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学案
展开1.(2024•荆州二模)“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的这首诗最抚凡人心。下列诗中情景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米酒酿制B.火炉烧炭
C.天空下雪D.酒精在体内代谢
2.(2023秋•武汉期末)2023年10月5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为新中国成立74周年献上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下列火箭发射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吊装上塔B.瞄准定位C.关闭舱门D.点火发射
3.(2024•富顺县二模)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10月8日在杭州顺利举行,下列活动中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吉祥物发布
B.灯光秀展示
C.点燃火炬塔
D.开幕式表演
4.(2024•枣庄模拟)《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图文并茂地记载了农业、工业、手工业等各项技术。下列产品制作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生铁冶炼B.榨取蔗汁C.烧制陶瓷D.树皮造纸
5.(2024•大同一模)
“深江1号”盾构机是目前我国最大水压、最大埋深珠江口海底隧道的开挖设备。制造“深江1号”时,刀片的选材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强度B.硬度C.耐腐蚀D.颜色
6.(2024•东明县二模)经典作品四大名著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与哲理。下列描述的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三国演义》中曹冲称象
B.《水浒传》中张顺在城门引爆炸药
C.《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用炼丹炉炼丹
D.《红楼梦》中“万艳同杯”酒的制作过程
7.(2024•路北区二模)诗词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8.(2024•镇江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铜丝制家用电线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用石墨制作铅笔芯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9.(2024•连州市一模)广东有许多优秀的民间制作工艺,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客家酿酒B.潮州木雕
C.广绣刺绣画D.肇庆端砚
10.(2024•合阳县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酒精作燃料
B.用干冰营造舞台意境
C.用铜丝作导线
D.用活性炭除冰箱中的异味
11.(2024•盐城三模)《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斩竹浸泡B.烧木煮碱C.覆帘压纸D.日晒成干
12.(2024•镇江一模)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滴水成冰B.电灯发光C.蜡炬成灰D.荷花飘香
13.(2023秋•渝中区校级期末)2024年1月9日,我国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箭转场B.燃料加注C.自动对接D.点火发射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4.(2024•冠县校级开学)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车胎爆炸
B.呼吸作用
C.酒精燃烧
D.水结成冰
E.青稞酿成酒
15.(2024•瑶海区校级开学)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材料1:早在宋代,轻粉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药物,其制作方法之一是将古方药小还丹和食盐等物质在固体状态下共热,收集升华出的白色粉末,即为轻粉。
材料2:轻粉微溶于水,可制成治疗济疮的药物,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
(1)轻粉微溶于水,是一种白色粉末,这句话描述了轻粉的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这句话表明了发生了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写出轻粉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3)在制作轻粉的过程中需要将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研磨成粉末,其目的是 。
16.(2024•凉州区校级开学)已知下列变化:(1)钢铁生锈;(2)食物腐烂;(3)石蜡燃烧;(4)铁铸成锅;(5)木材燃烧;(6)玻璃破裂;(7)咬碎食物;(8)消化食物;(9)车胎爆炸;(10)火药爆炸;(11)食盐溶于水;(12)加热蔗糖变黑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化学变化的是 .
17.(2024•齐齐哈尔开学)酒精是医疗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以下是对酒精的一些描述:
①无色透明;
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③易挥发;
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⑤能溶解碘等物质;
⑥易燃烧;
⑦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
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描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填序号,下同);化学性质有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
18.(2024•新城区校级开学)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下列叙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
①氧气广泛应用于高空作业、潜水等
②酒精挥发
③燃放烟花
④大理石可以和盐酸反应
⑤铁丝是银白色固体
19.(2024•雁塔区校级开学)某家快递公司在卸载环节中造成危险化学品氟乙酸甲酯泄漏。现收集到有关氟乙酸甲酯的下列信息:
①氟乙酸甲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②其沸点为104.5℃;
③可溶于酒精,不溶于水;
④易燃烧;
⑤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氟化氢(HF)、二氧化碳和水;
⑥有毒性;
⑦有腐蚀性,会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⑧氟乙酸甲酯在燃料、医药、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是制造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的原料。(填序号):
(1)描述氟乙酸甲酯物理性质的是 ;
(2)描述氟乙酸甲酯化学性质的是 ;
(3)描述氟乙酸甲酯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4)描述氟乙酸甲酯用途的是 。
20.(2023秋•凉州区校级期末)木炭是一种常见物质,根据下面的描述填空。
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我国一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④将木炭粉碎;⑤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在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
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24•荆州二模)“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的这首诗最抚凡人心。下列诗中情景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米酒酿制B.火炉烧炭
C.天空下雪D.酒精在体内代谢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答案】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米酒酿制,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火炉烧炭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天空下雪只是水由气态变为固态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023秋•武汉期末)2023年10月5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为新中国成立74周年献上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下列火箭发射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吊装上塔B.瞄准定位C.关闭舱门D.点火发射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答案】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吊装上塔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瞄准定位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关闭舱门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点火发射包含着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2024•富顺县二模)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10月8日在杭州顺利举行,下列活动中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吉祥物发布
B.灯光秀展示
C.点燃火炬塔
