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期末]新疆吐鲁番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275788/0-172952715610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期末]新疆吐鲁番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275788/0-172952715617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期末]新疆吐鲁番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275788/0-172952715620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期末]新疆吐鲁番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新疆吐鲁番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 下列动物中,用鳃呼吸的是( )
A. 水螅B. 涡虫C. 鲫鱼D. 鲸
【答案】C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ABD.水螅、涡虫属于腔肠动物,鲸鱼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ABD错误。
C.鲫鱼属于鱼类,用鳃呼吸,C正确。
故选C。
2. 下列关于蝙蝠和家鸽的相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温恒定B. 呼吸方式都是双重呼吸
C. 都属于哺乳动物D. 都属于鸟类
【答案】A
【分析】蝙蝠能够飞行,但不属于鸟类,而是属于哺乳类,主要理由是,蝙蝠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而不像鸟类那样卵生,这一特征证明蝙蝠是哺乳动物。
【详解】A.蝙蝠属于哺乳动物,而家鸽属于鸟类,它们都具有恒定的体温,故A正确。
B.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蝙蝠用肺呼吸,故B错误。
CD.蝙蝠属于哺乳动物而不是鸟类,故CD错误。
故选A。
3. 某实验兴趣小组在观察一种动物时,有的同学说是线形动物,有的同学说是环节动物。区分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A. 是否有口B. 是否有肛门
C. 是否对人有利D. 身体是否分节
【答案】D
【分析】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蚯蚓、水蛭和沙蚕是典型的环节动物。 线形动物的特征:身体细长,通常呈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蛔虫和蛲虫是典型的线形动物。
【详解】AB.环节动物和线形动物都有口和肛门,AB不合题意。
C.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而是否对人有利不是区分环节动物和线形动物的主要依据,C不符合题意。
D.线形动物门的动物身体细长通常呈长圆柱形,不分节,而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身体是否由体节构成是区分环节动物和线形动物的主要依据,D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生产生活习惯,不利于预防蛔虫病的是( )
A. 现摘现吃新鲜蔬菜B. 粪便发酵后作肥料
C. 饭前便后认真洗手D. 只饮用煮沸过的水
【答案】A
【分析】蛔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由感染性蛔虫卵引起的,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感染,预防蛔虫病关键是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勤剪指甲,不摸污物;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加强粪便管理,不要随地大小便;灭蝇防蝇除四害,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
【详解】A.蔬菜要洗干净才能食用,利于切断传播途径,A符合题意。
B.农家肥中含有大量的虫卵,直接做肥料,虫卵会沾到农作物上,继而传染人类,粪便发酵后作肥料可利于预防蛔虫病,B不符合题意。
C.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能去除蛔虫卵,切断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蛔虫病,C不符合题意。
D.不喝不清洁的水,只饮用煮沸过的水利于切断传播途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观察石鳖、蜗牛、牡蛎(蚝)、乌贼四种动物,会发现它们都具有( )
A. 鳃B. 贝壳C. 外套膜D. 触角
【答案】C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详解】石鳖、蜗牛、牡蛎(蚝)、乌贼都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所以石鳖、蜗牛、牡蛎(蚝)、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都有外套膜。
故选:C。
6. 如图三个圆分别表示蜘蛛、七星瓢虫和河蟹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生活在水中B. 乙表示身体和附肢分节
C. 丙表示有两对翅D. 丁表示用肺呼吸
【答案】B
【分析】蜘蛛、七星瓢虫和河蟹都属于节肢动物,甲表示蜘蛛和河蟹的共同特征,丙是蜘蛛和七星瓢虫的共同特征,丁是河蟹和七星瓢虫的共同特征,乙是河蟹、蜘蛛、七星瓢虫的共同特征。
【详解】A.甲表示蜘蛛和河蟹的共同特征,河蟹生活在水中,蜘蛛生活在陆地上,故A错误。
B.乙是河蟹、蜘蛛、七星瓢虫的共同特征,蜘蛛、七星瓢虫和河蟹都属于节肢动物,体外都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故B正确。
C.丙是蜘蛛和七星瓢虫的共同特征,蜘蛛属于蛛形纲,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有4对足,七星瓢虫有三对足,蜘蛛没有翅,七星瓢虫有两对翅,故C错误。
D.丁是河蟹和七星瓢虫的共同特征,七星瓢虫用气管呼吸,河蟹用鳃呼吸,故D错误。
故选B。
7. 蝗虫大规模出现时称为蝗灾,会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下列有关蝗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后翅发达,飞行能力强B. 有外骨骼,能防止水分的散失
C. 有刺细胞,可进行捕食D. 食量大,对农作物破坏性强
【答案】C
【分析】蝗虫是典型的节肢动物,属于昆虫纲,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足和触角均分节,使得它们的运动更加灵活,活动范围更加扩大,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也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这是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
【详解】A.蝗虫的运动器官和足和翅,后翅发达,飞行能力强,A正确。
B.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B正确。
C.刺细胞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可进行捕食,C错误。
D.蝗虫的成虫食量大,对农作物破坏性强,D正确。
故选C。
