人。(重点)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新月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本诗选自《鱼目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这首诗创作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己说,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就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即由此而来。诗歌虽仅短短四行,却用简明的意象阐释了深刻的哲理。断 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1935年10月shì1.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 (1)这首诗虽然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八个意象“桥上的你”“看风景的人”“桥”“明月”“窗子”“别人”“梦” (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有什么联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画面一画面二画面三画面四 由“看”和“风景”构成联系,表达相对、平衡的概念。 由“装饰”建立关联,借助“明月”“窗子”“梦”,再一次表达相对、平衡的概念。2.再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1)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什么道理?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也是普遍联系,互相依存的。 (2)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宇宙间的事物存在着普遍联系,互相依存,这个事物与那个事物的关系,是有条件的、受制约的。《断章》一诗给予你怎样的人生启迪?断章看装饰桥上:你——风景楼上:看风景的人——你明月——你的窗子你——别人的梦普遍联系互相依存 这首诗描绘了“看”与“被看”、“装饰”与“被装饰”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主客体相对关系的哲理性思考:宇宙间的事物存在着普遍联系,互相依存;这个事物与那个事物的关系,是有条件的、受制约的。画面剪合,构思巧妙。意象交叠组合成了四幅画面,四幅画面之间又产生了微妙的联系。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透明清晰,可见作者构思之巧妙。含蓄蕴藉,哲理丰富。此诗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以人人能懂的话语,写人人能悟却不能道尽的哲理与人生智慧:万事万物的区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联系是内在的、永恒的。此诗只是诗人刹那间的感悟,但内涵却无限丰富。风雨吟芦 荻联系生活体验,把握诗歌的意象。(重点)概括“我”的形象特点;体会动静结合和铺排渲染的写景方法。(难点)揣摩诗中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无畏“风雨”的人。(重点)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本诗选自《芦荻诗选》(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1941年12月,正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的时候,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我中华大地,那时的中国风雨如晦,阴霾遍布,生灵涂炭。诗人芦荻深切感受到了时代的风雨,也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心中积聚着的愤怒的力量,他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忧怀”,写下了《风雨吟》这首诗。duò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 开篇扣题,直写风雨的气势,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卷”“奔”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狂风席卷一切,暴雨铺天盖地的动态画面,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连用两个比喻,将“郊原”“房舍”比作海、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风雨大作带来的变化,既富有画面感,又极具动态效果,使读者能看到海的波涛、舟的飘摇。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结合写作背景,想一想:这里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 诗中的“风”“雨”都是颇有象征意味的意象,它们既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又指社会上的风雨(社会的灾难)、人生的风雨(人生面临的坎坷与困难)。结合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将“风雨”理解为当时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我有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读第三节,说一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我”是一个有志向、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担忧和责任感。同时,“我”因为“年轻”,在茫茫中辨不清方向,掌不稳命运之舟的舵把,因此具有不知人生命运的舟船驶往何处的迷茫和担忧。风雨吟风雨风卷、雨奔“我”年轻舵手的心关怀社会命运力图做出努力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这首诗描绘了狂风席卷一切、暴雨铺天盖地的画面,展现了“我”愿做年轻舵手的决心,表达出“我”力图关怀社会命运并为之做出努力的思想感情。气势恢宏,比喻形象。诗歌前两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大地,气势恢宏,比喻形象。第一节紧扣题目,写风、雨从大地而来,气势恢宏。“卷”“奔”极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第二节,“郊原如海,房舍如舟”,将郊原比作大海,将房舍比作舟,形象生动,表现了风雨中郊原和房舍的状态。意象突出,画面立体。无论是第一节中“风”“雨”席卷而来的动态意象,还是第二节中“郊原”“房舍”被淹没的静态意象,还是后来出现的敢做“年轻舵手”的“我”的意象,都非常突出。突出的意象,营造了立体的画面,所以无论是风雨肆虐,大地被淹没,还是“我”掌舵在风雨、洪水之中,都给人非常强烈的画面冲击力。统 一聂鲁达了解作者生平,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诗歌意象,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难点)体会诗作所表达的哲思,感知多样的思考。