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调研测试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调研测试化学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2023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举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星堆”群舞演员佩戴的面具材料青铜是一种铜合金
B.“绿电”是指甘孜、凉山等大山深处的水电、风电等二次能源
C.碳纳米材料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包括富勒烯、碳纳米管等
D.将煤气化后再燃烧,可以减少碳排放
2.制备的离子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N中键与键的数目之比为1:1
B.的空间结构模型为
C.基态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D.的结构式为
3.下列关于物质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与过量氨水混合:
B.向悬浊液中滴加溶液:
C.工业制备纯碱:
D.工业制备粗硅:
4.下列类比推理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可以改写为;推出可以改写为
B.通入溶液中无沉淀生成;推出通入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C.与反应生成;推测与反应生成
D.的沸点高于;推出沸点高于
5.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氮化硅常用于制备高温结构陶瓷,可由如下反应制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分子晶体
B.石墨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C.中含有键的数目为
D.每生成转移电子数为
6.对二甲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原料,对二甲苯在我国市场的缺口很大。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绿色合成路线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副产物不可能有间二甲苯
B.过程②中原子杂化方式都是由变为
C.M的结构简式为
D.所含元素第一电离能小于的有2种
7.清华大学王保国教授等人提出了一种双极膜硝酸盐还原电合成氨工艺,其反应原理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电源负极
B.阳极反应为
C.每有通过外电路,消耗
D.双极膜中移向极区
8.选择性催化还原的反应为,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和,发生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催化剂,、的活化分子数增多,还原的速率加快
B.①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反应①的活化能大,是整个反应的决速步
C.与催化剂发生强的化学吸附,而在此过程中几乎不被催化剂吸附
D.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的浓度,能使更多的转化为
9.某种化学品的结构如图所示,已知、、、、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在同一周期,Z、同处另一周期,基态原子的价电子中,在不同形状原子轨道运动的电子数之比为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B.与可以形成只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同一周期中,第一电离能处在和之间的元素有1种
D.简单离子半径:
10.工业上用电解饱和溶液生成的氯气为原料生产溴酸钾()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I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B.合成II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中阴离子的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
D.粗产品可通过重结晶进行提纯
11.下图是利用“海水河水”浓差电池(不考虑溶解氧的影响)制备和的装置示意图,其中、均为复合电极,电极、均为石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
B.电池从开始工作到停止放电,理论上可制得
C.、依次为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
D.电极发生的反应是:
12.在起始温度均为T℃.容积均为的密闭容器A(恒温)、B(绝热)中均加入和,发生反应 。已知:、分别是正、逆反应速率常数,,,A、B容器中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曲线M、N的平衡常数大小为:
B.与浓度比为且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T℃时,
D.用CO的浓度变化表示曲线N在内的平均速率为
1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A.AB.BC.CD.D
14.一种由Mn、Se组成的化合物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已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为,晶胞参数为an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nSeB.与Se原子距离最近的Se原子有12个
C.Mn、Se原子的最近距离是D.晶胞密度为
15.25℃时,用的盐酸分别滴定的氨水和碱溶液(碱性:大于),溶液的与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Ⅱ对应的是滴定的曲线B.点对应的溶液
C.、点溶液中加入盐酸的体积均为D.点溶液满足:
二、解答题
16.二氧化钛()俗称钛白,是一种重要白色无机颜料,从高钛渣(主要成分为、、、、、)中制备的一种清洁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熔盐反应”后元素以存在,不溶于水,可与盐酸反应,产物为。
②一定条件下,一些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钛的基态原子的价层子的排布式为 。
(2)“熔盐反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除杂”过程中除去的杂质为和 。