8. 鲫鱼离开水很快就会死亡,主要原因是( )
A. 鱼鳍无法在陆地运动B. 流线型体形不适合陆地生存
C. 鳞片不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D. 鳃丝粘在一起,气体交换面积减少
【答案】D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A.鱼鳍在鱼类游泳时起到重要作用,无法在陆地运动,A不符合题意。
B.流线型体形能减少游泳时的阻力,B不符合题意。
C.鳞片起着保护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鱼的鳃是鲜红的,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当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鱼在水中呼吸。当鱼离开水时,鳃丝则相互黏结在一起,几片鳃丝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并且容易干燥,这样鱼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就会窒息死亡,D符合题意。
故选D。
9. 两栖动物是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B. 成体依靠肺就能吸收足够的氧气
C. 幼体陆生,成体水生D. 体表有鳞片或甲
【答案】A
【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详解】A.两栖动物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所以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A正确。
BC.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的动物,BC错误。
D.两栖动物的体表无鳞片或甲,D错误。
故选A。
10. 下列对生物体及其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鳄鱼在水中用鳃呼吸B. 蚯蚓靠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C. 蛔虫体表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D. 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的干燥环境
【答案】A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详解】A.鳄鱼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A错误。
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通过肌肉和刚毛配合完成运动,B正确。
C.蛔虫体表有角质层,可以防止消化液的侵蚀,起保护作用,C正确。
D.昆虫有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散失,适应陆地干燥生活,D正确。
故选A。
11. 下列关于动物的结构和生理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鲨鱼用鳍游泳
②蛙的后肢能跳跃和划水
③鲸的体温不恒定
④鸟的气囊和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⑤蜥蜴可用皮肤辅助呼吸
A. ②③B. ①②C. ①⑤D. ④⑤
【答案】B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身体呈流线型能减少水的阻力,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两栖动物的特征有:两栖动物的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异。
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鸟类的主要特征有: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利于飞行,心脏四腔,用肺呼吸,用气囊辅助完成双重呼吸,体温恒定,体内受精,卵生等。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
【详解】①鲨鱼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正确。
②蛙用后肢跳跃和在水中游泳,正确。
③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是体温恒定的,鲸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错误。
④鸟类能用肺进行气体交换,用气囊辅助呼吸,错误。
⑤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完全用肺呼吸,错误。
故选:B。
12. “骨笛”是古代最早的乐器,它是用一种内部中空、轻而坚固的长骨制成的。你认为下列动物的骨骼中最适合做“骨笛”的是( )
A. 鲫鱼B. 乌龟C. 老鹰D. 猫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详解】鸟类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羽毛;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胸肌发达提供飞行的动力;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有气囊,可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等;所以最适合做“骨笛”的是鸟类——老鹰,C正确。
故选C。
13. 观察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关节结构不完整
B. 图中的肌肉通过肌腱连接在骨上
C. 人体仅靠骨、关节和肌肉就可以完成运动
D. 当图中肌肉一组收缩,另一组舒张时,骨绕关节转动
【答案】C
【分析】(1)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题干图示没有关节囊和关节腔这些结构,A正确。
B.图中的肌肉是通过肌腱连接在不同的骨上,B正确。
C.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还需要神经系统参与,C错误。
D.在神经调节下,图中的一块肌肉收缩,另一块肌肉舒张时,骨会绕关节转动,D正确。
故选:C。
14.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下面有四种动物的行为。有关这几种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黑猩猩用木棒钓取白蚁 b.小鸟喂鱼 c.蚯蚓学走迷宫 d.黑猩猩摘取香蕉
A. a中黑猩猩钓食蚂蚁,黑猩猩和蚂蚁都具有社会行为
B. 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b与其他三者不同
C. c和d比较,d中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
D. 只有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才有重要意义
【答案】D
【分析】①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
②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详解】A.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黑猩猩和蚂蚁具有社会行为,故A正确。
B.从获得途径上来看,b属于先天性行为,而acd属于学习行为,故B正确。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c蚯蚓和d黑猩猩比较,d黑猩猩高等,它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故C正确。
