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第1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第2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麻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旱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但《后汉书》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A.考古比文献史料的价值更大 B.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而难以考证
    C.文献史料与考古应相互印证 D.历史真相都能从考古中得到还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多地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纸张,并于《后汉书》中蔡伦造纸相互印证,说明文献史料与考古应相互印证,C项正确;考古与文献史料都具有史料价值,排除A 项;只要史料充足,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也可以考证,排除B项;历史真相都能从考古中得到还原夸大了考古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2.“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会种植庄稼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可以看出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故①、③项正确。北京人不会种植庄稼,其食物来源主要是用火烧烤猎取的动物、采集植物果实,故②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北京人生理特征,故④项错误。故选组合,排除ACD,B符合题意。
    3.假如你是唐太宗时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骚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应该
    A.交唐太宗裁定B.交门下省审议
    C.交枢密院出兵
    D.交尚书省执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唐太宗时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骚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接下来应该交门下省审议,A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因此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4.下图是唐朝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的银饼,刻有“怀集县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字样。它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 B.赋役一律征银 C.征税以丁身为本 D.白银成为货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结合时间“开元十年”,判断当时实行租庸调制,其征税的主要依据是人丁,C项正确;“庸”是百姓缴纳绢或布代役,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A项;百姓缴纳实物而不是白银,排除B项;银饼是官府将百姓缴纳的实物折成银饼上缴朝廷,不是货币,排除D项。故选C项
    5.“关市”指设在边境关塞要地 集市。依据下表记载可知,西汉
    纪年
    “关市”记事
    出处
    高后四年(公元前180年)
    有请禁南越关市铁器。
    《史记·南越列传》
    A.开与南越边境贸易先例 B.经济军事实力强于匈奴
    C.国家安全影响边境商贸 D.借助朝贡贸易巩固边疆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通过阅读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前期政府禁止、限制、开通边境关塞要地集市的做法,反映出当时国家安全影响边境商贸,C项正确;开与南越边境贸易先例与“(汉初)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不符,A项错误;仅从西汉政府调整关市的具体做法,不能说明西汉的经济、军事实力强于匈奴,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西汉借助朝贡贸易巩固边疆,D项错误;
    6.西周时期,楚国国君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战国时期,屈原却认为楚人是“帝高阳(颛顼)之苗裔兮”。这说明()
    A.各民族间经济交流密切 B.争霸需求推动文化认同
    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D.传统分封制度趋于瓦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西周时期楚国的国君还自认是蛮夷;但到战国时期,屈原却认为楚国也是五帝的后裔,这是华夏认同加深的表现,说明华夏观念不断深化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华夏认同的加深,和民间的经济交流无关,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诸侯争霸,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传统宗法制趋于崩溃,排除D项。故选C项。
    7.“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下列关于材料所述制度说法正确的是()景帝前元元年(前156年)
    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遣公主,如故约。
    《史记·匈奴列传》
    中元四年(前146年)
    御史大夫奏禁马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
    《汉书·景帝纪》
    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
    明和亲约束,厚遇,通关市,饶给之。匈奴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史记·匈奴列传》
    A.政府的户籍管理因此相对松弛 B.该赋税制度与均田制配合施行
    C.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D.白银流入导致了赋税制度变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中国)。根据材料中的“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可知,这段描述表明,这是两税法,这个赋税制度不再是单纯以人丁为主,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包括行商者的收入等,来进行赋税,其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C项正确;材料主要简述赋税制度,没有提及政府的户籍管理,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现的是唐朝的两税法,该赋税制度没有与均田制配合施行,相反是在均田制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实施的,排除B 项;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并且推动中国赋税制度的变动,发生在明清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在古代中亚城邦粟特遗址的考古中,发现了许多盛行于西汉晚期的云雷连弧纹镜。另一些出土的粟特银币正面为国王头像,背面则为希腊大力神头像和希腊铭文。由此可推出的结论是
    A.汉代疆域辽阔远及中亚地区 B.粟特国垄断了东西之间贸易
