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长相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长相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读通文本,再读课文,品读欣赏,体会情感,背诵积累,对比阅读,整体回顾,作业设计,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长相思
课时目标
1.认识“榆、畔、聒”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畔”字。
2.结合注释,查找资料,联系上下句,读懂词的大意。
3.结合词中富含画面感的词语,感受作者征途之艰辛与思乡之苦闷。
4.学习将叙事与写景融为一体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指名背诵两首古诗。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山居秋暝》与《枫桥夜泊》这两首古诗。前者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的田园风光,后者描绘了游子夜泊枫桥时所见到的江南深秋夜景和所听到的绵绵不绝的寒山寺钟声。下面,老师就请两位同学分别背诵一下这两首古诗。
2.学生背诵古诗,教师点评学生的背诵情况,并引入新课。
过渡:这两位同学背得很不错,从他们的背诵中我们似乎欣赏了一幅幅独特的画面,感受到诗人蕴蓄其中的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相思》这首词。词虽与诗格式有别,但我们依然可以用上节课所掌握的方法来学习它。(板书: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
二、初读课文,读通文本
1.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首词,“长相思”是词牌名。
(2)介绍作者及词作的创作背景。
◆了解作者:
纳兰性德(1655—1685) 清代词人。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他是清代大学士明珠的公子,其文学成就以词为最,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格高韵远,颇具特色。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家人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
(2)补充词语的意思。
[榆关] 山海关。
[那畔] 那边,词中指关外。
[千帐灯] 皇帝出巡时临时住宿的行帐里的灯火。千帐,言营帐之多。
[更] 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聒] 声音嘈杂,词中指风雪声。
(3)读出节奏,读懂词意。
明确朗读节奏: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作大意: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中都亮着灯。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词人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是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
三、再读课文,品读欣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在重点词句后做批注,教师相机指导。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明确:山、水、榆关、千帐灯、风、雪。是边疆塞外的景物。
(2)词中有哪些词句引起你的注意,需要你细细地品味呢?
A.“一”字赏析:上下阕的前两句均反复使用“一”字,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B.“身”字赏析:点明了身处之地及行进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C.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塞外风雪交加,各种嘈杂的声音打碎了作者期望与家人团聚的梦,因而他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于对比之中反衬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四、体会情感,背诵积累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体会这首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明确:词的上阕以“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的恶劣环境来渲染作者此时的孤寂情怀。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
2.学生想象画面,朗读背诵。
五、对比阅读,整体回顾
分析比较,群文阅读。
过渡:同学们,到此我们就学完了本课的三首古诗词。这三首古诗词都描写了自然风景,虽然作者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但这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都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给我们独特的审美体验。现在,我们再把这三首古诗词一起读一遍吧!
(1)齐读三首古诗词。
(2)填写表格,比较异同。
(课件出示。)
①先小组计论交流,合作填写表格。教师分析学生在理解古诗词时存在的问题,点拨后出示答案。
②对比一下三首古诗词,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这三首古诗词都描绘了动人的自然图景,情与景相融。
不同:作者见到的景物不同,运用的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五年级的学生人生经验相对较少,如何让他们走进诗(词)人的内心,揣摩诗(词)人的情感,是最为困难,也最为关键的。所以我在教学时通过朗读、揣摩、想象、感悟,引导学生领会诗(词)人的情感,倾听他们心灵深处的声音。
第一,朗读,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的重复。从开始的初读、有节奏地读、有韵味地读,到品读、赏读、想象读、教师范读、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升华情感。特别是教师适时深情地诵读,将学生带入诗词创所设的情境中。
第二,调动学生的情感,找出诗词中闪现的最珍贵、最打动人心的场景。读通诗词之后,我把“通过你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得到问题之后,学生第一时间再将本课的三首古诗词朗读一遍,朗读之后,有些学生开始举手回答。如此,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在诗词中描写的情景。
第三,以想象促进学生理解。以教读《长相思》为例:想象故园的亲人思念纳兰性德的情景,更好地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我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将作者此时的状况和故园的情景进行对比,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的表达欲很强,能结合词中的意境和想象的画面勾画出深夜难眠、思念家乡的戍边将领的形象,也就很自然地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了。
本次教学还有许多不足:时间上分配不够合理,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但想象过后的朗诵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该让学生结合想象的画面再去诵读,诵读的时间可以更多些。这个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解词题,读好词,知大意,创设情境,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简介作者,导入新课,理解题目,认识词牌名,初步学习全词,做到读准确,展开想象,回望故园,资料引入,深化理解,拓展阅读,体悟思乡,学习一首词,结识一个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