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课件

    《劝学》课件第1页
    《劝学》课件第2页
    《劝学》课件第3页
    《劝学》课件第4页
    《劝学》课件第5页
    《劝学》课件第6页
    《劝学》课件第7页
    《劝学》课件第8页
    还剩3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教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教课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荀子》,劝学形象助记,第二段,状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解读第三段,所字结构,远者见,学习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昨晚孙总理周游晓庄十二村乡,见到三等小朋友,心里就有三种感触。    第一种人家的小孩子,在家里不但能读书识字,并且会运用书中的道理。这些小孩子会写信,会看信,会认契据,会记帐目,会看报,能懂国家大事。孙总理看了这种人家小孩,他喜欢极了,就说:“活人读活书,字字如珍珠。”    第二种人家的孩子,在家里像木鸡一样,整天的读《百家姓》、《三字经》。总理听了不耐烦,便说:“活人读死书,愈读愈变迂。”    第三种人家的小孩子却不同了,一天到晚只会打架,相骂,偷东西,做种种不长进的事。总理见了气极,对他们家里人说:“活人不读书,不如老母猪。” 但最后总理还是希望大家把小孩子送到学校里去,读活人的书,做活人的事,过活人的生活。
    让我们来学习《劝学》看看荀子是如何勉大家学习的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发表看法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学派,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
    稷下学宫是齐国齐桓公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祭酒是学宫的最高长官。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中心和缩影,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讲学议政场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家主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知识界的领袖云集在这里,宽松、自由的政策,让各种不同的思想,都得以自由抒发。
    孔子,万世师表。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期人物,主张“性善论”,提出“仁”主张“礼”。维护周礼,要求“以德治民”
    其散文铺张扬厉,说理透彻,行文简洁,精炼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寻味,素有“诸子大成”之美誉。学习,就是“化性起伪(变化先天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的过程。
    墨家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dí)(墨子)
    荀子五十岁游齐,曾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祭酒是学宫的最高长官。稷下学官是齐国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要求学生受业求学是祭酒考虑的重要问题。为此,荀子写下了著名的传世之作《劝学》。
    《荀子》是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内容】 《荀子》是荀子及其弟子所著的哲学著作,全书一共32篇,是中国古代儒、法、道、墨等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一般认为前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为其门人弟子所著。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
    声旁“雚(guàn)”,后简化为“又” 形旁“力”,象古时耕地的农具耒(lěi)之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有勉励之义,如励、努、勉、勖(xù)
    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努力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论点、论据、论证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层层深入 正反论证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òng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qū中zhòng规。虽有yòu槁gǎ暴pù,不复挺者,輮róu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lì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ú之所学也;吾尝跂q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yú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jí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jiā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qí骥jì一跃,不能十步;驽nú马十驾,功在不舍。锲qiè而舍之,朽木不折;锲qiè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 。蚓无爪zhǎ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á,非蛇鳝shàn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zà也。
    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则:信(内容忠实原文)、达(文辞通顺明白)、雅(译文选词得当)方法:留: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等;删:删去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重复赘余的成分;补: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或动词、介词、量词等;换:双音节词替换单音节词;调:调整语序,如主谓、宾语、定语和状语后置;变:根据句子的意思翻译,尽量照顾原文词义。
    ①君子:此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已:停止。如“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是中心论点。 统领全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①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如:彼君子兮。(《诗经·魏风·伐檀》)②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有学问有修养、道德品行兼好之人。如:不亦君子乎?(《论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③对别人的尊称,犹言先生。④竹、莲花、菊花的别名,梅、兰、竹、菊称四君子。⑤妻子称丈夫,如: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诗经·召南》)也指男子,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wéi,形成、凝结,v
    靛青从蓝草中取得,但却比蓝草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但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的弧度)符合圆规(的要求)。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通“煣”,用火烤木材使…弯曲
    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的弧度)符合圆规(的要求)。即使又晒干,不再挺直的原因,这是因为用火烘烤使它成为这样的。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相当于“于”,意为“对、向”
    通“智”,智慧。智慧明达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就变直,金属制的刀斧拿到磨刀石去上去磨就变锋利。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那么他就会变得聪明有见识,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1.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并概括: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学习的好处(意义):①变得聪明有见识②无过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片刻学习的收获;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比不上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不是更响亮,但听的人却听得清楚。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行走的更便利迅速,却能到达千里;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资质和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善于凭借、利用外物罢了。
    1、找出第三段的中心句并概括: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第三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兼词,意为“于此”,译为“从这里”或“在这里”
    译文: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从那里兴起;积聚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在那里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人们会达到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译文:所以不积累每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聚细小河流,就无法形成江海。千里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驾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放弃奔跑。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如果雕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会刻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属、石头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能喝到泉水,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学习的意义: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学习的作用:可以弥补不足,实现目标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一
    特点:论证结构严谨、善用比喻说理
    2段:学习的意义:改变 提高
    3段:学习的作用: 弥补不足
    4段: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劝学》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作用、态度和方法。文章以“学不可以已”为中心论点,论述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积累取得的。所以,任何人都应当持恒专一,脚踏实地,不断学习。
    一、古今异义
    1.木直中绳,糅以为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5.金就砺则利
    [古义:即"以(之)……为",把……做成……。今义:认为]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识渊博)
    (古义:鸟兽的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古义:安身。今义:托付,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些人或事物上)
    (古义:指金属制的刀斧等。今义:金子、黄金)
    二.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其曲中规 (3)故木受绳则直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
    (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8)积善成德 (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10)用心一也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走得快)
    (形容词作名词,善事)
    (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三、一词多义1、连词,表转折,可翻译成“却”“但是”。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4)非利足也,而致千里。(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6)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连词,表递进,可翻译成“而且”“并且”。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连词,表因果,可翻译成“因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连词,表修饰,可翻译成“地”。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5、连词,表假设,可翻译成“如果”“假如”。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连词,表并列,可翻译成“和”“与”。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介词,从介词,比介词,对介词,被
    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绝: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以为妙绝 4、佛印绝类弥勒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望:1、吾尝跂而望矣 2、日夜望将军至 3.先达德隆望尊 4、适冬之望日前后
    望:1、眺望 2、盼望 3、名望 4、农历每月十五
    焉:1、兼词 于此 2、语助词,无义 3、语助词,无义
    绝:1、停止 2、隔绝 3、到了极点 4、非常 5、横渡
    “輮”同“煣”,用火烘烤使之弯曲。
    “有”同“又”,“暴”通“曝”。
    “知”同“智”(zhì),智慧。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②用心一也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④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省略句 ①輮(之)以(之)为轮②輮(之)使之然也
    定语后置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①善假于物也②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蓝”“于水”,表示比较)
    1.【2022年新高考I卷】《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2020天津卷】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0全国II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_____”。
    4.【2022年江苏南京高一上学期12月百校联考】儒道两家都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与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5.【2022年广州市第五中学高一上学期检测】《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22年广州市象贤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表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关于设喻,知识点归纳,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1 劝学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1 劝学评课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正字音读课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文本探究,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内容总结,学习的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统编版10.1 劝学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10.1 劝学课文内容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壹·知人论世,走近荀子,了解《荀子》,勉励劝勉,贰·初读感悟,初读课文把握字音,叁·深度探究,解读第一段,通假字,①青胜于蓝②冰寒于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