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连接体模型(解析版)-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276679/0-17295583256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连接体模型(解析版)-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276679/0-172955832580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连接体模型(解析版)-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276679/0-17295583258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连接体模型(解析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连接体模型(解析版)-学案,共4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模型演练1,模型演练2,模型演练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模型一】 轻绳相连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模型
【模型演练1】(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两相同物块用细线相连,两物块质量均为1kg,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N。若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两物块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F的最大值为( )
A.1NB.2NC.4ND.5N
【答案】C
【详解】对两物块整体做受力分析有
F = 2ma
再对于后面的物块有
FTmax= ma
FTmax= 2N
联立解得
F = 4N
故选C。
【模型演练2】(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如图,一不可伸长轻绳两端各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初始时整个系统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两球间的距离等于绳长L。一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轻绳的中点,方向与两球连线垂直。当两球运动至二者相距时,它们加速度的大小均为( )
A.B.C.D.
【答案】A
【详解】当两球运动至二者相距时,,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可知
设绳子拉力为,水平方向有
解得
对任意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模型演练3】【多选】(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如图,质量相等的两滑块P、Q置于水平桌面上,二者用一轻弹簧水平连接,两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动P,使两滑块均做匀速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该拉力,则从此刻开始到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之前( )
A.P的加速度大小的最大值为
B.Q的加速度大小的最大值为
C.P的位移大小一定大于Q的位移大小
D.P的速度大小均不大于同一时刻Q的速度大小
【答案】AD
【详解】设两物块的质量均为m,撤去拉力前,两滑块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大小为
撤去拉力前对Q受力分析可知,弹簧的弹力为
AB.从此刻开始到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之前的过程中,以向右为正方向,撤去拉力瞬间弹簧弹力不变为,两滑块与地面间仍然保持相对滑动,此时滑块P的加速度为
解得
此刻滑块Q所受的外力不变,加速度仍为零,过后滑块P做减速运动,故PQ间距离减小,弹簧的伸长量变小,弹簧弹力变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P减速的加速度减小,滑块Q的合外力增大,合力向左,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
故P加速度大小的最大值是刚撤去拉力瞬间的加速度为。
Q加速度大小最大值为弹簧恢复原长时
解得
故滑块Q加速度大小最大值为,A正确,B错误;
C.滑块PQ水平向右运动,PQ间的距离在减小,故P的位移一定小于Q的位移,C错误;
D.滑块P在弹簧恢复到原长时的加速度为
解得
撤去拉力时,PQ的初速度相等,滑块P由开始的加速度大小为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最后弹簧原长时加速度大小为;滑块Q由开始的加速度为0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最后弹簧原长时加速度大小也为。分析可知P的速度大小均不大于同一时刻Q的速度大小,D正确。
故选AD。
【模型二】板块连接体模型
【模型演练1】(2024·福建漳州·高三福建省东山第一中学校考期中)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和,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
A.当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B.当时,A的加速度为
C.当时,A相对B静止
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答案】BD
【详解】A.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当时,有可能大于,因此,可能相对地面发生滑动,故A 错误;
B.当时,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的共同加速度为
当两物体未发生相对滑动时,越大,加速度越大,当两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的加速度最大,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的最大加速度为
因为,则A的加速度为,故B正确;
C.当两物体恰好发生相对运动时,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解得
故当时,、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故C错误;
D.的最大加速度为,因此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故D正确。
故选BD。
【模型演练2】(2021·全国·高考真题)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的长木板,木板的左端上有一质量为的物块,如图(a)所示。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在物块上,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其中、分别为、时刻F的大小。木板的加速度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c)所示。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假设最大静摩擦力均与相应的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
A.B.