(4)酸解反应时钛元素参与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5)“萃取”主要目的是除去某金属离子,该离子为 。
(6)可用铝还原-硫酸铁铵滴定法测定的质量分数:将样品溶解在含有硫酸铵的硫酸中,一定条件下,加入铝将完全还原为以溶液作为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转化为),平行滴定三次,消耗标准溶液体积平均为。
①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 。
②的质量分数为 。
17.硼氢化钠()是一种潜在储氢剂,在有机合成中也被称为“万能还原剂”。实验室制备、提纯、分析纯度的步骤如下,请结合信息回答问题。
Ⅰ.的制备
先打开,向装置中鼓入,然后升温到110℃左右,打开搅拌器快速搅拌,将融化的快速分散到石蜡油中,然后升温到200℃,关闭,打开通入,充分反应后制得。然后升温到240℃,持续搅拌下通入,打开,向容器中滴入硼酸三甲酯[分子式为,沸点为68℃],充分反应后,降温后离心分离得到和的固体混合物。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写出与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将分散到石蜡油中的目的是 。
Ⅱ.的提纯
(4)可采用索氏提取法提纯,其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和的固体混合物放入滤纸套筒1中,烧瓶中异丙胺(熔点:-101℃,沸点:33℃)受热蒸发,蒸汽沿导管2上升至球形冷凝管,冷凝后滴入滤纸套筒1中,再经导管3返回烧瓶,从而实现连续萃取。当萃取完全后,在 (填“圆底烧瓶”或“索氏提取器”)中。
(5)分离异丙胺和并回收溶剂方法是 。
Ⅲ.的纯度分析[已知]
步骤1:取产品(杂质不参与反应),将产品溶于溶液后配成溶液,取置于碘量瓶中,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反应为)
步骤2: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用稀硫酸溶液调节,使过量转化为,冷化为,冷却后暗处放置数分钟。(反应为)
步骤3:向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和缓冲溶液调约为5.0,加入几滴淀粉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反应为)
(6)X溶液为 (写名称)。
(7)产品中的纯度为 。
18.回答下列问题:
I.元素锑被广泛用于制造半导体和二极管,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地位。
(1)我国当前主流的炼锑工艺为鼓风炉挥发-反射炉熔炼法,其原理为利用硫化锑矿()在高温挥发氧化转化成,再经还原熔炼,制得粗锑。
以下为有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1:
反应2:
反应3:
①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②反应1、2和3的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工业还原熔炼粗锑的温度一般为,结合图像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宜选用 (填“C”或者“CO”)作还原剂,理由是 。
II.有效去除大气中的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合理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2)用焦炭还原法可除去废气中的,发生反应: 。
①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足量活性炭和一定量的,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标号)。
A.高温条件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B.增加活性炭的质量,平衡正向移动
C.再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的百分含量减小
D.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②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不等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足量活性炭和,经过相同时间,测得各容器中的转化率与容器容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解释容器体积在范围内,转化率随体积增大而增大的原因 。
(3)汽油燃油车上安装三元催化转化器,可以使和两种尾气反应生成,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已知反应: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据图分析可知, (填“>”、“HClO
D
向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加热,冷却后加入银氨溶液
出现银镜
淀粉已经发生水解
离子
开始沉淀的
7.0
1.9
0.3
完全沉淀pH
9.0
3.2
2.0
NaH
性质
固体,可溶于异丙胺或水,常温下与水缓慢反应,与酸剧烈反应,强碱环境下能稳定存在
固体,强还原性,与水剧烈反应产生
固体,难溶于异丙胺,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
参考答案:
1.D
【详解】A.青铜是指铜和锡的合金,故A正确;
B.水电、风电等属于二次能源,故B正确;
C.碳纳米材料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主要包括富勒烯、碳纳米管等,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正确;
D.煤的气化是将煤和水蒸气高温反应转化为水煤气(主要成分为CO和H2),其中CO燃烧仍然产生CO2,故将煤气化后再燃烧,不可以减少碳排放,D错误;
选D。
2.A
【详解】A.HCN的结构式为,单键属于键,三键中含有1个键、2个键,HCN中键与键的数目之比为1:1,A正确;
B.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没有孤电子对,空间结构模型为平面三角形,B错误;
C.基态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所以轨道表示式为,C错误;
D.的结构式中配位键箭头应从C指向Fe,D错误;
故选A。
3.B
【详解】A.硫酸铜加入过量氨水,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后沉淀溶解,生成四氨合铜离子,A选项错误;
B.向悬浊液中滴加溶液,会转化生成更难溶的Ag2S,B选项正确;
