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高》课件

    《登高》课件第1页
    《登高》课件第2页
    《登高》课件第3页
    《登高》课件第4页
    《登高》课件第5页
    《登高》课件第6页
    《登高》课件第7页
    《登高》课件第8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学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走近作者,杜甫一生行迹图,写作背景,情景交融,悲自然之秋,常年作客的羁旅之悲,万里漂泊的孤寂之悲,多病缠身的苦痛之悲,连年战争的国难之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握诗意,了解作杜甫生平及其创作背景。2、鉴赏诗歌写景特点,把握选取意象,品味诗歌沉郁悲凉的意境。3、精于炼字,多种角度写景的手法。4、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工部员外郎, 又称杜工部。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代表作: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其诗显示了唐的历史,被称为“诗史”,后人推崇其人为“诗圣”。有《杜少陵集》。诗风沉郁顿挫。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开元19(时20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代表作《望岳》。
    天宝六载(747年)先在长安应试,落第,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通过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得到一个看守兵器的小官。不久父亲去世,此后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43岁时幼子饿死。政治失意和生活穷困,让杜甫诗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的视野从个人转向了全社会。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45岁时安史之乱爆发,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后潜逃到凤翔,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被贬华州司功参军。47岁丢官入蜀。建下一所草堂,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但山河破碎,风雨飘零,好友李白、高适相继离世。代表作:《春望》“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享年58岁。此时,思想深邃、诗风沉郁,主要代表作品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岳阳楼》等。
    叶嘉莹说, 杜甫是一个集大成的诗人,有集大成的成就,有集大成的才能,也有集大成的度量,又恰好生在集大成的时代;余光中诗云,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我们还要补上,杜甫眉头一蹙,又补全了半个乱世。
    蒙曼:李白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梦想,就像杜甫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慈悲。
    唐代大历二年(767)重阳节
    动荡不安、漂泊无依、年老多病、朋友离去
       这首诗作于唐代大历二年 (767) 秋天,杜甫客居夔州 ( 今四川奉节 ) 期间, 距他去世只有三年时间。此时唐王朝内忧外患,而诗人也身患严重的肺病,生活困顿。这一年的重阳,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来饮酒,不料这位亲戚因事没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内容: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登高时所见所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讲求严格的格律。
    近体诗分两大类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分(1)律诗,由八句组成。律诗全诗共四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末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句式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 。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如李白的《静夜思》;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如李白的《朝发白帝城》。
    元·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七言律诗的一般停顿规律:2 ∕ 2 ∕ 1 ∕ 2 2 ∕ 2 ∕ 2∕ 1
    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总体感受:凄楚、悲伤、悲愤、孤独(悲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①啸哀:②渚:③鸟飞回:
    指猿的叫声凄厉。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哀--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意境:萧瑟、悲怆、伤感
    (提示:找出意象,体会意境,品味技巧,体悟情感)
    风急 天高 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灵的悲凉。
     广阔的天地间,自己显得渺小,孤独。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猿的号叫听起来凄厉,类似于人的悲凄号哭声,因此我国古代诗人常将其用以暗示感伤之情。
    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1.诗人为何选择这些意象入诗?
    情感:漂泊无依的孤独之情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指秋天飘落的树叶。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连用叠词“萧萧”“滚滚”,写出秋色萧瑟和长江气势,字里行间传达出浓浓的时光易逝的悲怆。 运用对比或反衬,突出人生短暂 、自我渺小 、作者壮志难酬之感,但他知道人难免有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世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更能让人在秋日的种种情景中品味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指远离故乡。 长期漂泊他乡。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写出自己距离故乡之远,浓浓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写出了诗人在秋天的悲凉感受。悲自然之秋,悲人生之秋
    在传统的重阳节到来之际,诗人既不能会亲访友,又不是举家齐登,那种孤苦无助之感,可谓表达得淋漓尽致。
    年老多病之人,往往多愁善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宋代罗大经曾说此联含有八层意思,试就此联作一番品析。
    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⑨艰难:⑩苦恨:⑪繁霜鬓:⑫潦倒:⑬新停:
    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极恨,极其遗憾。苦,极。 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刚刚停止。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进一步直抒忧国伤时的感情。其中“艰难苦恨”写出了诗人潦倒生活之苦和无法释怀的国难家愁(人生的艰难)
    思考:“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
    艰难:国事艰难,人生潦倒。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苦恨:恨(遗憾)国家动荡不安,恨自己人到暮年,不能为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
    这种苦难经历,绝非诗人的个案,而是那个时代所有人都在遭逢的苦难。以764年为例,那年户部统计人口,十年战乱之后,人口减少十分之七,只剩一千九百六十余万。
    杜甫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忠君爱国、关心民生疾苦是他思想的核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杜甫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不愧为“诗圣”
    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思考:造成杜甫的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安史之乱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国家存亡 之秋
    “一腔诗意,悲尽三秋”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的深秋景象,又有长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的孤独之感,战争带来的国难家仇和日渐增多的白发,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展现了一位穷困潦倒、漂泊无依、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秋江之景,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和事业无成的怅恨,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1.俯仰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2.对比、反衬3.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与顽强抗争的精神。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 。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悲的句子是: , 。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8.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 。 9.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 潦倒新停浊酒杯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课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如何解读诗歌,知人论世,“无一景”不“悲”,解读诗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8.2 登高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8.2 登高评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登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学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寓情于景,沉郁悲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