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272947/0-1729469690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五上《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272947/0-172946969068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课文回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仿照例句,把一个画面写具体。
2.背诵《渔歌子》,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和惬意。
要点把握
1.掌握把画面写具体的方法。
2.欣赏词作《渔歌子》。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二)
过渡:同学们,前面我们品读了许多优美的写景句子,也掌握了一些写作技法,你们是不是也想一试身手,写一些具体而优美的句子呢?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就有一项让我们施展身手的训练,我们都来试一试吧!
1.教师出示语段,引导学生体会。
2.学生朗读,小组讨论,交流体会。
交流后明确:第一组中,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斜照”“动人的是点点”“急急匆匆地”“飞去”等词语,就把夕阳怎样照在西山上,什么样的乌鸦又是怎样归巢的这样一个画面写具体了。
第二组中,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加丰富,主要是围绕桂树来写,不仅增加了对桂树的枝、叶、花的描写,还加上了一些修饰语,如“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使得那棵桂树活灵活现、摇曳多姿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3.师生总结把画面写具体的方法。
过渡: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上面的两组句子,我们发现每组中第二个句子更容易让我们联想起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这是为什么呢?对,主要是这些句子描写的画面更具体、更丰富,那么怎样才能把画面写具体呢?
方法点拨:(1)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要想把一个画面写具体,首先要仔细观察,发现其特点;然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再现画面,思考如何才能突出其特点。
(2)巧加修饰,丰富画面。把握画面的特点后,就要为其添加适当的修饰性词语,将其特点表现得更生动、更具体。
(3)多角度发散思维。描写某个画面时如果角度单一,内容也就单一,所以要发散思想,从多角度来写。可以从形态、色彩、静态、动态,听觉、视觉、嗅觉,以及不同时间的角度来展开描写。
(4)巧用句式来描写。积累掌握一些特殊句式,如有……,有……,还有……;有的……,有的……,还有的……;像……,像……,还像……;(静)得……,(静)得,(静)得……(括号里的词根据核心词改变)。
(5)修辞手法来装点。修辞手法的一大用处就是使描写对象变得形象生动,所以要好好利用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等。比喻可以使描写对象的特点一下子清晰形象;拟人可以使画面“动”起来;排比可以使句式整齐、连贯且生动。
4.课件出示画面,引导学生仿写练笔。
①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②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③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5.学生仿写练笔,交流展示,师生评议。
示例:(1)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条弯弯的、清如明镜的小河,河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
(2)公园里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一只调皮的小狗玩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在柔软的草地上愉快地翻滚,一会儿从草坪上跳起去捕捉翻飞的蝴蝶;一会儿围着主人直打转。
(3)天气骤然变得冷起来了,一清早,晴朗的天空中就布满了铅色的阴云,黑沉沉的、阴森森的,让人感到十分压抑。
二、日积月累
1.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不仅积累了优美的古诗名句,也领略到诗中美丽的画面,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优美的词作——《渔歌子》。
2.师生合作,读通词句,理解词意。
(1)学生自读《渔歌子》,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教师课件出示。)
渔 歌 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需注意的字音:
“塞”是多音字,这里读“sài”;“鳜”读“ɡuì”,不要读成“jué”;“箬”读“ruò”;“蓑”读“suō”。
◆作者简介:
张志和(732—774) 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唐朝著名诗人。曾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其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著有《玄真子》《大易》等。
◆了解背景:
渔歌子 是词牌名,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去拜见他,正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肥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2)解释词语。
[西塞山]山名,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白鹭]一种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箬笠]竹叶编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3)教师范读,学生划分朗读节奏。
明确朗读节奏: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初步了解词作大意,说说词作主要写了什么。
过渡:同学们划分的节奏很正确,现在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首词的大意?
诗词大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翔,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
3.品读词句,想象画面。
(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品读:“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衬托出渔翁的悠闲自在。“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翁的生活环境。
画面:春天到来,西塞山上绿意盎然,一群白鹭悠闲地从山前飞过。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和饱满。
(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品读:这几句描写了渔翁捕鱼的情态。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的画面中,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翁钓鱼时的愉快心情。
画面:江岸上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教师小结: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是一幅用词写的山水画,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4.背诵词作。
5.搜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交流积累。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唐]王建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唐]白居易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宋]雷震
三、课文回顾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词句段运用”中的把画面写具体和“日积月累”中的词作《渔歌子》这两个板块的内容,既掌握了把画面写具体的方法,又增加了文化积累。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你们不仅积极动脑,认真学习,而且在课下搜集资料,提前了解了词作《渔歌子》的相关知识。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是很值得嘉奖的!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并在课后积累古诗词名句。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是本单元内容的延伸,它的教学既要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夯实基础,同时又要能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真正体会到语文带来的乐趣。所以“语文园地”的栏目设置一般比较灵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单元“语文园地”共有三个板块,“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回顾,我在教学时重点从写景技法出发,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优美的写景句子,分析其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并适当拓展,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词句段运用”重点是设计宣传海报和学习把画面写具体,学生大多完成得不错。“日积月累”选编的是张志和的一首词作,学习中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词作大意,并进行简单的赏析,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名句的积累,方能不断提升他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第一课时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设计,共6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