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性考试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性考试月考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哈尔滨中央大街位于松花江南岸,是一条百年老街,原为古河道、滩道,后为充分利用其临近码头的位置优势,重新铺设方石路面(下图)。方石长约18厘米,宽约10厘米,高约12厘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哈尔滨中央大街重新铺设方石路面有利于( )
A. 促进人口迁移B. 提高运输效率
C. 改善城市形象D. 平衡地区发展
2. 与宽大扁平的石板相比,方石路面( )
①价格低廉 ②承重力强 ③平整坚固 ④防滑性强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D. ③④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哈尔滨中央大街位于松花江南岸,是一条百年老街,原为古河道、滩道,后为充分利用其临近码头的位置优势,重新铺设方石路面”可知,重新铺设方石路面可改善“古河道、滩道”的通行能力,提高运输效率,进而提高码头的运输能力,B正确;与人口迁移、改善城市形象及平衡地区发展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由材料“方石长约18厘米,宽约10厘米,高约12厘米”可知,与宽大扁平的石板相比,方石厚度大,承重力强,单块面积小,方石之间的缝隙可增加地表摩擦力,防滑性强,②④对;材料中未提及两种石材的价格,故无法判断,①错;读右图可知,方石路面的平整度更差,③错。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故选C。
A生态农场位于重庆市涪陵区,距重庆主城约60千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该生态农场占地面积较小,投入成本较低,在运营模式上主要推进农产品会员配送与消费者乡村体验。2023年起陆续开启了有机农产品深加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下图示意A生态农场运营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重庆市涪陵区建设大型农场的限制性因素是( )
A. 成本B. 市场
C. 交通D. 地形
4. 该生态农场独特的运营模式得以推进的主要条件有( )
①立体自然环境 ②靠近消费市场
③资金和技术支持 ④产业基础较好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D. ③④
5. 该生态农场的运营模式有利于( )
A. 增加产品销售,开拓国内外市场B. 获取政府支持,提高专业化水平
C. 灵活适应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D. 促进产业融合,推进城市化进程
【答案】3. D 4. A 5. C
【解析】
【3题详解】
由材料“A生态农场位于重庆市涪陵区,距重庆主城约60千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可知,涪陵区以山地、丘陵为主,限制了农场的规模,D正确;重庆为直辖市,人口多经济水平高,交通便利、农产品的需求大,市场和交通不是其限制因素;由材料“投入成本较低”可知,成本不是其规模大小的影响因素,A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读图联系材料“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可知,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明显,地势平坦处发展种植、高或陡处有天然青草,利于该生态农场用种植的玉米、豆粕及天然青草进行禽畜喂养, ①对;由材料“在运营模式上主要推进农产品会员配送与消费者乡村体验”可知,重庆为直辖市,人口多经济水平高、消费能力强,该生态农业“距重庆主城约60千米”,靠近消费市场,有利于农场的推进,②对;读图结合材料“投入成本较低”可知,该农场以常见的家畜家禽养殖及蔬菜种植为主,资金和技术投入较少,③错;生态农场强调的是农场内部种植业与畜牧业之间的物质循环,产业基础对其影响小,④错。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故选A。
【5题详解】
由材料“运营模式上主要推进农产品会员配送与消费者乡村体验”可知,该生态农场以开拓当地市场为主,A错误;读图可知,该农场有蔬菜种植、禽畜喂养,与自然教育机构合作,进行研学、打造农人坊及亲耕活动,“2023年起陆续开启了有机农产品深加工”等,该生态农场的运营模式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生产活动、市场的适应性强,发展产业融合、有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 ,但对推进城市化进程影响小,C正确,D错误;“该生态农场占地面积较小,投入成本较低”、专业化程度不高,政府支持对其运营影响小,B错误。故选C。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工业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工业产业发展经济活动的增长幅度由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技术强度等综合决定。左图示意广东省四大分区工业碳排放总量,右图示意广东省2001-2017年产业增长过程中的环境效应及驱动因素系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广东省2001-2017年间( )
A. 工业碳排放总量增速由中部向四周递减
B. 粤西地区工业碳排放总量增长速度最快
