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北辛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质检化学试卷
展开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C.研制高温超导材料
D.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2.(2分)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技术应用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稻草造纸B.水车灌溉C.砚台雕刻D.棉纱织布
3.(2分)实验室加热约8mL液体,使用的仪器组合是( )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②③⑤D.①③④⑤
4.(2分)付强同学爱做实验,在家进行了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Ⅰ中与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
B.实验Ⅱ的目的是探究石蜡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C.实验Ⅲ的现象说明蜡烛焰心处气体是具有可燃性
D.实验Ⅳ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5.(2分)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做出科学猜想。以下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观察镁条燃烧时的一些思考( )
A.点燃镁条前要先用细砂纸打磨,说明未打磨的镁条不易点燃
B.镁条比较容易点燃,说明镁条可以作为优质燃料使用
C.用手轻轻折几次就可以把镁条折断,说明镁条很软
D.镁条能点燃剧烈燃烧,说明金属镁保存时应注意防火
6.(2分)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全,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中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
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C.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种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
7.(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在锌粒中加入稀盐酸,锌粒表面产生大量氢气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无色溶液变红色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色粉末物质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
8.(2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一一水分子受热变成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
B.氧气在﹣218℃时变为淡蓝色固体一一分子停止运动
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一原子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一一原子间间隔增大
9.(2分)“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其中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从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错误的是( )
A.该图能反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共有四种分子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D.乙和丙的构成相同
10.(2分)为探究原子内部结构,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如图1),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有实验现象进行推理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核带正电
B.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相对于原子核,核外空间很大
(多选)11.(2分)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由b和c构成
B.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等
C.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等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a和b上
12.(2分)近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为加强.对此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普通水”是混合物
B.除去氧气后的水不再含有氧元素
C.“普通水”含有氮分子
D.“普通水”含有氧分子
13.(2分)下列关于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
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14.(2分)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B.硫+氧气二氧化硫
C.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D.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15.(2分)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16.(2分)如图所示装置能快速测定水的组成。已知,气球容积远大于Y型管容积,实验开始时Y型管和气球中均充满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是一种净水的方法
B.Y型管右边生成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随着电解的进行,气球会慢慢变小
D.选用较细的Y型管,可更快观察到气体体积比2:1现象
17.(2分)电解水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粒子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③①②D.④①②③
18.(2分)下列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A.①②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B.只有③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③④都属于阴离子
D.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种粒子
19.(2分)有A、B两种原子,已知A的原子的质子数为a,A3+和Bn﹣的电子排布相同,则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a+3﹣nB.a﹣3+nC.a+3+nD.a﹣3﹣n
20.(2分)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MnO2)这四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
A.氧分子B.氧原子C.氧元素D.氧气
21.(2分)一种碳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质量为m千克,X原子的质量为n千克( )
A.B.克C. 千克D.
22.(2分)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得到或失去后,一定不会改变的是①元素种类②化学性质③相对原子质量④微粒电性⑤原子核⑥电子层数⑦最外层电子数( )
A.②③⑥B.②④⑦C.②⑦D.①③⑤
23.(2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数X=YB.X和Z处于同一周期
C.原子序数Z<YD.X、Y化学性质相似
24.(2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所以不带电的微粒都是分子、原子
C.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相等,故质子数相等的粒子都属于同种元素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25.(2分)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分别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③>①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
C.状态②的水分子不停运动
D.②→③发生了化学变化
二.填空与简答题(每空1分共34)
26.(5分)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或写出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1)氢元素 ;
(2)2个铁原子 ;
(3)钙离子 ;
(4)N ; ;
(5)3Al3+ 。
27.(6分)物质的分类:
(1)①空气;②冰水混合物;③氮气;⑤铁水;⑥矿泉水;⑧氧化镁;⑨氯化钠(用序号填空,下同)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
(2)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请在空白处填写字母。
其中混合物有 ,单质有 ,化合物有 。
28.(7分)“生命吸管”(如图)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水净化器,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
(1)滤网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的 操作,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某同学进行该操作后所得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是 。
(2)利用此“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检验此“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向水样中加入 ,搅拌,若观察到 ,则为软水。
29.(8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X是 。
(2)从宏观角度看:氢气是由 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3)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图2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元素与硫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②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元素的原子容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此时形成的离子的符号为 。
③硒(Se)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 相同。
30.(8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认真分析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请根据相关信息与知识回答:
(1)1869年, (填序号)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A.拉瓦锡
B.张青莲
C.门捷列夫
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2)请从上表中查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填能或不能)查到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
(3)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一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
A.Na和Cl
B.O和S
C.B和Si
D.F和Cl
(4)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在周期表中信息如图2所示。
图中x= ,铟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
(5)氚(H)是核聚变的原料,它的质子数为1 。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6分)
31.(10分)下面是同学们熟悉的实验操作示意图。请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 中的水发生了物理变化(填字母)。
(2)B中玻璃管b内电极与直流电源的 极相连,可以用 检验玻璃管b内得到的气体。B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3)C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过滤,活性炭的作用为 。
【反思】
①由探究一知: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宏观层面是否产生新物质;微观层面, 。
②由探究二知:利用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和 的转化,如电解水过程中,可以将电能转化为 能;同时将水转化成 作为新型能源服务人类。
③由探究三知:物质分离和提纯通常有两种思路:一是将不需要的杂质分离除去,如过滤;二是将有用的物质提取出来 。
32.(6分)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三组实验。(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如图乙),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的现象分别是 ,这一现象说明 ,B烧杯的作用是 。
(2)乙同学将实验进行改进(如图丙)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 。