C.D.在时间段物块与木板加速度相等
【答案】BCD
【详解】A.图(c)可知,t1时滑块木板一起刚在从水平滑动,此时滑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木板刚要滑动,此时以整体为对象有
A错误;
BC.图(c)可知,t2滑块与木板刚要发生相对滑动,以整体为对象,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以木板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BC正确;
D.图(c)可知,0~t2这段时间滑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所以有相同的加速度,D正确。
故选BCD。
【模型演练3】(2024上·江苏镇江·高三江苏省镇江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2m和3m的木块A、B叠放后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和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B施加随时间t增大的力,式中是常数,重力加速度为g。求:
(1)A、B没有发生相对滑动时,B对A的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2)由的表达式中时刻开始计时,A、B间发生相对滑动所对应的时刻。
【答案】(1);(2)
【详解】(1)根据题意,设A、B没有发生相对滑动,整体的加速度为,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设B对A的摩擦力为,对物体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解得
(2)根据题意可知,当对A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A、B间发生相对滑动,则有
解得
【模型三】轻绳绕滑轮加速度模型。
【模型演练1】(2023上·黑龙江七台河·高三统考期中)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的两物块P、Q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相连,开始时用手托住物块Q,使物块P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已知物块P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P与桌面边缘距离足够长,Q与地面的高度差,重力加速度g取。放手后,求:
(1)物块Q落地前,绳中张力的大小;
(2)物块P运动的总位移大小s。
【答案】(1);(2)
【详解】(1)物块Q落地前,P、Q有相同的加速度,设为,以P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以Q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解得
(2)物块Q落地前瞬间,P、Q的速度大小为
P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物块Q落地后,P继续在水平桌面上做匀减速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以P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P继续在水平桌面上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物块P运动的总位移大小为
【模型演练2】(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如图,轻质定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物体和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悬挂在定滑轮上,质量,时刻将两物体由静止释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时刻轻绳突然断开,物体能够达到的最高点恰与物体释放位置处于同一高度,取时刻物体所在水平面为零势能面,此时物体的机械能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两物体均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和的质量之比为B.时刻物体的机械能为
C.时刻物体重力的功率为D.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
【答案】BCD
【详解】A.开始释放时物体Q的加速度为,则
解得
选项A错误;
B.在T时刻,两物体的速度
P上升的距离
细线断后P能上升的高度
可知开始时PQ距离为
若设开始时P所处的位置为零势能面,则开始时Q的机械能为
从开始到绳子断裂,绳子的拉力对Q做负功,大小为
则此时物体Q的机械能
此后物块Q的机械能守恒,则在2T时刻物块Q的机械能仍为,选项B正确;
CD.在2T时刻,重物P的速度
方向向下;此时物体P重力的瞬时功率
选项CD正确。
故选BCD。
【模型四】弹簧连接体中的分离问题模型。
1. 分离问题1
分离问题2
3.分离问题3
临界条件:①力的角度:A、B间弹力为零FAB=0;②运动学的角度:vA=vB、aA=aB.