C. 珠三角地区工业碳排放总量增长速度最快
D. 四大分区工业碳排放总量变化幅度一致
7. 推测导致2013-2017年广东省四大分区工业碳排放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产业转移B. 市场变化
C. 技术进步D. 能源供应
8. 广东省产业增长过程中,环境效应较低的地区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 鼓励产生污染的企业向周边地区转移B. 降低经济规模,提高环境效应
C. 加大技术投入,推进本地产业高级化D. 发展高附加值、高耗能产业
【答案】6. B 7. A 8. C
【解析】
【6题详解】
读左图可知,2013年到2017年珠三角地区工业碳排放量出现小幅的降低,增速要低于粤北和粤西的碳排放增速,A错误;从2001年到2017年,粤东、粤北工业碳排放总量增加了约5000万t,粤西工业碳排放总量增加了约10000万t,故粤西增长速度最快,B正确,AC错误;四大地区整体上工业碳排放总量增加,但珠三角在2013-2017年、粤东在2009年到2017年增长量下降,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工业产业升级和转移会引起的碳排放空间重塑。读左图可知,2013-2017珠三角和粤东地区的工业碳排放总量小幅减少,粤西、粤北工业碳排放总量增加。珠三角和粤西、粤北城市在地域空间上紧密联系,2013年以来,粤西和粤北的工业碳排放总量增速加快,而珠三角工业碳排放总量增速放缓,说明地区产业分工,促进了能耗产业由珠三角产业向粤西、粤北地区转移,A正确;市场变化、技术进步及能源供应会影响碳排放总量,但对碳排放空间变化的影响较小,排除BCD。故选A。
【8题详解】
读右图联系材料“工业产业发展经济活动的增长幅度由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技术强度等综合决定”可知,环境效应较低的地区其技术系数的驱动为负值,因此应加大技术投入,推进本地产业的高级化,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C正确;鼓励产生污染的企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会加大其它区域的污染,A错误;降低经济规模不符合实际,B错误;环境效应低的地区能源未必丰富,发展高耗能产业会增加能源的短缺,D错误。故选C。
冷湖镇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因石油资源枯竭而渐入荒凉。当地气候干旱、多大风、昼夜温差大,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地貌形态,被称为“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近年当地政府打造“火星”文旅品牌,首个“中国火星模拟基地”在冷湖建成。冷湖还凭借优越天文观测条件,建成亚洲最大的光学天文观测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冷湖地区广泛分布的典型地貌类型为( )
A. 喀斯特地貌B. 雅丹地貌
C. 丹霞地貌D. 黄土地貌
10. 天文台划分核心区和缓冲区,主要目的是( )
A. 避免人为光源干扰B. 减少对当地植被破坏
C. 避免工业污染大气D. 减少对野生动物干扰
11. 冷湖镇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有( )
①打造科教研学基地 ②发展文化旅游业 ③发展新兴工业 ④开发清洁能源 ⑤种植特色农产品
A. ①②④B. ①③⑤
C. ②③④D. ③④⑤
【答案】9. B 10. A 11. A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冷湖镇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当地气候干旱、多大风、昼夜温差大”可知,冷湖地区位于西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显著,典型地貌类型为雅丹地貌,B正确;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以流水作用为主,主要分布在我国降水丰富的南方,AC错误;黄土地貌广泛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位于沙漠盛行风的下风向,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联系已学可知,天文台划分核心区和缓冲区,主要是减少人类活动,避免人为光源的干扰,提高天文观测的准确度,A正确;与减少植被破坏关系不大,B错误;天文台一般远离城市,工业污染大气对其影响小,C错误;划分核心区和缓冲区,减少了人类活动,野生动物会增多、干扰增大,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由材料“近年当地政府打造‘火星’文旅品牌,首个‘中国火星模拟基地’在冷湖建成。冷湖还凭借优越天文观测条件,建成亚洲最大的光学天文观测基地”可知,冷湖镇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有打造科教研学基地和发展文化旅游业,①②对;由材料“气候干旱、多大风”可知,当地气候干旱、太阳能丰富,多大风、风能资源丰富,因此宜开发清洁能源,④对;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经济科技落后,不宜发展新兴工业和特色农产品种植,③⑤错。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故选A。
