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朝阳区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275268/0-17295148167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朝阳区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275268/0-17295148167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朝阳区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275268/0-172951481675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朝阳区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朝阳区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下列诗句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B.白玉为堂金作马
C.沉舟侧畔千帆过D.山寺桃花始盛开
2.(1分)我市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下列做法与活动要求不相符的是( )
A.露天焚烧垃圾B.禁放烟花爆竹
C.倡导绿色出行D.大力植树造林
3.(1分)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错误的是( )
A.长颈漏斗B.试管夹
C.蒸发皿D.坩埚钳
4.(1分)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的白色烟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5.(1分)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配制溶液B.加热固体
C.称量固体D.移走蒸发皿
6.(1分)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平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 )
A.等于8mLB.大于8mLC.小于8mLD.无法判断
7.(1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观念: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氧气具有助燃性
B.科学思维: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则物理变化中一定有化学变化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中,约1s后取出,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D.科学态度与责任: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引起失火
8.(1分)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入了一种气体后,症状得到缓解。此气体可能是( )
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9.(1分)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氮气和石墨B.黄金和黄铜
C.液氧和臭氧D.甲烷和硫酸钾
10.(1分)类推的思维在化学学习中广泛应用,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都是离子
B.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原子序数,所以原子序数一定等于核电荷数
C.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混合物中一定有不同种分子
D.同种元素的质子数都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是同种元素
11.(1分)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误将药品和砝码位置放颠倒了,待平衡时(1g以下用游码),则药品实际质量为( )
A.9gB.9.5gC.8gD.8.5g
12.(1分)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纯净物:洁净的空气、高锰酸钾分解后剩余物、冰水混合物
B.污染空气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C.可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
D.物理性质包括:溶解性、挥发性、可燃性
13.(1分)在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如图拉活塞时,看到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B.如图用纸槽取适量高锰酸钾送到试管口,然后将试管直立
C.如图用装置A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D.如图证明MnO2为H2O2分解产生氧气的催化剂
14.(1分)下列图象符合其描述情况的是( )
A.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生成的氧气质量的变化情况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MnO2随着反应进行质量发生的变化
C.a、b两试管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向a试管中放入催化剂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生成情况
D.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中剩余的固体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的变化情况
15.(1分)许多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着包含、并列或交叉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概念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B.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C.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6.(5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空气中体积分数是78%的物质是 ;
(2)核电荷数为8的元素 ;
(3)镁离子 ;
(4)Cl表示① ;② 。
17.(2分)请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倾倒细口瓶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
(2)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珠 .
18.(5分)根据元素、物质、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填写下列空白。
(1)氯化钠是由 (填名称)构成的;
(2)加热粉末时,氧化汞分子会分解生成氧 和汞 ,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 ,许多汞 聚集成金属汞。
19.(3分)锂是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图1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2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1)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2)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1)图2中带负电荷的微观粒子名称是 。
20.(8分)现有①木炭②硫粉③红磷④镁带⑤铁丝,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发出耀眼白光的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的是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3)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且会污染空气的是 。
(4)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5)在下列物质:①海水;②汞;③食盐水;⑤液氮;⑥泥水;⑧白酒,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 ;属于纯净物的有 (填序号)。
三、简答题(每空1分,共15分)
21.(5分)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如图罗列了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周期数等于 。
(2)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氧元素和硫元素排在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原因是 。
(C)M3+与Ne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M元素的名称为 。已知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M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4)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微粒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填字母序号)。
A.NH3和H2O
B.CO和N2
C.H2O2和H2O
D.CO2和SO2
22.(4分)空气是一种用途很多的自然资源,可用于工业上制取氧气,其流程如图:
【查阅资料】常温下,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
(1)操作1的名称是蒸发,要达到将氮气与氧气分离,请问温度(t) 。
(2)如果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容器口,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 (填“熄灭”或“燃烧更旺”)。
(3)工业制氧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储存在蓝色钢瓶中的“工业液氧”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3.(6分)A、B……H八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白色固体,D气体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E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1)写出图中物质的名称:
