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松滋市2025届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调研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277060/0-172956104378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松滋市2025届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调研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277060/0-172956104411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松滋市2025届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调研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277060/0-17295610441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松滋市2025届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调研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松滋市2025届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调研试题【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如图,若要用“”证明,则还需补充的条件是( )
A.B.或
C.且D.
2、(4分)如图,矩形的周长是28,点是线段的中点,点是的中点,的周长与的周长差是2(且),则的周长为( )
A.12B.14C.16D.18
3、(4分)某园林队原计划由6名工人对180平方米的区域进行绿化,由于施工时增加了2名工人,结果比原计划提前3小时完成任务,若每人每小时绿化的面积相同,求每人每小时绿化的面积。若设每人每小时绿化的面积为平方米,根据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B.
C.D.
4、(4分)如图,在中,=55°,,分别以点和点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作直线,交于点,连接,则的度数为( )
A.B.C.D.
5、(4分)若分式方程有增根,则m等于( )
A.-3B.-2C.3D.2
6、(4分)某校八年级有452名学生,为了了解这452名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从中抽取50名学生进行统计.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 )
A.452名学生B.抽取的50名学生
C.452名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D.抽取的50名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7、(4分)若 A(,)、B(,)是一次函数 y=(a-1)x+2 图象上的不同的两个点,当>时,<,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A.a>0B.a<0C.a>1D.a<1
8、(4分)若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1,2),则k的值为
A.B.-2C.D.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如图,在△ABC中,,AC=3,AB=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BC于点E,则CE的长等于________.
10、(4分)已知P1(x1,y1),P2(x2 ,y2)两点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且x1< x2 < 0,则y1 ____ y2.(填“>”或“
【解析】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k=1>0,且自变量x<0,图象位于第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从而可得结论.
【详解】
在反比例函数y=中,k=1>0,
∴该函数在x<0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x1<x1<0,
∴y1>y1.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得出反比例函数在x<0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系数k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图象增减性是关键.
11、或
【解析】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或BD),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大小比较方法解答.
【详解】
由勾股定理得,AD=,
3<<4,
(同理可求BD=)
故答案为:AD或BD.
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1+b1=c1.
12、10,14
【解析】
解:∵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为8cm和6cm,∴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的一半分别为4cm和3cm,根据勾股定理,边长==5cm,所以,这个菱形的周长是5×4=10cm,面积=×8×6=14cm1.故答案为10,14.
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熟练掌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是解题的关键,另外,菱形的面积可以利用底乘以高,也可以利用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求解.
13、
【解析】
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得第二个空的答案;
【详解】
;
故答案为:.
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y=﹣;(2)P点的坐标是(﹣7,0)或(﹣1,0).
【解析】
(1)先求出A的坐标,再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即可;
(2)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即可.
【详解】
(1)∵A(﹣4,m)在一次函数y=﹣x上,
∴m=4,
即A(﹣4,4),
∵A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
∴k=﹣16,
∴反比例函数y=的解析式是y=﹣;
(2)∵Rt△ABP中,∠ABP=90°,AB=4,AP=5,
∴BP==3,
-4-3=-7,-4+3=-1,
∴P点的坐标是(﹣7,0)或(﹣1,0).
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相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15、 (1) ,;
(1) (1,3)、(3,1);
(3)①1;②-2≤b≤2.
【解析】
(1)如图1中,观察图象可知:F、G能够成为点M,P的“极好菱形”顶点;
(1)先求得对角线PM的长,从而可得到正方形的边长,然后可得到这个正方形另外两个顶点的坐标;
(3)①,先依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可证明该四边形为正方形,从而可求得它的面积;②根据菱形的性质得:PM⊥QN,且对角线互相平分,由菱形的面积为8,且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积的一半,可得QN的长,证明Q在y轴上,N在x轴上,可得结论.
【详解】
解:(1)如图1中,观察图象可知:F、G能够成为点M,P的“极好菱形”顶点.
故答案为F,G;
(1)如图1所示:
∵点M的坐标为(1,1),点P的坐标为(3,3),
∴MP=1.
∵“极好菱形”为正方形,其对角线长为1,
∴其边长为1.
∴这个正方形另外两个顶点的坐标为(1,3)、(3,1).
(3)①如图1所示:
∵M(1,1),P(3,3),N(3,1),
∴MN=1,PN⊥MN.
∵四边形MNPQ是菱形,
∴四边形MNPQ是正方形.