气候变化是冰川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表明,时间尺度越长、空间范围越大的冰川进退受气温的影响越显著。门多萨流域位于安第斯山脉中部,河流以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年均降水量约293毫米,年均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为8.58℃和-6.14℃。左图示意门多萨流域冰川的分布,右图示意1990-2020年门多萨流域冰川面积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门多萨流域冰川的进退呈显著的季节变化,冰川蓄积主要在( )
A. 3~5月B. 6~8月
C. 9~11月D. 12月~次年2月
13. 2010-2020年门多萨流域冰川面积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夏季气温升高B. 夏季降水减少
C. 冬季气温升高D. 冬季降水减少
14.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未来数十年门多萨流域应重点关注( )
A. 火山、地震B. 地面沉降
C. 水资源减少D. 海平面上升
【答案】12. B 13. D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读左图联系材料“门多萨流域位于安第斯山脉中部”可知,门多萨流域位于南美洲中纬30°S-40°S大陆的西岸,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冬季(6~8月)受西风控制降水多,能够为冰川蓄积提供水源的,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3题详解】
冰川面积的大小取决于水分的收入与支出,主要受气温与降水的影响。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呈现波动上升特点,因此气温升高不是2010-2020年门多萨流域冰川面积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AC错误;承接上一题,冬季是冰川蓄积的主要季节,因此冬季降水减少是导致冰川面积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D正确,B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由材料“门多萨流域位于安第斯山脉中部,河流以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年均降水量约293毫米”可知,门多萨流域气候较为干旱,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的消融、雪线上升,山岳冰川总量在不断减少,因此未来重点关注的是水资源的减少,C正确;火山、地震和地面沉降与全球气候变暖无关,排除AB;由材料“年均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为8.58℃和-6.14℃”可知,门多萨流海拔高,因此海平面上升对其影响小,排除D。故选C。
玛曲谷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属于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谷地内分布有多层沉积物和土壤,反映了古地理环境中风沙活动和化学风化成壤的交替演变过程。下图示意玛曲谷地某河流阶地处地层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影响玛曲谷地沉积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盛行西风B. 信风
C. 山谷风D. 冬季风
16. 玛曲谷地土壤发育时期,当地气候( )
A. 温暖湿润B. 温暖干燥
C. 寒冷湿润D. 寒冷干燥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联系材料“玛曲谷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属于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谷地内分布有多层沉积物和土壤,反映了古地理环境中风沙活动和化学风化成壤的交替演变过程”可知,玛曲属于季风气候,主要受冬夏季风的影响,谷地沉积物风成沙层、黄土层间隔分布且厚度大,说明风沙活动频繁,冬季风从内陆吹来,水汽少,随着风力的变化,出现不同的风积层,D正确;盛行西风对玛曲谷地的影响小,A错误;青藏高原东北部纬度较高,不受信风的影响,B错误;山谷风是由于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局部小规模环流,与谷地沉积地层的形成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土壤层的下一层为黄土层,说明在土壤层形成之前,该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力搬运、沉积作用强,之后形成的土壤层,说明此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生物循环加速了土壤的发育而形成土壤层,A正确;寒冷或干燥不利于生物生长以及土壤的发育,排除BCD。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挪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西部沿海多峡湾,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挪威是世界上水电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截至2023年3月底,挪威已建成水电站1769座。持续且稳定的水电是挪威实现能源自给的主要途径。图示意挪威地理位置。
(1)分析挪威发展水电的资源优势。
(2)简述挪威水电开发对国家安全的意义。
