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松鼠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松鼠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导入新课,研读课文,重点探究,读写结合,学有所获,背诵积累,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写,积累语言。
2.激发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要点把握
1.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试着仿写。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文中优美的词语,学生理解词义并造句运用。
乖巧 驯良 清秀 矫健 敏捷 机警 警觉 连蹦带跑 锐利 光光溜溜
预设:教师出示的词语大多与小动物有关,学生在运用词语造句的时候可以以小动物为对象。
2.教师口头提问,学生抢答,再次感知小松鼠的特点。
(1)松鼠的外形特点:
(2)松鼠的性格特点:
(3)松鼠的行为特点:
(4)松鼠的生活习性: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松鼠的一些特征。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再次走进课文,走近松鼠,具体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给我们介绍这种可爱的小动物的。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细读文本,了解松鼠。
(1)教师组织学生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自由提问题,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全班探讨。
2.师生合作,答疑解难。
(1)从作者的感情出发说说松鼠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
明确:松鼠是一种很讨人喜欢的小动物。
(2)围绕“松鼠那么讨人喜欢,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展开谈话。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从四个方面组织教学。
A.松鼠外形美丽,讨人喜欢。(第1自然段。)
思考:松鼠哪儿最美?
预设:采用个人读、赛读、齐读三种方法读出松鼠的美丽以及作者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抓住“清秀”“闪闪发光”“玲珑”“格外漂亮”等词语体会松鼠的美丽。
B.松鼠吃食时有趣,讨人喜欢。(第1自然段。)
思考:松鼠平时吃什么?怎么吃?
预设:采用一人读一人表演的方式。一位学生读相关文字,另一位学生模仿松鼠吃食的动作,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C.松鼠的性格驯良,讨人喜欢。(第2自然段。)
思考:松鼠的性格驯良体现在哪些方面?
预设:师生齐读第2自然段,小组交流: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松鼠的性格特点的?
明确:(1)活动地点——“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2)活动时间——“在清朗的夏夜”“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D.松鼠行为乖巧,讨人喜欢。(第3、4自然段。)
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的行为乖巧?
预设:教师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多媒体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解读语句。
a.从有人接触大树时它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
出示句子: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明确:“警觉”一词直接表明了松鼠的行为特点,后面又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让我们对松鼠的这一特点有了直观而鲜明的了解。教师可鼓励学生想象这一画面,切身去体会松鼠警觉的特点。
b.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
出示词语:“轻快”“小跳着”“连蹦带跑”
c.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
出示句子: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明确:松鼠叫声的特点——响亮、尖。松鼠也有丰富的感情——被惹恼时会发出很不高兴的叫声。
d.从搭窝的经过来展示它的聪明、勤快。
出示词语:“先”“再”“然后”
明确:作者运用这些词语准确地介绍了松鼠搭窝的过程。教师可指导学生用上这些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来口述松鼠搭窝的过程。
出示词语:“舒适”“安全”“端端正正”“狭窄”“圆锥形”“遮蔽”
明确:这些词语形象地介绍了松鼠窝的形状及其防雨的特点,表现了窝的精巧,也突出了松鼠的聪明。教师可引导学生细读文字,边读边感受松鼠的聪明;还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动笔画一画松鼠的窝。
3.再次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介绍松鼠的语言风格。
(1)启发思考:学习了课文,你认为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预设: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语言准确和生动是其突出特点,教师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具体可采用朗读和小组讨论的形式。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并做好批注。
A.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明确:这段话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即使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用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发光”的眼睛,生动地写出了松鼠惹人喜爱的特征。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
B.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明确: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现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
C.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明确:这句话写松鼠搭窝的过程。“先……再……然后……”说明了松鼠搭窝有着一定的顺序。“搬”“放”“编扎”“挤紧”“踏平”说明松鼠搭窝认真,要求严格。
小结: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形象,读了课文后,活泼可爱的小松鼠仿佛就在眼前。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1.本文写法回顾。
预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了作者之所以能把松鼠介绍得如此形象生动,是因为作者紧紧抓住了松鼠的特点。
2.本文写法运用。
预设: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描写小动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动物也各有其独特的特点。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小动物呢?就是要把所描绘的小动物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所以,学生在写作时必须抓住其特点来描述。
具体指导:(1)要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来写。每一类或每一只动物都有自己的外形特点,如长颈鹿的长脖子、大象的长鼻子、白兔的红眼睛等。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观察,找出动物与众不同的地方,用恰当的语言描写出来。(2)要抓住动物的生活习性特点来写。每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各不相同。如猴子机灵好动、熊猫憨厚可爱、小猪贪吃贪睡等。习作时,我们应注意抓住这些特点来描写。
3.小练笔。
选择下面一种动物的活动进行观察,写一段话。
①蚂蚁搬家 ②喜鹊筑巢 ③小鸡啄米
(1)学生自主选择,然后观察,再进行练笔。
教师提示:语言通顺、生动活泼;顺序合理,有类似课文中表示顺序的词语。
(2)交流展示,集体评议。
写作示例:农家小院里,一群小鸡叽叽喳喳的,等待着主人来喂食。奶奶投米完毕,它们就伸长脖子,扑动翅膀,飞快地奔过去,先弓下身子啄上一口米,然后仰起头,小嘴一张一合地就咽了下去。它们吃得很快,一会儿就将米吃个精光。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背诵。
2.搜集有关松鼠的资料,关注这种小动物。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片段实录
◆体会本文准确、生动、形象说明的语言风格(教学重难点)
师: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而且还很有趣。这样的小动物实在是——
生:很讨人喜欢。(教师板书。)
师:文章中有哪些语句让你觉得松鼠很讨人喜欢呢?
生: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生: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生: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几位同学所找的语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生: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不错。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文章生动形象,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性。
师: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的语言特点除了具有生动性、趣味性,还应该具有说明文语言的共同特点——准确性。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些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句子或词语吗?
生:“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这句话中,作者在“触动”这一动词后加上一个副词“一下”,以表示这种“触动”程度之轻,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生:“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这句话中连用两个“那样”,强调了松鼠爪子的锐利和动作的敏捷,用“很光滑”来修饰高树,更能衬托出松鼠爬树技巧的高超。
师: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能准确、生动地写出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生:这离不开作者平时认真、细致的观察。
赏析:《松鼠》虽然是一篇说明性文章,但语言极富感染力。此教学片段充分抓住了课文这一特色,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在讨论交流中明确,让学生和作者一道去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也激起了对这种可爱动物的喜爱之情。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做到了课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教学反思
《松鼠》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同时,这篇课文也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知识性较强。在备课时,我把重点放在本文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上,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让学生在赏析完富有生动性、趣味性的语言后,能够学以致用,进行比较阅读,再在实际写作中学会运用这样生动的说明语言。为了帮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和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体会。
一、个人思考到教师小结——让学生先读描写松鼠外形的部分,然后出示填空,教师对本段进行小结,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二、找顺序词,加以运用——让学生画出课文中表示顺序的词,并出示顺序词,鼓励学生运用这些词说一段话,可以同桌间先试说,再在班上说。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为了把学生的认识与创造结合起来,我设计了采访、表演这一环节,使学生体会交流、合作的快乐,并加深对课文的感悟,犹如身临其境,同时也提升了语文素养。
三、读中悟,读中学——着重指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朗读、对比读、引读等方式,让松鼠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留存在孩子的记忆中。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教学过程虽然面向全体学生了,但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积极思考、发言,以至于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松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认识作者,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松鼠第一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回顾,交流收获,作业设计,巩固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松鼠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