    C.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D.西汉与欧洲国家有直接往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古代中亚城邦粟特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盛行于西汉晚期的云雷连弧纹镜,粟特银币背面则为希腊大力神头像和希腊铭文。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可知,这和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有关,故C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汉代疆域辽阔,故A错误;粟特国垄断了东西之间贸易不符合史实和材料,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西汉与欧洲国家有直接往来,故D错误。
    9.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主要在于()
    A.激化了阶段矛盾 B.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尖锐
    C.不能解决边疆危机 D.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答案】D
    【解析】
    【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主要表现在其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具体就是阻碍了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这是最大消极作用,故D项正确;阶级矛盾在封建社会前期就已经体现出,故A项错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也不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就才出现,故B项错误;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项。
    10.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发布最新考古成果称,地处蔚汾河与黄河交汇处的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碧村遗址,距今约4200年至3800年,该遗址是一处具有内外双重城墙的石城聚落。碧村先民借助遗址南、北、西三面环河临沟的天险,在遗址中部、东部各修筑一道城墙及城门,控制通道。外城门形制规整,结构严密,具有明显的防御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秦时期()
    A.注重血缘的宗法制度 B.日益严峻的部落纷争
    C.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十分明显的阶级对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碧村先民借助遗址南、北、西三面环河临沟的天险,在遗址中部、东部各修筑一道城墙及城门,控制通道。外城门形制规整,结构严密,具有明显的防御性质,说明当时的部落纷争较为严峻,修建防御工事的目的是要保护部落的安全,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继承制度,排除A项;中央集权的体制尚末开始,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描述阶级之间的矛盾信息,排除D项。故选B 项。
    11.581年,隋文帝“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于是“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隋文帝倡佛主要是为了
    A.缓和社会矛盾以扩大统一 B.加强中央集权以巩固大一统
    C.抑制儒学以对抗南方政权 D.稳定社会以实现思想的统一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统治者采取的任何措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隋文帝鼓励佛教传播,主要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固政权以增强统一的力量。故选A项。
    12.汉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各项治国措施,其中动机与效果发生了明显矛盾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沿用秦朝的郡县制
    C.对匈奴的政策 D.分封同姓子弟为王
    【答案】D
    【解析】【详解】汉初分封同姓子弟为王,想要借此维护统治,但是最终导致七国之乱,动机和效果发生了矛盾,选项D正确;休养生息政策实现了经济恢复 初衷,选项A在动机和效果方面不矛盾,排除;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因此选项B在动机和效果方面不矛盾,排除B;对匈奴政策采取和亲政策,暂时维护了边疆稳定,动机和效果不矛盾,选项C排除。
    13.有学者认为,秦统一后,在地方完全实行扁平化的制度管理,构建“均质疆域”,不仅不利于消除区域差异,反而激发出更多的社会问题。这也是秦朝未能成功管控东方地区的重要原因。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郡县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专制主义制度激化阶级矛盾
    C.地方行政管理需要因地制宜 D.区域差异削弱朝廷管控能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不仅不利于消除区域差异,反而激发出更多的社会问题。这也是秦朝未能成功管控东方地区的重要原因”可知该学者认为郡县制没有实现对东方地区的有效管理,所以郡县制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C项正确;郡县制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阶级矛盾计划和区域差异的影响,排除BD项。故选C项。
    14.在邾国故城遗址出土了刻有王莽诏书铭文的“同律度量衡”器,铭文曰“据土德受,正号即真......同律度量衡,稽当前人,龙在己巳,岁次实沉。初班天下,万国永遵,子子孙孙,享传亿年”。据此推断,这一诏令()
    A.改变了度量衡混乱局面 B.借鉴前人实现王道复古
    C.为政权合法性制造依据 D.有利于王位 世代永昌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据土德受,正号即真”的大概意思是拥有所有臣民,于是建立国号,即真天子位,结合所学知识,王莽篡汉属于谋权篡位,因此,这一招令是为了为政权合法性制造依据,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度量衡并没有出现混乱局面,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为实现王道复古,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王位的世代永昌,排除D项。故选C项。
    15.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无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这反映了当时
    A.平民政治地位显著提高 B.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土地兼并得到有效抑制 D.经济发展引发社会结构变动【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素封”“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再联系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的背景可知,经济发展引发社会结构的变动,故D项正确;A项中“平民”说法过于宽泛,排除;BC两项不符合史实,汉初几位皇帝都重视农业发展,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汉代土地兼并现象尤为严重。
    16.如图中的“周”,史称
    A.西周
    B.东周
    C.后周
    D.北周
    【答案】D
    【解析】
