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汇总(分单元课时编排)(2024秋)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汇总(分单元课时编排)(2024秋)第1页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汇总(分单元课时编排)(2024秋)第2页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汇总(分单元课时编排)(2024秋)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汇总(分单元课时编排)(2024秋)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汇总(分单元课时编排)(2024秋),共1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数学游戏1.在校园里找一找【教学反思】学生在“找一找”中分享、交流:国旗上有5颗五角星、教室的窗户是长方形的、教学楼有4层、我们的教室在第2层……引导学生有序的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用数学语言描述事物,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表达,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幼儿园与小学有效衔接,顺利开始小学数学的学习。2.在操场上玩一玩【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在具体游戏情境中,回顾自己在学前阶段经历的与数学学习相关的活动开展数学游戏,唤起数学学习感性认识和学习经验,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尝试运用与数学学习相关的词语,逐步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在活动中遵守秩序,注意安全的意识。3.在教室里认一认【教学反思】学生在教室里认一认自己的班级、认一认教室里的前后左右分别有些什么、自己的前后左右是谁,并介绍自己的家庭人口数和幼儿园生活,在这些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当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从而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4.在教室里玩一玩【教学反思】基于儿童天性,通过游戏的形式(我说你做、正话反做),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就是组织者、引导者。如在抢凳子游戏中,学生在学前阶段已经做过这个游戏,他们做完游戏后,我们作为教师如何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呢?关键问题是:为什么有人没坐到椅子?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中感悟一一对应思想。5.学习准备【教学反思】2022 版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习准备”中有这样四幅图:每天8:30开始上课、学生认真听讲举手发言用右手、书本摆在左上角、与同桌分享喜欢的地方。学生们在“学习准备”中,培养守时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分享交流的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第一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1~5的认识本课的重中之重是带领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理解数的意义。教师将数的意义的理解蕴含在多个活动中。例如用小棒摆数,将现实生活中的数进行初步抽象,使学生认识到,不管什么物体,只要数量是1的,都可以用1根小棒来表示。这样直观、形象和生动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基数的含义。根据物品的数量涂色等活动则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数的印象,培养学生的数感。虽然学生对1~5各数在学前就有所了解,但上课时发现,他们很难做到有序观察和整体全面地观察,以及完整地表达,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另外课后还要让学生加强数字的书写练习。2.比大小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没有停留在知识表面,而是注重挖掘蕴含在知识深处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对简单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这节课渗透了许多数学思想:一是符号化思想,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比大小的结果,教师再引入数学符号,并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合理性和简洁性;二是化归思想,当有多种水果摆在面前时,一种一种地考虑,这本身就是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的运用;三是一一对应思想,在比较的过程中,这种思想充分展露。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在说的时候知道谁大谁小,写“>”和“<”的时候却写错了,这需要有一个慢慢熟练的过程。3.第几教学时可以增加一些实例,如一组有4人,小芳排第2,这里的4和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再如利用排队等候老师批改作业等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几”和“第几”的含义。学生都有排队的经历,对“几”和“第几”有了浅显的感性认识。因此这节课要进一步辨认“几”和“第几”,主要任务是领悟“几”和“第几”的含义,区分“几”和“第几”的不同。另外,学生目前用语言还无法描述出几和第几的区别,教学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语言表达的指导。4.分与合本节课注重探索知识的过程和策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课堂中注意5的分与合的教学与4的分与合的不同,教学5的分与合时教师可以“扶”一把,教学4的分与合时教师可以“放”。5.练一练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2~5各数的分成与组成的掌握,进一步巩固几和第几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练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整节课学生兴致很高,效果不错。(二)1.认识加法本节课学生通过说图意、摆学具、写算式等多项活动,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充分地感知“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对加法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说出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这个过程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加法算式含义的理解和运用。2.5以内数的加法不同算法是不同思维发展水平的体现,学生知道有多种方法可以计算,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教学中,可以优化算法,但不必强求一致,随着教学的进行可以慢慢引导学生按照数的组成进行计算。3.认识减法学生对减法含义的理解难于对加法含义的理解。设计中充分体现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经历“直观——形象——抽象”三个思维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动手操作、交流汇报、动态演示等活动来体会“去掉”的含义,更好地体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图意与算式的一致,引导学生完整表达。4.5以内数的减法在探索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时,可以让学生借助身边的学具摆一摆,还可以画一画,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在本课中,培养学生说和问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要引导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图意,列出算式并计算。5.练一练本节课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巩固5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并能用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在练习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练习形式,由单人回答到集体练习,由点到面,层次清晰。我很重视让学生看图说图意,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0的认识和加、减法学生在生活中有“全部拿走就没有”的经验,所以得数为0的减法是学生很容易理解的,学生也有在生活中减去0和加上0的经验,但是学生“加上会变多,减去会变少”的经验会成为他们计算减0和加0的障碍。修正“加上会变多,减去会变少”的经验是这节课的关键。