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语文园地
主备教师
【课前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围绕本单元课文中描写的场景、细节,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梳理和总结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题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不同形式结尾的特点。这三篇文章的结尾都有照应开头或者题目的特点,但是又各不相同。第二题让学生阅读《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中两个场景描写,想象画面,进一步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第一段话描写了母亲工作的场景,体现了环境的恶劣,衬托出母亲的辛劳,挣钱的不易,为情节发展营造氛围。第二段话描写了“我”和父亲逛庙会的场景,庙会的热闹和物质的丰富衬托了父亲和“我”的困窘,为下文父亲给“我”买热豆腐脑和做万花筒作铺垫,也表达了“我”喜欢庙会上玩的和吃的,却不忍心叫父亲买的心情。第三题出示的两个片段,都是主人公在成长中有所触动的新的认识和感受。“我”和母亲长期在一起,却是第一次感受到母亲的瘦小,明白了自己的责任;看到父亲的背影,“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滋味。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回想自己成长中类似的“第一次”,把当时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对自己有所触动的事情,可能是第一次遇到的,也可能是熟悉的事情,但这一次却有了新的感受。
“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2.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
3.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4.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
5.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
【教学重点】
1.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
2.借助想象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3.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难点】
借助想象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语文园地六》优质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2.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
3.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上课前,咱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个单元的导读页的话,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学习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课文。这些文章都饱含着浓浓的父母之情,谁来说一说哪篇文章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预设1:《慈母情深》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我从中感受到了无私的母爱,文中妈妈辛苦工作养家的情景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
预设2:《父爱之舟》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作者求学路上一直有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让我特别感动,父爱就像大海一样深沉。
预设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文中父母不同方式的爱,像极了我的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从单元导读页回顾导入,回顾本单元的主题,简单交流印象深刻的课文内容,为后续交流本单元情感表达的方式做铺垫。)
二、学习“交流平台”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刚才大家说到了这些文章之所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文章中那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特别打动人。回顾课文内容,想一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父母子女之间浓浓的深情。
预设1:在《慈母情深》第29自然段中的“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这处细节描写中,我体会到了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和无私的爱。联系上下文,还可以体会到“我”的羞愧和自责。
预设2:我从《慈母情深》第7自然段描写母亲工作场景的内容中,看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而母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就是为了养活这一家子,从中也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们竭尽全力的爱。
预设3:我从《父爱之舟》第3自然段写我和父亲住小客栈的内容中体会到了父亲对我深切的爱,还有“我”对父亲的理解和感激。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作者的感情有时是通过文中描写的场景表达出来的,有时是蕴含在一个个细节中。我们抓住印象深刻的场景和细节来品味,就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感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结合课文内容聚焦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为学生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做铺垫。)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二部分
1.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
(1)分析例文结尾的不同特点。
师引导思考:读一篇文章,我们除了可以关注文中描写的场景和细节,还可以关注文章的结尾。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好的文章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他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读一遍。”好的结尾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几篇文章的结尾。请大家读一读书上的这三个结尾,边读边思考:这三篇文章的结尾分别和文章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
预设1:《慈母情深》的结尾照应了文章开头,表现了母亲支持“我”读书对“我”人生的影响。
预设2:《桂花雨》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和题目相照应。
教师总结并追问:这三篇文章的结尾有个共同点,就是与前面内容相照应。它们或者是与开头照应,或者是与题目照应。这三篇文章的结尾还有不同的地方,请你再读一读,结合文章内容、主旨想一想,这三个结尾有什么不同点。
预设1:《慈母情深》结尾的省略号蕴含着对母亲无尽的感激之情。
预设2:《桂花雨》的结尾点明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以及浓厚的思乡之情。
预设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结尾揭示和深化了主题,点明了作者成年后对父母之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感激,让文章主旨更加深刻。
教师小结提升:《慈母情深》的结尾,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令读者在回味中感受到作者那复杂的情。《桂花雨》的结尾进一步突出了桂花雨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留恋和热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揭示了这两种看来截然相反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母亲的爱是慈祥的爱、鼓励的爱;父亲的爱是严厉的爱、深沉的爱。这样结尾总结了全文,使文章的主题鲜明突出。
(2)拓展不同类型的结尾。
教师点拨: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主旨。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教师提问:在这两个场景中挑选一个,说说在这段场景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1:从母亲工作的场景中,我体会到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感受到了母亲工作的辛劳。
预设2:从“我”和父亲逛庙会的场景中,我体会到了庙会的热闹,感受到了儿子对父亲的体谅。
点拨:场景描写不仅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感情,还能在烘托氛围的同时衬托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是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整合、梳理、巩固,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并向学生的生活拓展延伸。“语文园地”的教学,既能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夯实基础,又能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掌握方法,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园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本单元的“语文园地”紧扣教学重点,设计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这三个栏目。
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是从回顾课文内容入手的,导课这一环节中设计的三个问题都是关于本单元课文内容和课文写作方法的,这种简洁的导课方式既联系了旧知识,学习了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又导入了新内容,做到温故知新,非常实用。
在教学“交流平台”这一板块时,我紧扣教材,以课文中的场景描写和抒情方法为依托,使学生对场景描写和抒情方法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进而加以提炼,概括出场景描写的概念,同学们的认识就更上一层楼。这样的教学方法贯彻了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理念。
在“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我同样贯彻由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先认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的结尾方式及其好处,进而拓展不同类型的结尾方式,然后加以概括提炼,使学生既有直观的认识,又有理论的体系,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对写作结尾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在前边两个板块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再去写自己的“第一次”,可以说是水到渠成,难度大大降低。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20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547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语文园地第一课时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547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