D.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维持动物最基本生存的需要。 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所以,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故D错误。
故选D
15. 如表是“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实验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应在小鼠清醒、饥饿的状态下进行
B. 反复练习有助于改善小鼠的学习行为
C. 小鼠学会走迷宫后,就永远不会忘记
D. 学习行为使小鼠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答案】C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能使动物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详解】A.实验应在小鼠清醒、饥饿的状态下进行能增强实验效果,故A正确。
B.据图中数据可见: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所以不断练习有助于提高小鼠的学习能力,故B正确。
C.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如果不强化刺激,这种行为也会消失,故C错误。
D.学习行为使小鼠不断适应多变环境,是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故D正确。
故选C。
16. 下列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A. 蜜蜂群体内部的分工合作B. 孔雀开屏
C. 亲鸟给雏鸟喂食D. 成群的蝗虫啃食庄稼
【答案】A
【分析】动物社会行为的特点:有明确的分工和等级制度,社会行为的动物并不是简单的居在一起,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详解】A.蜂群中有蜂王、雄蜂、工蜂等,蜂王的主要职能是产卵,分泌的蜂王物质激素可以抑制工蜂的卵巢发育,并且影响蜂巢内的工蜂的行为;雄蜂的主要职能是和蜂王交配后,雄蜂不参加酿造和采集生产,个体比工蜂大些;工蜂的主要职能是采集花粉花蜜、哺育幼蜂、泌蜡造蜜、泌浆清巢、保巢攻敌等工作;不同个体之间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这是动物的社群行为,A正确。
B.孔雀开屏是雄性孔雀为了吸引雌性,便于求偶,属于生殖行为中的求偶行为,B错误。
C.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所以亲鸟给雏鸟喂食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C错误。
D.蝗虫虽然常常成群,但是内部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等级次序,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D错误。
故选A。
17. 下列不属于仿生的是( )
A. 青蛙——蛙泳B. 萤火虫——冷光灯
C. 蝙蝠——雷达D. 蛋壳——薄壳建筑
【答案】A
【分析】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
【详解】A.青蛙和蛙泳不符合仿生的概念,因此不属于仿生,A符合题意。
B.模仿萤火虫发光不发热的原理,开发了冷光,提高了发光效率,B不符合题意。
C.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雷达是模仿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来工作的,C不符合题意。
D.模仿蛋壳的结构特点,开发了薄壳建筑,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 “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又带百花香。”诗中所说的蜜蜂采蜜,它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保护植物的不受伤害B. 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C. 能够帮助传播种子D. 能够帮助植物传粉
【答案】D
【分析】(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植物开花后,成熟的花药自动裂开,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
【详解】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所以,诗中所说的蜜蜂采蜜,它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能够帮助植物传粉。
故选D。
19. “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的成就不包括( )
A. 鹅颈瓶实验B. 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
C. 发现青霉素D. 提出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的相关内容,据此作答。
【详解】ABD.法国的科学家巴斯德(1821-1895)设计了鹅颈瓶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并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之父”,ABD正确。
C.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 20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由此成就了以青霉素为代表的现代抗菌素学,C错误。
故选C。
20. 关于细菌芽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休眠体B. 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差
C. 是一种生殖细胞D. 在细菌发育的初期形成的
【答案】A
【分析】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壁加厚,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抵抗性。遇到适宜的环境,芽孢又恢复生命现象,一个芽孢萌发变成一个细菌,因此芽孢不是生殖细胞。
【详解】A.芽孢是细菌的渡过不良环境时的休眠体,遇到适宜的环境,芽孢又恢复生命现象,A正确。
B.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因此芽孢可以在不良环境中生存,B错误。
C.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C错误。
D.芽孢是细菌发育的后期形成的,D错误。
故选:A。
21. 下列生物之间相似程度最小的是( )
A. 同科之间的生物B. 同目之间的生物
C. 同属之间的生物D. 同纲之间的生物
【答案】D
【分析】我们把生物分成不同的等级,可以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关系和形似程度等。
【详解】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相似度越小;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相似度越高。纲、目、科、属中纲是最大的单位,因此同纲的生物之间相似度最小。
故选D。