一年级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很多知识他们都了解过,但他们的知识是凌乱的,是需要整理归纳的,教师要做好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整理归纳的习惯,提升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四)整理和复习复习课比新课更难把握,尤其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如果仅仅是做练习,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厌倦。本节课通过带领学生看书整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网络一目了然。再通过创设小动物参与整理和复习的情境,将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有针对性地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复习,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五)练一练本节课对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通过整理和复习,把前面分散学习的知识加以梳理、归纳,提出要点,让学生在复习知识点的同时,加强练习巩固,最终达到了预期的复习效果。第二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6~9的认识本节课提供给学生数数的资源更丰富,通过让学生数物体的个数,了解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并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等,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6、7、8、9数字概念的形成过程,结合数数过程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2.比大小、第几教学中让学生根据鱼缸图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要注意指导学生模仿教师提出问题,并结合问题进一步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意义。教学数字的书写时,首先应让学生弄清楚数字的字形,然后着重说明写6~9的笔顺。除教师示范外,还要注意带领学生进行练习。3.6、7的组成本节课的教学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6和7的组成,学生基本上都能自主完成,但有两个方面还要加强。一是在摆和写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做到图与数对应;二是在分解组成时,要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如:先摆出一种后,除两边相等的情况外,再交换两堆的位置,就是另一种。再如:在摆的时候,从一边向另一边一个一个地移动圆片,每移动一个就是一种新的组成。4.8、9的组成教学8和9的组成时,学生通过摆学具,先发现其中的一部分,再完善另一部分。因为有些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8和9的组成,所以不需要摆学具就能写出8和9的组成。教师可以根据学情进行调整,没必要每次都要摆学具,只要学生能有序说出8和9的组成就可以了。5.练一练练习课比较枯燥,本节课学生动笔做的题有点多,所以要注意练习过程中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把练习课设计成几个层次,从基础练习到巩固练习最后拓展练习,练习的难度在逐渐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慢慢增强,思维也越来越开放。(二)1.6和7的加、减法本节课在教学中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拓展,这样学生能够在扎实理解加法的“一图二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再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并巩固新知识。对于6、7的加减法计算,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看到每道算式时基本上能很快说出结果,但要说出是怎么算的,则会感觉很困难。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清晰表达算理,如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利用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来计算等。2.用加法解决问题本节课是教科书中第一次出现用情境图呈现数学问题的形式。通过情境图搭配大括号和问号,呈现了一个简单求和的数学问题。教学中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思,并会用三句话来清晰、完整地表达图意,再根据加法的含义列出算式。部分学生可能在反思这个环节有困难,不知道怎样检验,教师要注意加强指导。3.用减法解决问题对减法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时注意强调大括号表示合起来的数,还可以通过手势等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白表示去掉一部分时,就用减法计算。通过比较,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针对剩余部分的“?只”,学生在表达上可能有困难,要注意指导。4.练一练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有关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练习,紧密结合情境图,加强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同时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课后还可以适当增加图画问题的专题练习。5.8和9的加、减法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6和7的加减法,也学习了8和9的组成,所以在已有知识和方法的引领下,学生完全可以主动探究本课的全部内容。教师要重点帮助学生用相对完整的语言表达四道算式对应的意义及其加减法的联系。鼓励学生不用借助学具,直接看着算式写得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6.解决问题本节课的开始,教师就引导学生用三句话来完整地描述情境图,帮助学生逐步感悟部分数和总数之间的关系。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是重点,初步让学生体会到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本节课出现了用图片呈现的数学信息,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信息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片的,要学会多角度地发现信息、收集信息。7.练一练把练习课设计成几个层次,从基础练习到计算练习再到巩固练习最后拓展练习,练习的难度在逐渐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慢慢增强,思维也越来越开放。学生很喜欢游戏活动,但教师要注意发挥好组织管理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三)1.10的认识本课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设计找10、摆10、猜一猜、对口令等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操作练习、掌握新知,使学习成为牢牢吸引学生的一种愉快活动。2.10的加、减法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要先让学生看着实物图进行计算,理解算理,然后逐渐脱离实物图,想10的组成进行计算。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有了之前的经验,再加上可以利用手指来帮助计算,基本上都掌握了10的加减法,效果不错。3.练一练学习10的加减法之后,没有单独设计解决问题的内容,但“练一练”的第7题就是用10的加减法解决问题,虽然其基本的呈现方式跟前面的用8、9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相同,但在课堂上还是需要按照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引导学生仔细读题、获取信息、自主解答、反馈检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与加、减法的联系。4.连加、连减将连加、连减两部分内容安排在一起教学,帮助学生借助直观理解运算顺序的规则,使学生理解了连加、连减的含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进行课件演示的时候,着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促使学生将生动的具体情境转化为抽象的数的运算,为掌握运算顺序打好基础。课堂中尽量让学生充分表达,这样效果会更好。5.加、减混合“加减混合”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安排了两个小题,它们在编排上基本相同,因此在教学时使用了“教——扶——放”的方式。要注意的是第2小题与第1小题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步的得数教科书上没有标明,留给学生自己去填写。这样处理,有利于学生从看着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计算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去完成第二步计算,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6.练一练本节练习课关于图意的讨论与算式意义的讲解还可以更充分些,可适当多让几位学生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也可通过自由说、指名说、示范说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认知。