【模型演练1】【多选】(2023·山西·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400N/m的竖直轻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上端与质量为2kg的物块1连接,质量为4kg的物块2叠放在1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物块2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使物块2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在内为变力,0.2s后为恒力,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B.时,拉力的大小为24N
C.时,拉力的大小为28N
D.时,弹簧弹力的大小为56N
【答案】AB
【详解】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0~0.2s过程中
时对系统
时,对物块1
弹簧弹力
对物块2
联立解得
,,,,,
故选AB。
【模型演练1】【多选】.(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甲所示,质量分别为m、M的物体A、B静止在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上,A与B不粘连,现对物体A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使A、B一起上升,若以两物体静止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两物体的加速度随位移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
A.在图乙中段表示拉力F逐渐增大
B.在图乙中段表示B物体减速上升
C.位移为时,A、B之间弹力为
D.位移为时,A、B一起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答案】ACD
【详解】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上升过程中,弹簧弹力逐渐减小,则在图乙中段表示拉力F逐渐增大,A正确;
B.段加速度方向不变,仍做加速运动,B错误;
C.系统静止时
位移为时,对B
联立得
C正确;
D.根据
可知,图像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的2倍表示速度平方的变化量,则位移为时,A、B一起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D正确。
故选ACD。
【模型五】斜劈模型。
1.无外力变速型
2.已知μ加外力变速型
【模型演练1】.(2023上·山东·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为利用斜面从货车上卸货的示意图,货箱沿斜面下滑过程中斜面始终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货箱匀速下滑时,在其上面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后,货箱将加速下滑
B.若货箱匀速下滑时,在其上面施加一个垂直斜面向下的恒力F后,货箱继续匀速下滑
C.若货箱匀速下滑时,在其上面施加一个斜向左下方向的恒力F后,货箱继续匀速下滑
D.若货箱加速下滑时,在其上面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后,货箱下滑加速度变大
【答案】D
【详解】AD.货箱匀速下滑时,其受到的重力沿斜面分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则有
可得
若货箱加速下滑,则同理可得
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后货箱沿斜面向下的力变为
货箱受到的摩擦力变为
则联立可得货箱匀速下滑时,在其上面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后会有
此时货箱仍然匀速下滑;
货箱加速下滑时,在其上面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后会有
此时货箱仍然加速下滑,且Fx增大量大于f,货箱下滑加速度变大,故A错误,D正确;
B.若货箱匀速下滑时,在货箱上面施加一个垂直斜面向下的恒力F后,货箱受到的摩擦力增大,则货箱减速下滑,故B错误;
C.若货箱匀速下滑时,其上面施加一个斜向左下方向的恒力F后,则货箱受到的沿斜面向下的力增量大于摩擦力增量,货箱加速下滑,故C错误;
故选D。
【模型演练2】.(2023上·安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倾角为的斜面,斜面上表面光滑。质量为m的小滑块自斜面顶端滑下,斜面始终保持静止,若可变,当取某数值时,地面所受摩擦力最大,此时地面对斜面支持力大小为( )
A.B.C.D.
【答案】A
【详解】小物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把此加速度分解为水平和竖直方向,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
竖直方向的加速度
对整个小物块和斜面系统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列牛顿定律
当时,地面摩擦力最大,此时,对系统在竖直方向上列牛顿定律
解得
A正确。
故选A。
【模型演练3】(2023上·广西柳州·高三柳州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置于斜劈B上,A与B一起沿光滑固定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二者始终保持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A所受的合力竖直向下
B.木块A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
C.木块A受B作用于它的摩擦力大小为
D.木块A受到的支持力大小等于木块A的重力大小
【答案】C
【详解】A.对整体易得加速度沿着斜面向下,对A将加速度分解为水平向左的加速度ax和竖直向下的加速度ay,而对A受力有重力mg(竖直向下)、支持力N(竖直向上)和摩擦力f(水平方向),显然水平分加速度只能由摩擦力提供,即
故小木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故AB错误;
C.将AB看成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可得
对A进行水平方向受力分析,可得
则可得木块A受B作用于它的摩擦力大小为,故C正确;
D.对A进行竖直方向受力分析,可得
木块A受到的支持力大小小于木块A的重力大小,故D错误;
故选C。
1.(2021·海南·高考真题)如图,两物块P、Q用跨过光滑轻质定滑轮的轻绳相连,开始时P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F作用在P上后,轻绳的张力变为原来的一半。已知P、Q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P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则推力F的大小为( )
A.B.C.D.
【答案】A
【详解】P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由平衡条件有
推力F作用在P上后,轻绳的张力变为原来的一半,即
故Q物体加速下降,有
可得
而P物体将有相同的加速度向右加速而受滑动摩擦力,对P由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故选A。
2.(2020·江苏·统考高考真题)中欧班列在欧亚大陆开辟了“生命之路”,为国际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某运送防疫物资的班列由40节质量相等的车厢组成,在车头牵引下,列车沿平直轨道匀加速行驶时,第2节对第3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若每节车厢所受摩擦力、空气阻力均相等,则倒数第3节对倒数第2节车厢的牵引力为( )
A.FB.C.D.