    【详解】与“齐”和“陈”并列。“齐”“陈”属于南北朝时期,故此“周”应该是“北周”,答案为 D;西周、东周是奴隶社会,主要在黄河流域,与地图上“周”扩展到长江、珠江流域不符,AB错误;后周也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同时期的是十国,与地图不符,D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共3大题,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创始的用意在谨慎选才但末流所及,仍为权门所把持权贵子弟依恃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本易获取声名,膺列上品;而若干不肖中正更逢迎权贵,徇私舞弊这制度演变到最后,终于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邹纪万《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二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自隋文帝罢九品中正制,始立科举。炀帝时设进士等科,并命按十科举人,科举制度形成。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实行的选官制度名称及其选拔标准。
    (2)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积极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案】(1)名称:九品中正制;标准:门第。
    (2)原因: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庶族地主地位的上升;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3)标准:考试成绩。
    影响: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公正;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4)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到才能;方式由推荐、评品到考试,日趋严密;逐渐公平、公正化。
    【解析】
    【详解】(1)名称:根据材料一中“上品”“中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可知,九品中正制;标准:根据“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可知,门第。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门阀士族的限制”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日益暴露;根据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在政治上得到发展”可知,庶族地主地位的上升;根据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可知,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3)标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是考试成绩。影响:根据材料三中“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可知,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根据“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中央集权;根据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可知,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根据“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可知,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公正;根据“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可知,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4)趋势: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选官标准经历了家世、门第到才能;选官方式从推荐、评品到考试,选官程序日趋严密;选官对象逐渐公平、公正化。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封诸侯,斑赐宗彝(宗庙礼器),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藵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於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宋)朱熹《朱子语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初分封的主要对象为哪几类人,请各举一例说明?
    (2)材料二所示是四方古印,联系秦朝的历史,它们分别反映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哪些具体的政治制度。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什么制度,其各部门之间分别具有什么职能。
    【答案】(1)王族,鲁国;功臣,齐国;先代贵族(古代帝王后代),宋国、陈国、杞国等。
    (2)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3)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草拟、决策;门下省:审议、封驳;尚书省:下达六部执行。
    【解析】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周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分封制对象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信息回答。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依。据材料二图片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回答,例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种书门下可知是三省六部制度;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三省职责回答即可,例如中书省:草拟、决策;门下省:审议、封驳;尚书省:下达六部执行。
    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产生于相同的历史时代,分别是东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两人思想的相同之处。(2)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两人的治国思想
    要求:①只选择其中一人评述;②限80-100字;③表述成文
    【答案】(15分)
    (1)相同;中庸;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秩序。(9分)
    (2)评述:
    孔子:背景:春秋末期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社会大变革(转型)。2(分)目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分)影响: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为后世道德规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或成为正统思想)。2(分)亚里士多德:背景;雅典民主共和制的繁荣与衰落。(2分)目的: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2分)影响:丰富了后世民主思想的来源。(2分)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东西方两大思想家的思想的比较。1)据材料抓住题干中的“中庸、中道、“道之以德、道德优良”、“树立社会秩序”“法律为最高原则”等字眼加以概括。(2)要联系所学知识,选择一人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两人的治国思想,对影响的评述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考虑,注意语言的精炼。
    考点:古代东西方先哲·孔子、亚里士多德

    相关试卷

    安徽省郎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郎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