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鸟的天堂》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鸟的天堂》精品教案(第二课时)第1页
    《鸟的天堂》精品教案(第二课时)第2页
    《鸟的天堂》精品教案(第二课时)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统编版(2024)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统编版(2024)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导入新课,研读课文,重点探究,读写结合,学有所获,背诵积累,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灿烂 竹竿 白茫茫 规律 缝隙 照耀
    树梢 静寂 不计其数 应接不暇
    2.教师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生动地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象,那茂盛的大榕树和群鸟活动的热闹场景让作者深感震撼。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去近距离感受“鸟的天堂”的魅力,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将“鸟的天堂”的魅力展现出来的。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第一次去“鸟的天堂”。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获取重要信息。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我们”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地点、环境及心情。
    时间:傍晚
    地点:河中心
    环境:灿烂的红霞、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儿波浪
    当时的心情:愉快
    思考: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的?
    明确:一是从文中的动作描写可以体会到。如“跳、解、拿起、拨”这些动词将朋友解船、撑船的过程一气呵成地描绘出来,轻快的动作间接地反映了“我们”愉快的心情。二是从文中描写“我们”的感受的句子可以体会到。如“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划桨声美妙动听,烘托出“我们”愉快的心情。
    3.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体会作者一行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的经历。
    过渡:同学们,作者一行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鸟的天堂”,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同桌交流作者一行看到的景象,想象画面内容。
    明确:作者一行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并没有看见鸟儿,只看见一棵茂盛的大榕树。
    4.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描写榕树的语句,了解榕树的特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圈画出描写榕树的词句。
    (2)学生结合圈画的语句自主交流榕树的特点。
    (3)学生汇报交流成果,教师结合重点语句展示榕树的特点。
    ①特点一:大。相关句子: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明确:“真是一株大树”承接上一个自然段,对大家关于榕树的争论给出了答案,说明榕树只有“一株”,不是“两株”或“许多株”。
    ②特点二:茂盛。相关句子: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明确:“簇”“堆”“不留一点儿缝隙”写出了树叶多而茂盛的特点。
    ③特点三:充满生命活力。相关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明确:“翠绿”,青绿色;“颤动”,指在微风吹动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意思是榕树的颜色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充满生命的活力。
    5.体会情感,领悟写法。
    (1)学生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通过朗读、理解、感悟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相关的句子: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明确:表达情感的方式——直抒胸臆。
    表达的情感——由衷地赞美。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部分内容,总结出作者描写榕树时采用的写作方法。
    明确: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描写榕树。运用静态描写,通过描写榕树的枝、干、根、叶,写出了榕树的特点,展现了榕树静态时的样子。
    6.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时对它的印象。
    明确:名不副实,因为“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二)第二次路过“鸟的天堂”。
    过渡:在“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作者不免有些遗憾。第二天早晨,作者和朋友又经过了“鸟的天堂”,这次看到了什么?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问题。
    思考:①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②与第一次见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③出现这两种不同景象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画上记号,然后和同桌交流。
    学生交流后明确:作者等人第二次去“鸟的天堂”见到的是:“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而第一次去却没有见到一只鸟。出现这两种不同景象的原因是作者等人两次去的时间不同,第一次是在傍晚,第二次是在早晨。
    3.指名朗读第12、13自然段,欣赏“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并解决问题。
    ①体会“起初”“后来”“接着”“继续”这几个词的作用。
    明确:这几个词准确、清晰地展现出“鸟的天堂”由寂静到热闹的变化过程。
    ②这一段是如何表现鸟儿多的?
    明确:A.两个“到处”从视觉和听觉上说明鸟的数量特别多。B.“大的,小的,花的,黑的”从形态和颜色两方面说明鸟儿特别多。C.“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写出了鸟儿的姿态各异,也表现出鸟儿的数量多。
    (2)指名读第13自然段,想象画面。
    明确:这段话描写了两幅画面,分别是群鸟飞舞图、画眉枝上歌唱图。
    (3)教师小结。
    (三)留恋“鸟的天堂”。
    过渡:同学们,作者等人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景象,茂盛的大榕树和欢快的群鸟给这南国的风景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作者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鸟的天堂”。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1.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找出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明确: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3.品读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件出示。)
    明确: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是指作者所见到的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称谓,是一种夸张的形容;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亲眼看见大榕树上群鸟齐飞、百鸟争鸣的景象后发自内心的赞叹——大榕树的的确确是鸟的天堂。这里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
    (四)回顾课文,探究写法,加深感受。
    1.分析动静结合的写法。
    (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第8、9自然段和第12、13自然段。
    (2)引导学生比较作者写榕树和鸟儿时采用的不同写法。
    明确:作者写榕树时运用的是静态描写。写鸟儿时主要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从声音、位置的变化和动作等方面进行动态描写。
    (3)学生谈感受。
    2.认识点面结合的写法。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点面结合”的写法。
    点面结合:一种常用的描写场面的方法。“点”指的是对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概括性描写。“点”可以体现深度,“面”可以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情感。
    (2)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面”和写“点”的相关句子。
    (3)同桌交流所找的句子,教师适时点评。
    “面”的描写:①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②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点”的描写: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4)研读上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展现了鸟儿无忧无虑的生活场景,将“鸟的天堂”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同学们,学完课文,大家有没有兴趣拿起笔写一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场面呢?
    1.教师鼓励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各种各样的场面,哪一个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呢?和同桌说一说。
    2.出示小练笔:描写一个优美的场面。
    3.教师点拨写法。(运用修辞手法、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等。)
    4.指名朗读所写片段,集体评改。
    评改要点:(1)写作是否有序,条理是否清晰;(2)是否抓住了景物的特点;(3)场面描写是否生动;(4)语句是否流畅。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课外搜集有关树或鸟的诗歌。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自主朗读并谈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我通过引导学生对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进行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即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
    另外,《鸟的天堂》一文写得极有画面感,因此,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感悟到了榕树的美后,我让他们观看榕树的图片;学生感悟到了鸟飞的热闹场面后,我再播放群鸟飞舞的画面。这些都对学生的情感感悟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特别是最后的情景朗读让学生对整个“鸟的天堂”有了更全面和更准确的感悟。
    同时,在教学中我又抓文本空白,引导学生去想象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成为“鸟的天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想象,这一问题的探讨也让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得到了提高。
    本次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鸟的天堂》一文也是学习写作方法的好范文,但我在课堂上缺乏对学生写作方法方面的引导。由于时间原因,也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去领悟重要的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意。这些不足之处我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改进。

    相关教案

    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悟出重点,重点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回顾课文,体会感情,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导入新课,研读课文,重点探究,拓展阅读,赏析名段,读写结合,学有所获,背诵积累,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2024)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回顾,交流收获,作业设计,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