(重点) 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早期作品有浪漫主义倾向,后期作品大多是政治题材,歌颂祖国和人民。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本诗选自《聂鲁达抒情诗选》(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陈实译。聂鲁达在诗歌创作上有多副面孔。他写了很多政治抒情诗,这些诗的语言慷慨激昂,充满爱国主义激情,读来让人心中狂潮涌动。同时,他也是爱情温柔的歌者,细腻的情诗如同天籁,优美动人,情感隽永悠长。而这首《统一》,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充满哲思的诗人形象。统 一聂鲁达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繁多是个谎言。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chā “所有的叶”、“所有的花”,无论姿态、形状如何,都称其为叶、花。这是作者历经生活磨难之后的感悟,由此引出下文的感悟。如何理解“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2.怎样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这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世界是多样的,世界因多样性而美丽;同时,所有的叶子和花从本质上又是一样的。所以,繁多只是一个空洞的数量,究其本质,都是同一事物。诗句强调了世界具有“统一性”。结合题目,说一说作者是如何体现“统一”这一思想的。 所有的叶和一片叶,所有的花和一朵花,所有的树和一棵树,它们都是“多”与“一”的关系。“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统一叶一片由表及里统一性 和谐美花一朵果实无差异树木是一棵大地是一朵花繁多是个谎言(果)统一性本质(因) 这首诗借“叶”“花”“果实”“树木”等常见意象,指出所有的叶、所有的花、所有的果都是同一片叶、同一朵花、同一个果,看似各有各的个性,却不失共性,是“统一”的,表明了世界具有统一性与和谐美。 语言通俗易懂。诗句选用“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繁多是个谎言”这样直白、易懂的语言,形象地表明了现象与本质这一复杂的哲学命题。素材积累“雨巷诗人”——戴望舒 “雨巷诗人”是对现代诗人戴望舒的称呼。戴望舒是现代新诗的代表人物,他将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朦胧美和中国传统诗歌的古朴美结合在一起,追求纯诗的艺术。《雨巷》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选用李璟“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地行着,其中表达的是一种普遍的忧郁的时代情绪,这首诗可以说是一曲理想的哀歌。月 夜[唐]杜 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熟读这五首诗。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白话新诗。找一找戴望舒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3 短诗五首 月 夜 沈尹默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断 章 卞之琳 风雨吟 芦 荻 统 一 聂鲁达月 夜沈尹默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歌内容。(重点)把握意象内涵,掌握白描手法的运用。(难点)体会诗中蕴含的独立自主意识和强大的人格。(重点) 沈尹默(1883—1971),原名沈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他积极倡导新诗,是新诗启蒙时期著名的诗人。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本诗选自《沈尹默诗词集》(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 “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是中国新诗的最早倡导者之一,他成功联结了新诗与旧诗传统。1918年1月,《新青年》发表白话诗九首,是为中国新诗的起源,其中三首由沈尹默所作,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概念:新诗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又称为白话诗、自由诗、现代诗。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散文诗。形式:特点:形式新:与旧体诗相比,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自由,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律。语言新:以白话写诗,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外语语法。观念新:追求个性和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和见解。月 夜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突出风的凄冷。叠词 虽写霜风寒月,却无凄清之感。反衬了“我”的渺小。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里,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试着简要分析这两句诗的描写方法和作用。 写动态的“霜风”,静态的“月光”,突出月夜的寒霜浓重、冷气袭人,暗示五四运动前夕萧森的、等待变革的社会环境。环境描写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突出“我”独立不倚。烘托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如何理解这一句所体现的精神? “没有靠着”强调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的“我”独立站着的状态,诗歌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强大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讨论: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我”是一个“五四运动”前期觉醒的新青年形象。 “我”不畏惧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强大的独立自主的意识,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我”期待通过诗唤起国人的觉醒,民族的觉醒。 《月夜》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又何尝不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这首诗的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霜风”“月光”象征萧森的、等待变革的社会环境。