22. 下列有关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酸奶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形成的B. 蒸馒头是利用酵母菌发酵形成的
C. 泡菜是利用醋酸菌发酵形成的D. 沼气是利用甲烷菌发酵形成的
【答案】C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
【详解】A.乳酸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所以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故A正确。
B.蒸馒头时利用酵母菌发酵,原因是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使馒头更松软,故B正确。
C.乳酸菌在无氧气,适宜温度的环境中能够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用于制作泡菜,故C错误。
D.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故D正确。
故选C。
23. 下列不属于共生现象的是( )
A. 人与体内的蛔虫B. 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C.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D. 牛胃肠内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答案】A
【分析】细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二者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共生。
【详解】A.蛔虫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吸取我们的营养,还分泌使我们过敏的物质,有时还绞成团阻塞我们的肠道,钻进我们的胆道,对我们有百害而无一利,不属于共生,而是寄生,A符合题意。
B.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是一种共生关系,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B不符合题意。
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共生关系,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C不符合题意。
D.某些细菌与羊、牛等共生,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分解食物,而动物的肠道又可以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食物,二者彼此依赖,共同生活,是共生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4.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
A. 利用细菌来净化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B. 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
C. 利用醋酸杆菌酿造酱油
D. 利用酵母菌酿造葡萄酒
【答案】C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详解】A.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在有氧的环境中细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从而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A正确。
B.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B正确。
C.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油要用到霉菌,C错误。
D.制作葡萄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糯米中的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C。
25. 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包括( )
A.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B. 在叶绿体中制造有机物
C.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D. 与动植物共生
【答案】B
【分析】细菌、真菌与人类很关系密切,有些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有些与动植物共生;有些可食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专门靠分解动植物的尸体、粪便为生,它们将动植物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到大自然中,被绿色植物再利用来制造有机物,使得生物圈中的碳得以周而复始的进行循环。
【详解】A.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尸体、粪便等分解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归还到大自然中,被绿色植物再利用来制造有机物。因此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A正确。
B.绝大多数细菌、真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能利用阳光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错误。
C.有的细菌、真菌寄生在其他生物的体内,从中获得营养物质,但是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C正确。
D.有的细菌、真菌能与其他生物共生,如根瘤菌能和豆科植物共生在一起,二者互惠互利,D正确。
故选B。
26. 以下属于大肠杆菌噬菌体特点的是( )
A. 通过分裂繁殖后代
B. 必须寄生在人体细胞中
C. 离开了活细胞就不能进行生命活动
D. 个体微小,要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答案】C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体的活细胞中。“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三大类。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
【详解】A.大肠杆菌噬菌体通过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后代,错误。
B.大肠杆菌噬菌体必须寄生在大肠杆菌的活细胞内,而不是寄生在人的活细胞里,错误。
C.大肠杆菌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离开了活细胞就不能进行生命活动,正确。
D.大肠杆菌噬菌体个体微小,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错误。
故选:C。
27. 下列有关细菌、真菌、病毒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B. 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
C. 真菌属于真核生物
D. 病毒和细菌对人类有害无益
【答案】D