D.开幕式表演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答案】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吉祥物发布,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灯光秀展示,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点燃火炬塔,发生燃烧,燃烧有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开幕式表演,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2024•枣庄模拟)《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图文并茂地记载了农业、工业、手工业等各项技术。下列产品制作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生铁冶炼B.榨取蔗汁C.烧制陶瓷D.树皮造纸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答案】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冶炼生铁,有新物质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榨取蔗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C、陶瓷烧制过程中有硅酸盐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树皮造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变化实质、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题目难度不大。
5.(2024•大同一模)
“深江1号”盾构机是目前我国最大水压、最大埋深珠江口海底隧道的开挖设备。制造“深江1号”时,刀片的选材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强度B.硬度C.耐腐蚀D.颜色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答案】D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解答】解:制造“深江1号”时,刀片的选材需要考虑:刀片的强度要高、硬度要大、耐腐蚀好;不需要考虑刀片的颜色;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2024•东明县二模)经典作品四大名著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与哲理。下列描述的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三国演义》中曹冲称象
B.《水浒传》中张顺在城门引爆炸药
C.《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用炼丹炉炼丹
D.《红楼梦》中“万艳同杯”酒的制作过程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答案】A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三国演义》中曹冲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水浒传》中张顺在城门引爆炸药,引爆炸药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用炼丹炉炼丹,丹药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红楼梦》中“万艳同杯”酒的制作过程,酒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7.(2024•路北区二模)诗词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答案】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体现了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2024•镇江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铜丝制家用电线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用石墨制作铅笔芯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性质决定用途.
【答案】B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解答】解:A、用铜丝制家用电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呈碱性,酸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用石墨制作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深灰色、质软,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2024•连州市一模)广东有许多优秀的民间制作工艺,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客家酿酒B.潮州木雕
C.广绣刺绣画D.肇庆端砚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答案】A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客家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潮州木雕只是一种雕刻艺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广绣刺绣画只是一种刺绣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肇庆端砚只是砚台的一种,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0.(2024•合阳县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酒精作燃料
B.用干冰营造舞台意境
C.用铜丝作导线
D.用活性炭除冰箱中的异味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性质决定用途.
【答案】A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解: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酒精作燃料,是利用了酒精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A正确;
B、干冰用于营造舞台意境,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C错误;
D、活性炭用于去除冰箱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11.(2024•盐城三模)《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斩竹浸泡B.烧木煮碱C.覆帘压纸D.日晒成干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答案】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斩竹浸泡”是指将砍下的竹子浸泡在水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烧木煮碱”该过程中,木材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覆帘压纸”是指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日晒成干”是指水分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2.(2024•镇江一模)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滴水成冰B.电灯发光C.蜡炬成灰D.荷花飘香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答案】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滴水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电灯发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蜡炬成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D、荷花飘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2023秋•渝中区校级期末)2024年1月9日,我国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箭转场B.燃料加注C.自动对接D.点火发射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答案】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火箭转场过程中只是位置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燃料加注过程中只是燃料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自动对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点火发射过程中燃料发生燃烧,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4.(2024•冠县校级开学)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D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CE 。
A.车胎爆炸
B.呼吸作用
C.酒精燃烧
D.水结成冰
E.青稞酿成酒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答案】AD;BCE。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车胎爆炸、水结成冰都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呼吸作用、酒精燃烧、青稞酿成酒都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AD;BCE。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5.(2024•瑶海区校级开学)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材料1:早在宋代,轻粉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药物,其制作方法之一是将古方药小还丹和食盐等物质在固体状态下共热,收集升华出的白色粉末,即为轻粉。
材料2:轻粉微溶于水,可制成治疗济疮的药物,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
(1)轻粉微溶于水,是一种白色粉末,这句话描述了轻粉的 物理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这句话表明了发生了 化学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写出轻粉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轻粉汞+氧化汞 。
(3)在制作轻粉的过程中需要将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研磨成粉末,其目的是 加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答案】(1)物理;化学;
(2)轻粉汞+氧化汞;
