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重阳节(节日溯源 诗词 祝福语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满分作文热点素材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72347/0-172942454627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重阳节(节日溯源 诗词 祝福语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满分作文热点素材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72347/0-1729424546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重阳节(节日溯源 诗词 祝福语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满分作文热点素材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72347/0-172942454634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重阳节(节日溯源 诗词 祝福语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满分作文热点素材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重阳节(节日溯源 诗词 祝福语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满分作文热点素材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重阳病起饮酒连夕》,容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这是一个登高望远、品糕赏菊的日子,也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尊老敬老的日子——重阳节。在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中,重阳节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寄托,成为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024重阳节”相关知识,来积累相关的写作素材,来为我们的作文注入“新鲜血液”,为2025中考满分作文助力。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
(一)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大致有三种说法。
1.据《续齐谐记》记述:汉代桓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大师对徒弟讲,九月九日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听从师言幸免于难,而未及撤离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
2.源于汉代的道学。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阳又表示钢,重阳是“二钢相逢”而相克,所以被视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为了“解厄”,重阳习俗由此而来。
3.源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九月初九的这天他带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于是认定是个吉日。以后,每年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后人仿之,形成习俗。
4. 社会学家介绍,古人以“九”为阳数,日月逢九,两阳相重,名曰“重阳”,又称“重九”“双九”,或“九九重阳”。“九”作为阳数之极,又被称“极阳”或“老阳”,“九九”与“久久”谐音,意味着长久、高寿。因此,从1989年开始,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二)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最早的记载源自《吕氏春秋》中的《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汉代时重阳有了求寿的习俗。《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三)历史演变
又是一年重阳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古时南北各地风俗各异,先秦时期,各地习俗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文字记载。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有载古人在九月丰收祭天帝、祭祖的活动。据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祭祖礼俗活动。
汉代的发展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魏晋时期的习俗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代的正式节日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明清时代的延续
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
现代的传承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历来重阳节都有观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在古时重阳节又叫菊花节,人们认为菊花是长寿的象征,重阳节期间很多地方都会举行菊花大会、菊花展,全城的人都会出动赏菊。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因此,重阳节才一直保留着饮菊花酒的习俗。九日所酿的菊花酒在古代被视为延年益寿的长命酒。菊花酒有清热解毒、明目祛风、平肝舒肺、益阴滋肾的药用价值。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了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
佩茱萸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
尊老敬老
九九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含义。古时民间在重阳节就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重阳节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爱老的内涵,可以说这是重阳节在新时代的新表现形式,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而且相比佩茱萸、饮菊花酒做诗词这些古人的风韵雅致来说,抽时间陪伴父母、尊老爱老也更容易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五首●其一
唐●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重阳日至峡道》
唐·张籍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九日水阁》
宋·韩琦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九月初九,重阳节,愿时光能缓,陪伴常在,夕阳不老,岁月静好。佳节重阳,愿天下父母长辈幸福安康,健康久久。
2.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
3.喝了九月重阳酒,幸福日子天天有,吃块重阳菊花糕,身体健康人平安,金秋登高赏菊花,工作事业步步高,祝心情愉快,吉祥如意,重阳节快乐!
4.古枫吐艳,晚菊傲霜。在这丰收的季节里,祝你事业有成,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5.九九重阳节,愿你快乐长长久久,与幸福天长地久。九月初九迎重阳,遍插茱萸赏秋菊,登高望远悦心目,一杯美酒含问候,重阳糕里包祝福,一条短信表寸心,祝你重阳节快乐,阖家欢乐人团圆!
6.品一杯美酒,重阳佳节倍思亲;寻一份心情,登到高处想亲人;赏一片美景,菊花朵朵开我心;插一地茱萸,深深牵挂故乡根;送一份祝福,父母兄弟情谊深。祝愿家人们健康平安,幸福永相随!2024重阳节快乐!
7.九月九日宴重阳,亲友齐聚登高望,祈福避灾无疾病,幸福如意身健康。天高云淡菊花香,遍插茱萸迎吉祥,好运围绕财神伴,阖家欢乐业兴旺!
