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松花江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278452/0-17295798233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松花江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278452/0-172957982347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松花江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278452/0-17295798234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吉林松花江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 )
A.烧制陶瓷B.棉纱织布C.甘蔗榨汁D.伐木制舟
2.空气中含量最多,医疗上常用来制成冷冻麻醉剂的气体是( )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水蒸气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雪碧饮料B.自来水
C.高锰酸钾加热后的剩余物D.冰水混合物
4.下列有关胶头滴管的使用正确的是( )
A.取液时挤入空气B.横放在桌面
C.滴加液体D.滴瓶上滴管用水冲洗
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空气B.二氧化碳C.纯净水D.高锰酸钾
6.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
A.春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B.元宵节猜灯谜
C.中秋节赏月D.除夕贴春联
7.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镁+氧气氧化镁B.氧化汞汞+氧气
C.水氢气+氧气D.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8.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2.5g某固体药品时,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左偏,此时他应( )
A.添加砝码B.取下一些砝码C.加药品D.减少药品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快慢,说法错误的是( )
A.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中
B.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点燃火柴后立即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C.用坩埚钳夹取一块木炭加热到发红后,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D.在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固体试剂,先平放在试管口,然后再缓慢竖直试管
10.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过程中纵坐标(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则纵坐标(y)表示的是( )
A.高锰酸钾的质量B.生成氧气的质量
C.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D.生成锰酸钾的质量
二、填空题
11.下列事实分别说明空气中有哪些成分,用物质的名称填空。
(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
(2)饼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逐渐变软_______。
(3)制成五光十色的霓虹灯_______。
12.如图是过氧化氢分解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微观上: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_______构成的。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
(3)根据以上图示可以看出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分子分裂为_______,原子重新组合形成_______。
13.空气与我们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根据空气组成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填百分数)。
②通常把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是因为_______。
(2)是空气的污染物之一,造成空气中含量升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填字母)。
①建筑工地产生大量粉尘
②沙尘暴天气增多
③太阳能热水
④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
⑤植物的光合作用
⑥燃煤取暖
A.①②④⑥B.②④⑤⑥C.①④⑤⑥D.③④⑤⑥
14.研究分子运动,做如下实验。
(1)实验1: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
(2)实验2:能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3)实验3:放置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示数减小,下列解释正确的是______。
A.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
B.水分子体积减小
C.水分子变为了氢和氧分子
15.下列是关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图A的烧杯内壁出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
(2)图B中,能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白烟是_______。
16.在横线上填写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标签未向着手心_______。
(2)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_______。
17.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
(2)图2中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水,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
18.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
Ⅰ.图1为我们熟悉的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填“分解反应”或“化合反应”)。
(2)若实验过程中发现烧杯中的导管口出现气泡,则最终测得的数据会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Ⅱ.图2实验中,小组成员利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内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从以上数据分析,最终集气瓶中的氧气没有消耗完的依据是_______。
(4)实验开始时氧气的含量持续下降,氧气被消耗,但在200s时氧气的含量又有所上升,若实验过程中红磷量充足,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
1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b______________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相比于B装置,选用C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
(4)E装置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欲使用E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________ (填“m”或“n”)端通入。
20.如图是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是否具有催化作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图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根据甲图的实验现象和丙图的实验现象的对比,可以说明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反应的影响是_______,加入二氧化锰后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2)如果在实验前用精密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_______(填操作),再称量,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改变。
(3)仅凭上述实验还不能说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因为上述实验还没有探究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其具体的做法是_______。
(4)若将盛有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则关于试剂瓶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丁所示,如图丁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填物质名称),②表示的是_______(填物质名称)。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烧制陶瓷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棉纱织布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甘蔗榨汁过程中只是将汁液榨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伐木制舟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A
解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体积含量为78%,医疗上常用来制成冷冻麻醉剂,故选A。
3.答案:D
解析:A、饮料中含有水、碳酸等,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自来水中含有水、杂质等,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后的剩余物中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C
解析:A、取液时,应在瓶外将胶头中的空气排空,然后伸入药品中吸取药品,防止药品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B、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或腐蚀橡胶胶帽,不符合题意;C、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D、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用的,用完直接放回滴瓶即可,无需用水冲洗,不符合题意。故选C。
5.答案:A
解析:A、空气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含有氧分子,正确,B、二氧化碳是纯净物,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错误,C、纯净水是纯净物,由水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错误,D、高锰酸钾是纯净物,由高锰酸钾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错误,故选A。