【答案】C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第2节车厢对第3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因为每节车厢质量相等,阻力相同,故第2节对第3节车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设倒数第3节车厢对倒数第2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1,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联立解得。
故选C。
3.(2019·海南·高考真题)如图,两物块P、Q置于水平地面上,其质量分别为m、2m,两者之间用水平轻绳连接。两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现对Q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使两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轻绳的张力大小为( )
A.B.C.D.
【答案】D
【详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PQ的整体:;对物体P:;解得,故选D。
4.(2023上·湖南张家界·高三慈利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叠放两个质量分别为和的物体A和B(B物体与弹簧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在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施加外力前,弹簧的形变量为
B.外力施加的瞬间,A、B间的弹力大小为m(g-a)
C.A、B分离时弹簧弹力大小为m(g+a)
D.从开始运动到A、B分离经历的时间为
【答案】C
【详解】A.施加外力前,根据受力平衡可得,弹簧的形变量为
A错误;
B.外力施加的瞬间,以物体B为对象,设A对B的压力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B错误;
C. A、B在分离时,此时A、B间的弹力为,以物体B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此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C正确;
D.设A、B分离时弹簧的压缩量为,可得
解得
从开始运动到A、B分离经历的时间为,则有
解得
D错误;
故选C。
5.(2024上·山东济南·高三统考期末)如图所示,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A物体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B物体相连,轻绳处于拉直状态。已知A、B两物体的总质量不变,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同时将A、B两物体由静止释放,释放后瞬间轻绳的拉力大小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物体的质量越大T越大B.A物体的质量越大T越大
C.A、B两物体的质量相等时T最大D.A、B两物体的质量相等时T最小
【答案】C
【详解】A、B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以A物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以B物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可得
由题A、B两物体的总质量不变,即不变;由数学知识可知,当时,有最大值;所以当时,有最大值。故选C。
6.(2023上·青海·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C用两根轻质细绳连接,作用在物体C上的水平恒力F 使整体沿粗糙水平面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间轻绳中的张力大小为
B.A、B间轻绳中的张力大小为
C.B、C间轻绳中的张力大小为
D.B、C间轻绳中的张力大小为
【答案】B
【详解】AB.设物体质量均为,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对A、B、C整体,有
解得
对A,有
解得
故A错误,B正确;
CD.将对A、B看成整体,有
解得
故CD错误。
故选B。
7.(2024上·黑龙江哈尔滨·高三哈尔滨三中校考期末)如图,质量分别为2m和3m的方形物体A和B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A刚好不下滑,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B.C.D.
【答案】B
【详解】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对A、B整体有
隔离B,可得A对B作用力大小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B对作用力大小
对在竖直方向有
得
故选B。
8.(2023上·河北张家口·高三张家口市第一中学专题练习)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光滑斜面体上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沿斜面匀加速下滑,斜面体静止不动,则斜面体对地面的压力应( )
A.等于(M+m)gB.大于(M+m)gC.小于(M+m)gD.无法确定
【答案】C
【分析】对斜面体和滑块整体,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地面对其向右的静摩擦力,对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分析即可.
【详解】由题,斜面是光滑的,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体m下滑时加速度大小为a=gsinθ.
对整体进行研究,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的示意图
将m的加速度a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竖直方向:(M+m)g-N=masinθ>0,则N<(M+m)g,所以斜面体受地面的支持力小于(M+m)g.
故选C.
