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八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八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分)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
B.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
C.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
D.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
2.(1分)“抓好资源节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社会和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铜广泛地应用于制造电线电缆,下列有关铜的问题中不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
A.怎样将铜矿石炼成铜B.铜制品为什么会生锈
C.如何将铜加工成零件D.铜锈是由什么组成的
3.(1分)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4.(1分)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A.半导体材料、超导体材料的研制
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C.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5.(1分)人类认识化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的出现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①火 ②青铜器 ③火药 ④纳米材料.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④①D.④③②①
6.(1分)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
A.火的发现和利用
B.发现和合成的物质超过3 000万种以上
C.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7.(1分)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说:“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造纸、制火药、烧制陶瓷是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
B.古代的炼丹术违背了自然科学,对化学发展毫无贡献
C.俄国科学家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D.纳米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化学学科的进步与发展
8.(1分)科学防疫,化学助力。下列防疫工作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制备消毒水B.配制生理盐水
C.生产防护服D.测定病毒基因序列
9.(1分)化学在开发可替代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下列措施中,不利于节能减排和改善环境的是( )
A.开发太阳能和风能
B.推行“限塑令”
C.秸秆露天焚烧,清洁环境
D.废旧金属分类回收再利用
10.(1分)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研究可降解材料代替塑料袋
B.研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
C.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
D.综合应用自然资源
11.(1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能量的吸收和释放B.有新物质生成
C.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D.有气体放出或颜色变化
12.(1分)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
A.物理性质B.制法C.用途D.化学性质
13.(1分)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前,小明有以下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需要加热才能进行,而物理变化不需要加热
B.化学变化只是在燃烧时发生
C.化学变化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D.化学变化有发光、放热或颜色改变等现象,物理变化也有
14.(1分)下列现象能够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
C.镁条逐渐变短D.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15.(1分)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葡萄B.把葡萄捣碎
C.葡萄发酵成酒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
16.(1分)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40C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
C.酒精能够燃烧
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17.(1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B.物理变化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
D.化学变化一定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的现象
18.(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干冰作制冷剂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19.(1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与其余三种类别不同的是( )
A.冰雪消融B.葡萄酿酒C.粮食霉变D.烟花爆炸
20.(1分)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C.在化学变化中往往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D.在物理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21.(1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
A.运动B.实验C.物质D.物体
22.(1分)应对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是做好自我防护和消毒工作,以下是人们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疫”时的一些认识,你认为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疫情期间,医院、家庭防疫消毒时,所喷洒的消毒液越浓越好
B.必须外出时一定要戴口罩,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要勤洗手
C.教室、宿舍及餐厅内即使消毒,也应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和通风
D.用56℃以上的水浸泡餐具30分钟,可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23.(1分)下列不属于中华民族取得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
A.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
B.张青莲精准测量铟的相对原子质量
C.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学说
D.屠呦呦乙醚冷萃提高了青蒿素的提取率
24.(1分)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的决胜之年。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环境的理念是( )
A.森林公园里的残枝落叶可就地掩埋
B.工业污水只要是无色、无味就可直接排入湖泊
C.垃圾无需分类,全部直接焚烧
D.施用农药是重要的农作物保护手段,可大量使用
25.(1分)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食物腐烂C.水力发电D.湿衣晒干
26.(1分)抗击疫情,人人有责。下列防疫措施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消毒B.测量体温C.清水洗手D.佩戴口罩
27.(1分)嫦娥五号执行的下列探月任务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漫步月面B.采集月壤C.展示国旗D.点火返航
28.(1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9.(1分)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B.刻舟求剑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
30.(1分)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列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世界上从来没有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之前的物质在组成或者结构上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之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D.如果液态水变成水蒸气,那么水蒸气相对于液态水来说就是“新物质”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31.(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是在 、 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1869年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制成 ,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提出,使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 的方向发展。
32.(10分)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
②木炭能燃烧;
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
④将木炭粉碎;
⑤木炭可制黑火药;
⑥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1分)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
B.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
C.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
D.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
【分析】运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分析.
【解答】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故答案选B。
【点评】熟记化学研究的对象,知道学习了化学后,我们能干什么,如何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
2.(1分)“抓好资源节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社会和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铜广泛地应用于制造电线电缆,下列有关铜的问题中不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
A.怎样将铜矿石炼成铜B.铜制品为什么会生锈
C.如何将铜加工成零件D.铜锈是由什么组成的
【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解答】解:A、如何把铜矿石炼成铜、制取的新物质,故选项错误。
B、铜为什么会腐烂生锈,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C、铜制成零件,属于机械加工领域,故选项正确。
D、铜锈是由什么组成的,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故选:C。
【点评】化学在丰富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生存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了解化学的研究范畴,使之服务于生活和生产。
3.(1分)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分析】解答时根据化学与生活、生产、交通、医疗保健、环境等方面联系密切的相关知识.也就是,化学中所学习到的有关物质在生活、生产、交通、医疗保健、环境等方面的具体用途等等来进行解答.