8.时间久了,果实就会红;秋意深了,会惹来一个冬;牵挂久了,思念会更浓。九九重阳节,久久的情谊,久久的问候,愿你快乐久久,好运久久,幸福久久!
9.适逢重阳天已凉,风卷黄叶秀苍茫;形单影只外闯荡,心中不免意惆怅;吾虽不才书浅信,意真意浓暖心房;虽在异乡不寂寞,此般重阳开心过!
10.重阳九九,大家捧杯好酒,祝愿友谊恒久。愿亲朋好友:幸福永久,事业成就!祝天下父母:健康长久,快乐久久!盼天下老人:无病无愁,活到九九!
100句重阳诗词,用来发朋友圈,瞬间赞爆
重阳节,九月初九,赏菊、登高、吃糕、饮酒。是秋日节日,也是哀伤与思乡之日。重阳诗词百句,述菊花、酒、快乐与哀愁,带来重阳美好。
秋风轻寒,篱菊乍开,时节来到重阳。
重阳,是九月初九,又被称为“九日”、“重九”。
在这一天,先民要赏菊、登高、吃重阳糕、喝菊花酒,很是热闹。
重阳节,有人哀伤时光、有人想念家乡,还有人兴致勃勃登高。
不论日子怎样,我们都要好好过下去。
100句重阳诗词,有菊花、有酒、也有快乐与幸福,希望带给你重阳的美好。
1、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6、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7、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8、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9、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定风波·重阳》
10、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11、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12、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李白《九日》
13、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晏几道《阮郎归 其四》
14、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5、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16、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7、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 九日齐安登高》
18、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19、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20、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21、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文森《九日》
22、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韩琦《九日水阁》
23、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24、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25、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26、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27、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28、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29、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30、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1、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32、一年最好,偏是重阳。——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33、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34、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35、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36、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蔡孚《九日》
37、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王昌龄《九日登高》
38、重阳独酌(一作少饮)杯中酒,抱病起(一作独,一作岂)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 其一》
39、重阳秋已晚,千里信仍稀。何处登高望,知君正忆归。——皇甫冉《九日寄郑丰》
40、节过重阳人病起,一枝残菊不胜愁。——陈羽《九月十日即事》
41、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张籍《重阳日至峡道》
42、与君先一醉,举世待重阳。——姚合《同卫尉崔少卿九月六日饮》
43、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朱庆馀《旅中过重阳》
44、重阳开满菊花金,病起榰床惜赏心。——殷尧藩《九日病起》