另外填未知数的练习还可以再加强。(四)整理和复习在整理和复习课中,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课堂中“你是怎么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讨论、整理、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切实实经历这个过程、充分感悟,初步积累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活动经验。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整理的情况适当延长时间,尽量让学生充分展示和观察、表达。(五)练一练这节课成功地引导学生把学习方法进行了迁移,加强了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整理和复习重点在于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而这却是学生思维所欠缺的。解决问题练习中也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去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使得加减法的意义得以真正理解。本节课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第三单元 认识立体图形1.立体图形的认识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各种物体特征的理解。但因为操作活动比较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有部分学生自顾自地玩,没有把教学目标落实到位,要关注操作习惯的培养。2.立体图形的拼搭这节课学生通过多种拼搭活动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同时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拼搭出很多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应进行多元化的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遇到问题积极探索。按照规则,搭符合要求的图形,主动利用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练一练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4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通过猜一猜游戏带领学生回顾这4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接着通过练习中的拼搭活动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练习题的设计既有针对性,又有层次性。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多动手操作进行拼摆,让学生熟练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4种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第四单元 11~20的认识1.10的再认识本节课教学主要是从更高的占位来认识“10”这个两位数,更为深入地体会“计数单位”和“位置值”。先用10根1捆初识“计数单位”的同时,介入了计数器认识数位,在计数器上体会“10个一是1个十”,同时提出两个学生视角的问题来引导学习和理解:一是以“10中的1和0分别表示什么”来理解位值以及0的占位作用,二是以“10和0~9这些数有什么不同”进行对比,也无形中区分了“数字”和“数”。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借助学具,充分的理解“计数单位”和“位置值”以及0的占位作用。2.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法对于11~20各数,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它们的读法,或者对于一个具体的数,用数的组成加以解释、说明它的意思,会感到困难。教学中引导学生手、脑、口并用,在实际操作中感悟并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真正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建立数感。3.认识数位、写数小学一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像、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本课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实物,使学生在摆一摆、拨一拨等操作活动中,充分理解位值制的含义,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从练习反馈来看,学生的难点是根据表述数的组成写数,因为学生习惯先说几个十,再说几个一,如果反过来说就很容易出错。4.11~20各数的顺序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0以内数的数数、组成、读写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但要发现和总结出它隐含的排列规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中利用直尺、数字卡片等学习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读数、排序等活动,进一步从多种角度感知11~20各数的顺序,建立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这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5.练一练本节课是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的练习课,一年级小朋友几乎都会数数,有的已经会读写两位数之间的数。为此,本节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设计各种数数活动和摆卡片比大小的活动,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课堂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发展。6.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本节课学习的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虽然是新内容,但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会感觉太简单了,对于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所以在教学中,让学习容易的学生带动学习困难的学生,“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让不懂的学生能在容易理解的学生的带动下和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也满足了部分学生想自主探索的欲望。7.解决问题本节课的练习题与例题有很大的不同,虽然都是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在数数的时候有的包括“两端”,有的不包括“两端”,有的只包括“一端”,要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理解题意。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解决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每道练习题都需要教师引导。8.练一练本节课的重点是练习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还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加减法练习中,由“直接计算”过渡到“填未知加数”,难度逐渐增加,提升了学生对有关10的加减法计算的掌握水平。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捕捉信息、分析问题并通过数数或简单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9.整理和复习复习课比新课更难把握,尤其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如果仅仅是做练习,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厌倦。本节课通过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然后鼓励学生用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思维导图,再根据自身情况练习巩固。学生将知识点绘成网络图有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一些符号表示。10.练一练本节课利用各种形式的配套练习,为学生复习巩固了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以及解决排队实际问题。在教学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和计算过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数的认识,教学效果还不错。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1.9加几本节课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9加几》,这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和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的方法既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各领域内容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十分重要。