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内蒙古赤峰八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内蒙古赤峰八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共19页。
A.电灯泡通电发光B.玻璃破碎
C.轮胎爆炸D.纸张燃烧
2.(2分)每100g黑木耳中含铁0.185g是常见天然食品中最高的,这里的“铁”应理解为( )
A.元素B.原子C.分子D.离子
3.(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味B.振荡试管
C.贮存氧气D.倾倒液体
4.(2分)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错误的是( )
A.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D.氢气和液氢都可以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5.(2分)下列物质不列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D.可吸入颗粒物
6.(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B.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
7.(2分)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8.(2分)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水B.空气C.高锰酸钾D.过氧化氢
9.(2分)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
A.B.
C.D.
10.(2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单质
D.一定是纯净物
11.(2分)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一重要结论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B.道尔顿
C.门捷列夫D.阿伏加德罗
12.(2分)要称取13.2g的食盐固体,某同学操作时误把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进行称量(1g以下用游码),待天平重新平衡后( )
A.13.2gB.13.0gC.12.8gD.11.8g
13.(2分)某学生俯视量筒内液体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后,仰视读数为8mL( )
A.大于12mLB.等于12mLC.小于12mLD.无法判断
14.(2分)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小荷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
①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②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粒子一定是氖原子;
③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④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
⑤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⑥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⑦同种元素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⑧带正电荷的粒子都是阳离子。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5个B.2个C.3个D.4个
15.(2分)制造导弹的合金材料的重要元素钕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为60
B.属于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g
D.核内质子数为60
16.(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性质有根本区别的是( )
A.用天然气做燃料
B.氧气用于救治危重病人
C.干冰用作制冷剂
D.植物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17.(2分)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区别它们的最佳方法是( )
A.测定气体的密度
B.观察气体的颜色
C.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D.伸入燃着的木条
18.(2分)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都由分子构成
B.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C.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9.(2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符号是( )
A.H2OB.SiO2C.Fe2O3D.Al2O3
20.(2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固定装置、②装入药品、③加热、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⑦⑥B.②③①④⑤⑥⑦C.④②①③⑤⑦⑥D.④①②⑤③⑥⑦
二.填空(每空1分,符号表达式2分,共33分)
21.(5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元素是 ;
(2)4个硫离子 ;
(3)空气中最多的气体 ;
(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22.(9分)化学与生活
(1)2011年3月11日因地震和海啸造成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排放出一种放射性的铯元素,使周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已知该铯元素的原子里核电荷数为55,则它的核内质子数是 ,中子数是 ,核外电子数是 。
(2)已知:一种碳﹣12原子的质量为M千克,某X原子的质量为N千克,求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给下列物质分分类:①清洁的空气②液氮③二氧化硫④镁⑤牛奶⑥氖气⑦高锰酸钾⑧冰水共存物⑨铁水⑩过氧化氢。以上属于混合物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有 ;属于单质的有 。
23.(10分)多角度认识物质,有助于我们理解化学知识。
(1)物质是不断变化的,用化学符号(化学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②红磷燃烧 ;
③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 ;
④一种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色固体 。
(2)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酒精(C2H6O)由 种元素。
(3)化学研究物质的结构,如水是由 构成的(填具体微粒,下同),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汞由 构成的。
(4)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①化学反应的实质 ;
②分子和原子均可构成物质,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
24.(9分)如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氯元素、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画出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序号,下同)。
(3)A和粒子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属于阴离子的是 (填符号)。
(5)氯元素、钠元素的根本区别 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表达式2分,共27分)
25.(9分)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燃烧发黄光、放出大量热和 。
(2)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 (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4)若将红磷换成木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填“能”或“否”)说明为什么? 。
(5)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对装置提出了改进(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
26.(9分)图Ⅰ是小明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27.(9分)现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b ;c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 ,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下同): ,该反应基本类型是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收集满的现象是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用的发生装置是 ,请写出反应文字表达式: 。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在加试剂之前的操作是 。
(4)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端(填“m”或“n”)通入。
2023-2024学年内蒙古赤峰八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共40分)
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电灯泡通电发光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属于物理变化;
B、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轮胎爆炸是由于压强大引起的,属于物理变化;
D、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分析】根据元素的定义进行分析,这里的“铁”通常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黑木耳中含有丰富的铁质,这里的“铁”是指元素,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C、D错误。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探究不仅仅是科学家做的事情,自己也可以进行科学探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也进一步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
3.【分析】A、根据闻气味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振荡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贮存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
【解答】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扇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振荡试管时,不能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
C、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应该在集气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对准手心;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B、春天百花盛开,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使人们闻到花香。
C、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氢气和液氢都可以做燃料,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空气质量报告的内容有: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等,空气污染指数越大,污染越严重;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气状况越好。
【解答】解:A、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气体;
B、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故选项正确;
C、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气体;
D、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粉尘污染;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分析】A、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带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燃烧,而不是烟雾。
B、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7.【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物质的构成及微粒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故A错;
B、温度越高,故B正确;
C、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直接构成,故C错;
D、固体难压缩。故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学生应正确理解微粒的微观性,并熟悉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8.【分析】由题意,含有氧分子的为氧气或空气.