9.(2023上·江西·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Q上表面水平,质量为m的物体P放在Q上,一起沿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以一定的初速度向上滑动,到最高点后又沿斜面一同下滑,在整个过程中斜面始终静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Q对P的支持力大小始终为
B.Q对P的摩擦力先水平向右后水平向左
C.Q对P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垂直斜面向上
D.斜面对物体Q的作用力的大小始终为
【答案】C
【详解】A.物体P和Q一起沿光滑斜面运动,将物体P和Q整体,沿斜面方向有
解得
故物体P和Q一起向上滑与向下滑的加速度相同,方向沿斜面向下,即物体P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所以Q对P的支持力始终小于,故A错误;
B.由于物体加速度始终不变,方向沿斜面向下,故物体始终有水平向右的分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Q对P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右,故B错误;
C.由于整体加速度始终不变,方向沿斜面向下,故Q对P的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右,支持力竖直向上,根据力的合成可知,Q对P的作用力方向始终垂直斜面向上。 故C正确;
D.结合上述分析,根据垂直斜面方向合外力为零可知,斜面对Q的作用力的大小始终为,故D错误。
故选C。
10.(2023上·贵州黔西·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斜面A 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B放在斜面上,轻推一下B,物块恰好能自行匀速下滑。当在斜面底端给该物块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使物块向上滑到斜面顶端时恰好停下,此过程物块运动的时间为t,斜面始终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 g,不计空气阻力,则( )
A.物块匀速下滑时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mgcsθ
B.斜面的长度为gt2sinθ
C.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θ
D.物块上滑的初速度为gtsinθ
【答案】B
【详解】A.物块匀速下滑时,受力平衡,可知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f = mgsinθ
故A错误;
B.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等效为沿斜面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初速度为零,则斜面的长度为
解得
故B正确;
C.设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mgsinθ=ma
解得
a=2gsinθ
故C错误;
D.物块上滑的初速度
故D错误。
故选B。
11.(2023上·河北承德·高三校联考期中)如图所示,A、B两个木块静止叠放在竖直轻弹簧上,已知,轻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若在木块A上作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木块A由静止开始以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木块A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开始到A、B分离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了,重力加速度g取。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木块A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力F的最大值是12N
B.木块A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力F的最小值是4N
C.从A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到A、B分离的过程中,力F对木块做功为
D.从A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到A、B分离的过程中,力F对木块做功为
【答案】D
【详解】AB.对A、B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弹簧开始时被压缩,向上做加速运动,a不变,弹簧弹力逐渐变小,则力F逐渐增大。对A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a不变,力F逐渐增大,则B、A间的弹力逐渐减小,当B、A间的弹力减小为零时,力F达到最大值保持不变,所以力F的最小值为
力F的最大值为
故AB正确;
CD.A、B静止时,根据胡克定律可得,弹簧的压缩量为
A、B分离瞬间,对B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设A、B分离时的速度为v,则根据运动学规律有
整个过程中,根据功能关系可得
解得,从A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到A、B分离的过程中,力F对木块做功为
故C正确,D错误。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
12.(2023上·河南信阳·高三潢川一中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的铁块。若木板和铁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铁块施加一随时间增大的水平力,木板和铁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和,下列反映和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
A.B.
C.D.
【答案】A
【详解】AB.当较小时,铁块和木板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当拉力达到一定程度后,铁块和木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对木板,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恒定不变,加速度恒定不变,即
故A正确,B错误;
CD.铁块和木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后,对铁块,加速度为
由于
可知图线后一段斜率大于前一段的斜率,故CD错误。
故选A。
13.(2023上·湖北·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放在长木板上,作用在长木板上的水平拉力F使木块和长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木块与长木板间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已知长木板的质量为木块质量的2倍,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C.D.