【分析】(1)有些细菌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也有些细菌可用来生产药品,如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A正确。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①有害:对动植物和人类造成极大危害。②有益:研制疫苗、防治有害生物、转基因或基因治疗。
【详解】A.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A正确。
B.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分裂时,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B正确。
C.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真菌、动植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病毒和细菌对人类有害、也有益,D错误。
故选D。
28. 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生物进行分类主要依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
B. 动物分类与植物分类相同,只看形态结构上的特征
C. 生物分类可以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D. 花、果实、种子常被作为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答案】B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单位,界是最大的单位。
【详解】ABC.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AC正确。B错误。
D.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D正确。
故选B。
29. 在某个森林里,有五彩缤纷的植物和千姿百态的动物以及神奇的微生物,这体现了( )
A. 生活环境的多样性B.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 数量的多样性
【答案】B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A.生活环境的多样性不包含在生物多样性中,A不符合题意。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一个森林里,有五彩缤纷的植物和千姿百态的动物以及神奇的微生物,这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B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的是一个地区的生态多样化程度。它区别于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的是物种的种类而不是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多样性涵盖的是在生物圈之内现存的各种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多样性中没有数量多样性的说法,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0. 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开发和利用
B. 全面禁捕并不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
C. 我国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开发
D. 盲目的掠夺和开发利用加快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答案】C
【分析】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例如,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采伐树木,相反,适时地、有计划地进行合理的采伐,不仅能获得林木产品,而且有利于森林系统的更新。
【详解】A.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采伐树林,而是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故A正确。
B.全面禁止捕鱼并不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而是合理的捕捞,有利于海洋的更新,故B正确。
C.我国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故C错误。
D.盲目的掠夺和开发利用加快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故D正确。
故选C
二、非单选题(31、32题每空2分, 33、34 题每空1分, 共40分)
31. 慢跑和步行快走都是非常简便易行的锻炼方式,对增强心肺功能、调节身体状态效果很好。下图分别是骨骼肌和关节结构模式图,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骨骼肌具有受刺激____的特性。屈肘时,肱二头肌处于____状态。一般情况下,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都是在____系统的调控下完成的。
(2)运动离不开灵活的关节,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的A____以及B____内的滑液能使使关节更灵活。
【答案】(1)①. 收缩 ②. 收缩 ③. 神经
(2)①. 关节软骨 ②. 关节腔
【分析】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组成,A是关节软骨,B是关节腔。
(1)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伸肘时,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而屈肘时,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一般情况下,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
(2)关节能灵活运动是因为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覆盖着光滑的A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B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起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增强关节的灵活性。
32. 自然界中的生物丰富多样,虽然结构千差万别,但都能有序地进行生命活动,生命真是神奇!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生物吧。
(1)A、B相比较,最主要区别是B体内有____。
(2)A在分类上与虾同属于____。
(3)D与C相比较,D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不同是____。
(4)同学们喜欢吃的腐乳是利用毛霉的发酵作用制成,毛霉与C的生殖方式相同,都是____生殖。
(5)烧伤病人容易被绿脓杆菌感染引起伤口化脓,绿脓杆菌噬菌体能有效控制其感染,请问上图中与绿脓杆菌噬菌体结构最相似的生物是____(填写字母)。
【答案】(1)有脊柱 (2)节肢动物
(3)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4)孢子 (5)E