(3)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丁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 (填“高”“低”或“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北辛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质检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解答】解: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制取新物质,故A错误;
B、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C、研制高温超导材料属于研究,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D、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制取新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研究的范畴(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分析】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稻草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正确;
B、水车灌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错误;
C、砚台雕刻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错误;
D、棉纱织布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3.【分析】本题应从加热8ml的液体需要的盛放装置,加热装置,支撑装置分析.加热约5mL液体,属于较少体积的液体,应用试管,既然是用试管加热,所以不需要用陶土网,需用酒精灯、试管夹。
【解答】解:加热约8mL液体,属于较少体积的液体,既然是用试管加热,需用酒精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仪器的选取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属于基础知识,但同学们一定要细心方可做好此题。
4.【分析】A、根据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点燃短玻璃管的一端的气体,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2秒后,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B、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故选项说法错误。
C、点燃短玻璃管的一端的气体,说明蜡烛焰心处气体是具有可燃性。
D、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具有可燃性。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解:A、点燃镁条前要先用细砂纸打磨,因为镁表面有一层氧化物;
B、镁条比较容易点燃,因为镁价格较高;
C、用手轻轻折几次就可以把镁条折断,该选项说法正确;
D、镁条能点燃剧烈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6.【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考虑;
B.根据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考虑;
C.根据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处理方法考虑;
D.根据药匙用法考虑。
【解答】解: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别的试剂,否则会污染试剂,故A不合题意;
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属于人身安全;
C.试剂瓶倒完试液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属于试剂安全;
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属于试剂安全。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
7.【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吸附判断。
D、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锌粒中加入稀盐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无色溶液变红色。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8.【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故选项解释错误。
B、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选项解释错误。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温度升高,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该图示能否反映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分子、原子的种类物质的类别等。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甲,生成物丙丁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氮气2+4CO4CO2+N2,由此可知:
A、由图示微粒的变化可知,故A说法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故B说法正确;
C、由图示微粒的变化可知,故C说法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分子的构成不同;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够熟练分析微观粒子表示的物质的特征: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只有掌握这些才能顺利解题。
10.【分析】根据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有含有带正电荷的微粒,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金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大的原子核;结合所学原子的构成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于α粒子带正电,且极少数α粒子被反射,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只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射、质量大;
C、该实验并不能证明原子核的构成,C符合题意;
D、由于大部分α粒子未发生偏移,核外空间很大。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结构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分析】根据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图可知,a为核外电子,c为质子。
A、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中,即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等。
C、原子中,即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等。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分析】A、根据题意,“普通水”里含有氮气和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水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普通水”里含有氮气,进行分析判断.
D、“普通水”里含有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普通水”里含有氮气和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普通水”里含有氮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普通水”里含有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混合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分析】A、明矾有净水作用;
B、过滤是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
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错误;
D、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
【解答】解:A、明矾溶于水后形成的胶状物,使之沉降正确;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错误,还是混合物;
C、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溶性杂质及水中的异味,故选项错误;
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14.【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
【解答】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故选项正确;
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C。
【点评】抓住两种反应的特点,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数“多变一”还是“一变多”对所以发生的反应进行类型判断.
15.【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解答】解: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属于物理性质。
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故选项正确。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属于物理性质。
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16.【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解答】解:A、电解水不是一种净水的方法,该选项不正确。
B、Y型管右边生成的气体是氢气,该选项不正确。
C、随着电解的进行,气球会慢慢变大。
D、选用较细的Y型管,该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7.【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判断,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
故选:C。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分析】A、依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分析判断;
B、根据相对稳定结构的特点进行解答;
C、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
D、根据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化学性质相似,两个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小于4,化学性质不稳定,故错误;
B、③④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①中只有一个电子层,具有稳定结构的是①③④;
C、在③中,为阳离子,为阴离子;
D、②③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种粒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的理解,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进行判断微粒的种类,及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判别元素的种类的进行解题能力。
19.【分析】根据题意,已知A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A2﹣与B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A2﹣是A原子得到2个电子得到的,Bn+是B原子失去n个电子得到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已知A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A3+与B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A3+是A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Bn﹣是B得到n个电子得到的,设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x,x=a﹣3﹣n。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根据化学式可以看出,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过氧化氢(H4O2)和二氧化锰(MnO2)这四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观察选项。
【点评】掌握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分析】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一种碳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质量为m千克,X原子的质量为n千克=。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分析】根据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发生变化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即核外电子数,电子层数发生了变化,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电性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核没有变,决定元素种类的质子数没有变,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变,进行解答.