【答案】(1)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湖泊众多,河流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小;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2)水电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有利于挪威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维护环境安全;挪威水电发电量大且稳定,有利于实现能源自给,保障能源安全;挪威水电站数量多,其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挪威水电站提供充足廉价的能源,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电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量和落差。读图联系已学可知,挪威西邻大西洋,从海洋上来的盛行西风水汽充足,受到山地的抬升形成大量降水;由材料“境内河流、湖泊众多”可知,挪威湖泊众多,受湖泊的调节作用,河流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小;读图联系材料“挪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可知,地势起伏大,地形高差大,流速快,所以挪威水能资源丰富。
【小问2详解】
水电开发国家安全的意义可以从清洁能源的环境效益和能源供应及两方面分析。从环境效益来看,水电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由材料“挪威是世界上水电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可知,水电比例高,可以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利于挪威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利于保障国家环境安全等。从能源供应来看,由材料“持续且稳定的水电是挪威实现能源自给的主要途径”可知,挪威水电发电量大且稳定,能增加能源供给、缓解能源供给紧张问题,有利于实现能源自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由材料“挪威已建成水电站1769座”可知,挪威水电站数量多,水电站在其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提高了就业率,促进了经济发展;水电属于可再的常规能源, 挪威水电站能为生产生活提供充足廉价的能源,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岭南北地形、气候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图示意秦岭太白山部分植被类型分布,虚线表示植被类型分界线。秦岭自然保护区群是秦岭山脉的典型代表和生物多样性的精华所在,已建成自然保护区群森林总面积1374.95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85%。
(1)指出甲区域的植被类型,分析秦岭山脊两侧呈现“南草北树”景观差异的原因。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建立对区域内水环境的影响。
【答案】(1)植被类型:落叶阔叶林。原因:山脊南侧是阳坡,光照足,气温高,蒸发量大,土壤水分条件差,形成草地;山脊北坡是阴坡,光照少,气温低,蒸发量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形成森林。
(2)自然保护区群的建立,使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上升;地表水的下渗增加,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植物的蒸腾作用使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甲自然带在北坡位于河谷,应为北坡基带,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山麓基带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山脊以南为草说明土壤水分收入小于支出,原因;在山脊南侧为阳坡,光照充足,气温高、蒸发旺盛,导致土壤水分收入小于支出,因此形成草地;山脊以北为树说明土壤水分充足、收入大于支出,原因是北坡是阴坡,光照不足,气温低、蒸发弱,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水分条件好,故形成森林。
【小问2详解】
水循环的角度可以从蒸发(腾)、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降水、水汽输送等环节分析。由材料“已建的自然保护区群森林总面积1374.9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5%”可知,自然保护区群的建立,使得植被覆盖率增加,增加了地表摩擦力,减缓了地表径流的流速,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从而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雨季时森林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降低了河流的最高水位,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从而调节了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河流季节变化减小;森林覆盖率上升,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使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空气湿度加大。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凤山县是我国大型洞穴厅堂和大型滴石类沉积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左图)。这里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受构造运动影响相对较弱。凤山县岩溶地层面积广,厚度巨大,几个连片的灰岩(可溶岩)区域外围是碎屑岩(难溶岩),在岩溶区内发育有规模宏大的洞穴、石笋和石柱,及独特的穴珠(右图)等喀斯特地貌。