【解答】解: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还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化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资料,但这些问题是利用化学知识可控的。
C、利用化学可以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故C认识正确。
D、化学分支有生物化学学科,故D认识正确。
故选:B。
【点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研究物质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了解化学的用途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
4.(1分)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A.半导体材料、超导体材料的研制
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C.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的对象考虑本题,知道化学是学什么的,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解答】解:A.半导体材料、超导体材料的研制,与化学有关;
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属于物理学研究领域,故B符合题意;
C.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故C不符合题意;
D.药品和保健品的研制,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熟记化学研究的对象,知道学习了化学后,我们能干什么,如何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
5.(1分)人类认识化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的出现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①火 ②青铜器 ③火药 ④纳米材料.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④①D.④③②①
【分析】根据人类利用材料的历史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①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火的历史;②我国在商代就能制造精美的青铜器,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则上述物质的出现过程正确的顺序是①②③④。
故选:A。
【点评】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1分)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
A.火的发现和利用
B.发现和合成的物质超过3 000万种以上
C.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分析】化学的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在古代对化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阶段,到了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解答】解:A、火的发现和利用,不是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
B、发现和合成的物质超过3 000万种以上,不是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
C、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不是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是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发展的历史,通过本题的解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
7.(1分)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说:“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造纸、制火药、烧制陶瓷是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
B.古代的炼丹术违背了自然科学,对化学发展毫无贡献
C.俄国科学家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D.纳米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化学学科的进步与发展
【分析】A、根据我国的化学发展史判断;
B、根据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和炼金术,涉及多方面的化学知识,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分析;
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者考虑;
D、根据纳米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化学学科的进步与发展考虑。
【解答】解:A、我国古代著名的化学工艺成就有:造纸、烧瓷器;
B、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和炼金术对化学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C、最早发现元素之间存在联系并排列出现代元素周期表的,正确;
D、纳米技术的应用,正确;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关于化学史方面的常见知识,了解化学研究的领域或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反映中考的方向。
8.(1分)科学防疫,化学助力。下列防疫工作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制备消毒水B.配制生理盐水
C.生产防护服D.测定病毒基因序列
【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解答】解:A、制备消毒水、制取新物质,故选项错误.
B、配制生理盐水,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C、生产防护服、制取新物质,故选项错误.
D、测定病毒序列是生物学研究范畴.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
9.(1分)化学在开发可替代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下列措施中,不利于节能减排和改善环境的是( )
A.开发太阳能和风能
B.推行“限塑令”
C.秸秆露天焚烧,清洁环境
D.废旧金属分类回收再利用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做法来分析。
【解答】解:A、开发太阳能,可以节约化石燃料,故A不符合题意;
B、推行“限塑令”,故B不符合题意;
C、焚烧秸秆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故C符合题意;
D、废旧金属分类回收再利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环保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10.(1分)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研究可降解材料代替塑料袋
B.研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
C.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
D.综合应用自然资源
【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的对象考虑本题,知道化学是学什么的,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解答】解:A、研究可降解材料代替塑料袋,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B、研究新能源,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C、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故选项符合题意;
D、综合应用自然资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熟记化学研究的内容,知道学习了化学后能研究哪些方面,如何才能使化学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11.(1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能量的吸收和释放B.有新物质生成
C.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D.有气体放出或颜色变化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一些现象出现如:发光,生成气体,甚至出现物质状态,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2.(1分)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
A.物理性质B.制法C.用途D.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题干中所给的信息进行分析,有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和用途即可.
【解答】解:A、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所给信息中没有涉及到胆矾的制法;
C、在工业上精炼铜,属于胆矾的用途;
D、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属于胆矾的化学性质。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用途是该物质在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用法.
13.(1分)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前,小明有以下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需要加热才能进行,而物理变化不需要加热
B.化学变化只是在燃烧时发生
C.化学变化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D.化学变化有发光、放热或颜色改变等现象,物理变化也有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并不是所有化学变化都需要加热才能进行,不需加热,属于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并不是只在燃烧时发生,故B错误;
C、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故C正确;
D、化学变化有发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没有发光,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1分)下列现象能够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
C.镁条逐渐变短D.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
【解答】解: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15.(1分)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葡萄B.把葡萄捣碎
C.葡萄发酵成酒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清洗葡萄是将葡萄中的脏污洗掉,属于物理变化;
B、把葡萄捣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葡萄发酵成酒有新的物质乙醇生成,故C正确;
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16.(1分)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40C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
C.酒精能够燃烧
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解:A、金刚石的硬度最大,属于物理性质;
B、水的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故错误;
C、酒精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故正确;
D、氧气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17.(1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B.物理变化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
D.化学变化一定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的现象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故说法错误。
B、物理变化一定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
D、化学变化不一定有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等现象,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8.(1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干冰作制冷剂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分析】干冰升华时吸热;金刚石的硬度很大;煤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酒精挥发时吸热。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用干冰作制冷剂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干冰升华时吸热;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利用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金刚石的硬度很大;
C、用煤作燃料利用了煤的化学性质﹣﹣煤具有可燃性;
D、用酒精擦身体降温利用了酒精的物理性质﹣﹣酒精挥发是吸热。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19.(1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与其余三种类别不同的是( )
A.冰雪消融B.葡萄酿酒C.粮食霉变D.烟花爆炸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冰雪消融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B、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
C、粮食霉变的过程中有有毒物质等生成。
D、烟花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0.(1分)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C.在化学变化中往往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D.在物理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关系已经伴随的形象进行分析.