C.工业制备纯碱原理是:CO2 +H2O + NH3 + NaCl(饱和)=NH4Cl + NaHCO3↓,碳酸氢钠继续受热分解可以制备得到纯碱碳酸钠,C选项错误;
D.工业制备粗硅反应为:,D选项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Fe3+具有较强氧化性,I-具有强还原性,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可改为FeI2⋅2FeI3,故A错误;
B.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亚硫酸氧化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B错误;
C.硫的弱氧化性只能将变价金属氧化为最低价态,S与Fe反应生成FeS,S与Cu反应生成Cu2S,故C正确;
D.分子间存在氢键的物质沸点较高,H2O分子间存在氢键,因此H2O的沸点高于H2S,但CH4分子间没有氢键,所以SiH4沸点高于CH4,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A.Si3N4是通过共价键形成的晶体,为共价晶体,A错误;
B.石墨为六边形结构,每个C周围有三个C—C,每个C—C被两个碳原子均分,故占有1.5个,石墨为1ml,含有的共价键数为,B正确;
C.1个硅原子形成4个Si−O键,则1mlSiO2中含有4mlSi−O键,Si−O键数目为4NA,C错误;
D.高温时,摩尔体积不是22.4L/ml,故不确定CO的物质的量,D错误;
答案选B。
6.C
【详解】
A.异戊二烯与丙烯醛还可以生成,发生过程②的反应生成间二甲苯,故A错误;
B.根据M的模型,可知其结构简式为,六元环上除了双键碳原子,其余碳原子采用sp3杂化,N中六元环变为苯环,环上的碳原子都是sp2杂化,即过程②中原子杂化方式都是由变为,故B错误;
C.由M的模型,可知其结构简式为,故C正确;
D.所含有的元素第一电离能小于的有O、C、H,共三种,故D错误;
答案选C。
7.D
【分析】由图和反应原理可知,KNO3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NH3,故a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电极b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据此回答。
【详解】A.由分析知,a为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故m为电源负极,A正确;
B.由分析知,阳极反应为,B正确;
C.由分析知,中,每有8ml e-通过外电路,消耗1ml硝酸根,C正确;
D.由分析知,双极膜中OH-移向阳极移动,故OH-移向b极区,D错误;
故选D。
8.B
【详解】A.使用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活化分子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
B.反应①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反应①的活化能小,反应的决速步是反应速率最慢的反应②,B错误;
C.由反应历程图可知,在反应过程中,与催化剂发生强的化学吸附,而与NH3结合,几乎不被催化剂吸附,C正确;
D.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能使更多的转化为,D正确;
故选B。
9.C
【分析】、、、、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在同一周期,Z、同处另一周期,基态原子的价电子中,在不同形状原子轨道运动的电子数之比为2:1,M能形成+3价阳离子,M为Al元素;Z能形成6个共价键,Z是S元素;X形成1个共价键,X是F元素;Y形成4个共价键,Y是C元素;W形成2个共价键,W是O元素。
【详解】A.非金属性F>O>S,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2O>H2S,故A正确;
B.C与O可以形成只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O2,故B正确;
C.同一周期中,第一电离能处在S和Al之间的元素有Mg、Si,故C错误;
D.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简单离子半径:S2->F-> Al3+,故D正确;
选C。
10.D
【分析】由流程可知,氯气和液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酸和溴酸,加入饱和氯化钾溶液析出溴酸钾晶体,过滤分离得到产品粗溴酸钾。
【详解】A.合成Ⅰ中氯元素化合价由0变为-1,氯气为氧化剂;液溴中溴元素化合价由0变为+5,为还原剂,结合电子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A错误;
B.合成II中溴酸溶液加入饱和氯化钾溶液析出溴酸钾晶体,利用的是物质的溶解度差异,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形,C错误;
D.粗产品可通过重结晶进行提纯,D正确;
故选D。
11.D
【分析】由图可知,X电极为浓差电池的负极,银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化银,电极反应式为Ag+Cl--e-=AgCl,Y电极为正极,氯化银在负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银和氯离子,电极反应式为AgCl+e-=Ag+Cl-;与X电极相连的b电极为电解池的阴极,水分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硫酸钠溶液中的钠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d进入阴极室,与Y电极相连的a电极为阳极,水分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硫酸钠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c进入阳极室,则阳极室制得硫酸,阴极室制得氢氧化钠。
【详解】A.由分析可知,Y电极为正极,氯化银在负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银和氯离子,电极反应式为AgCl+e-=Ag+Cl-,故A错误;
B.缺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电池从开始工作到停止放电时外电路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和阴极室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硫酸钠溶液中的钠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d进入阴极室,硫酸根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c进入阳极室,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与Y电极相连的a电极为阳极,水分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故D正确;