【答案】A
【详解】设木块质量为m,则长木板质量2m,设木块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对整体
对物块
解得
故选A。
14.(2023·黑龙江·校联考一模)如图甲所示,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长木板P,小滑块Q(可看做质点)放置于长木板上的最右端。现将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在长木板的右端,让长木板从静止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力F的作用。滑块、长木板的速度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小滑块Q与长木板P的质量相等,小滑块Q始终没有从长木板P上滑下。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Q与长木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5B.长木板P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75
C.t=9s时长木板P停下来D.长木板P的长度至少是16.5m
【答案】C
【详解】A.由乙图可知,力F在5s时撤去,此时长木板P的速度为v1=5m/s,6s 时两者速度相同为v2=3m/s,在0~6s的过程对Q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根据图乙可知
代入数据可得
μ1=0.05
故A错误;
B.5s~6s对P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g+μ2•2mg=ma1
由乙图可知
a1=2m/s2
代入数据可得
μ2=0.075
故B错误;
C.6s末到长木板停下的过程,对长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代入数据可得
a3=1m/s2
这段时间
所以9s时长木板P停下来,故C正确;
D.6s 前长木板的速度大于滑块Q的速度,6s后长木板P的速度小于滑块Q的速度,由v-t图像的“面积”可知前6s的相对位移大于6s后的相对位移,故长木板P的长度至少为前6s过程中Q相对P滑动的距离
故D错误。
故选C。
15.(多选)(2023上·重庆黔江·高三重庆市黔江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甲叠放在物体乙上,m乙=2m甲=2m,甲、乙之间以及乙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一水平外力F向右拉乙,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使甲、乙一起运动,则F的最大值为4μmg
B.要使甲、乙一起运动,则F的最大值为5μmg
C.若F=8μmg,则甲的加速度为μg
D.若甲、乙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F方向可变,μ=0.5,则F的最小值为mg
【答案】CD
【详解】AB.要使甲乙能一起运动,甲乙间的摩擦力小于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对甲受力分析,有
解得
对甲乙整体受力分析,有
解得
AB均错误;
C.若F=8μmg,则甲和乙有相对运动,对甲受力分析有
解得
C正确;
D.设甲、乙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F与水平成角时,F有最小值,对甲乙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有
解得
当时,拉力最小,为
D正确。
故选CD。
16.(多选)(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所示,两物块A、B之间用细线相连,第一次将物块放在水平面上施加水平拉力,第二次将物块放在足够长斜面上施加平行斜面向上拉力,第三次施加竖直向上拉力,已知物块与水平面和斜面间动摩擦因数均为,斜面倾角为,三根细线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三次均使两物块都动起来,三次最大拉力分别为、、,三次物块最大加速度分别为、、,已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
C.D.
【答案】BC
【详解】AB.将两物块放在粗糙斜面上,在外力作用下向上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令两物块间细线拉力为,对物块B进行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可知细线拉力与、、无关,只跟拉力和两物块质量有关,当三种情况细线拉力达到最大时,外力为最大,即有
可知
故A错误,B正确;
CD.当外力最大时系统加速度最大,对A、B整体进行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
根据题干所给数值,结合上述可知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7.(多选).(2023上·北京昌平·高三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质量为M、上表面光滑的斜面体放置在水平面上,另一质量为m的物块沿斜面向下滑动时,斜面体一直静止不动。已知斜面倾角为,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为
B.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为零
C.斜面倾角越大,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越小
D.斜面倾角不同,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可能相同
【答案】CD
【详解】物块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设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为FN,摩擦力大小为Ff,根据质点系的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由上面两式可知,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小于,且斜面倾角越大,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越小;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不为零,且当斜面倾角取互余的两个值时,Ff大小相等。综上所述可知AB错误,CD正确。
故选CD。
