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牧场之国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牧场之国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词语,朗读体会作者笔下动物的情趣,研读解码荷兰牧场的宁静,写一写放学后的校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写牛、马、羊等动物的语句中的情趣。
2.说出牧场之国带来的印象和感受,体会文中反复强调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表达效果。
3.聚焦“夜晚的牧场”,体会文中所表现的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能仿照课文的样子写一写“放学后的校园”。
教学重难点:
1.说出牧场之国带来的印象和感受,体会文中反复强调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表达效果。
2.聚焦“夜晚的牧场”,体会文中所表现的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能仿照课文的样子写一写“放学后的校园”。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分组出示词语,读一读。
牛犊、 骏马、 绵羊
仪态端庄、膘肥体壮、悠然自得
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辽阔无垠的原野
(1)指名读第一组,它们都是——牲畜。
(巩固识记“牲畜”)
(2)把第二组词和第一组词匹配起来读,体会用上这些词就能表现出相应动物的样子或特点。
(3)读第三组词语,感受牛、马、羊等动物生活环境的特点。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牧场之国,看看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动物有着怎样的生活。
二、朗读体会作者笔下动物的情趣
1.文中都写了哪些动物?请大家默读第2~4自然段,在书中圈出来。(牛、马、羊、猪、鸡)
2.读出“别有一番情趣”。
(1)学习第2自然段,走进“牛的王国”。
①自由出声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你觉得写得有情趣的句子,画下来并和同桌交流。(教师巡视,倾听学生的交流)
预设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请你结合牧场的环境,想一想牛群吃草为什么能非常专注?
——水草丰茂,“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
——没有同伴争食,不必为食物担忧。
——没有牧人的吆喝,不被打扰。“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
在荷兰牧场,牛有足够的安全感,生活得很安然,所以它们吃草时会非常专注,十分从容。
预设2:“牛犊还未长大,却有了端庄的仪态。”“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在我们的印象中,牛犊应该是欢蹦乱跳的样子,这里却写它有了“端庄的仪态”,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安安静静的环境中,活泼的牛犊也变得安安静静的。
——旁边有“威严”的“家长”在,牛犊也变得矜持起来。
②下面三句话写法上有共同点,你发现了吗?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牛犊还未长大,却有了端庄的仪态。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
预设:作者很善于联想,在他的笔下,所有的动物都像人一样,有人的动作和表情,甚至有思想,读起来别有情趣。
③朗读这段话,读出你感受到的情趣。
(2)第3、第4自然段有没有这样有情趣的句子呢?
①圈画你觉得写得有情趣的语句。预设:
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
示赞许。
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动物们对它们生活的这片土地非常满意,它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
②朗读这两段话,读出你感受到的情趣。
(3)梳理总结。
读了这三个自然段,我们发现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眼中的荷兰是什么样的?你能说说你的印象和感受吗?
请把它写在学习单上。(写出三个词,合格;写出四个词,良好;写出四个以上的词,优秀)随机请学生板书,并借助板书小结——
荷兰草原辽阔,水草丰茂,环境优美。——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荷兰是动物的王国,是人间的天堂。——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安闲的荷兰,自由的荷兰,悠然的荷兰,幸福的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研读解码荷兰牧场的宁静
1.过渡:我们感受到了白天荷兰牧场的样子,入夜的荷兰又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
(教师范读第5自然段)
2.交流:入夜的荷兰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预设:安静,寂静,宁静)
3.既然要表现荷兰入夜的宁静,作者肯定要选择安静的事物来写。默读这一段,看看作者写到了哪些安静的事物。
(1)交流:“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
以静写静,选择静的事物来写静的画面、静的感觉,传递静的感受。
(2)入夜的荷兰是一下子静下来的吗?作者还写到了哪些动的事物?这些事物活动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
“远处偶尔传来汽笛?。”
“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
大体上看,都是短暂的、细微的响动。动后的静,显得更安静。这叫以动衬静。
(3)在这段话中,除了以静写静,以动衬静,作者还写了什么?
“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
“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
用逐渐递减的光线变化来表现荷兰牧场由动入静,逐渐变得宁静的状态。
4.朗读体会荷兰牧场夜晚的宁静。
小结:入夜的荷兰是宁静的。你有没有发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一次,它出现在文章末尾,独立成段。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荷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为丰衣足食,人和牛、马、羊等动物都生活安定,悠然自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宁静的荷兰。
5.感受作者文字背后的情感。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卡雷尔·恰佩克(出示作者照片),他是捷克著名作家。他在亲身经历了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示战后沧桑、荒芜的图片),来到荷兰旅行。当他来到荷兰,看到未参战的荷兰是这个样子(指学生板书小结),他觉得这才是一个国家的样子,这才是一个国家的人民所需要的生活。有感而发,他写下了《牧场之国》。他写下这样的文字,仅仅是在介绍荷兰吗?卡雷尔·恰佩克是在表达对安然、自由、悠闲、宁静生活的向往。
四、写一写放学后的校园
1.如果让你写放学后的校园,你怎样体现由动到静的过程?
提示:以静写静(写安静的事物),以动衬静(写细微或短暂的响动),从动到静(写光线的变化)。
2.布置作业:用一段话写一写放学后的校园。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牧场之国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牧场之国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