45、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李群玉《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46、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苦吟。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韦庄《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47、家山去此强百里,弟妹待我醉重阳。——崔橹《重阳日次荆南路经武宁驿》
48、秋菊近重阳,原头复道旁。丛滋寒露绿,花绽晚风黄。——王棨《月前菊》
49、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鱼玄机《重阳阻雨》
50、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杜荀鹤《重阳日有作》
51、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吴融《重阳日荆州作》
52、流年又是重阳节,赏菊论诗酒一樽。——田锡《渭北即事书呈太素》
53、未到重阳归阙去,金英寂寞为谁开。——王禹偁《池边菊》
54、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 其一》
55、重阳已过君休恨,留取金英晚节看。——宋祁《重阳不见菊 其二》
56、今年重阳公欲来,旋种中庭已开菊。——梅尧臣《次韵和永叔饮余家咏枯菊》
57、病起重阳过,东篱菊尚黄。慇勤撷寒蕊,子细嗅清香。——石介《病起吟残菊》
58、一境山川俱入眼,重阳风物尽宜杯。——韩琦《登抱螺台》
59、君逢佳节忆还家,我亦淹留感岁华。——陈襄《重阳阁下和同舍》
60、故人一别两重阳,每欲从之道路长。——韩维《谢尧夫寄新酒》
61、幸逢九日称佳节,宜对三嵎赏素秋。——文同《贺陈基载重阳日》
62、谁怜鬓影凄凉。新来更点吴霜。孤负萸囊菊盏,年年客里重阳。——黄机《清平乐 江上重九》
63、去岁重阳踏路尘,异乡今日恨还新。——强至《九日二首 其一》
64、重阳谁对酒,野菊自开花。——刘攽《暂之霅上留别一二兄弟》
65、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杜甫《九日寄岑参》
66、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黄庭坚《南乡子》
67、黄菊虽残堪泛蚁。乍寒犹有重阳味。——晁补之《忆秦娥 和留守赵无愧送别》
68、要与老生同一醉,故留秋意作重阳。——陈师道《和江秀才献花三首 其二》
69、重阳不见菊,节物愈凋零。性复不嗜饮,对酒只如酲。——孔平仲《九日独登曹亭》
70、淡饭三杯菊花酒,何妨随俗且重阳。——邹浩《九日》
71、从此重阳后,殷勤送暮秋。——李新《重阳已后折菊泛酒》
72、天高风劲尘寰静,佳节重阳。叶下潇湘。碧海晴空一阵霜。——朱敦儒《采桑子 其二 重阳病起饮酒连夕》
73、新霜初试,重阳催近,醉红偷染江枫。——高观国《八归 重阳前二日怀梅溪》
74、商略此时须痛饮,细腰宫畔过重阳。——陆游《重阳》
75、俗间佳节自匆匆,老去悲秋又客中。——范成大《重阳九经堂作》
76、一年好景是重阳,萸紫樨红菊更黄。——项安世《大人生朝六首 其四 容孙》
77、满眼秋光好。相见应须早。若趁重阳不到家,只怕黄花笑。——石孝友《卜算子 其三》
78、山堂昨夜遇重阳,催促东篱早菊霜。——李陆《醉杨妃》
79、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李东阳《九日渡江》
80、踏尽乌桓千嶂雪,却来平地作重阳。——查慎行《重阳下堡道中》
81、明日重阳,登高无我,酒坛欢欠。——万树《水龙吟 九月八日宿清风店》
82、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陈师道《九日寄秦觏》
83、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84、秋光欲断人肠,重阳过也,犹做作、满城风雨。——彭孙遹《祝英台近•重阳后一日扬州别程村阮亭》
85、何处登高,无人送酒,俗煞重阳节。——陈维崧《念奴娇 甲寅九日追感京洛旧游怅然成咏》
86、一样重阳,两年羁宦,往事零如雨。——陈维崧《笛家 己未九日蛟门招同诸子游黑龙潭次实庵韵》
87、重阳一杯酒,风雨送归人。——王士禛《送叶井叔归樊上六首 其一》
88、山寺枫红日,江村橘绿时。雨添秋水涨,人与菊花期。——田雯《重阳偕沈范先成仲谦大洪山登高》
89、恰重阳又到,载酒楼头。——宋荦《金菊对芙蓉》
90、易听重阳雨,难为秋夜心。——张英《重阳雨中次宋蓉庵韵二首 其一》
91、重阳近也,枫残菊嫩不胜秋。——董俞《婆罗门引 秋夜饮张荆门斋》
92、云物晶荧护草堂,不风不雨亦重阳。——吴之振《九日》
93、又是重阳也。龙山会上人静,浊酒堪赊,对黄花。——高士奇《怨王孙》
94、一年最是重阳好,苦茗残棋坐到明。——田雯《九日同惠元龙作 其四》
95、满城风雨近重阳,门掩空濛薜荔长。——戴梓《满城风雨近重阳 其一》
96、重阳过、幽花淡日初开。——黄之隽《新雁过妆楼·咏菊》
97、今日稍和暖,乍过重阳节。——沈德潜《重九后一日许别驾双渠寓斋平台眺览用谢康乐九日戏马台韵》
98、送送年华了万芳,不知今日即重阳。——黄宅厚《重阳。与严道卿汉朋,金处重廷大。对月呼韵》
99、平生爱菊绕篱栽,每值重阳泛满杯。——赵观彬《三浦寓中。过重阳。咏小阶杂菊 其一 》
100、淡云微雨过重阳,陶令东篱菊正芳。——常纪《九日》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4重阳节(人物素材 适用话题 速用示例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满分作文热点素材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适用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重阳节 (时评)-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满分作文热点素材学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4世界粮食日(节日溯源 精彩标题 宣传语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满分作文热点素材学案,共5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