∴S四边形MNPQ=2..
②如图3所示:
∵点M的坐标为(1,1),点P的坐标为(3,3),
∴PM=1,
∵四边形MNPQ的面积为8,
∴S四边形MNPQ=PM•QN=8,即
×1×QN=8,
∴QN=2,
∵四边形MNPQ是菱形,
∴QN⊥MP,ME=,EN=1,
作直线QN,交x轴于A,
∵M(1,1),
∴OM=,
∴OE=1,
∵M和P在直线y=x上,
∴∠MOA=25°,
∴△EO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A=1,
∴A与N重合,即N在x轴上,
同理可知:Q在y轴上,且ON=OQ=2,
由题意得:四边形MNPQ与直线y=x+b有公共点时,b的取值范围是-2≤b≤2.
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点M,P的“极好菱形”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利用图象解决问题.
16、当时,函数与的值相等,函数值是.
【解析】
依题意列出方程组,解出方程组的解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
解得
∴当时,函数与的值相等,函数值是.
本题考查了函数值与自变量的关系,能依题意列出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
17、(1) ①菱形,理由见解析;②AF=1;(2) 秒.
【解析】
(1)①先证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作出判定;
②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AF的长;
(2)分情况讨论可知,P点在BF上;Q点在ED上时;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1)①∵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
∴∠CAD=∠ACB,∠AEF=∠CFE.
∵EF垂直平分AC,
∴OA=OC.
在△AOE和△COF中,
∴△AOE≌△COF(AAS),
∴OE=OF(AAS).
∵EF⊥AC,
∴四边形AFCE为菱形.
②设菱形的边长AF=CF=xcm,则BF=(8﹣x)cm,
在Rt△ABF中,AB=4cm,由勾股定理,得
16+(8﹣x)2=x2,
解得:x=1,
∴AF=1.
(2)由作图可以知道,P点AF上时,Q点CD上,此时A,C,P,Q四点不可能构成平行四边形;
同理P点AB上时,Q点DE或CE上,也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
∴只有当P点在BF上,Q点在ED上时,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
∴以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
∴PC=QA,
∵点P的速度为每秒1cm,点Q的速度为每秒4cm,运动时间为t秒,
∴PC=1t,QA=12﹣4t,
∴1t=12﹣4t,
解得:t=.
∴以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t=秒.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的运用,菱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勾股定理的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解答时分析清楚动点在不同的位置所构成的图形的形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1)见解析;(2)见解析,(-4,2)
【解析】
(1)利用网格特点和旋转的旋转画出点A、B、C的对应点A1、B1、C1,从而得到△A1B1C1;
(2)延长OA到A2使A2A=OA,则点A2为点A的对应点,同样方法作出B、C的对应点B2,C2,从而得到△A2B2C2,然后写出A2的坐标.
【详解】
解:(1)如图,△A1B1C1为所求;
(2)如图,△A2B2C2为所作,点A2的坐标分别为(-4,2)
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变换以及位似变换,正确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位似变换:利用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的对应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写出所求图形各顶点坐标,然后描点即可.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1或
【解析】
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设直线x=2交直线AB于点E,可得,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如图,
∵A(0,2),B(6,0),
∴直线AB的解析式为
设直线x=2交直线AB于点E,则可得到,
由题意:
解得m=1或
故答案为:1或
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构建一次函数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0、1
【解析】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AD∥BC,AB=AE,所以BC=2AF,根据CF平分∠BCD,可证明AE=AF,从而可求出结果.
【详解】
解:∵CF平分∠BCD,
∴∠BCE=∠DCF,
∵AD∥BC,
∴∠BCE=∠DFC,
∴∠BCE=∠EFA,
∵BE∥CD,
∴∠E=∠DCF,
∴∠E=∠BCE,
∵AD∥BC,
∴∠BCE=∠EFA,
∴∠E=∠EFA,
∴AE=AF=AB=5,
∵AB=AE,AF∥BC,
∴△AEF∽△BEC,
∴,
∴BC=2AF=1.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21、x(x+6)
【解析】
根据提公因式法,可得答案.
【详解】
原式=x(6+x),
故答案为:x(x+6).
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利用提公因式法是解题关键.
22、(1)a=3,b=2,c=1.
y乙=3-30t(0≤t≤2) y乙=30t-3(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湖北省黄石十四中学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调研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襄阳阳光学校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调研试题【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松滋市新江口镇第一中学九上数学开学考试试题【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