【解答】解:
根据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原子核没有变,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变,一定不会改变的是①元素种类,⑤原子核;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的得失电子后“变与不变”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
23.【分析】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解答】解:A、原子核外电子数X<Y;
B、X和Z核外电子层数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原子序数Z>Y;
D、X、Y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24.【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不带电的微粒,进行分析判断。
C、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可能是原子、分子或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如灯泡发光。
B、分子,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如中子。
C、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但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都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推理错误。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25.【分析】由在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图,①②③表示水分子别在t1、t2、t3三个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结合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①对应的温度温度大于③,故选项说法错误。
B、温度越高,则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②。
C、分子是总是在不断运动的,分子仍是在不断运动的。
D、水在②→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与简答题(每空1分共34)
26.【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氢元素的元素符号为:H;
(2)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所以2个铁原子;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正负符号在后,1要省略,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6+;
(4)元素符号可以表示这种元素,还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个氮原子。
(5)3Al3+表示7个铝离子。
故答案为:(1)H;
(2)2Fe;
(3)Ca2+;
(4)氮元素;一个氮原子;
(5)3个铝离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7.【分析】(1)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2)微观图示的辨别。
【解答】解:(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空气、酱油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氮气、液氧都属于单质,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氧化镁;故答案为:①⑥⑩;②④⑧⑨;
(2)图A中只有一种双原子分子,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图B是两种双原子分子构成的物质,图C中一个分子是由三个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它们组成的混合物;A;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8.【分析】(1)根据净化水的原理与方法、所需仪器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3)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滤网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的过滤操作,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烧杯,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可能原因是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故填:过滤;引流;
(2)利用此“生命吸管”的过滤和吸附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色素与异味,属于混合物;
(3)检验此“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若观察到出现较多泡沫,故填:肥皂水。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29.【分析】(1)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解答;
(2)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微粒构成解答;
(3)①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解答;
②明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圆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数字表示电子数,根据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③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故由图所示可知;
(2)从宏观角度看,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
(3)①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②由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可知硫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有 3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5﹣;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
故答案为:(1)分子;
(2)氢元素;氯离子和钠离子;
(3)①质子数不同;
②16;得到;S2﹣;
③最外层电子数。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0.【分析】(1)根据科学家的贡献进行分析;
(2)根据元素周期表单元格的信息进行分析;
(3)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
(4)根据元中各微粒的关系及元素周期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
(5)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
【解答】解:(1)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则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而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
(3)同一族的元素,一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Na和Cl不在同一族;
B、O和S位于同一族;
C、B和Si不在同一族;
D、F和Cl位于同一族。
(4)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铟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
(5)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结合图可知。
故答案为:(1)C;
(2)26.98;不能;
(3)BD;
(4)18;五;
(5)A。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理解它们的含义及原子中各微粒的关系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6分)
31.【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解答】解:(1)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A中的水发生了物理变化。
(2)B中玻璃管a内电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玻璃管b内得到的气体,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H6+O2。
(3)C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过滤、异味。
【反思】①由探究一知: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宏观层面是否产生新物质;微观层面。
②由探究二知:利用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如电解水过程中;电解水生成氢气。
③由探究三知:物质分离和提纯通常有两种思路:一是将不需要的杂质分离除去,如过滤,如蒸馏可以得到蒸馏水。
故答案为:(1)A;
(2)正;带火星的木条;H2OH6+O2;
(3)吸附色素、异味;
【反思】①是否产生新分子;
②能量;化学;
③蒸馏。
【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2.【分析】(1)根据烧杯A、B发生的现象分别是烧杯A中酚酞变红,B中无明显现象进行分析;
(2)根据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进行分析;
(3)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
【解答】解:(1)烧杯A、B发生的现象分别是烧杯A中酚酞变红,因为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分子遇到酚酞溶液中的水形成氨水。这一现象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明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变红。
(2)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因为试管口接近蘸有浓氨水的棉花。
(3)当糖块消失后,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故答案为:(1)烧杯A中酚酞变红,B中无明显现象;对照;
(2)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
(3)低;分子间有间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水的沸腾
B.水的电解
C.水的净化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滕南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质检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滕南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质检化学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滕州市北辛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滕州市北辛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碳酸乙烯酯,对现象微观解释合理的是,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操作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