【解答】解:A、水中含有氧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含有氧气,故B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
9.【分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再判断分子的构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
【解答】解:A、该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且两种分子均由同种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B、该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且两种分子均由两种原子构成,故选项正确。
C、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化合物。
D、该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其中一种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对单质与化合物、混合物的认识,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及其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氢气是纯净物,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如氢气是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一定不是化合物;
C、一定是单质错误,故选项错误;
D、一定是纯净物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1.【分析】根据对空气组成研究史的了解、根据各位科学家的突出贡献判断,选择最早提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即可。
【解答】解: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B、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故选项错误。
D、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了解空气的发现史,可以了解科学本质、培养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12.【分析】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解题。
【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故选:C。
【点评】不管是左码右物还是左物右码,只要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就可以很轻松解答本题。
13.【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解: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读数比实际偏大,实际液体的体积小于20mL,读数为8mL,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8mL。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4.【分析】根据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化学变化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带正电荷的粒子不都是阳离子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正确;
②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可能是氖原子,故不正确;
③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④化学变化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⑤不是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只有质子;
⑥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故不正确;
⑦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不正确;
⑧带正电荷的粒子不都是阳离子,如质子带正电荷。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5.【分析】由题目中元素周期表中钕元素的某些信息可知其原子序数,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由图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但要注意单位为“1”,而非“克”;由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由图可知其元素符号。
【解答】解:A.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故正确;
B.由“钕”的汉字名称偏旁可知,故正确;
C.由图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而非“克”;
D.根据在原子中,所以钕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6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看图回答最简单的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16.【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B、氧气用于救治危重病人,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C、干冰用作制冷剂,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D、植物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故C选项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17.【分析】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要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
【解答】解:A、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能鉴别但不是最常用的方法。
B、空气,用观察气体的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无法鉴别空气,故选项错误。
D、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则是二氧化碳,则是氧气,则是空气,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18.【分析】A、根据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都由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B、根据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进行分析。
C、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进行分析。
D、根据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进行分析。
【解答】解: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都由分子构成、原子构成;
B.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可做保护气的不一定是稀有气体,也可以做保护气;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为H2O和H2O7的分子构成不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D.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9.【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铝、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Al2O6。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书写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0.【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步骤分析,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
【解答】解: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可知正确的顺序应是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①固定装置、⑤用排水法收集、⑥熄灭酒精灯。
故选:C。
【点评】掌握正确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了解各个步骤中的注意事项.
二.填空(每空1分,符号表达式2分,共33分)
21.【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符号是 ;
(2)一个硫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4个硫离子符号为7S2﹣;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符号为N2;
(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符号为CO2。
故答案为:(1)Al;
(2)4S2﹣;
(3)N6;
(4)C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分析】(1)根据原子的构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解答;
(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分析解答;
(3)根据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为55,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X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
(3)①液态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②液氮是氮元素这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③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于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④镁是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⑤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和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⑥氖气是氖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⑦高锰酸钾是钾离子与高锰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属于化合物;
⑧冰水共存物中只有水一种物质,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⑨铁水是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⑩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于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混合物的有①⑤;属于氧化物的有③⑧⑩。
故答案为:(1)55;78;
(2);
(3)①⑤;③⑧⑩。
【点评】本题涉及范围广泛,且难度较大,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物质的分类依据是解答的关键。
23.【分析】(1)根据反应原理书写符号表达式;
(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
(3)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对的实质、分子原子的区别分析。
【解答】解:(1)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Fe+O2Fe3O3;
②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P+O2P2O3;
③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是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2CuO;
④一种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色固体,符号表达式为Mg+O2MgO;
(2)由酒精的化学式可知,酒精由碳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
(3)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4)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反应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分子和原子均能构成物质,分子可分。
故答案为:
(1)①Fe+O6Fe3O4;②P+O8P2O5;③Cu+O7CuO;④Mg+O2MgO;
(2)三或3;
(3)水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
(4)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分子可分。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符号表达式的书写、物质的组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24.【分析】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解:(1)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因此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6;元素名称的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因此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2)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
(3)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A为氟原子,因此氟原子和粒子B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
(5)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氯元素。
故答案为:
(1)11; ;35.5;
(2)BC;
(3)B;
(4)Cl﹣;
(5)质子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表达式2分,共27分)
25.【分析】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1)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放出大量热和产生白烟。
故答案为:产生白烟。
(2)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使氧气完全反应。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故答案为:使氧气完全反应;水进入集气瓶至1刻度处。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不活泼的结论。
故答案为:难;不活泼。
(4)若将红磷换成木炭粉,该实验不能获得成功,瓶内气压无明显变化,不能测定氧气含量。
故答案为:否;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不能进入集气瓶。
(5)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对装置提出了改进(如图5所示)、更环保。
故答案为:实验结果更准确或更环保。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6.【分析】(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对比,通过对比可知,空气中的成分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2)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4)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
【解答】解:(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对比,通过对比可知。
故填:对比。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C、B中的溶液先后变红色,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氨水显碱性,并且温度越高。
故填:C、B中的溶液先后变红色。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故填: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节约药品。
故填:节约药品、更环保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7.【分析】(1)熟悉常用仪器的图形、名称、用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了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气管,应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加热高锰酸钾时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为了加快反应的速率常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气体的性质确定验满的方法分析;
(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水小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根据标号仪器的图形可知,仪器的名称是:b 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了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气管,加热高锰酸钾时生成了锰酸钾、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采用固液常温型的装置,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了水和氧气水+氧气。在加试剂之前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水小。
故答案为:(1)酒精灯;集气瓶;
(2)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分解反应;
(3)B;过氧化氢;催化;
(4)n。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要解答好这类题目,就要熟记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氧气的溶解性、密度等;还要熟悉常见仪器的用途、基本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内蒙古赤峰市红山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吉安八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选择填充题,填空与说明题,探究实验题,综合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内蒙古赤峰八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10),每100g木耳中含铁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