(1)简述凤山县地下大型洞穴较多的原因。
(2)分析凤山县地下溶洞浅水区中的穴珠和地表河流中的卵石在成因上的差异。
【答案】(1)凤山纬度和海拔较低,具有较好的水热条件;凤山几个连片的灰岩(可溶岩)区域外围是碎屑岩(难溶岩),地表水从难溶岩地区汇流向可溶岩区,对可溶岩有强大的侵蚀作用;凤山受到构造运动影响相对较弱,减少了洞腔(洞穴)在发育中产生的物理性崩塌。
(2)穴珠是在洞顶滴水作用下,达到过饱和的情况下,碳酸钙析出,不断包裹在介质外,滴水扰动促使不断磨圆,形成主要为地下水的化学沉积作用。卵石是岩石风化、崩塌,被河流搬运、磨圆,形成主要为地表水的物理侵蚀作用。
【解析】
【小问1详解】
岩溶洞穴地貌发育主要与当地的岩石、气候及地质构造有关。读图联系材料可知,凤山位于广西,纬度和海拔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具有较好的水热条件;由材料“岩溶地层面积广,厚度巨大,几个连片的灰岩区域外围是碎屑岩”可知,外围的碎屑岩(难溶岩)不利于地表水下渗,丰富的地表水从难溶岩地区汇流向可溶岩区,对可溶岩有强大的侵蚀作用,促进了地下洞穴的发育;由材料“受构造运动影响相对较弱”可知,凤山受到构造运动影响相对较弱,洞穴发育过程中不易产生物理性崩塌,有利于大型洞穴的形成。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大型滴石类沉积”可知,凤山县地下溶洞浅水区中的穴珠属于地下水的化学沉积作用。穴珠位于“地下溶洞的浅水区”,是在洞顶滴水作用下,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当水中的碳酸氢钙达到过饱和的情况下,碳酸钙析出发生化学沉淀作用,不断包裹在介质外,由于浅水区的水被滴水扰动,又促使其不断磨圆。卵石分布在“地表河流中”,主要为地表水的物理侵蚀作用形成。河流中上游地表裸露的岩石发生风化、崩塌进入河道,由于河流流速快,大小不一的碎石被流水搬运、磨圆,最后形成表面光滑的卵石并随着流速减缓沉积在河床底部。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嘉湖(杭州、嘉兴、湖州)平原是我国传统的桑蚕养殖基地。每年春末夏初至晚秋时节收获蚕茧,蚕茧需及时送到茧站加工处理。茧站多沿河流分布,是收购农家蚕茧并烘烤打包为标准干茧的场所,主要由烘茧房、堆场(仓库)等构成。为了保障蚕茧品质,带有煤炭火炉的烘茧房被安排在堆场以北以西位置。如今杭嘉湖地区茧站建筑群逐渐闲置废弃。为保护传承丝绸文化历史,部分茧站将规划为具有陈展、旅游、办公和居民活动等功能的文化活动中心。下图示意杭嘉湖平原主要茧站分布。
(1)从便利性的角度,分析杭嘉湖平原地区蚕茧运人茧站多采用水运方式的原因。
(2)请解释当地烘房分布在堆场西北部的原因。
(3)说明将茧站厂房遗址建筑群规划为文化活动中心的积极意义。
【答案】(1)水网密布,水运网络发达;蚕茧来源分散;河床较浅,蚕茧重量轻,适合河运。
(2)烘烤蚕茧时,杭嘉湖地区风向以偏南风为主;烘茧的煤炭火炉主要以煤为能源,烘茧干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烟尘;将烘房建在堆场以北以西能够有效避免蚕茧受污染。
(3)空间资源再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压力;有利于历史文化保护和文旅产业的开发;提供一定就业岗位,利于当地居民就业。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杭嘉湖平原地区水网较为密布,水运网络较为发达,水运条件较好;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蚕茧来源分布较为分散;同时,蚕茧重量较轻,而本地河床较浅,适合河运。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烘茧房以煤炭为主要燃料,而烘烤蚕茧是杭嘉湖地区,是以偏南风为主,在烘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烟尘,将烘房建在堆场以西以北的地区,可以避免蚕茧受到污染,保障蚕茧品质。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如今杭嘉湖地区茧站建筑群逐渐被闲置废弃,为保护传承丝绸文化历史,将部分茧站规划成为文化活动中心,可以实现空间资源再利用,减少环境压力。同时将茧站进行保护开发,有利于历史文化保护和文旅产业的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居民就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调研性考试试卷+地理(含答案),文件包含安徽省蚌埠市20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8月调研性考试试卷+地理pdf、安徽省蚌埠市20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8月调研性考试试卷+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安徽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监测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