18.(2023·内蒙古·校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斜面,质量为m的木块在竖直向上力F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若将F改为斜向左上,则地面对斜面( )
A.无摩擦力B.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C.支持力为D.支持力小于
【答案】AD
【详解】AB.质量为m的木块在竖直向上力F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下滑,木块m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
得
若将F改为斜向左上,对质量为m的木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
对质量为M的斜面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
综合以上各式可得
所以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
故A正确,B错误;
CD.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为
综合以上各式得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9.(2023上·内蒙古鄂尔多斯·高三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质量的物块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物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0,桌面的左端固定一光滑轻滑轮,轻绳绕过定滑轮,轻绳的一端连接在物块上,另一端吊着质量为m的小球。轻绳承受力足够大,物块与滑轮间的轻绳水平。将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取,在运动过程中物块不会碰到滑轮,改变小球的质量m,则小球落地前轻绳上的拉力大小可能为( )
A.8.5NB.15.5NC.24.5ND.29.5N
【答案】AB
【详解】当物块匀速运动时,有
当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对物块有
对小球有
整理有
当趋向于零时,其分母趋向于最小,则的值越大,所以其最大值
综上所述,可知轻绳上的拉力大小取值范围在
故选AB。
20.(多选)(2023上·天津南开·高三统考期中)如图所示, 质量分别为 的两个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大小为F=20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 m1上,弹簧测力计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且质量可忽略。当系统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12N
B.在突然撤去 F的瞬间, m1的加速度不变
C.在突然撤去 F的瞬间, m2的加速度变小
D.在突然撤去F的瞬间,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答案】AD
【详解】A.以向右为正方向,对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设弹簧的弹力为,对物块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正确,
B.在突然撤去F的瞬间,弹簧的形变量不变,的受力变化为只受弹簧弹力加速度为
B错误;
C.在突然撤去F的瞬间,弹簧的形变量不变,m2的受力没有变化,故其加速度没有变化,C错误;
D.在突然撤去F的瞬间,弹簧的形变量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D正确。
故选AD。
21.(多选)(2023上·福建·高三校联考期中)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另一端拴接物体A,质量均为的物体A、B接触但不粘连。压缩弹簧至某一位置(弹性限度以内)后静止释放A、B,同时给物体B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使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F与作用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分离时,弹簧刚好为原长状态
B.A、B分离时,B的加速度为
C.A、B分离时,A的速度为
D.刚释放A、B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答案】BD
【详解】A.物体A、B分离时,B只受拉力F作用,加速度大于零,此时A的加速度与B的相同,则弹簧弹力大于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故A错误;
B.物体A、B分离后,B的加速度不变,拉力F不变,由图乙可知,此时拉力F为2N,则B的加速度为
故B正确;
C.由图乙可知0.2s物体A、B分离,分离时A、B的速度相同,均为
故C错误;
D.时,对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弹簧弹力为
运动0.2s后,弹簧压缩量为
此时弹簧弹力为
联立解得
故D正确。
故选BD。
22.(多选)(2024·广西贵港·统考模拟预测)如图(a)所示,一质量为的长木板静置于粗糙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未知的小滑块,且长木板与小滑块之间接触面粗糙。小滑块受到水平拉力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小滑块的加速度与水平拉力的关系如图(b)实线所示。已知地面与长木板的动摩擦因数为0.2,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
B.当水平拉力增大时,小滑块比长木板先相对地面发生滑动
C.小滑块的质量为
D.当水平拉力时,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
【答案】AC
【详解】A.设小滑块质量为,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数为,当小滑块与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时,对小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得
由(b)图可得
A正确;
BC.从图(b)知,当拉力为时,小滑块与长木板恰好发生相对滑动,此时两物体具有共同加速度,对长木板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得