A ;C ;F ;H 。
(2)反应②的符号表达式是 ,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7分)
24.(7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些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b仪器的名称:b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3)B、C都可以用于制取氧气,B与C相比的优点是 ,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 时开始收集。
(4)图中的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进行操作时,集气瓶未装满水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 (填“是”或“否”)。
(5)图2是学生制作的简易供氧器,在供氧使用时,左瓶中可放置的药品是 。
A.高锰酸钾
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C.大理石和稀盐酸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6)简易供氧器的右瓶中需加入适量的水,水的一种作用是 。
25.(2分)化学实验也要“数字化”。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1,打开传感器开关,实验进行至170秒时绘制出图2中曲线AB段,绘制出曲线BC段、对比曲线AB段和BC段,分析推理氧分子具有的特征是 。
(2)300秒时松开双手,停止加热。立即倒转使瓶口向下,绘制出曲线CD段。观察到氧气浓度比曲线AB段降低较快 。
26.(5分)资料显示,氯化铁(FeCl3)溶液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某小组拟在相同浓度氯化铁溶液的催化下,探究氯化铁对不同浓度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
(1)分别取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于锥形瓶中,注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氯化铁溶液,根据 ,可以粗略判断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从而得出结果。写出过氧化氢在氯化铁做催化剂反应时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
(2)为进一步判断上述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小丽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方案设计:
【方案一】在不同过氧化氢浓度下,测定收集相同气体所需时间。
【方案二】在不同过氧化氢浓度下,测定 。
方案二的实验测量结果
表中X= ,Y= 。
实验结论:通过测量V1小于V2,说明 。
27.(3分)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选填“甲”或“乙”)
(2)图2中,反应后示意图中的物质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该反应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5分)
1.【解答】解:A、已是悬崖百丈冰的过程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B不符合题意;
C、沉舟侧畔千帆过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C不符合题意;
D、山寺桃花始盛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解答】解:A、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
B、禁放烟花爆竹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倡导绿色出行可减少空气污染;
D、大力植树造林可净化环境。
故选:A。
3.【解答】解:A、图示仪器为长颈漏斗,不符合题意;
B、图示仪器为试管夹,不符合题意;
C、图示仪器为研钵,名称错误;
D、图示仪器为坩埚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而不是白色烟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A、配制溶液时,不能在量筒内进行。
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C、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不能精确到0.01g,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6.【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若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若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该同学初次读数时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实际体积大于19mL,平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正确。
故选:B。
7.【解答】解: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选项正确。
B、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放热、产生沉淀、形状,例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蜡烛在受热后会由固态先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存在化学变化。
C、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中,与外焰接触部分,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D、酒精具有可燃性,以免引起失火。
故选:B。
8.【解答】解:氧气的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等。严重的高原反应是由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吸氧是为了供给人类呼吸。
故选:A。
9.【解答】解:A、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石墨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故选项错误。
B、黄金属于金属单质;黄铜是锌和铜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C、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
D、甲烷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硫酸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解答】解: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例如质子;
B、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原子序数,故B正确;
C、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可能由原子或离子构成;
D、同种元素的质子数都相同,例如H2O和NH3,故D错误。
故选:B。
11.【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故选:B。
12.【解答】解: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高锰酸钾分解后剩余物都属于混合物;
B、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二氧化硫;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C、可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试管,集气瓶不能加热;
D、物理性质包括:溶解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B。
13.【解答】解:A、如图拉活塞时,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是因为如果装置不漏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该选项正确。
B、用纸槽取适量高锰酸钾送到试管中下部,该选项不正确。
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该选项不正确。
D、如图能够证明MnO2能够改变H2O2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不能证明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14.【解答】解:A、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就增加;
B、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高锰酸钾质量一定,直至最后保持不变;
C、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所以最后两试管生成氧气质量相等;
D、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剩余固体质量为二氧化锰和锰酸钾,而是保持不变;
故选:A。
15.【解答】解:A、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故此选项错误;
B、有些氧化反应为化合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C、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并列关系;
D、有些氧化反应为化合反应,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6.【解答】解:(1)空气中体积分数是78%的物质是氮气,表示为N2;故答案为:N2;
(2)核电荷数为8的元素是氧元素,表示为O;
(3)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镁离子表示为Mg2+;故答案为:Mg2+;
(4)Cl表示氯元素、一个氯原子;一个氯原子。
17.【解答】解:(1)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2)试管外壁有水时,不擦干直接加热,容易使试管炸裂.
故答案为:(1)药液流下腐蚀标签;(2)试管炸裂.