“顶高的树”象征着古老、传统、固执而迂腐的观念。“我”既指诗人自己,也泛指象征具有独立精神和自我意识的新青年。月 夜霜风吹月光照“我”顶高的树交代环境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通过“我”与高树并立但并不倚靠的形象,展现出“五四运动”前夕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以及追求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的意识。白描手法。“霜风”“月光”“高树”,寥寥几笔就把三个意象勾勒出来,又使诗中的“我”的卓然独立的形象,在“霜风”“明月”的一“吹”一“照”中,显得越发清晰、生动,写意传神,颇有韵致。韵律之美。诗以动词“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一个轻声词尾“着”,使语气委婉,节奏舒缓自然,富于韵律之美。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随口吟成了解写作背景,把握诗歌的主旨。(重点)品味关键词句,把握诗句的含义。(难点)感受诗人与萧红之间深挚的友情。(重点)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他前期的诗歌多带有象征主义式的迷蒙和幻灭,充满了徘徊和忧郁的情绪,后期则较为明朗。1927年发表成名作《雨巷》,传诵一时,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代表作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我的记忆》《灾难的岁月》等。 本诗选自《戴望舒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1941年,香港沦陷。1942年,诗人因宣传抗日而被捕入狱,并受伤致病。他的挚友,年仅31岁的萧红因病客死香港,葬在浅水湾。1944年,面对祖国山河的破碎依旧及挚友的逝去,诗人心情十分沉重,于是徒步探访萧红的墓地。本诗就是诗人在墓前凭吊时的口占之作。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1944年11月20日shùpànmò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寂寞”本指人物的心情,这里却用来修饰“长途”,采用移情的写法,写出了诗人心境无比地孤寂、悲凉,同时暗示此行的艰难。 “红山茶”富有激情的颜色,是诗篇的一线光亮,映照出诗人压抑状态下真实的心境。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对友人早逝的痛惜之情,同时也消减了悼念诗的沉重之感。“红山茶”暗含“萧红”之名。红山茶具有高洁、自然、清纯、朴素、秀逸等内涵,正是萧红一生品性风采的写照。放置一束鲜艳的红山茶,这是对萧红这样一位生前爱花写花的作家最好的告慰与祭奠。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红山茶”有什么寓意?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隐喻诗中写“我等待着”,“我”等待的究竟是什么?等待革命曙光的涌现,等待抗战取得胜利。写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却”凸显出“我”远道而来,满含热情来送花的行为,和“你”闲适平和,没有热切回应的表现之间的对比,透露出诗人心中的无奈和寂寞之情。伤悼惋惜羡慕萧红墓畔口占“我”六小时长途“你”卧听着海涛闲话放红山茶等待着寂寞意味深长长夜漫漫深切悼念期盼坚守 这首独特的伤逝之作描述了诗人长途跋涉来到萧红墓前凭吊的情形,寄托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对现实的无奈、对抗战胜利的期盼以及险境中的坚守等复杂情感。断 章卞之琳biàn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歌的内容。(重点)品味诗歌意象,把握诗歌的哲思。(难点)汲取诗歌的营养,做积极向上的人。(重点)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新月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本诗选自《鱼目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这首诗创作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己说,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就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即由此而来。诗歌虽仅短短四行,却用简明的意象阐释了深刻的哲理。断 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1935年10月shì1.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 (1)这首诗虽然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八个意象“桥上的你”“看风景的人”“桥”“明月”“窗子”“别人”“梦” (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有什么联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画面一画面二画面三画面四 由“看”和“风景”构成联系,表达相对、平衡的概念。 由“装饰”建立关联,借助“明月”“窗子”“梦”,再一次表达相对、平衡的概念。2.再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1)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什么道理?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也是普遍联系,互相依存的。 (2)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宇宙间的事物存在着普遍联系,互相依存,这个事物与那个事物的关系,是有条件的、受制约的。《断章》一诗给予你怎样的人生启迪?断章看装饰桥上:你——风景楼上:看风景的人——你明月——你的窗子你——别人的梦普遍联系互相依存 这首诗描绘了“看”与“被看”、“装饰”与“被装饰”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主客体相对关系的哲理性思考:宇宙间的事物存在着普遍联系,互相依存;这个事物与那个事物的关系,是有条件的、受制约的。画面剪合,构思巧妙。意象交叠组合成了四幅画面,四幅画面之间又产生了微妙的联系。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透明清晰,可见作者构思之巧妙。含蓄蕴藉,哲理丰富。此诗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以人人能懂的话语,写人人能悟却不能道尽的哲理与人生智慧:万事万物的区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联系是内在的、永恒的。此诗只是诗人刹那间的感悟,但内涵却无限丰富。风雨吟芦 荻联系生活体验,把握诗歌的意象。(重点)概括“我”的形象特点;体会动静结合和铺排渲染的写景方法。(难点)揣摩诗中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无畏“风雨”的人。