故选D。
12.C
【分析】A为恒温容器,反应放热,B为绝热容器,体系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快,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N2O的转化率减小,故M曲线表示B容器中N2O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N曲线表示A容器中N2O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详解】A.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值减小,N温度低于M,故,故A正确;
B.N2与CO2浓度比为1:1时,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故无法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PN曲线表示A容器中N2O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T℃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N2O的转化率为25%,N2O的反应量为1ml×25%=0.25ml,平衡时N2O的物质的量为0.75ml,CO的物质的量为4ml-0.25ml=3.75ml,氮气和的CO2物质的量均为0.25ml,此时平衡常数K=,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故k正⋅c(N2O)⋅c(CO)=k逆⋅c(N2)⋅c(CO2),故,k逆=45k正,故C错误;
D.用CO的浓度变化表示曲线N在0~100s内的平均速率v(CO)=v(N2O)= =1×10-4ml/(L⋅s),故D正确;
故选C。
13.A
【详解】A.向菠菜汁中加入少量稀硝酸和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菠菜汁中含有铁元素,故A正确;
B.乙醇容易挥发,加热1-溴丁烷、氢氧化钠和乙醇的混合溶液,将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乙醇,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无法证明有烯烃生成,故B错误;
C.NaClO溶液可使pH试纸褪色,应选pH计测定等浓度的盐溶液的pH,故C错误;
D.淀粉水解后,没有加NaOH中和硫酸,不能检验葡萄糖,则不能说明淀粉已经发生水解,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14.C
【详解】A.根据均摊原则,晶胞中Se原子数为 、Mn原子数为4,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nSe,故A正确;
B.根据图示,与Se原子距离最近的Se原子有12个,故B正确;
C.Mn、Se原子的最近距离为体对角线的,距离,故C错误;
D.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Se、4个Mn,所以晶胞密度为,故D正确;
选C。
15.D
【详解】A.由图可知,当=0,c()=c(NH3⋅H2O),Kb(NH3⋅H2O)= =c(OH-),则曲线Ⅰ对应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0-4.74,曲线Ⅱ对应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0-6,因碱性:NH3⋅H2O大于MOH,则Kb(NH3⋅H2O)>Kb(MOH),故曲线Ⅰ对应的是滴定NH3⋅H2O的曲线,曲线Ⅱ对应的是滴定MOH的曲线,故A错误;
B.a点时,=1.74,=10-1.74,温度不变,Kb不变,则c(OH-)==10-3,pH=11,故B错误;
C.若氨水溶液中加入盐酸的体积为10 mL,则溶质为NH3·H2O和NH4Cl且两者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由于氨水电离占主要,因此溶液显碱性,则c() >c(NH3·H2O),则不在b点,同理若MOH溶液中加入盐酸的体积为10 mL,也不在e点,故C错误;
D.根据e点pOH=6,=0,则,f点=1,则,则,溶液呈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得到溶液满足:c(M+) = c(Cl-),故D正确;
答案选D。
16.(1)3d24s2
(2)
(3)Na[Al(OH)4]
(4)Na2TiO3+4H+= TiO2++ 2Na++ 2H2O
(5)Fe3+
(6) 滴入最后半滴NH4Fe(SO4)2标准溶液时,锥形瓶内溶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64%
【分析】高钛渣(主要成分为、、、、、)加入氢氧化钠和氧气发生熔盐反应,由已知①得,熔盐以后Ti元素以Na2TiO3存在,、分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和Na2SiO3,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洗过滤后和Na2SiO3进入液相,经过除杂后,得到氢氧化钠进行循环利用。而Na2TiO3和因难溶于水,则进入固相,向Na2TiO3和中加入盐酸进行酸解,得、Fe3+,经萃取除去Fe3+,水解即得到,分解即可得到,据此作答:
【详解】(1)钛为22元素,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
(2)由分析可知,与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故“熔盐反应”中发生反应得化学方程式为;
(3)由分析可知,“除杂”过程中除去的杂质为和Na[Al(OH)4];
(4)由分析可知,加入HCl进行酸解,转化为,故钛元素参与的离子方程式为Na2TiO3+4H+= TiO2++ 2Na++ 2H2O;
(5)根据分析可知,萃取除去的金属离子为Fe3+;
(6)①滴定终点的依据为:滴入最后半滴NH4Fe(SO4)2标准溶液时,锥形瓶内溶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②由得失电子守恒得关系式为,则有,即,所以的质量分数为。
17.(1)三颈烧瓶
(2)
(3)增大Na与H2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4)圆底烧瓶
(5)蒸馏
(6)氢氧化钠
(7)38%
【分析】Na先与H2在200℃反应制备NaH,接着用NaH与B(OCH3)3在240℃反应制备NaBH4、同时得到CH3ONa;然后提纯NaBH4并测定NaBH4的纯度。
【详解】(1)根据仪器A的结构特点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三颈烧瓶。
(2)NaH与B(OCH3)3在240℃反应生成NaBH4和CH3O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H+B(OCH3)3NaBH4+3CH3ONa。