【解答】解: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故错误。
B、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故错误。
C、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D、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进行了分析,难度不大.
21.(1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
A.运动B.实验C.物质D.物体
【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解答】解:A、运动,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对象。
B、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故选项错误。
C、化学是一门在分子、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故选项正确。
D、化学是一门在分子、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不是物体。
故选:C。
【点评】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
22.(1分)应对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是做好自我防护和消毒工作,以下是人们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疫”时的一些认识,你认为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疫情期间,医院、家庭防疫消毒时,所喷洒的消毒液越浓越好
B.必须外出时一定要戴口罩,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要勤洗手
C.教室、宿舍及餐厅内即使消毒,也应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和通风
D.用56℃以上的水浸泡餐具30分钟,可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分析】根据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的正确做法考虑;
【解答】解:A.家庭消毒时,否则可能影响人体健康;
B.外出时佩戴口罩,要勤洗手。
C.教室,也应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和通风;
D.用56℃以上的水浸泡餐具30分钟,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的正确做法。
23.(1分)下列不属于中华民族取得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
A.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
B.张青莲精准测量铟的相对原子质量
C.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学说
D.屠呦呦乙醚冷萃提高了青蒿素的提取率
【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所属的国籍进行判断。
【解答】解:只有C项道尔顿是英国人。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4.(1分)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的决胜之年。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环境的理念是( )
A.森林公园里的残枝落叶可就地掩埋
B.工业污水只要是无色、无味就可直接排入湖泊
C.垃圾无需分类,全部直接焚烧
D.施用农药是重要的农作物保护手段,可大量使用
【分析】根据环境保护和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分析判断有关的做法。
【解答】解:A、森林公园里的残枝落叶可就地掩埋,符合保护环境的理念;
B、工业污水是无色,但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的物质,不符合保护环境的理念;
C、垃圾应需分类处理,不符合保护环境的理念;
D、农药的大量使用,不符合保护环境的理念。
故选:A。
【点评】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种重大问题之一,已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身体健康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该部分知识是历年中考热点之一,学习时要注意污染的来源、危害、防治措施、变害为利的新工艺和新方法等知识,并且要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相关生活情景和热点新闻。
25.(1分)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食物腐烂C.水力发电D.湿衣晒干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
B、食物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故B正确;
C、水力发电只是能量的转化,故C错;
D、湿衣晾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故D错。
故选:B。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6.(1分)抗击疫情,人人有责。下列防疫措施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消毒B.测量体温C.清水洗手D.佩戴口罩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酒精消毒,属于化学变化;
B、测量体温,属于物理变化;
C、清水洗手,属于物理变化;
D、佩戴口罩,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7.(1分)嫦娥五号执行的下列探月任务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漫步月面B.采集月壤C.展示国旗D.点火返航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漫步月面、采集月壤、展示国旗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漫步月面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B、采集月壤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C、展示国旗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D、点火返航;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8.(1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遥知不是雪,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正确;
B、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燃烧爆炸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错误;
C、草枯鹰眼疾,草枯属于化学变化;
D、千锤万凿出深山,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9.(1分)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B.刻舟求剑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滴水成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B、刻舟求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C、火烧赤壁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
D、铁杵磨成针过程中只是状形状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0.(1分)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列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世界上从来没有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之前的物质在组成或者结构上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之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D.如果液态水变成水蒸气,那么水蒸气相对于液态水来说就是“新物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新物质是不同于任何反应物的其它物质,其性质组成均会与原物质不同。
【解答】解: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而言的,是不同于反应物的物质。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变化实质的分析,是对生成新物质的理解与探讨,是化学变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31.(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是在 分子 、 原子 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1869年 门捷列夫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制成 元素周期表 ,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提出,使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 环境友好 的方向发展。
【分析】(1)根据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进行分析;
(2)根据道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进行分析;
(3)根据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更友好的方向发展进行分析。
【解答】解:(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3)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故答案为:(1)分子;原子;
(2)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3)环境友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研究的对象、门捷列夫的贡献、绿色化学等,注意完成此题,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32.(10分)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
②木炭能燃烧;
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
④将木炭粉碎;
⑤木炭可制黑火药;
⑥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① (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④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②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⑥ ,属于用途的是 ③⑤ 。
【分析】分别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定义以其特点来判断即可。注意: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解答】解: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描述的是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②木炭能燃烧,描述的是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④将木炭粉碎,没有新物质生成;
⑥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描述的是木炭在燃烧过程中的现象。
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⑤木炭可制黑火药。
故答案为:①,④,②,⑥,③⑤。
【点评】主要考查了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有新物质生成,这是化学变化的特征。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这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孔镇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共9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四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