(重点)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本诗选自《芦荻诗选》(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1941年12月,正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的时候,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我中华大地,那时的中国风雨如晦,阴霾遍布,生灵涂炭。诗人芦荻深切感受到了时代的风雨,也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心中积聚着的愤怒的力量,他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忧怀”,写下了《风雨吟》这首诗。duò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 开篇扣题,直写风雨的气势,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卷”“奔”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狂风席卷一切,暴雨铺天盖地的动态画面,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连用两个比喻,将“郊原”“房舍”比作海、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风雨大作带来的变化,既富有画面感,又极具动态效果,使读者能看到海的波涛、舟的飘摇。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结合写作背景,想一想:这里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 诗中的“风”“雨”都是颇有象征意味的意象,它们既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又指社会上的风雨(社会的灾难)、人生的风雨(人生面临的坎坷与困难)。结合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将“风雨”理解为当时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我有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读第三节,说一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我”是一个有志向、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担忧和责任感。同时,“我”因为“年轻”,在茫茫中辨不清方向,掌不稳命运之舟的舵把,因此具有不知人生命运的舟船驶往何处的迷茫和担忧。风雨吟风雨风卷、雨奔“我”年轻舵手的心关怀社会命运力图做出努力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这首诗描绘了狂风席卷一切、暴雨铺天盖地的画面,展现了“我”愿做年轻舵手的决心,表达出“我”力图关怀社会命运并为之做出努力的思想感情。气势恢宏,比喻形象。诗歌前两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大地,气势恢宏,比喻形象。第一节紧扣题目,写风、雨从大地而来,气势恢宏。“卷”“奔”极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第二节,“郊原如海,房舍如舟”,将郊原比作大海,将房舍比作舟,形象生动,表现了风雨中郊原和房舍的状态。意象突出,画面立体。无论是第一节中“风”“雨”席卷而来的动态意象,还是第二节中“郊原”“房舍”被淹没的静态意象,还是后来出现的敢做“年轻舵手”的“我”的意象,都非常突出。突出的意象,营造了立体的画面,所以无论是风雨肆虐,大地被淹没,还是“我”掌舵在风雨、洪水之中,都给人非常强烈的画面冲击力。统 一聂鲁达了解作者生平,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诗歌意象,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难点)体会诗作所表达的哲思,感知多样的思考。(重点) 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早期作品有浪漫主义倾向,后期作品大多是政治题材,歌颂祖国和人民。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本诗选自《聂鲁达抒情诗选》(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陈实译。聂鲁达在诗歌创作上有多副面孔。他写了很多政治抒情诗,这些诗的语言慷慨激昂,充满爱国主义激情,读来让人心中狂潮涌动。同时,他也是爱情温柔的歌者,细腻的情诗如同天籁,优美动人,情感隽永悠长。而这首《统一》,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充满哲思的诗人形象。统 一聂鲁达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繁多是个谎言。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chā “所有的叶”、“所有的花”,无论姿态、形状如何,都称其为叶、花。这是作者历经生活磨难之后的感悟,由此引出下文的感悟。如何理解“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2.怎样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这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世界是多样的,世界因多样性而美丽;同时,所有的叶子和花从本质上又是一样的。所以,繁多只是一个空洞的数量,究其本质,都是同一事物。诗句强调了世界具有“统一性”。结合题目,说一说作者是如何体现“统一”这一思想的。 所有的叶和一片叶,所有的花和一朵花,所有的树和一棵树,它们都是“多”与“一”的关系。“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统一叶一片由表及里统一性 和谐美花一朵果实无差异树木是一棵大地是一朵花繁多是个谎言(果)统一性本质(因) 这首诗借“叶”“花”“果实”“树木”等常见意象,指出所有的叶、所有的花、所有的果都是同一片叶、同一朵花、同一个果,看似各有各的个性,却不失共性,是“统一”的,表明了世界具有统一性与和谐美。 语言通俗易懂。诗句选用“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繁多是个谎言”这样直白、易懂的语言,形象地表明了现象与本质这一复杂的哲学命题。素材积累“雨巷诗人”——戴望舒 “雨巷诗人”是对现代诗人戴望舒的称呼。戴望舒是现代新诗的代表人物,他将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朦胧美和中国传统诗歌的古朴美结合在一起,追求纯诗的艺术。《雨巷》是他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选用李璟“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地行着,其中表达的是一种普遍的忧郁的时代情绪,这首诗可以说是一曲理想的哀歌。月 夜[唐]杜 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熟读这五首诗。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白话新诗。找一找戴望舒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