6.答案:A
解析:A、春节大量燃放烟花炮竹,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符合题意;B、元宵节猜灯谜,不会产生污染物,不会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C、中秋节赏月,不会产生污染物,不会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D、除夕贴春联,不会产生污染物,不会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故选A。
7.答案:D
解析: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故选D。
8.答案:D
解析:用托盘天平称量2.5克药品,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说明称量的药品质量大于2.5克,要减少药品。故选D。
9.答案:B
解析:A、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为防止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逸出,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点燃火柴后不能立即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应在火柴快燃尽时再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以防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不利于铁丝的燃烧,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用坩埚钳夹取一块木炭加热到发红后,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以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固体试剂,先平放在试管口,然后再缓慢竖直试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A
解析:A、实验室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随着反应的发生,高锰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少,最终质量变为0,故选项正确;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不断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锰酸钾的质量不断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故选A。
11.答案:(1)氧气
(2)水/水蒸气
(3)稀有气体
解析:(1)燃烧需要氧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2)饼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逐渐变软,是因为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说明空气中含有水(或水蒸气)。
(3)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制成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说明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12.答案:(1)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
(2)水分子
(3)原子;分子/新的分子
解析:(1)根据图像,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的。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由分子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3)根据图像,过氧化氢分子分裂为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成水分子、氧分子,说明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
13.答案:(1)21%;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2)A
解析:(1)①按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计,氮气约占的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等。
②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食品保护气。
(2)①粉尘会造成空气中含量升高;
②沙尘会造成空气中含量升高;
③太阳能不会造成空气中含量升高;
④汽车尾气会造成空气中含量升高;
⑤光合作用不会造成空气中含量升高;
⑥燃煤会造成空气中含量升高。
故选A。
14.答案:(1)温度升高,品红分子运动加快
(2)纸花变红
(3)A
解析:(1)实验1中水的温度不同,加入相同质量的品红时,比较品红溶解快慢,该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温度越高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
(2)浓氨水中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实验现象是: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3)水分子在不断运动,不断向空气中扩散,所以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所以电子秤示数变小,故选A。
15.答案:(1)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
解析:(1)图A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由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图A的烧杯内壁出现的主要现象是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图B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观察到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则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
16.答案:(1)腐蚀标签
(2)试管破裂
解析:(1)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标签未向着手心,可能造成的后果是腐蚀标签;
(2)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可能造成的后果是试管破裂。
17.答案:(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2)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氧气二氧化硫;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1)图1为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该实验中,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2)图2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
该实验中,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水,其目的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18.答案:(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化合反应
(2)偏大
(3)完全反应后氧气浓度是8.86%
(4)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沉积在底部,传感器测量点在顶部,当反应后底部氧气扩散到上部,浓度增加
解析:(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2)若实验过程中发现烧杯中的导管口出现气泡,则说明集气瓶中的气体逸出,最终倒吸入集气瓶中的的水的体积会偏大,则最终测得的数据会偏大。
(3)根据图示可知,燃烧结束后氧气的含量为8.86%,说明氧气没有消耗完。
(4)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沉积在底部,传感器测量点在顶部,当反应后底部氧气扩散到上部,浓度增加。
19.答案:(1)长颈漏斗
(2)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m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b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与B装置相比,C装置可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4)欲使用E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则氧气应从m端通入。
20.答案:(1)试管内有气泡冒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过氧化氢水+氧气
(2)干燥
(3)将上述二氧化锰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4)过氧化氢;水
解析:(1)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后,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迅速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丙图的实验现象是试管内液体中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根据甲图实验的现象和丙图实验的现象的对比,可以说明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反应的影响是二氧化锰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如果在实验前用精密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过滤)洗涤、干燥,再称量,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改变;
(3)仅凭上述实验还不能说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若想证明它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探究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故应将上述二氧化锰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4)盛有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的试剂瓶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后,过氧化氢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的质量一直在减少,直到过氧化氢分解完全,水的质量一直增加,直到过氧化氢分解完全,水的质量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故①为过氧化氢,②为水。
吉林市第五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市第五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市第五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市第五中学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