教材在例题中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计算问题,通过操作自主探索算法,再通过对不同算法进行交流比较。得出用凑十法计算9加4比较简便。在本节课中借助主题运动场上的情景入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为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并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验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在课堂上允许孩子有各种不同的想法,并将孩子的各种方法展示出来,但是还是要进行算法的优化。课本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索算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10加几,也就是“凑十法”的思考过程。2.练一练总体来说,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凑十法”,并且能够熟练地把计算过程说出来,但个别学生的计算速度还不够快。“凑十法”是学生学习后面计算必须掌握的基础,如果不掌握好,直接影响后面的学习,因此在后续的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尤其是要让学生能在脱离实物或者学具操作的情况下,抽象地说出凑十的过程。3.8、7、6加几在本课时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计算9加几的基础和对“凑十法”的感知、体验,会很自然地想到用“凑十法”来计算8、7、6加几。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创新,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认可,学习的兴趣更高了,后面的表达更清楚和完整了,教学效果不错。4.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本节课计算方法的探究中,应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计算是重点内容。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基本习惯以“凑十法”中的“拆小数,凑大数”为主要计算方法。教师需要突出优化“交换加数的位置”的计算方法,但注意只要鼓励学生应用适合自己的、算得快的方法来计算就可以,不要硬性规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计算。5.5、4、3、2加几本节课首先复习了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进而引入本课新知。由于有了之前的学习基础,学生一般很快就能掌握新知识,除了采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以外,更注重渗透“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思想,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6.练一练本节练习课内容不是很多,但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比较大,导致效率不是很高。本节练习课的第8题是填未知加数,因为没有涉及减法,直接在加法算式中填写未知加数,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需要教师花时间去细心指导。本节练习课的第5题是新的题型,虽然是填空题,但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类的题目来处理更合适。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统计表,对读懂统计表中的信息感到困难,所以教师引导学生看懂这个统计表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7.多角度解决求总数的问题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本节课要求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想法,两种解答方法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很轻松地呈现出来了。整节课教学效果不错,少数学生在表达上有困难,可以适当个别指导,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两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掌握其中一种就行。8.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本节课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由于这一类问题的条件和问题的叙述顺序与学生熟悉的思考路径不太一致,数量关系也更加隐蔽。因此无论是理解题意,还是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本课中有效地利用画图的策略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理解用加法求被减数的算理,教学效果还不错。9.练一练本节练习课内容不是很多,主要是对多角度解决求总数的问题和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进行巩固练习。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训练,我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发现同一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发现的现象也不同,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就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以往学生解决的问题都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求出发生之后的结果,而本节课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是由现在去推想事物发生之前的数量,对学生来说需要逆向思考,有一定难度。其次,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见到题目中“剩下”二字,就容易想到减法,造成学生选择运算上的困难。10.整理和复习整理20以内所有的进位加法算式时,如果想让学生自主列出所有的算式,再归类,学生会感觉很困难。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所有的算式列出来,并逐步分类形成加法表,再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本课知识容量有些大,可以根据学情适当调整。11.练一练本节课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把前面分散学习的知识加以梳理,加以归纳,提出要点,让学生在复习知识点的同时,加强练习巩固,最终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第六单元 复习与关联1.数的运算本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复习数数、数的顺序、序数、数的组成以及位置等各方面知识的效果比较好。在观察表格中数的排列规律时,学生的想法很多,教师要注意倾听,及时指导,可能花的时间比较长,但还是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2.数量关系本节课设计的亮点是:学生在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强不同方法的交流和讨论,在解答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促进知识经验内化,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3.图形的认识本节课的学习中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活动,学生在经历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想象的能力。除了操作,还需要学生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需要进行评价指导,也要鼓励学生互相评价。4.应用提升本节课主要是对本学期所学习的20以内数、20以内加法及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相关算式进行整理;借助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从不同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建构基本的解题模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虽然在之前学生也有过几次整理口算表的经验,但依然感觉比较困难,需要慢下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完成。从多个角度观察口算表,学生已经知道观察横行、竖行、斜行的算式,只是表达不够清楚,教师注意适当指导。5.练一练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还要注意精讲精练,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的尽量多。同时在堂课上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数学口算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