【分析】图中A蜜蜂属于节肢动物;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C青霉菌属于真菌;D细菌;E病毒。
(1)图中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A蜜蜂属于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体内是否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2)A蜜蜂身体和跗肢都分节,与虾同属于节肢动物。
(3)C霉菌属于多细胞真菌,有大量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而D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D与C相比较,D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不同是:D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或D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有成形的细胞核)。
(4)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所以,同学们喜欢吃的腐乳是利用毛霉的发酵作用制成的,毛霉与C霉菌的生殖方式相同,都是孢子生殖。
(5)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绿脓杆菌噬菌体是细菌病毒,故与绿脓杆菌噬菌体结构最相似的生物是E。
33. 有人模拟19世纪时的啤酒酿造(步骤Ⅰ-Ⅲ)和啤酒的保存(步骤Ⅳ和Ⅴ) 过程进行了以下实验。用显微镜检查,在样本甲中未发现微生物,在样本乙中发现了乳酸杆菌。请据此回答问题。
(1)步骤Ⅰ中,麦芽糖汁为酵母菌的生存提供了____和____条件。高温制取麦芽糖汁,冷却后加入酵母菌,说明酵母菌的生存条件还需要____。
(2)步骤Ⅱ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一般方法中的____。
(3)步骤Ⅲ中不密封,啤酒制作失败的原因可能是____,实验中产生的啤酒气泡的成分是____。
(4)步骤V是 组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样本甲不变酸的原因是____。
(5)样本乙变酸是因为乳酸杆菌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根据步骤V判断,这一转化过程需要____(填“有”或“无”)氧条件,样本乙中乳酸杆菌最初来源于____。
【答案】(1)①. 水分 ②. 有机物 ③. 适宜的温度
(2)接种 (3)①. 有杂菌混入或不密封时,有污浊空气进入;有氧时,酵母菌发酵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②. 二氧化碳
(4)①. 微生物 ②. 经过高温杀菌
(5)①. 无 ②. 空气
【分析】(1)微生物的生活需要水分、有机物和适宜的温度。步骤I中,麦芽糖汁为酵母菌的生存提供了水分和有机物;需要冷却是因为酵母菌生存还需要适宜的温度。
(2)步骤Ⅱ加入一些酵母菌相当于接种,使酵母菌生长、繁殖、发酵产生酒精。
(3)由于发酵不密封,外部空气和杂菌容易进入,有氧时,酵母菌发酵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酵母菌无法正常发酵,产生酒精。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形成气泡,因此实验中产生的啤酒气泡的成分是二氧化碳。
(4)步骤Ⅴ也是一组对照实验,一组高温杀菌,另一组没有杀菌,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即有无微生物是唯一变量。样本甲不变酸,因为经过高温灭菌。
(5)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杆菌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该过程大豆中的乳酸菌来自步骤Ⅳ中的空气。
34.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于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在中国昆明举办。大会会标(如图一) 中间的“水滴”包含大熊猫、孔雀、鱼、蝴蝶和身着民族服饰的小女孩等元素,并以甲骨文作背景,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元性。
(1)某同学将大会会标“水滴”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如图二所示。①表示的分类依据是____。
(2)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图一中的____(填写字母)为原型设计,其生殖发育的主要特点是____。
(3)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____。
(4)面对自然界中多姿多彩的生物界,为了弄清楚生物之间的____,有时需要我们对生物按不同等级进行分类。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____。
(5)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
(6)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是保护生物的___,即保护___的多样性,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答案】(1)有无脊柱
(2)①. F ②. 胎生哺乳
(3)基因的多样性 (4)①. 亲缘关系 ②. 种
(5)建立自然保护区 (6)①. 栖息环境 ②. 生态系统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图2中:E是鱼,F是大熊猫。
(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所以,图二中的①表示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2)哺乳动物体内有脊柱;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故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图一中的F,F熊猫的生殖发育的主要特点是胎生哺乳,能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增加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
(3)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基因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4)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生物分类单位由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5)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6)保护生物多样性 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所以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新疆吐鲁番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疆吐鲁番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新疆吐鲁番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