(3)增加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分析】(1)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2)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微溶于水、白色粉末,这些性质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变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由材料2可知,轻粉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轻粉汞+氧化汞;
(3)将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研磨成粉末,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故答案为:(1)物理;化学;
(2)轻粉汞+氧化汞;
(3)增加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物理性质喝化学性质的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知道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
16.(2024•凉州区校级开学)已知下列变化:(1)钢铁生锈;(2)食物腐烂;(3)石蜡燃烧;(4)铁铸成锅;(5)木材燃烧;(6)玻璃破裂;(7)咬碎食物;(8)消化食物;(9)车胎爆炸;(10)火药爆炸;(11)食盐溶于水;(12)加热蔗糖变黑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4)(6)(7)(9)(11) ,化学变化的是 (1)(2)(3)(5)(8)(10)(12) .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铁铸成锅、玻璃破裂、咬碎食物、车胎爆炸、食盐溶于水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钢铁生锈、食物腐烂、石蜡燃烧、木材燃烧、消化食物、火药爆炸、加热蔗糖变黑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4)(6)(7)(9)(11);(1)(2)(3)(5)(8)(10)(1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7.(2024•齐齐哈尔开学)酒精是医疗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以下是对酒精的一些描述:
①无色透明;
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③易挥发;
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⑤能溶解碘等物质;
⑥易燃烧;
⑦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
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描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①②③④⑤ (填序号,下同);化学性质有 ⑥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⑦ ;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⑧ 。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
【解答】解:酒精的物理性质有: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等物质;化学性质有:⑥易燃烧;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⑦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发生的化学变化有: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8.(2024•新城区校级开学)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下列叙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②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③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⑤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④ ,属于用途的是 ① 。
①氧气广泛应用于高空作业、潜水等
②酒精挥发
③燃放烟花
④大理石可以和盐酸反应
⑤铁丝是银白色固体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答案】②;③;⑤;④;①。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
【解答】解: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酒精挥发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燃放烟花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属于化学变化;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铁丝是银白色固体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大理石可以和盐酸反应,属于化学性质;属于用途的是:氧气广泛应用于高空作业、潜水等;故答案为:②;③;⑤;④;①。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9.(2024•雁塔区校级开学)某家快递公司在卸载环节中造成危险化学品氟乙酸甲酯泄漏。现收集到有关氟乙酸甲酯的下列信息:
①氟乙酸甲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②其沸点为104.5℃;
③可溶于酒精,不溶于水;
④易燃烧;
⑤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氟化氢(HF)、二氧化碳和水;
⑥有毒性;
⑦有腐蚀性,会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⑧氟乙酸甲酯在燃料、医药、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是制造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的原料。(填序号):
(1)描述氟乙酸甲酯物理性质的是 ①②③ ;
(2)描述氟乙酸甲酯化学性质的是 ④⑥⑦ ;
(3)描述氟乙酸甲酯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⑤ ;
(4)描述氟乙酸甲酯用途的是 ⑧ 。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答案】(1)①②③;
(2)④⑥⑦;
(3)⑤;
(4)⑧。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
【解答】解:(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氟乙酸甲酯物理性质的是:①氟乙酸甲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②其沸点为104.5℃;③可溶于酒精,不溶于水;;故答案为:①②③;
(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④易燃烧;⑥有毒性;⑦有腐蚀性,会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这些性质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氟乙酸甲酯的化学性质;故答案为:④⑥⑦;
(3)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⑤氟乙酸甲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氟化氢(HF)、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⑤;
(4)⑧氟乙酸甲酯在燃料、医药、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是制造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的原料,描述的是氟乙酸甲酯的用途;故答案为:⑧。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0.(2023秋•凉州区校级期末)木炭是一种常见物质,根据下面的描述填空。
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我国一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④将木炭粉碎;⑤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在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④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②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⑤ ,属于用途的是 ③ 。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答案】④;②;⑤;③。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
【解答】解: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取一小块木炭点燃,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将木炭粉碎属于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木炭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木炭是灰黑色的固体属于物理性质;我国一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属于木炭的用途;
故答案为:④;②;⑤;③。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用途等,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科学探究 学案: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科学探究 学案,共6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反思与交流,分析与交流,活动与探究,反思交流,拓展迁移,查阅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气体的制备 学案: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气体的制备 学案,共32页。
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推断题 学案: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化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推断题 学案,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