18.【解答】解:(1)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
(2)加热粉末时,氧化汞分子会分解生成氧原子和汞原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原子;原子。
19.【解答】解:(1)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又由于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排布为2、1。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核外电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带负电。
故答案为:(1);
(2)3.941;
(3)电子。
20.【解答】解:(1)发出耀眼白光的是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镁+氧气。
故答案为:④;镁+氧气。
(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Fe+O2Fe3O8。
故答案为:⑤;Fe+O2Fe3O6。
(3)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且会污染空气的是硫粉。
故答案为:②。
(4)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木炭。
故答案为:①。
(5)①海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是混合物,是纯净物,是混合物、氧气等物质;⑤液氮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⑥泥水中含有泥土和水;⑦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⑧白酒中含有水和酒精等物质。
故答案为:①③④⑥;②⑤⑦⑧。
三、简答题(每空1分,共15分)
21.【解答】解:(1)根据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可知,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即周期数等于原子电子层数;
(2)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氧元素和硫元素排在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原因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氖原子核电荷数为10,核外有10个电子;M3+是M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M4+与Ne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此M的核电荷数为1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M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a﹣13;
(4)A.1个NH3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1个H2O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所含原子数不相等,故错误;
B.CO和N2分子中均含有2个原子,CO含有电子数为14,N3含有电子数为14,二者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故正确;
C.1个H2O8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1个H2O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所含原子数不相等,故错误;
D.CO2和SO5分子中均含有3个原子,CO2含有电子数为22,SO5含有电子数为32,所含电子数不相等,故错误;
故选:B。
故答案为:
(1)原子电子层数;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铝元素;a﹣13;
(4)B。
22.【解答】解:(1)操作1的名称是蒸发,要达到将氮气与氧气分离,氮气的沸点是﹣196℃;
(2)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最低,首先蒸发出来,因为氮气不能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容器口;
(3)工业制氧气,利用的是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属于物理变化;
(4)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中含有液态氧、液态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
(1)﹣196℃~﹣183℃之间;
(2)熄灭;
(3)物理;
(4)混合物。
23.【解答】解:(1)D气体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所以D是氧气,B是黑色固体,A,所以A是氯酸钾,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E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所以E是硫,G和H都是无色液体,所以H是水,代入检验,所以A是氯酸钾,F是二氧化硫;
(2)反应②为硫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符号表达式为:S+O2SO2;
(2)反应①是混合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
故答案为:(1)氯酸钾;氯化钾;水;
(2)S+O4SO2;
(3)分解反应。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7分)
24.【解答】解:(1)由图可知,仪器b为锥形瓶。
(2)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装置,试管口没有塞棉花,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化钾+氧气。
(3)B装置中,注射器可控制液态的滴加速度;E装置为排水法收集装置,则应待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
(4)F装置中,将氧气从短管通入,且排出的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
(5)图2为常温下的反应,而高锰酸钾,大理石和稀盐酸不能制取氧气,故选D。
(6)将氧气通入水中,可使氧气润湿。
故答案为:(1)锥形瓶;
(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控制反应速率;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
(4)否;
(5)D;
(6)使氧气润湿,且可通过气泡的快慢分析产生氧气的速率。
25.【解答】解:(1)BC段曲线的下降程度远远大于AB段,故在加热条件下,氧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温度升高;
(2)停止加热后,瓶子倒转,CD段氧气浓度远远小于AB段,也就是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26.【解答】解:(1)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则通过产生气泡的速率可以粗略判断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2O2H2O+O2;故答案为:产生气泡的速率;H3O2H3O+O2;
(2)分析实验装置和实验目的可知,【方案二】在不同过氧化氢浓度下;从而判断氯化铁对不同浓度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变量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则X=3;若测量V3小于V2,说明在其它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故答案为: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3;8,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
27.【解答】解:(1)图1中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甲(空气体积能够改变)。
故答案为:甲。
(2)图2中,反应后示意图中的物质是混合物(含有两种物质)。
故答案为:混合物;过氧化氢分子。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2%氯化铁溶液的体积(mL)
反应的时间(min)
生成O2的体积(mL)
实验1
8% 10mL
X
5
V1
实验2
16% 10mL
3
Y
V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新余实验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吉安八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选择填充题,填空与说明题,探究实验题,综合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教育集团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