对小滑块,有
得
因为
所以小滑块和长木板相对地面同时发生相对滑动,B错误,C正确;
D.由于
所以此时长木板的加速度未达到,D错误。
故选AC。
23.(多选)(2023上·湖南邵阳·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甲所示,物块A与木板B静止的叠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对A施加水平向右的大小变化的拉力F,且,测得B的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则( )
A.当时,A、B保持相对静止B.当时,A、B保持相对静止
C.当时,B的速度大小为24m/sD.当时,B的速度大小为48m/s
【答案】AC
【详解】AB.当A与B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后,A、B会发生相对滑动,由图可知,B的最大加速度为4m/s2,此时的拉力
F=24N
由可知,当时,拉力
A、B保持相对静止;当时,拉力
A、B相对滑动,故A正确,B错误;
CD.当时,拉力为,则B的图像为
由于图像下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所以内B的速度变化量为
则当时,B的速度大小为24m/s,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24.(2023上·江苏镇江·高三江苏省镇江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质量均为的两个小物块,用绕过光滑轻质定滑轮的轻绳相连,将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释放前瞬间的底部到水平地面的高度为,轻绳处于伸直状态,落地后不反弹,继续沿水平台面向右运动。与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不会与滑轮相碰,不计空气阻力。求:
(1)落地前轻绳的拉力大小是多少;
(2)落地后,能继续运动的位移的大小。
【答案】(1)1.4N;(2)0.6m
【详解】(1)设细绳张力T,对A
对B
(2)对A,落地时有
得
B的加速度大小
能继续运动的位移的大小
25.(2023·贵州黔东南·统考一模)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放有一质量的长木板,木板正中间放有一可视为质点的质量的小物块。时木板在水平向右的恒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时撤去恒力F,小物块恰好不能从长木板的左端掉落,小物块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的图像如图乙中的折线a所示,小物块的图像如图乙中的折线b所示,取重力加速度大小,求:
(1)木板的长度L;
(2)恒力F的大小。
【答案】(1);(2)
【详解】(1)依题意可知小物块相对于长木板的位移对应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结合小物块放在木板正中间,根据几何关系解得
(2)由题图可知,内小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内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内木板的加速度大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26.(2023上·辽宁·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质量的薄木板静置于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其左端有一可视为质点、质量的物块,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木板先在水平地面上加速,物块离开木板后木板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开始减速,运动的总距离。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取重力加速度大小。求:
(1)木板的加速距离d;
(2)木板的长度l。
【答案】(1);(2)1m
【详解】(1)分析可知,拉力F作用下物块在木板上滑动,设物块离开木板前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离开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木板的最大速度为v,则有
而
解得
(2)设在拉力F作用下木板的加速时间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则有
而
解得
m1
m2
F
μ
μ
a
m1
m2
F
μ
μ
a
m1
m2
F
μ
μ
a
m1
m2
F
a
m1
m2
F
μ
μ
a
m3
μ
求m2、m3间作用力,将m1和m2看作整体
整体求加速度
隔离求内力
T-μm1g=m1a
得
整体求加速度
隔离求内力
T-m1g(sinθ-μcsθ)=m1a
得
整体求加速度
隔离求内力T-m1g=m1a
得
m1
m2
F2
μ
μ
a
F1
隔离T-F1-μm1g=m1a
得
m1
m2
μ
光滑
a
F
m1
m2
μ1
μ2
a
)θ
m1
μ1
μ2
a
)θ
m2
整体:a=F/(m1+m2)
隔离m1:f=m1a
得f=m1F/(m1+m2)
整体:a=g(sinθ-μ2csθ)
方向沿斜面向下
隔离m1:m1gsinθ-f=m1a
得f=μ2m1gcsθ
方向沿斜面向上
若μ2=0 则 f=0
整体:a=g(sinθ-μ2csθ)
方向沿斜面向下
隔离m1:f=m1acsθ
得f=m1g(sinθ-μ2csθ)csθ
方向水平向左
若μ2=0 则 f=m1gsinθcsθ
m1
m2
a
a
μ
m1
m2
a
a
隔离m1:T-μm1g=m1a
隔离m2:m2g-T=m2a
得,
隔离m1:m1g-T=m1a
隔离m2:T-m2g=m2a
得,
若μ=0, 且m2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双星或多星模型学案——高考物理热点模型专题,文件包含模型双星或多星模型解析版pdf、模型双星或多星模型学生版pdf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连接体问题学案——高考物理热点模型专题,文件包含连接体问题解析版pdf、连接体问题学生版pdf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滑块木板模型--高考物理5种类碰撞模型学案-高考物理专题,文件包含滑块木板模型解析版-高考物理5种类碰撞问题pdf、滑块木板模型学生版-高考物理5种类碰撞问题pdf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