(3)将Na分散到石蜡油中的目的是:增大Na与H2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4)NaBH4可溶于异丙胺,CH3ONa难溶于异丙胺,故萃取完全后,NaBH4随同异丙胺在圆底烧瓶中。
(5)NaBH4是固体,可溶于异丙胺,故从NaBH4的异丙胺溶液中分离异丙胺和NaBH4并回收溶剂的方法是蒸馏。
(6)NaBH4可溶于水,常温下与水缓慢反应,与酸剧烈反应,强碱环境下能稳定存在,故将产品溶于强碱溶液,X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7)由反应I2+2Na2S2O3=2NaI+Na2S4O6知,步骤2生成I2物质的量为n(Na2S2O3)=×0.2000ml/L×0.018L=1.8×10-3ml,根据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知,过量的KIO3物质的量为×1.8×10-3ml=6×10-4ml,与NaBH4反应的KIO3物质的量为0.1ml/L×0.03L-6×10-4ml=2.4×10-3ml,由3NaBH4~4KIO3知,2.00mL溶液中NaBH4物质的量为1.8×10-3ml,产品中NaBH4的纯度为×100%=38%。
18.(1) C 在1423K~1473K区间内,用C作还原剂时,更小,热力学趋势更大
(2) BC 容积范围内,反应达到平衡,增大容器体积,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
(3) > G 0.089
【详解】(1)①燃烧热是在101 kPa时,1 m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3-×反应1+×反应2,可得 ,其;
②工业还原熔炼粗锑的温度一般为,结合图,用C作还原剂,原因是在区间内,用C作还原剂时,更小,热力学趋势更大;
(2)①A.反应为吸热的熵增反应,则高温条件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正确;
B.碳为固态,增加活性炭的质量,不影响各物质浓度,不影响平衡移动,错误;
C.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再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达到平衡后相当于在原平衡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的百分含量增大,错误;
D.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说明平衡不再移动,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
故选BC;
②反应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容积范围内,反应达到平衡,增大容器体积,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
(3)①反应为放热反应,相同条件下,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NO含量增大,结合图,则>;
②结合①分析,D点温度高于而低于,,反应在点达到平衡后,若此时降低温度,则D点不会是ABC点,压缩容器体积,则装置中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NO含量减小,那么在重新达到平衡过程中,点会向点中的G点方向移动。
③E点NO体积分数为25%
则,a=2ml,则NO、CO、氮气、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l、6ml、2ml、4ml、总的物质的量为16ml,压强平衡常数。
19.(1) sp3 羧基、氨基
(2) 邻硝基甲苯或2-硝基甲苯 和
(3)避免苯环上甲基对位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或减少副产物,或占位
(4)还原反应
(5)或
(6)
【分析】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A,A发生取代生成,酸性条件下转化为B ,B氧化转化为,在Fe与HCl条件下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C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在浓硫酸条件下加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D在 Fe或 FeCl3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E酸化得到F,F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化为3-氯靛红酸酐,据分析回答问题。
【详解】(1)
3-氯靛红酸酐的分子苯环上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C的结构简式为,所含官能团名称羧基、氨基;
(2)
有机物B的名称为邻硝基甲苯或2-硝基甲苯;B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可推知含有醛基或甲酸基,还能发生水解反应可推知含有酯基或者肽键,并且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且互为邻位,再根据 B的分子式,符合条件的 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和;
(3)该流程未采用甲苯直接硝化的方法制备有机物B,而是经由①、②、③三步反应进行制取,其目的是避免苯环上甲基对位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或减少副产物,或占位);
(4)
反应⑤为被还原为;
(5)
由D 和F的结构简式可推知E中含有氯原子,苯环上引入氯原子的方法是在 Fe或 FeCl3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Cl2发生取代反应;
(6)
机物C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可以制备含酰胺基聚合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C
B
C
D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A
C
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吉林省长春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试卷(图片版),共10页。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四)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文件包含化学科第六次模拟试题docx、化学科第六次模拟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